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之道:浅析职业化三要素(图)
最近在做一个“员工情绪管理”的课题,所以经常要深入各类企业做调研。前不久笔者到了一家颇具规模的A公司,发放问卷,一对一访谈,工作了一天之后大家感觉很疲惫,A公司的办公室主任热情地请笔者一行人吃晚饭。一起吃晚饭的大致10个人,有笔者公司项目小组的3个成员,A公司办公室主任、人力资源部经理和部分相关员工。
说说什么是职业化
开始的时候大家有些拘谨,谈论的话题也都浮于表面。随着彼此越来越熟悉,晚餐的气氛越来越热烈,话题也变得越来越“深入”。办公室主任说:“您选择我们公司来做调研太正确了,我们的情绪都需要调理!您没看到吗?我们公司只有一个人情绪激昂,就是老板!我看他不用调理,其他人都需要!”人力资源部经理说:“我给您简单介绍一下为什么员工的情绪不高,因为薪资分配不合理。比如B(指着身边的一个员工),人家是名牌大学的研究生啊,她的工资才3 000块,可我们随便的一个业务员,月收入都能突破5 000元。老板口口声声说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他就是这样尊重的!”
什么是职业化
笔者相信这样的办公室主任和人力资源部经理在职场上并不鲜见。不分场合信口开河是我们多年养成的一个陋习。前不久有学生问我:您认为中国的企业与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相比,我们最缺少的是什么?我仅回答了3个字:职业化。
到底什么是职业化?职业化就是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用通俗的语言来描述,“职业化”就是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用合适的方式,说合适的话、办合适的事。
要想做到“职业化”,就要做到这3个方面:职业化素养、职业化行为规范和职业化技能。
职业化的三要素
1.职业化素养
职业化素养是职业化的核心,是职业化这棵大树的根。职业素养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心态。诚实、正直、守信、忠诚、公平、关心他人、尊重他人、追求卓越以及承担责任等等,这些是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意识和职业心态是职业素养中最难把握的环节,也是职业素养的关键所在。传统上我们理解的职业精神就是准点上班,不迟到、不早退,工作中听从领导的安排,领导叫做什么就做什么,领导叫怎么做就怎么做。而21世纪职业化意识和职业化心态的内涵要更丰富、更深刻,变被动的服从为主动的参与,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老板用打工者的心态做决策,但不做打工者的事情;员工用老板的心态打工,但不考虑本该老板考虑的问题。
2.职业化行为规范
职业化行为规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行为的约束性和行为的规范性。
对于员工职业化素养,企业无法进行强制性的约束,正如我们不能对违反道德的人进行法律制裁一样。职业化素养更多地体现在员工的自律上,企业只能对员工的职业化素养进行培养和引导,帮助员工在良好的氛围下逐渐形成职业化素养。
而职业化行为规范体现了强制的约束性,体现在遵守行业和公司的行为规范,违者要受到相应的处罚。其中职业化语言、职业化动作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各个行业有各个行业的行为规范,每个企业有每个企业的行为规范,一个职业化程度高的员工,他能严格自律,按照行为规范、企业规章来要求自己,使自己的思想、语言、动作符合岗位身份。任何一个职业,社会都形成了对它的评判标准。能做什么和该做什么、想说什么和该说什么是有本质区别的,做自己该做的,说自己该说的,这就是职业化水平高的最基本表现。
职业化行为规范同时也体现在做事情有章法。所谓的章法来源有三:一是长期工作经验的积累;二是企业规章制度的要求;三是通过培训、学习形成的。笔者清晰地记得这样一件事:去一家企业讲课,老板派司机去机场接站。待车驶离停车场的时候,管理员要收取4元停车费。司机指着车窗前的“特别通行证”坚决不付,管理员指着墙上的告示说任何车辆都应付费。双方互不相让,直至恶语相加。拖延了近10分钟,由于堵住了车场出口妨碍了其他车辆的正常通行,管理员才不得已放我们的车通过。笔者问司机:“你为什么要阻拦我给他4元钱?”司机说:“不是4元钱的事,我们做事要有个章法。”
什么是章法?章法是写在纸上的条条框框吗?在管理实践中我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因为强化的“流程”,而损失了效率;因为强化了“规范”,而牺牲了客户的利益。由此有人开始质疑流程和规范的正确性。我在讲流程管理时常常引用一个笑话:第一小组的人挖坑,第二小组的人在每个坑里放棵树苗,第三小组的人把土填好。有一天我们看见有一队人来挖坑,不久后又来一队人把坑填了。问原因,原来是第二小组的车坏在路上,他们没按规定的时间到达。这就是我们的流程?这就是我们的章法?流程的不合理会给我们造成巨大的损失,同时,任何流程、任何章法的第一条都应该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需求而制定此流程,这一点是纲,其余都是目。
3.职业化技能
职业化技能就是我们常说的胜任能力,通俗地讲就是你有没有能力来担当这个工作任务。胜任能力包含两方面:职业资质和通用管理能力。职业资质是指胜任某岗位所必须的学历和专业等级证书。现实生活中,除某些特定岗位外(如:会计师),学历以及资质已经逐渐被忽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能力,即通用管理能力的评估。任何一个人在企业中都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必须与上司、下属、同事和客户等交往,形成一系列的关系链,因此与同事、上级以及客户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就极其重要。同时,每个员工还必须对自己进行有效的时间管理、心态管理,能够很好地处理突发事件等等。这些通用的管理能力,是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必备的能力,通用能力的高低,决定着我们的工作效率,它与职业资质互为补充形成职业人的实际工作能力。
“职业化”3个字说来简单做起来却很难。中国足球打着“职业化”的大旗却大行“商业化”之事,既无职业化的管理者也无职业化的球员,更缺少职业化的运作模式和职业化的训练理念,使得“职业化”多年的中国足球仍在世界末流球队中徘徊。回到文章开始时提到的办公室主任和人力资源部经理,他们说的也许都是客观事实,但是他们选错了说话的对象和说话的场合,由于他们的疏忽,人为地制造了矛盾,使得员工情绪低落,不满情绪增加,大大地影响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最终会降低企业的运营效率。
职业化,有人称之为21世纪的第一竞争力。虽然展现在企业面前的职业化道路上荆棘密布,但是,我们别无选择,这条路是我们走向长盛不衰、走进世界500强不可回避的必经之路。(作者:吴涛)
版权声明:本稿件为《今日工程机械》杂志独家向第一工程机械网供稿,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明原稿出处及作者,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Hermia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