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在中国整个对外经贸中的定位何在?
东盟是中国名列前茅且极具发展潜力的贸易伙伴,是我多层次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中除港澳台之外最紧密核心层合作伙伴,更是中国对外经贸转型升级、开辟发展新模式的首选突破口。
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日趋紧密
东盟十国包括文莱、缅甸、柬埔寨、印尼、老挝、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多年来,东盟一直是中国名列前茅的贸易伙伴,且对东盟贸易增速快于中国贸易总量增幅,推动东盟在中国贸易伙伴排行榜上名次不断提升。1990年以来,中国—东盟贸易额年均增长率超过20%。2002年~2012年间,中国进出口总额从6208亿美元上升至38669亿美元,增长5.23倍,年均增幅20.07%。其中出口从3256亿美元上升至20489亿美元,增长5.29倍,年均增幅20.18%;进口从2952亿美元上升至18178亿美元,增长5.16倍,年均增幅19.94%。同期,中国与东盟进出口总额从548亿美元上升至4001亿美元,增长6.30倍,年均增幅21.99%。其中出口从236亿美元上升至2043亿美元,增长7.66倍,年均增幅24.09%;进口从312亿美元上升至1958亿美元,增长5.28倍,年均增幅20.17%。2013年前三季度,我国进出口总值19.07万亿元人民币(折合3.06万亿美元),扣除汇率因素后同比(下同)增长7.7%;与东盟双边贸易总值为3223.6亿美元,增长11.6%,继续高于我国进出口总额增幅。2011年,中国就已经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和最大出口市场;今天,中国在东盟对外经贸中的地位有增无减。
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存在两个突出的特点。其一是东盟对华贸易长期顺差。入世10余年来,中国进口增速领先世界,东盟则是中国进口高增长的最大受益者之一。中国是全世界名列前茅的贸易顺差大国,但近10余年来东盟几乎一直是中国最大贸易逆差来源地,自东盟进口增速在多数年份高于对东盟出口增速。2011年,中国对东盟出口1701亿美元,进口1928亿美元,逆差227亿美元。直到2012年,中国对东盟贸易才出现了85亿美元顺差。
第二个特点是在对第三国经贸中,中国与东盟已经形成了互利的分工体系。中国一度被西方舆论渲染为与东盟争夺出口市场与投资的对手,但中国入世4年之后,美国贸易代表署于2006年2月14日发布的《美中贸易关系:进入更大责任和执法新阶段》报告指出,中国对美出口增长对于东亚区域而言绝非零和游戏,因为中国更多地是发挥了最终组装线的作用,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等国直接对美出口份额虽然有所下降,但对中国的元件出口增长迅速,在中国经过组装,最终还是出口到了美国。
在海外工程承包方面,中国是世界头号海外工程承包大国,而东盟是中国重要的海外工程承包市场。2011年中国企业在东盟十国完成承包工程营业额165.8463亿美元,占当年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的16.04%;派出劳务86644人,占当年中国对外劳务合作派出人数的19.15%。
在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方面,自改革开放之初,东南亚华人资本就是对华直接投资的生力军,尤以新加坡、印尼、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华资为多。其后,虽然因美欧日发达国家和韩国这样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对华投资迅猛增长而在中国外商直接投资来源中占比有所下降,但东南亚华人资本仍然是重要的外资来源地。截至2011年末,官方统计的东南亚主要国家在华直接投资存量(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及其占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总量(12318.43亿美元)比重为:新加坡,529.56亿美元,占4.30%;马来西亚,60.10亿美元,占0.49%;泰国,33.92亿美元,占0.28%;菲律宾,28.92亿美元,占0.23%;印尼,21.03亿美元,占0.17%。5国对华直接投资存量合计为673.53亿美元,占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存量总额的5.47%。
除此之外,还有相当多的东南亚投资取道香港特别行政区和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之类离岸金融中心开展对华投资。
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根据《2012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截至2012年年末,中国在东盟直接投资存量282.38亿美元,占当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总额5319.4亿美元的5.3%,仅次于香港特区、欧盟、英属维尔京群岛和开曼群岛,名列第五。以单个国家和地区而论,在2012年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前20名中,新加坡第六,印尼第十六,缅甸第十七。截至2012年年末,中国在东盟国家设立直接投资企业2600多家,雇用当地员工11.83万人,广泛分布于基础设施、采矿、批发零售、租赁和商业服务等行业。
