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搜索: 
首页 > 会议报道 > 代理商年会 > 营销高峰论坛 > 正文
热门: 挖掘机大全 产品疯狂促销 用户都在看什么

曾光安:中国挖掘机市场趋势及特点(视频)

www.d1cm.com2010/11/02 23:58来源:第一工程机械网

现在收购比较难,大的企业都想收购,这对中国企业是有威胁的,不仅在中国本土,在全球范围来讲,可能一些聪明的企业都希望建立第二品牌,对抗中国品牌的竞争。我认为最核心的观点是中国市场成为全球工程机械有史以来最激烈和最持久的本土企业、外资企业竞争的市场。在座的各位,大家做产品的应该有更长远的信心,就像毛泽东当年写《论持久战》一样,中国本土制造商要有长期的、理性的思维。我们看北美国市场、欧洲市场,最开放的、最国际化的市场是美国,中国的企业随时可以进,但是在欧洲不行,我们去年在欧洲成立公司以后,才感受到德国、法国,甚至荷兰、甚至比利时,小的国家都搞不同的法律体系,制约国外品牌的竞争。我们感觉到中国企业在与全球企业竞争中,我们的市场是绝对开放式的,开放度远远高于美国,甚至高于澳洲。我们在这些方面,要看到竞争会持久、竞争会更激烈。

1.6  全球市场:中国企业的逐鹿之地

第一,快速开发海外市场,建立全球营销服务网络。中国企业在5年前可能说在国际化当中只是一种想法、一种思维,那么5年后的今天,实际上中国企业已经在快速、高速度成长,柳工从2005年开始开发全球代理市场,到今年已发展到80多个国家、120多个代理商,这120多个代理商,在金融危机中没有一个垮掉,这一点让我们感到很欣慰,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即使在欧美发达国家的代理商,现在依然是我们的代理商。三一、中联、徐工等企业也在不断影响,中国在全球的网络服务建设,是这个行业有史以来推进速度最快的,各种工程机械产品借助高性价比抢滩发展中国家。

国内工程机械企业目前已经加速在海外投资新建工厂和并购的力度,三一、柳工已经在全球范围建厂。在这方面,我们相信未来几年内中国有实力、有管理能力的企业会得到新的发展。

第二,存在的问题:产品市场适应性、产品技术和品质持续提高;技术支持、服务和配件体系改善;海外市场需要海外人才;国际品牌定位不清;国内竞争国际化。我们应该学习外国人在中国怎么做,中国人学了在外面怎么做。大家研究一下小松在中国的成功、斗山在中国的成功,这些企业是怎么做起来的?我们在国外换个角度、换个思维一样会做得好。

1.7  行业进入强者恒强时代

(1)企业的扩张:从产品线到企业规模,主要产品的市场份额集中度不断提高,中国本土品牌挖掘机的市场份额不断提高。两三年前我就讲,大的企业越做越好,小的企业越做越小,甚至消失,所以,企业的扩张是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产品线的扩张,在过去10年前柳工只做装载机,这10年间柳工产品线的扩展速度很快。第二个方面是企业的利润扩大,10年后柳工已经在中国发达区域都有制造及研发基地。

(2)资源逐步集中:供方、技术、人才和资本等。我们讲供方、技术、人才和资本等资源都在逐步集中,这是行业竞争到一定的必然阶段。现在中国有2000多家制造商,整机制造厂是700多家,这就意味着有700多个品牌,这说明我们的竞争力激烈,也说明未来的难度也在加大。

(3)融资租赁时代到来:产业经营与金融的结合。

(4)后市场时代来临:再制造、二手机、经营性租赁。中国市场新机要保持一段的销售,特别是像挖掘机这样价值高的产品,如果二手机没有一个通道,中国企业也得不到更好的发展,如果二手机做得好的话,可能持平略有盈利,行业协会和主机制造厂下一步要想着怎么做好中国二手机的流通问题。全球欧美日三大制造基地,他们的后花园都在南边,北美二手机都是往拉美方向发展,日本二手机往中国和东南亚发展,欧洲二手设备过渡到非洲中部,如果画一张地图,中国的企业因为价格比较优廉,质量也不错,服务也有保障,这就大幅度阻碍了二手机的发展,很多人对这个局面看不懂。我们认为未来二手机也是往东南亚国家发展。这个问题不解决,会大幅度遏制新机销售,包括融资租赁。

(5)兼并收购时代:中国本土将产生一批大型世界级工程机械企业,主机和零部件企业数量将逐步减少。主机厂收购主机厂,主机厂收购关键零部件厂,零部件厂还要相互收购,我们上午谈到代理商之间也要有并购,中国代理商数量到底有多少,可能几千家,这个数量和主机数量是成比例的,我们希望逐步对代理商进行优化。1999年柳工代理商有160多家,到现在只有55家,其中一部分是自动退出了,有一部分经营不慎淘汰了,全中国装载机代理网络都要整合,这是代理商资本联盟的业务整合、人员整合,代理商整合必须是双赢的。

(6)中国本土企业将长期面临国际巨头的国内竞争,在这种竞争中,也将成就中国本土的跨国大集团。

1.8  打造中国特色新产业集群

第一是北美产业集群,主要是美国;第二是日本产业集群;第三是欧洲产业集群;第四是中国产业集群:徐工、三一、中联、柳工、山推厦工龙工等,中国市场的独特性推动中国企业的产业创新;第五是韩国产业;第六,印度悄然崛起;第七、俄罗斯、巴西和其他地区,现在俄罗斯对中国设了很高的关税。我认为中国企业是最有战斗力,也是最有希望力的。从承担企业规模来看,进入全球前10名的三一、中联、徐工,这三个企业进入前10名,今年柳工进入前15名。作为中国代理商,应该感到骄傲,中国企业能够发展到今天,离不开代理商的支持。

1.9  打造世界级工程机械中国产业群

一群中国企业,一群走向全球的中国企业,一群高度国际化的中国企业,我认为这三个阶段是必然的。

(责任编辑:admin)
分享到:
向本网编辑提供资讯线索 热线:010-64866846 E-mail:news@d1cm.com
热度排行


意见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