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工51∶49牵手上海电气 双方各得到了什么?
附文:
2015,柳工凭什么做到1000亿?
一场变革正在发生。或许,再过几年,柳工将不再是你以往印象中的那一个。
“除了股份公司外,柳工集团还有哪些业务?”5月10日,在参观柳工展厅时,上海电气集团董事长徐建国问。
如果在两三年前,这会是一个很容易回答的问题。那时的柳工几乎就等同于“柳工股份”,集团内的其它业务寥寥无几。如今,一切正逐渐变得复杂起来。
2010年底,柳工集团低调宣布了其“十二五”战略规划: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其中柳工股份(000528.SZ)500亿元,其它业务500亿元。
以2010年154亿元的销售收入来看,柳工股份2015年实现500亿元问题不大(事实上,根据日前公布的第一季报,2011年或将达到230亿元);普遍的疑问聚焦于另外的500亿元。要知道,柳工集团2010年的销售收入为190亿元,也就是说,剔除股份公司,其它业务收入仅为36亿元!而按照规划,在接下来的四五年中,这现有的36亿元要变身为500亿元,而这,正是令人心存疑虑之处!
“不相信”、“不可能”……如果人们只了解到上述信息,难免会主观臆测,做出上述否定的结论。那么,一向以稳健著称的柳工,这次真的是“脑子一热”不顾实际的“大跃进”,抑或,另有隐情?
让我们先来补充一些背景资料,看看事件外围的情况,以及柳工方面的想法、打算——
资源整合。根据广西打造“14+4”千亿元产业集群的规划,柳工承担着组建千亿元广西机械集团的重任;而相比较仅靠自有设备和生产能力而言,对优良资源的有效整合显然可以迅速做大产业规模。早在去年八月,柳工就收购了同在柳州的欧维姆有限公司,资源整合帷幕徐开;而广西自治区内机械领域的其它企业,未来都将有可能与柳工对接。
当然,柳工的眼光不只局限于广西——看看它与上海电气的合作;也显然未止步于中国——去年底,它进行了首次海外收购,将波兰HSW公司旗下的工程机械业务收至麾下。(柳工正处于“一个中国走向世界的企业”的阶段,未来的目标是“一个高度国际化的企业”。)
财务杠杆。细心的人可能会发现,无论是去年的欧维姆、鸿得利,还是今年的上海金泰,柳工都只是获得了该公司控股权,并不苛求100%拥有。
“机械行业净资产和销售收入的比重大约是1:4,也就是说,要实现1000亿元的收入,如果完全是自己投资需要250亿;但如果只追求控股权(比如51%),就可以利用财务杠杆的放大效应,节约资金投入。”柳工集团总裁杨一川说。
重构商业模式。在2000-2003年的几次试水之后,柳工的并购业务曾有一段时间的蛰伏,直到2008年重新开启,而去年以来连下四城的姿态,为其赢得了“狩猎者”的称号。
企业处于不同阶段时,采取的发展方式也不同(并购力度、金融资本等);相应的,集团管控模式也会发生改变(由具体操作型转向战略管控型)。
未来
就像不甘偏安于西南一隅一样,柳工早已不再满足于“装载机王者”的称号,它的千亿规划涵盖了矿山机械、关键零部件、生产性服务业、资产收益型等,正在向着“泛机械”领域延伸。
2009年12月30日,柳工股份发布一则公告称:因工作调动,免去杨一川先生公司副总裁及财务负责人职务;这本是一则应当引起人们关注的消息,因为这个自1990年起从事财务工作的人随即被任命为柳工集团总裁。
如此调兵遣将的深意不言而喻。
责任编辑:Amanda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入BOSS团柳工挖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