同样,由于许多中国内地投资者没有申报登记,而且以人民币进行的投资也较为容易脱离政府申报体系监测(东盟是对人民币接受程度最高的国外地区),以及通过香港特别行政区和离岸金融中心开展投资,所以中国在东盟国家的实际直接投资存量比上述官方统计大得多。根据我整理的越南等东盟国家官方统计数据来看,东盟东道国官方统计的实际利用中国直接投资额往往是中国官方统计数据的两倍以上,甚至更多。基于对投资东盟潜力的重视,泰国、柬埔寨已经建立了中国第一批海外经贸合作区,马来西亚也已经进入这个行列。
与东盟做生意,靠得住
东盟作为中国贸易伙伴的品质不仅体现在经济增长业绩记录和前景较好,而且表现在宏观经济稳定性较好。
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已经在全球经济体系中占据了可观份额。2012年,新兴市场在全球实际GDP(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所占份额已达49.9%,占全球货物和服务出口的38.8%,全球货物贸易出口份额47.6%,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流量首次超过发达国家和地区而占当年全球直接投资流量的52%,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占全世界31%。
在中国进出口贸易中,新兴市场所占份额也达到了一半。然而,大多数新兴市场经济体作为贸易伙伴的品质存在一系列严重缺陷,宏观经济稳定差和社会动乱暴力风险高尤为突出。2011年下半年、2012年3月以来和2013年5月以来,新兴市场经济体数次出现大面积、大幅度经济震荡,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土耳其等热门新兴市场经济体无一幸免,就充分暴露了这一点。相比之下,不仅已经跻身高收入国家的新加坡,其他东盟国家在新兴市场经济体中宏观经济稳定性也相对好得多,突出体现在经常项目收支逆差较低、顺差较高,通货膨胀率较低,马来西亚、泰国尤其如此。正是这较好的品质,决定了它们是我国选择开展较高层次经贸合作的合适对象。
同时,作为中国境外华人聚居最多的地区,作为孔子学院海外汉语推广的头号重镇,东盟国家与中国之间千百年来密切的人员和文化交流也大大提升了其作为中国贸易伙伴的品质。
泰国1/4~1/3的人口拥有华人血统,一半以上的曼谷居民或多或少拥有华人血统,泰国前总理他信在中国—东盟货物贸易减税行动启动之日赴粤寻根,这都充分地显示了中国与东盟之间这种特殊的社会联系。泰国是海外孔子学院培训人数最多的国家,截至2011年年末已有60余万泰国人在孔子学院接受了汉语学习培训。在泰国民众中声望甚高的诗琳通公主少年起便在中国留学,汉语熟练,在泰国出版了多部译作,包括池莉小说,热心推广汉语学习。
马来西亚1/4人口是华人,是中国境外唯一建立了从幼儿园到大学全套华文教育体系的国家。
越南文明开化源出中国,越南古典官方正史《大越史记全书》将传说中的泾阳王禄续定为越南始祖(相当于轩辕黄帝在中国的地位),而泾阳王禄续就是炎帝神农氏三世孙帝明之子,当今越南政府当作始祖每年举行官方祭祀的“雄王”(传说建立了“文郎国”)是泾阳王禄续之孙,灭亡文郎国建立瓯雒国的安阳王蜀泮则是被秦国灭亡的古蜀国王子。除上述传说色彩浓郁的人物和政权外,越南可确认的最早政权是秦朝建立的象郡地方政府(辖区涵盖今日广西西部和越南北部、中部),上千年里一直是中国郡县,通行汉文,汉化程度大大高于当时中原王朝羁縻统治下的漠南、漠北和西域(即今天的内外蒙古、西藏和新疆)。目前汉语借词约占越语词汇60%,在某些领域占70%~80%,王勃这样的中国历史文化名人埋骨越南。五代十国期间,越南方才脱离当时割据岭南的南汉政权而自立,但历代君主和实际执政者往往出自闽粤桂三省人士。率领越南军民赢得抗击蒙古胜利的伟大民族英雄陈国峻就是福建移民建立的陈朝宗室,他精通汉文,用汉文所著兵书诗文已成为汉语言文学的财富,其麾下有大批逃亡而归的原宋军官兵。
越南经济最发达的湄公河三角洲地区也是明清之交由河仙(今越南坚江)、东浦(今胡志明市和同奈省等地区)等汉人自治政权开拓、建设起来的。其中,目前TCL越南公司总部和工厂所在的胡志明市和同奈省,本来是康熙十八年(1679年)逃亡的明朝龙门总兵杨彦迪、副将黄进及高雷廉总兵陈上川、副将陈安平等士卒及眷属3000余人开拓的,越南南方阮氏政权将其安置在这片当时属于真腊(柬埔寨)的荒地自治,借助他们防御真腊和暹罗,镇压各派敌对力量,并开发这片蛮荒的土地。这个早期中国最大的移民集团开荒垦殖,将这片地方开发成整个越南的谷仓,他们建立的华人城市堤岸一度成为远东地区最大的大米市场。特别是原明朝高雷廉总兵陈上川,在越南南方生活36年,率领逃亡明朝军民垦殖开发,传播中国文化,为越南阮氏政权拓土保疆,战功赫赫,最终得授都督高职,死后赠辅国都督,封“上等神”,享春秋二祭,受到当地华越人民长久缅怀。越南最后一个王朝阮朝本来仅仅割据南方半壁江山,又一度失国,最终得以复国并进而一统北方,湄公河三角洲汉人在军事、政治和经济上的全方位支持功不可没。二战刚刚结束时,胡志明号召越南人民全国起义争取独立解放的檄文也是用汉语白话文写作的。二战之后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越南方才全面改用拉丁化“国语字”,近年来要求全面恢复汉文教育的呼声日益高涨。共同的文化传统和人缘联系有利于中国企业开拓越南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