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特彼勒:角力中国
从上世纪70年代中美建交伊始,卡特彼勒就进入了中国市场。30年风雨路,伴随着中国工程机械市场的飞速发展,卡特彼勒在中国赢得了市场的认可和用户的赞誉。在CONEXPO Asia 2007亚洲工程机械展会上,卡特彼勒推出的代理商策略、产品租赁服务和对再制造领域的投资,再一次彰显了其作为中国市场先行者的远见和谋略。
“中国市场先行者”
卡特彼勒在中国的业务历史悠久,早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中美关系刚刚正常化不久,卡特彼勒就成为了首家向中国客户销售机器的美国设备公司。1975 年,卡特彼勒向中国石油部销售38台吊管机已成为公司的历史性事件。而值得一提的是,30多年过去了,其中一些设备现在仍然在运行之中。1978年卡特彼勒在北京开设了办事处。上世纪80年代,中国的制造商与卡特彼勒达成了技术转让协议,开始制造卡特彼勒许可产品。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加强本地化生产战略的制定,卡特彼勒加速了在中国的业务发展。卡特彼勒亚太区营销部副总裁、亚洲工程机械博览会管理委员会主席Rod Beeler说道:“卡特彼勒的发展,离不开中国工程机械市场的发展。卡特彼勒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市场先行者。”
在过去的4年里,卡特彼勒全球市场的销售额和收入翻了一倍,从200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400多亿美元,其中销售额增长的主要来源来自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市场。青藏铁路、北京奥运会场馆建设,以及全世界最大的山西瓦斯发电厂,都能看到卡特彼勒的设备。卡特彼勒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程机械行业30年的辉煌。
独特的租赁经营策略
卡特彼勒最让人称道的业务和经营模式,也许就是卡特彼勒独特的租赁经营策略。卡特彼勒亚太区营销部副总裁Rod Beeler介绍说:“卡特彼勒的租赁经营模式是建立在我们与客户互惠互利的基础上的。这种策略与设备销售的政策并不冲突。因为是卡特彼勒本身在经营这些租赁店,而且通过我们为客户提供的完整的技术方案和金融服务,可以使我们能够更好为客户提供关怀和支持。”
卡特彼勒的销售方式和一般企业不同,他们采用的是“总部经济”的方式。即卡特彼勒本身不直接经营,而是通过紧密型的代理公司。这种代理和其他商业代理不同的是卡特彼勒提供管理技术、营销方式和培训,甚至资金,总部并不直接参与销售,一切都由代理完成。这种相互信任和充分支持的方式使得卡特彼勒在全世界有186个紧密的代理商和1200多个分销商,拥有9万个用户。庞大的营销网络不仅解决产品的销售问题,也为租赁资产的二次处置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还能及时掌握市场发展的动态信息。实际上,卡特彼勒的租赁和其他公司的租赁没有什么不同,其开发市场和防范风险却有独到之处。尽管租赁项目是由代理商开发,但是承租人的信用审核掌握在自己的租赁公司,实现了项目开发和项目审核分离的风险控制。这种控制不是企业内部的控制,而是在法律上完全分离的企业之间进行的。这种模式一方面加强了企业管理,降低了销售费用,更重要的是解决了人才本土化的问题,充分开发了当地市场。在过去的2年里,卡特彼勒的代理商已经把中国卡特租赁网发展到了50家。回顾20年来外商投资租赁公司在中国投资的失败教训,卡特彼勒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责任编辑:Daisy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入BOSS团卡特彼勒挖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