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集团董事长梁稳根既是中国首富,也是“十八大”热门人物。
专题聚焦:三一集团起诉美国总统奥巴马
不久前,这家国内知名的工程机械企业在美国起诉了奥巴马。原因很简单,三一旗下公司投资的风电项目被美国人叫停,而签署“驱逐令”的,就是这位刚刚连任的总统先生。
梁稳根在“十八大”记者会上被追问:奥巴马连任对三一而言是好事,还是坏事?他笑答:“剥夺了我们的财产不能一走了之,他连任总统,我们告他,还有对象”……“他不当了,我还不放心呢。”
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已实施多年,经验和教训都不少。这一次,在美国这个全球市场的中心区发生的诉讼事件,有更深远的寓意。
经济学家李才元认为,这起诉讼透露出中美经济关系新的重大动向。之前,美国主要从金融和资源领域“封杀”中国企业。比如,中国的金融机构不被允许进入美国;中海油并购美国企业也被认为“不安全”。而在金融危机绵延不绝的今天,美国开始在实业领域,全面“猎杀”中国的优质公司。
除了三一被拒绝,最近还有华为和中兴两家中国公司被美国人怀疑是“间谍”。愁云惨雾的中国光伏产业,也屡屡被美国和欧盟课以重税。如果把这些“偶发”事件,放到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的视野中观察,就会发现新问题。
金融危机之前,美国坐享“货币红利”和“资源红利”,它只要控制好美元投放和能源工业,就可以从全球经济中“吸血”。对走向世界的中国企业,基本上“不闻不问”。在金融危机后,美元泡沫开始破裂,食利者的日子不那么好过了,美元要重新“实心化”,就必须重振美国实业。
欧元在债务危机中风雨飘摇,“货币红利”也享受不到,欧洲企业自然会加大在实业领域的“自我保护”和对外竞争。日本一直有“关门主义”传统,市场空间狭小,从来要靠实业企业在海外打拼。
可以预计,美欧日企业未来将在两个市场,加大“封堵”中国企业的力度。
一是固守其本土市场。那些“走进去”的中国企业,很可能以各种理由被“赶出来”;二是抢占亚洲非洲拉美等外围市场,跨国公司会加大在这些地区的竞争,并对中国企业展开强烈的阻击,甚至会不择手段。
在这种压力下,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会不会放缓,甚至停止呢?
悲观的看法一直存在着。几乎每次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受阻,或者在海外营建的工程受挫,都会听到各种各样的批评和反对的意见。不过,在同时,这些压力和阻力,都转化成了中国企业高速度、高质量发展的动力。
比如在非洲,有些舆论一直把“新殖民主义”的帽子扣在中国头上。可过去10年,中非贸易增长数倍,中国企业遍布撒哈拉南北广大地区,中国工人在沙漠和丛林深处为当地人修路、架桥、盖房子。
笔者曾在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项目调研,这个项目是北非金融危机后最大的基建工程,投资数十亿美元。中国公司的竞争力,不仅体现在“吃三睡五干十六”的吃苦耐劳精神,也不仅体现在管理人员身先士卒、冲在一线的领导能力,还在于中国工业能够提供足够好的机械设备——工地上到处都是三一、中联、徐工等国内品牌的挖掘机、装载机、起重机这些“铁甲战士”。
世界经济让金融危机搞得灰头土脸,似乎美国金融泡沫崩盘了,美国人民不消费了,美欧日这些经济“龙头”歇菜了,全球人民都要陪着喝西北风。不要忘记,就算华尔街的账房先生们赌钱赌输了,地球上占80%以上的人口和地区,还嗷嗷待哺,亟待发展。
三一集团是典型的实业企业,其“实业思维”不会轻易被金融家们忽悠。即便是“首富”,梁稳根还保持着一个实业家的冷静。他说,中国13亿人口,城市化率只有50%,也就是说有6.5亿人口还生活在农村。中国发展了60多年,机场才300多个。美国有大大小小机场5800个,是中国10倍之多;美国的公路依然是中国的两倍,铁路是中国的3倍。“而我们的人口是他们的4.5倍,你想一想中国的潜力有多大?”
梁稳根的个人体会,紧紧契合了中国的发展道路和经验。三一集团从1990年代起步,正是敏锐地抓住中国基础建设大发展带来的无限商机,才在20年中打造了一家产值超800亿元的全球500强企业。
在金融危机爆发后的2009年、2010年、2011年,该公司的收入增幅分别是20%、106%和49.5%;净利润增幅则为59%、186%和54%。2012年国内工程机械行业进入调整期,增速回落,但海外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
从全球视野看,发展中国家的“潜力”一点都不比中国小。美国经济学家拉鲁什曾说,仅仅考虑到在整个亚欧大陆和美洲大陆,建立一个连接全球的“高速铁路网”,世界经济的发展空间就可能支撑数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