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搜索: 
首页 > 行业资讯 > 业界动态 > 正文
热门: 挖掘机大全 产品疯狂促销 用户都在看什么

装备制造“雄起”3年内抛千亿采购大单

2012/08/24 14:11来源:重庆商报

发展机遇

上千亿采购订单 民企迎来巨大商机

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未来3年内抛出的采购订单将超过1000亿元,这对诸多民营企业来说是巨大商机。

在重庆的风电成套装备产业集群,中船重工重庆海装风电公司无疑是龙头企业。该公司总经理助理、技术部部长欧阳海黎告诉记者,预计今年,该公司生产风电成套装备所需的零部件,均通过对外采购解决,其本地配套率已高达90%,预计今年公司产能可达100万千瓦,产值20亿元,开出的采购订单为20亿元。

在本土风电配套市场,已拿到海装风电配件产品采购订单的企业,包括通用集团、长征重工、重庆华润机械有限公司等。而未来,还将有更多渝企跻身配套产业链。

根据规划,到2015年,我市将形成完整的风电装备产业链。“伴随产能增大,我们对外抛出的采购订单必然猛增。”欧阳海黎说,未来几年内该公司将加快新产品研发,预计到2015年,该公司产值将达100亿元,进入国内风电前五位,届时开出的采购订单预计也将达到100亿元。

“每个产业集群崛起的背后,都离不开龙头企业与零部件企业的同步发展。”市经信委装备工业处处长康建表示,以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为例,我市就计划依托重庆长客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有限责任公司,发展单轨、地铁车辆、城郊列车等,力争成为西部唯一、大型化轨道交通车辆生产基地和动车组维修基地。到2015年,该集群将实现产值300亿元,形成完备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

记者了解到,重庆长客的目标是,要建成年产轨道车辆500辆、大修车辆100辆、都市快轨车辆500辆及零部件总成产业化基地。市经信委曾算过一笔账,如果是不锈钢轨道交通车辆,在重庆本土采购的零部件价值约为500万元左右。按年产500辆计算,采购“蛋糕”可达25亿元。

各方声音

专家:技术创新是当务之急

商报首席记者 纪文伶

对于装备制造业三年振兴规划,中国工程院院士、市科委主任钟志华认为,推进产业技术创新,目前来说是当务之急。

“长期以来,我市在汽摩业和装备制造业发展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钟志华说,在长安、力帆、隆鑫、宗申、嘉陵等行业巨头的带动下,我市已形成一个庞大的汽摩产业集群;而装备制造业在我市也是仅次于汽车的支柱产业。

“大力推进交通装备和动力装备的研发,既有强大的产业基础作支撑,也是现有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他表示,下一步的发展,需要健全企业主导产业技术创新研发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和引导企业开展产品形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组织模式创新,实现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紧密结合,推动相关企业真正成为研发决策、研发投入、研发组织和成果应用的主体。

企业:增强进一步发展信心

商报首席记者 纪文伶

“‘重庆造’风电装备将通过自主研发,融入先进的产业集群,不断加强竞争力。”中船重工(重庆)海装风电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本新表示,在装备制造振兴规划中,提到的重点发展10个百亿级产业集群中就有风电成套装备,这为企业下一步发力注入了更多信心。

“装备制造产业要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必须自主研发,才能持续坚持高速增加势头。”杨本新说,目前海装风电计划在丹麦成立研发中心,保证产品的持续竞争力。除了丹麦,该公司还将持续推进亚洲、非洲、欧洲等海外市场开辟。

两江新区:引入高端企业

商报首席记者 纪文伶

两江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汤宗伟表示,在装备制造业振兴规划的指引下,两江新区将更加积极推进内陆领先的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建设。两江新区装备产业发展将以发展重型机械、大型成套设备、高端装备及关键零部件制造为重点,择优引入具有较强带动性的高端企业。力争到2015年初步建成具有较强影响力的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实现300亿的工业年产值;到2020年,建成内陆领先的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实现1000亿的工业年产值。

据悉,两江新区将引进不同类型的装备制造企业。比如,依托重庆乃至整个西部地区大开发大建设带来的需求,引进重型装备制造;抓住智能电网城市试点,重点发展包括通信、传感、控制、特高压输变电、储能、接入等智能电网设备的研发制造。

(责任编辑:Hermia)
向本网编辑提供资讯线索 热线:010-64866846 E-mail:news@d1cm.com
热度排行


意见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