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搜索: 
首页 > 行业资讯 > 宏观经济 > 正文
热门: 挖掘机大全 产品疯狂促销 用户都在看什么

从2011全国两会十大看点解读中国经济新动向

2011/03/02 09:55来源:上海证券报

看点之三

稳物价是今年头等大事

看点:中共中央政治局近日召开会议,讨论国务院拟提请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稿和审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稿。会议明确指出,“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提高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防止经济出现大的波动。”

与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11年经济工作的定调相比,上述论述在“稳增长、调结构、防通胀”的基础上,增加了“防止经济出现大的波动”的新提法。

专家观点:经济学家张卓元表示,“稳物价是今年上半年的主要任务,如果物价控制得好,保持全年经济平稳增长不会有太大问题。若控制得不好,可能会引起相应的连锁反应。”

在他看来,由于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地方政府追求GDP快速增长的态势可能会有所显现。为此,中央提出,今年GDP增长目标控制在8%左右,并要求防止地方投资过热。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表示,今年引起经济波动的核心因素是价格问题。在刘元春看来,2011年CPI涨幅可能有机会重返5%以上。他认为,在国际油价大幅上涨等因素推动下,2月我国CPI很可能略高于1月。

记者点评:回首2010年,一个“涨”字搅动百姓全年的社会生活。“逗你玩”、“蒜你狠”等反映出的物价上涨压力,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今年以来,在输入型通胀压力不减的情况下,物价上涨压力仍较大。为此,今年以来,有关部门已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息和提高存款资本金率等,这些无疑有助于稳物价、防通胀目标的实现。

看点之四

调控常态化 楼市有望回归理性

看点:《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加强土地、财税、金融政策调节,加快住房信息系统建设,完善符合国情的住房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合理引导住房需求。强化各级政府职责,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增加中低收入居民住房供给。加强市场监管,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抑制投机需求,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代表委员声音:房地产市场仍是今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之一,记者注意到多份提案涉及相关问题。如民革中央提出《关于构建以公共租赁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实现中低收入群体住有所居的建议》,以及《关于尽快将房地产业定位于民生产业的建议》等。

其中后一份提案建议,应进一步明确,房地产调控的目标和手段必须与民生紧密结合,财政、税收、信贷、住房、融资、土地等调控政策作用的发挥,要以是否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考量标准,使房地产业不仅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应有作用,更要在促进民生改善和社会和谐中体现重要功能。

专家观点: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珏林向记者表示,目前房地产业的首要问题就是落实国家有关调控政策,抑制投机需求,确保房地产市场理性回归。

王珏林指出,要客观全面地看待我国房地产业。自我国实施住房制度改革以来,住房逐步实现商品化,房地产业在快速发展中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城镇居民的住房条件有了很大改善。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998年到2009年间,在城镇人口增长近2亿的前提下,人均住房面积从17.8平方米增加到28平方米以上,居住环境和质量明显提高。

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现有住房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尚不完善,群众住房需求缺乏正确引导,房地产业在快速发展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例如房价过高,超过群众的承受能力,社会各方面反映强烈。为了切实解决房地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其健康发展,中央先后出台了“国10条”、“国8条”等调控措施。

他分析认为,已经出台的政策越来越有针对性,即加强土地、财税、金融政策调节,合理引导各方面的住房需求,特别是抑制投机需求。

目前,中央政府对房地产的调控决心很大,在常态化调控之下,我国房地产市场有望逐步回到平稳理性发展轨道。

向本网编辑提供资讯线索 热线:010-64866846 E-mail:news@d1cm.com
热度排行


意见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