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搜索: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焦点 > 正文
热门: 挖掘机大全 产品疯狂促销 用户都在看什么

市场倒逼行业转型 机械工业下半年仍将“维稳”

www.d1cm.com2013/07/08 11:34来源:中华工控网

C、创新驱动发展 行业亮点频现

尽管今年宏观形势有所回暖,但行业需求形势依然严峻,市场倒逼机制已经发挥作用,行业企业积极应对产生的“正能量”也日渐显现。

从行业表现来看,盲目的产能扩张热明显降温。越来越多的企业摒弃传统的外延发展模式,开始转向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模式。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明显回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一趋势。

形势虽然严峻,但研发活动日趋升温。为了应对传统产品需求下滑的挑战,新产品、新工艺研发趋于活跃,靠新产品开拓市场、靠技术进步降低成本正成为企业培育新增长点的普遍选择。其中,典型例子是“上上电缆”。蔡惟慈告诉记者,该企业在恶性竞争明显的行业里,依然承担了AP1000的三代电缆研制,这是美国弃标的一个项目,企业承担了很大压力和风险,最终交出了漂亮答卷,树立了自主高端品牌的形象。

产业集聚在市场倒逼之下开始升级。严峻的市场形势倒逼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提高附加值,促进了专业化分工,并延伸了产业链、催生了新产业的成长,出现了新的增长空间。典型例子是“浙江新昌地区轴承及其专用设备产业链的发展升级”。

研发试验室的建设投入加大。为掌握产品创新的主动权,提高核心竞争力,潍柴、东电、哈电、西电等越来越多的行业排头兵企业大力度投资于研发试验室,致力于打造在同行业中领先的研发试验能力。

D、传统行业企稳 军工板块表现卓越

从上市公司表现来看,2012年机械行业业绩出现下滑,2013年一季度业绩企稳趋势明显,但从多数企业季度报数据来看,行业整体复苏仍待时日。

2013年一季度,机械板块上市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1971.29亿元,同比下滑3.89%;实现利润总额126.19亿元,同比下滑31.03%;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91.14亿元,同比下滑34.31%。经济弱复苏是2013年行业逻辑的主线,东莞证券机械行业分析师认为,判断行业经营状况好转为时尚早。

从重点行业看,在重机行业,中国一重日前发布的一季报显示,今年前3个月,公司营业收入15.1亿元,同比增长3.81%;业绩亏损9357.68万元,主要是受综合毛利率下降影响所致。上年同期,该公司盈利2327万元。二重更是以29亿元的“巨亏”被“批星戴帽”。日前,其股票简称由“二重重装”变更为“*ST二重”。其2012年年报数据显示,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8.9亿元,亏损额度较2011年增加约19.6倍。此外,同时公布的2013年一季报数据显示,二重重装今年一季度继续亏损3.04亿元。

工程机械行业上升支撑逐渐增强。3月份挖掘机销量为21764台,同比跌幅收窄,环比增长超过季节性特征。行业分析师认为,未来半年影响工程机械股价表现的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增速逐步回升、挖掘机销量增速转正、企业战略重新转向积极都将带动工程机械股价向上。对徐工机械、中联重科、柳工等十家工程机械行业上市公司的主要财务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今年一季度,行业营业收入同比降幅扩大、净利润同比降幅仍在高位、且利润降幅持续高于收入降幅。一方面,产品结构变动、市场竞争加剧、规模效应下降使得毛利率下行压力很大;另一方面,原材料成本下降以及人民币升值等因素正支撑毛利率上升空间。机械行业分析师预计,去年四季度或成为本轮下行周期的销售毛利率低点。

此外,机器人、军工等板块成为行业发展的“新星”,潜力发展无限,被业内重点关注。专家预计,北斗导航正在进入爆发期。北斗天基体系组网完成后,2013年北斗导航产业化应用真正进入起始阶段。按照我国军方——行业——大众市场的启动预测,预计今年军方集采市场将启动。集采市场规模容量将从2012年的1亿~2亿上升到2013年的5亿元以上。北斗导航产业终于走过一二代换装的过渡期,进入二代产业化应用的高速增长期。同时,预计政府将通过中长期发展规划、示范项目、财税支持、研发支持等方式支持北斗导航产业的发展。

