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愈加严峻 中国企业将如何再发力

2009/01/15 09:37上海国资本站

   失势

    为减少成本,更准确地说,因不愿意放弃维持多年的比较优势,沿海一些企业悄然转移至中西部。

    “制造业向内地转移是最近几年最重要的趋势。中国的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空间大,在沿海商务成本、融资成本迅速上升的情况下,这是十分重要的选择。”周道洪介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副所长张文魁亦对记者表示,企业如转移至中西部,其人力资源、地价、固定资产、资源环保成本优势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保持。

    虽然如此,但相较于沿海地区,中西部一个难以逾越的瓶颈是,企业布局尚未形成,产业集群、交通、配套物流等条件尚需不少时日,且所费成本亦极为不菲。

    由此来看,企业能否再延续沿海地区30年辉煌断难肯定,何况产业转移只能治标,几年后,中西部企业定将再次重复沿海企业今日的局势。

    国务院国资委一位企业研究专家对记者表示,因多年依靠低价劳动力和资源价格,所付出代价甚巨。“对环境所造成的损害,估计要未来50年之后才能补偿。”

    他表示,决策层亦不愿意中国企业再重复过去发展模式。

    “转移到中西部,纵然能暂时维持原有比较优势,但无异于重复牺牲环境和资源,决策层不能容许。”上述专家表态。

    他表示,决策层的意见是,希望今后中国企业或通过研发使产业升级,或依靠自主创新形成自身品牌。

   复旦大学企业研究所所长张晖明由此对记者判断,中国企业此前依靠的比较优势即自然禀赋已经消失。

    “最容易走的路已经走完,一个苹果中最好吃的部分也已吃完,该到了转变的时候。”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所副主任陆刃波对记者表示。

    这样来看,纵使安然度过此次危机,出口形势恢复,中国企业亦再无可能遵循过去发展模式。

    并购能否破局

    据记者采访,根据目前中国企业发展状况,诸多专家认定海外并购和研发技术升级或为现实可行之路径。

    “失去了成本优势后,其他竞争环节,诸如商务模式、定价机制、人才培育、风险管控、创新机制都过弱,目前所见只有这两个方向。”一位国资专家对记者表示。

    他的理由是,现时,国企现金流充沛,银行流动性足够,财政收入亦较为可观,可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和研发提供必要的支持。此外,近几年,中国企业界一直较为注重研发领域实力的增强,不少企业比如装备制造业等都颇有长进。

    或许基于此番判断,2008年12月17日,国务院国资委公开表示,将选取10家具备境外开发实力、在技术上、人才上,以往境外开发取得的业绩上都比较好的国有企业进行境外资源并购。

    多数专家对此举意义表示认同。

    “目前是资金充裕的企业扩大资本性开支最好的时候,特别是纵向和横向的一体化并购能强化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在消除隐患、化解风险的基础上,应集中资源,瞄准核心业务做一些动作,进行具有战略意义的布局和战略性储备。”周道洪表示。

    他认为,其他类型企业海外并购并不一定能很快占有比较优势。但资源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很简单,一是资源储备,一是开采能力。海外并购带来的利益能很快见效。

    “大多数央企海外并购都是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是从企业自身战略需求角度出发,利用这些优质资源,央企的国际竞争力将得到很大提升。比如中铝介入两拓合并是为争取产业内部的话语权,中钢收购中西部公司是为了铁矿石上游安全和持续稳定供应,对Midwest的收购是中钢国际化发展中重要的一步。”上海胜道投资咨询公司总经理邱红光对记者表示。

    事实上,近几年中国资源型企业便似有预见性地加紧了海外并购,2008年收购好戏即频频上演。

责任编辑:Daisy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热点专题 更多>>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在工程机械行业的广阔天地里,刘悦以其对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坚定信念,带领河...详情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在时光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瞬间,如同星辰般璀璨,照...详情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第一工程机械网 原创】彼得·德鲁...详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第一工程机械 原创】太行层峦叠嶂,气势磅礴,汾...详情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2024年已经过半,面对市场的不确定和竞争的白热...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