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再制造概念被提出,而后被逐步推广与实践。但是近年来,随着再制造市场发展步伐的加快,其中的问题也逐步暴露。在这几年的工作中,我通过接触大量企业和长期思考,以及在与企业的互动中对于再制造发展形成了如下几点建议。
目的要明确
在开始参与再制造之前首先要明确参与再制造的目的。当前,在参与工程机械再制造的企业中主要有三大目的。
不要依赖补贴 靠补贴拉动这种目的显然是不对的,但确实有一些企业就是抱着这样的目的来申办再制造,而取得国家补贴后则不再作为,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应对方案。
开辟增收领域 这类企业急于求成,不认真追求达到再制造的标准,只是大修了一批机械,甚至只是整理了一批二手机械,就宣扬自己实现了再制造。实际上再制造需要较大的投入,形成一定的规模,这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当作一项事业来办 只有这样的企业才能够坚持下去,有利于整个行业市场的发展。
真正做“再制造”,做真的“再制造”
所谓“真正做再制造”是指企业不能是只做一台或几台设备的再制造供人参观,以后就不再做了,而是要具有固定的再制造产品,合理的再制造生产计划,完善的管理体系,先进的再制造设备,稳定的再制造反向物流系统。
所谓“做真的再制造”,即再制造产品的性能和质量不低于原型机新品,也就是说,再制造产品是再制造企业利用旧的或报废的工程机械作原材料制造的新产品。同时原机械在技术与工艺方面的进步都应用在再制造过程中,促使再制造产品的性能、质量高于原型机械,这也就是我们说的“性能提高型再制造”,也是中国再制造的特点之一。
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一部分可以再利用的零部件相同,再制造产品与回收产品又必然有许多近似之处。所以应该给再制造产品命一个新名,这个新名应该标注再制造厂家,同时还要反映原生产厂家的原型号,当然再制造企业应该对产品的性能、安全、保修承担责任。
整机再制造还是零部件再制造?
下定决心再制造,接着就是要选择一个固定的再制造产品。
在推行工程机械再制造中是经历了一个从整机到零部件,再到整机与零部件同时再制造的过程的。第一批试点企业几乎都是整机厂,说明开始时定位在整机,但是经过一段时间,这些整机厂没有取得预期的成绩。同时大家都认识到,这些整机厂在制造新品时是由零部件企业提供零部件然后集成的,那么整机厂怎么能够有能力独自完成全部零部件的再制造呢?于是许多人都提出“再制造从零部件开始”的意见。但是如果不发展整机再制造,成批生产的再制造零部件销往何方?而且一台整机再制造比一个零部件再制造对社会的贡献要大很多,所以应该是整机再制造企业与零部件再制造企业分工合作、同时再制造才是合理的。实际上许多企业已经在这么做了。
什么企业可以做?
第一批再制造试点企业主要是整机厂,只有一家代理商,随后大批代理商加入,但自始至终维修企业都置身事外。究其原因,与企业对后市场的关注与依赖程度有关,也与我们在再制造的认识与宣传中过度强调再制造的生产批量有关。我们经常讲必须达到相当的批量才能盈利才能被承认是再制造,我认为这是有失偏颇的。
修理企业在修理过程中经常采用新零件或者新部件替换故障的零部件,让在修时间大大缩短。这些替换下来的零部件就是再制造的原材料,可以供给专业的零部件修理厂再制造,也可以留下来,同时组织专人收集用户或其他修理企业替换下来的故障零部件,采用适当的修复工艺加以修复,然后供修理时使用,又或者进入市场,供需要的企业使用,这样就形成了反向物流体系。一家规模不大的修理企业,只要他组建了这样一条反向物流,组建了一个专门的车间,甚至只是一个小组,选用了合理的修复工艺,修复的零部件的性能和质量不低于原型机新品,他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再制造企业。当然这样的小微再制造企业由于批量的原因,收益不一定很高,但这却是修理企业打破思想桎梏、进入再制造领域的有效途径。卡特彼勒公司在中国的再制造公司就是只做零部件再制造的。
标准先行
无规矩不成方圆,再制造行业的规矩就是标准。目前,广泛认可的再制造产品的金标准是“再制造产品的性能和保质期不低于原型机新品”。为此,再制造企业首先应该掌握原型机出厂验收标准,同时为了规范这一新产品,必须制定该新产品的企业标准。企业标准对产品性能和质量的要求必须达到或超过原型机的出厂标准。目前再制造的标准都有机构在起草,而某一工程机械再制造产品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都还阙如,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也十分缺乏。
金标准可行
那么,面对这一标准,行业和企业能够达到吗?
