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转型升级快车道 未来看好新型制造业
摒弃过度干预
上海证券报:春节前,国务院印发了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尽管转型升级是个新概念,但是创新、降低单位GDP能耗的口号也曾喊过很长时间,提高利润率更是企业一直以来的追求,但是我国工业却依然处于全球产业链的末端。您认为,制约我国工业转型升级的因素主要是什么?这些制约因素应该如何妥善解决?
史炜:在中国30年的改革与开放中,几乎所有的官员和学者都认为,市场开放度最高的就在制造业。按照中国加入WTO的进程,也是先开放制造业,后开放商业服务业。但我们回过头来看,中国的制造业今天之所以仍然没有摆脱“中国制造”、“中国落后”、“中国传统”、“中国低附加值”的现状,其实不全是因为市场竞争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制造业规模的扩大和高速增长使干预主义不断的浸透到制造业的各个环节当中。其中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地方经济,特别是县域经济对本地自认为处在龙头地位的制造业给予的强制性的干预,包括投资、企业运营、规模调整、土地占用。
今天我们在谈干预主义和经济自由主义的博弈时,把制造业和加工工业单独拿出来研究,一个重要的战略就在于中国的自由经济或者说竞争式的市场必须要找到一个突破点,而这个突破点短期内是不可能在垄断行业当中实现的。只有进一步放开对制造业的管制,包括国有经济体制中的制造业,才可能使制造业在竞争当中选择自身发展的技术路线和国际路线,使中国的制造业由传统的工业品加工变为高技术附加值的新型制造业产品的加工。
中国制造业的升级面临一个很大的体制问题,其中,现有的国有垄断型制造业如果再不消除对资源和市场的强权控制,必将使未来中国的制造业继续陷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如果按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看,在金砖四国以及大部分发达国家中,中国的制造业和加工工业门类是最全的,几乎没有超过中国的。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大规模的就业安排,城市化的步伐,与中国的制造业密不可分。表面上看,中国的制造业今天代表落后和粗放,但从长远来看,制造业将是人类永恒的生产与生活的主题。
今天,中国的制造业完全有可能追赶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同时,中国制造业基础雄厚,又使后面的追赶者几乎到了望尘莫及的地步。中国在国际舞台最大的筹码一不是金融,二不是军事,三不是高科技,四不是发达的服务贸易,五不是完善的社会制度,唯一的可以站着说话的,只有中国的制造业。未来十年,中国可以最大可能地发展服务经济,扩大服务贸易的比重,可以全面将中国的金融体系与国际融合、渗透,并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但是,所有的努力都要建立在制造业、加工工业的强大上。
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核心是产业的整体升级,这仅仅体现在“十二五”规划中的发展新型制造业是不够的,它必须要提升到国家战略的层次。在制造业的发展中,国家干预是需要的,国家要通过制定产业门槛、技术门槛、对外合资合作门槛、外资并购门槛,保证制造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现代化水平在5-10年间有一个飞跃式的增长。同时,市场竞争、自由竞争也是推进制造业优存劣汰的必需保障,国家不仅对民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在制造业的发展上要给予充分竞争的环境,不要轻易干预和救助自我经营不善,技术发展滞后的落后企业。
桑东亮:处于产业链条的末端带来的后果是,我们是GDP大国,但我们的GDP质量却不尽如人意。因此,目前制约产业升级的主要因素还是政绩的考核制度以及主管领导的意识和战略眼光问题。只要解决了这个问题,同时认识到,经济增长速度的适度放缓实际上给我们提出了加快转型升级、调整结构的迫切要求,同时认识到,我们可以通过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来推动和不断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做到这一点,产业升级就能加速推进。
最大优势:新型制造业
上海证券报:在过去的几年里,三一重工等很多传统产业的优秀代表为投资人带来了巨大的回报。就目前的形势来看,传统产业是否还有投资机会?我们该用什么思路选择传统产业的投资机会?您看好什么行业?
史炜:我们要明确和清醒地认识一点,在中国未来的发展中,与发达国家比较最大的优势不是来自军力、高科技,而是来自于新型制造业。
从中国目前的情况看,特别是中小企业转型情况看,我认为3-5年内,中国制造业和加工工业最具突破力的是机械工业和食品加工工业。这两个产业,一是企业庞大,数量和分布密集,产业等级落后,生产能力与技术供给脱节;二是可选择的投融资渠道没有打开。这两个产业的突破,可以带动中国制造业的整体跟进,并对企业技术改造、投入、升级有非常好的示范作用。更重要的是这两个产业的提高,足以使中国工业出口的主动权显著提高。
美国今天的制造业仍占据全球第一的位置,有人说美国的优势靠的是服务贸易,占有GDP约80%的服务贸易才是美国领先地位的保证。这种说法明显存在缺陷。无论今天还是未来,再发达的金融业和服务贸易,都是靠强大的制造业做基础。二次大战后,美国在高端装备机械、新型材料、大型动力设备、高度精细制造等产业领域,不但长期占据全球50%以上的市场,而且在1980-1990年的结构转型中,仍确保了现代制造业的规模和技术等级在全球第一的位置。
中国要推进金融服务业和其他服务贸易的快速扩张,就必须举国力来推进制造业和加工工业的技术进步。在这一点上,彻底放弃对国有企业的特殊待遇,鼓励民营企业主动创新和引进技术,是消除机械工业简单地“以数量换市场”的关键。目前沿海具有一批规模大,技术领先的民营机械制造企业,但是在信贷政策上仍显支持不足。他们虽然能够获得银行贷款,但在信贷资本的使用方面却受到比国有企业多许多的限制和障碍。例如华为(微博)曾经获得国家100亿的贷款信用额度,但仅仅使用了1个亿后,就因附加条件太多而不得不放弃使用。
我国的机械制造业之所以庞大而质量不高,除了重大项目被国企垄断外,最重要的是村村点火,处处点灯,产业布局散乱,产业分工无序。各地恶性竞争,品种高度重复,产业链上下断裂,价值链多被产业链的脱节而破坏。
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来说,产业链即是产品按上下游各环节的分工,也是价值分解和价值分工的前提,产业链不清晰,价值就会外流,而产品链是同行业内产品的上下游分工,可降低同一产业链内的资源消耗和实现互补。
再来看食品工业的机会与挑战。从发展机会来看:资源优势、农产品深加工、高附加值生产方式、庞大的市场需求、新渠道的拓展、人类必需的消费等,均为中国这样一个农产品大国创造了发展现代食品深加工的机会。从挑战看:安全管制、价格竞争体制、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是阻碍中国食品工业改变市场混乱、质量良莠不齐的主要障碍。
从我国食品工业的现状看,不论东北还是中部地区,以本地农产品为基础的食品工业均具有长远的发展。这是因为,中国食品安全的管制时代已经真正启动,投资食品安全技术产业和新型食品加工工业,会获得远超过其他制造业的利润。
食品深加工一是靠新技术、新观念和新的生产手段,二是要注重监管和食品安全。中国有14亿人口,安全和有质量保证的食品,将是一个什么数量级的市场不言而喻。
桑东亮:三一重工这样的制造业企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两点。一是最近十年来中国基本建设投资的快速扩张,二是企业自身的产业升级。从这两点来看,传统产业不是没有投资机会。我们应当关注的是那些在产业升级走在前列的企业,而对那些靠政策红利和人口红利一时扩张的企业应当回避。
由于预期中国的基础建设投资增长在未来可能呈萎缩趋势,因此我们的关注重点应当在隶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端制造业,比如新能源设备,但不包括风能和太阳能。
责任编辑:Anny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