E、市场倒逼转型 企业尚需强身健体

从当前的行业发展趋势看,机械工业近两年的颓势是因为需求不旺,产能过剩,但这仅是表层原因;更深、也更本质的原因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已经发生深刻变化,但行业发展未能随之而变化。蔡惟慈提醒行业,要深刻认识市场环境的变化,着力由大变强。

具体来看,支撑“十五”和“十一五”高速发展的市场基础,主要是高速工业化时期井喷式爆发的巨大需求。正是过猛的需求造就了特定时期的“短缺”现象。蔡惟慈表示,当年电厂为了早点拿到发电设备,必须带着“赶工费”去慰劳发电设备企业的员工。由于订单太多,机床企业延期一年甚至两年交货;挖掘机企业不得不按能够进口多少关键件来决定生产多少主机。

短缺经济环境培育了典型的“卖方市场”。在“卖方市场”中,市场的主要矛盾是解决“有无”问题,是作为“供方”的机械企业有没有足够大的产品生产和供应能力;而需方则往往是“饥不择食”,无法计较供方的产品质量和性能。

彼时,机械企业当务之急是提高生产效率和批量,主要考虑的是怎样才能获得更大的规模效益。在那种氛围下,外延扩张,不断新建厂房、复制生产和总装线成为业内的普遍选择。这种发展模式已形成巨大惯性,从而埋下了今天困难的种子。

进入“十二五”以后,一方面我国工业化已进入中后期,井喷式的需求形势已向正常化回归;另一方面,在日益尖锐的资源和环境压力约束下,“科学发展观”越来越受到自上到下的认可,由追求“速度、规模”转向“质量、效益”已形成社会共识。

此时,需求总量的增长更加趋于理性;但与此同时,前十年超高速膨胀的产能已到释放期,“供给”能力大大增加。在这“一增一减”之间,“短缺”经济迅速转变为越来越严重的“过剩”经济。过剩经济环境下,必然形成“买方市场”。在“买方市场”下,主导权和话语权由机械企业转入用户之手。用户从自身利益出发,必然在产品性能、质量、价格以及对自身使用的特殊要求能否满足等方面提出日益苛刻的要求。

在“买方市场”下,矛盾的主要方面由解决“有无”转向“好坏”。能否满足用户不断提高、日益多样化的要求,成为衡量“好坏”的惟一标准。也成为设备制造企业能否得到用户认可、最终争得稀缺订单的主要因素。

对此,蔡惟慈强调,今天的机械企业必须研究用户的要求,将工作重点转向着力解决产品的质量、品种;由追求大路货产品的“规模效益”转向追求个性化优质产品的“稀缺性效益”。如果无法使用户相信你的产品比其他企业更优秀,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就只能陷于同质化的恶性价格战之中,忍受利润率不断下滑的煎熬。也就是说,机械企业必须克服外延扩张的惯性,转向创新驱动,转向努力培养提供更新、更优、更方便耐用的产品和“完整的解决方案”的能力。为此,机械企业必须加大研发投入,重视试验条件建设,致力于精益管理,注重信息化,追求产品和生产过程的“绿色化”。

“现在上上下下都在思考破解产能过剩之策。对此,我认为不宜过高估计行政手段的作用,而要多用‘市场无形之手’。”蔡惟慈强调,政府的责任主要是规范市场秩序,创造“优能胜、劣被汰”的公平竞争环境。“只要管好了市场环境,在倒逼机制下,一定会有一批优秀企业脱颖而出,并引领全行业升级。”

(责任编辑:Daisy)
分享到:
向本网编辑提供资讯线索 热线:010-64866846 E-mail:news@d1cm.com
热度排行


意见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