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搜索: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焦点 > 正文
热门: 挖掘机大全 产品疯狂促销 用户都在看什么

冯立果: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恶性竞争何时休

www.d1cm.com2013/11/04 09:11来源:财经网

现在中国好多行业都似乎进入了“寡头竞争”的发展阶段,行业内就剩下少数几家大企业在竞争,比如家电零售业的苏宁和国美,电信设备制造业的华为和中兴,家电制造业的海尔、美的和格力,乳业的蒙牛和伊利,饮用水生产业的娃哈哈和农夫山泉,肉制品加工业的双汇和雨润,以及工程机械行业的徐州重工、中联重科和三一集团。寡头竞争是经济发展到大企业时代的主要竞争方式,寡头之间的竞争和合作决定了所在行业的发展质量。如果寡头之间是一种良性竞争,那么毫无疑问,必然有助于提升所在行业的发展质量和在国际上的地位;反之如果进入恶性竞争的循环,那么绝非该行业之福。这也不是社会公众各界想要的大企业竞争。

最近发生的陈永洲事件像一部电影,一开始就是激烈的冲突,随后的剧情更是跌宕起伏。此次事件的直接相关企业是中联重科,一家2012年营业收入超过900亿元的大企业;但显然该事件还有其他相关企业,国有同行、民营同行和外国在华同行都有可能。但不管是谁,这件事仅仅是过去几年间工程机械行业发生的若干次恶性竞争事件的延续而已。在中国经济从高速向中速的换挡过程中,工程机械行业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寡头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白热化,甚至已经脱离理性竞争阶段而进入“超限战”。

工程机械行业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

工程机械行业高速成长的背景是城镇化。过去20年是我国城镇化率提升最快的一段时期,城镇化率从不到30%快速提升至超过50%,城镇化率平均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以上。这就造就了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的黄金时代。徐工集团2002年营业收入只有63亿元,2012年该指标已经达到了1011亿元;中联重科2003年营收只有33亿元,到了2012年已经到达到了902亿元;三一集团2003年营收只有32亿元,到了2012年已经达到了823亿元;柳工集团2002年营收只有23亿元,到了2012年已经达到156亿元;其他如美国卡特彼勒、日本小松、沃尔沃集团重工等外资工程机械企业也都在华获得了快速成长。

推进城镇化,就需要大量的挖掘机混凝土机械起重机、推土机等等。但问题是,尽管中国城镇化进程仍然会推进,但工程机械的保有量是持续扩大并且规模十分庞大,新增的城镇化率对于工程机械的增量需求是不断减少的。应该说,城镇化率的继续提高对于工程机械的增量需求的边际贡献是递减的。这是第一。第二,不得不又要提到四万亿投资。事实上,城镇化对于工程机械需求的贡献在国际金融危机前后,2009-2010年,已经出现了边际效应递减的趋势。四万亿投资直接刺激了基建投资、房地产投资,其引致效应就是工程机械行业获得了“又一个春天”--各个企业纷纷扩建厂房、上马生产线、扩大产能。工程机械产能在短短时间内获得了大幅扩张。但随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刺激政策退出,经济增速持续下行,工程机械行业的“寒冬”还是到来了。

行业严重产能过剩背景下的恶性竞争

郭德纲的相声里有一句名言:同行间是赤裸裸的仇恨。这句话用在经济下行背景下的工程机械行业再恰当不过了。从当初的“短信门”、“行贿门”、“暗杀门”、“间谍门”、“总部搬迁”,到最近的陈永洲事件乃至企业背后的官商关系,工程机械行业这个非消费品行业、不与公众直接接触的行业,却屡屡能爆发出令社会广泛关注的事件。应该说,无论人才竞争、并购竞争、还是其他营销方式竞争,都还在正常的寡头竞争范围内,但行贿门、暗杀门、间谍门、“雇佣记者毁坏声誉”等竞争方式显然已经超出了正常的企业竞争手段范畴。这是一种上不了台面的恶性竞争方式。记得史玉柱曾经写过一篇《中国民营企业的13种死法》,其中第一种死法就是不正当竞争:竞争对手在整你,你在明处他在暗处,诬告你,通过打官司破坏你的声誉。为了赢而不择手段,是当下一些行业寡头竞争的写实。

中国企业要“风物长宜放眼量”

我上大学时期读过一本书,叫《内耗论》,印象里主要讲的是一个组织、团体、行业乃至一个国家中的人力资源在无止境的内斗、内耗中不断耗散的道理。事实上,今天的工程机械大企业们不正是在做这样的事情吗?恶性竞争也要付出很大的成本和风险,最终的结果可能是两败俱伤、三败俱伤。特别是作为社会公器的媒体资源、作为社会公信力的政府资源如果掺和进来,弄不好更要伤害媒体和政府的公信力。这实际上是整个社会的“全输”。

新一届政府提出通过转型升级,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不可持续,同样,恶性竞争的企业竞争局面也不可持续。现在一些大企业做法显然过于短视。就工程机械行业来说,城镇化率在超过50%后,仍然会有一段较快的经济增长时期,直到城镇化率到70%时才可能稳定下来,工程机械企业的未来发展空间还是有的。别忘了,卡特彼勒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也曾经遇到调整期,但经过转型,现在已经成为全球工程机械行业的领军企业和产融结合的代表性企业。中国工程机械企业的眼光应放长远,也可以学习日本企业“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的关系,灵活地适应经济的中速增长,主动转型升级,勇于承担更大的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

(作者冯立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

(责任编辑:Eason)
分享到:
向本网编辑提供资讯线索 热线:010-64866846 E-mail:news@d1cm.com
热度排行


意见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