三一港机的蓝海战略 创新技术进军海洋重工

蔚蓝的,除了高远的天空,还有浩瀚的海洋。对三一港机人来说,提到海洋最先联想到的,也许会是那一座座架设于海面的场桥、门座,和流动于港口的小型机械。从最初的一无所有,到8年后,成为行业标准的制定者,这片蓝海,托起的是三一海洋重工的梦想。

连续3年国内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

3月27日,三一港机总经理彭国成又带着同事来到厂房,着手研究如何更好地提升三一正面吊的质量。作为资深研发专家,彭国成表示,“做研究就是要能吃苦,深入一线才能得到第一手资料。”深入一线,是彭国成做研发的“秘诀”,而他们也将这种“秘诀”传授给了自己的团队。

作为三一港机的主要创始人,彭国成的豪迈气概让人叹服,道起港机如数家珍。2004年,他由混凝土机械研究领域转入港口机械的研究,与他一同开启这段“冒险”的还有现任三一港机研究院长的李翠英等同事。

当时的中国市场,正面吊、堆高机等产品,85%以上都被国外企业如瑞典卡尔玛、意大利的范特斯、美国的特雷克斯等企业所占据,国产品牌没有话语权。

回忆起那段调研岁月,彭国成、李翠英印象深刻。负责在北方调研的彭国成,直面客户的质疑,“国产品牌正面吊质量过关吗?”而在华东各大港口顶着烈日、冒着风雨调研的李翠英也不轻松,除了上海港提出试用一台正面吊外,其他港口负责人对三一正面吊兴趣不大。

尽管还未开始,三一这个酝酿中的港机品牌就遭到了众人的冷落,但彭国成却敏锐地意识这片蓝海有着强大的市场需求。“客户需要港机产品,而且市场前景也很广阔。”他们坚持相信,只要拿出三一人敢于创新、敢于突破的精神,客户接受三一港机,仅仅是时间问题。

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2005年,三一港机公司正式成立。加上招聘的工程师、销售人员,整个公司不到10个人。全新的产品、全新的技术,并没有难倒这些“门外汉”。

“没有什么就创造什么”是三一人的风格与特色。为了获得第一手研究资料,彭国成当起了零部件“搬运工”。因为没有新产品研究所,等泵送事业部的工人下班后,他们主动将产品的零部件搬运到泵送的厂房,与工人协调,让他们帮忙制作。

刚开始搬这些几十斤重的“笨家伙”,彭国成“一天下来,整个人像散了架一样,浑身疼。”

当年12月,三一港机首台正面吊研制成功,样机运往常德港试验检测。随后的两年多时间,在彭国成的带领下,三一港机两大主力产品——正面吊、堆高机相继打破国外垄断,并在国内持续热销。

2008年,三一港机实现销售额3.4亿元,一举占领国内市场份额超过30%,国内市场占有率跃升至第二位。

2011年,三一港机实现销售收入10.05亿元,正面吊、堆高机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63.8%、60.8%,连续三年保持第一,彻底扭转外资品牌独大局面。

创新技术  进军海洋重工

继承三一创新的血统,港机事业部一路跑步前行。从最初在流机产品(堆高机、正面吊)上的精益求精,到2008年,港机又将目光锁定大港机产品,并着手进军海洋重工。

谈及这一重大产品战略的转变,三一港机董事长黎中银告诉记者,首先,因为整个流机产品的“盘子”较小,全球销售额也只在40亿元左右,而大港机产品的市场前景不可限量。其次,为将三一港机打造成港口机械成套设备供应商,也必须“拿下”大港机;第三,三一港机挺进海洋重工,也有利于以后产品的发运。

接到研发大港机的“军令状”后,不到三年,彭国成率领团队突破性完成了STS系列集装箱岸边起重机、SRMG系列轨道式场桥、SRTG轮胎式场桥、SMQG系列门座起重机等系列大型港口机械的研制,产品销往盐田港、丹东等各大港口,受到客户一致好评。

在设计上,三一港机第一个岸桥便采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如大车配备了防暴风制动器,在海边各种极端条件下能保证设备的安全,另外在大梁尾部还有多功能的倾转和防挂舱系统,倾转系统方便司机操作、对箱,防挂舱系统保证司机操作失误时也不会出现危险。

大港机的成功研制,使三一港机成为国内第一家港口机械成套设备供应商。

截至2011年底,三一港机的产品型谱得到了极大完善,已先后研制出集装箱正面吊运机、集装箱空箱堆高机、岸边集装箱起重机、轮胎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斗轮堆取料机、卸船机、集装箱自卸车等11大类121种不同规格型号港口机械产品,拥有国家专利技术100多项。

凭借各种新技术,三一港机迅速占据行业制高点。其中正面吊、堆高机防倾翻技术荣获国家发明专利,使整车稳定性提高32%;发明散料集装箱装卸技术,填补行业空白;堆高机跨栏双箱技术,属世界首创;场桥数字化样机专家系统,大大缩短了大港机设计周期,由原来的3个月缩短至15天。

在研发取得突破的同时,三一港机在国内和国际市场销售亮点频闪。除继续稳固国内流机市场的龙头地位以外,2011年,三一港机的国际销售额突破3亿元,全年销售同比增长216.76%,并实现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马士基、巴生港、欧洲最大的港务集团等大客户销售。

今年是三一港机发展的第8个年头。“我们的大港机产品也要走出国门,力争今年实现1个亿的国际销售。”谈到大港机的未来,三一港机国际营销公司总经理孙斌信心满满。(李博)

责任编辑:Hermia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易控智驾规模化落地之旅

易控智驾规模化落地之旅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近年来,我国智能化煤...详情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