机械设备的故障可以分为早期故障、随机故障和耗损故障三类。新机械的初期故障率较高,“三包期“就是为了应对早期故障。而机械经过长时期使用,零部件发生了磨损、变形、腐蚀、断裂,这时耗损故障期来临,机械就需要大修或再制造了。目前针对耗损故障的四大原因,修理和再制造人员经过长期研究,已经制定了相应的对策,创造了许多先进的修复损耗零部件的技术。可见零部件再制造只要认真研究制定修复工艺、做好探伤和表面处理,保证零部件有足够长的使用寿命是完全可能的。而再制造商大胆的提出“金标准”的承诺也将是对再制造事业的一项重要贡献。
向修复法过度
现今国外的再制造采用尺寸修理法和换件法,而我国的再制造提倡旧件修复法与性能提高法,这是我国再制造的优点。
其实无论是哪种方法在节能减排、循环经济方面的实质都是相同的,企业在开展再制造时可以先采用尺寸修理法和换件法。但之后一定要创造条件、尽快实现向旧件修复法与性能提高法过度,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节能减排。
再制造也需要设计
一件新产品的诞生必须经过研究、设计、试制、试验、鉴定、上目录等严格的程序,再制造产品是新产品,当然不能例外。不仅如此,再制造产品的最后批准权还要通过用户和市场,所以再制造企业要比新品制造企业更努力、更认真。
那么,为了能够长期稳定地生产合格的再制造产品,再制造企业必须进行再制造设计,应该尽快成立一个再制造设计所(组),该设计所(组)应该包括总体设计、部件(总成)设计和零件设计小组。设计过程中,既要按照常规完成强度设计、刚度设计、公差配合设计,还要重点完成工艺设计,完成每一个零件的再制造加工工艺规程。同时要完成常规设计中常常忽略的可靠性设计、维修性设计和再制造性设计。
检测和试验很关键
为了保证再制造产品的质量,在制定再制造工艺流程中,必须安排适当的检测和试验工序。供再制造的废旧机械设备经过拆解、清洗后,要对所有部件进行检测分类,区分出可以继续使用的,需要再制造的和只能做报废处理的。对需要再制造的部件还要继续做拆解、清洗和检测分类。再制造产品出厂前必须经过性能和质量的检测,只有检测合格的产品才能出厂,检测的数据还应提供用户以作为质保承诺。
全员参加
一项事业,一把手不抓不行,一把手一抓就灵。但是,在这里我要补充一句,只有一把手抓也抓不起来。
许多成功的日本企业的成功经验都有“全员参与”一项,重大的事业只有从董事长、总经理、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到操作工全员参加才能事半功倍。建议企业和行业在开展再制造工作的初期,应首先对全体有关人员进行培训,认清行业发展的理念和模式,从而达成再制造业务的实质推进。
行业协会要做好服务工作
为了推动再制造市场的良性发展,除了行业企业自身的不断努力,协会也要发挥自己的本质——为企业服务。
维修及再制造分会自2007年换届以来,在再制造工程的推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讲授再制造的基本课程;帮助企业诊断再制造工作中的问题;帮助起草申报材料;帮助选定再制造产品;提出关键零部件的修复方案;帮助选择再制造设备;培训再制造技工。协会是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政府、企业、协会三方协同努力才能为行业发展构筑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