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救援队最美女孩
4月23日凌晨一点多,终于拦到一辆从雅安返回成都的货车,娜娜子忽然有一种虚脱的感觉,她在微信朋友圈日志里留下了一段话,默默为雅安祈祷。
这位微信名叫“娜娜子”的女孩,就是三一集团挺进雅安地震震中芦山县的第一支救援小分队中唯一的女孩——曾丝佳。这名不到22岁的90后,跟随三一救援队徒步进入龙门镇,克服一般男人都难以忍受的生活不便,配合救援队发放物资。小姑娘因戴隐形眼镜连续几日无法清洗,左眼感染发炎,但她带伤坚持在救援一线。而她还同样曾是汶川地震志愿者。
4月20日8点02分,在成都的曾丝佳明显感觉到了脚下的震动。敏感的她很快意识到了地震。7.0级,又是四川,一种前所未有的紧张袭来,她迅速在微博上搜索信息。不到一小时,她接到了所在的三一四川分公司总经理程吉军的电话,要求她马上去采购生活必备物资,装备给将进入震区的三一救援队。
物资很快采购回来了。“能不能让我也一块去,我做过地震志愿者,我知道灾区人民需要什么,我对付余震有经验,我去可能做不了什么大事,但我可以做好后勤。”尽管知道救援携带女性无异于带一个麻烦,曾丝佳还是第一个向自己的领导、三一四川分公司副总经理欧立请战。
曾丝佳的家来自四川什邡,五年前的汶川地震,家乡遭受重大创伤,自己一个最要好的朋友在地震中去世。雅安的再次震动,让她尘封的记忆一下子打开。
“当时,一家临时医院就设置在我们家门口,日夜都能听到伤者痛苦的叫喊声。”那年读高三的曾丝佳,不顾父母的担心与反对,当了一名志愿者,去医院照顾伤员,帮忙发放物资。
曾丝佳的坚定打动了欧立,他默许了曾丝佳悄悄加入队伍。“也许女孩子会更细心些。” 欧立这样说服自己。
4月20日下午2点多,曾丝佳跟随4台挖掘机,2台服务车,赶往芦山县的指挥中心,与程吉军的先遣队伍会合。同行的操作手、服务工程师、后勤人员一共有13人。曾丝佳是队伍中唯一的女孩,且年龄最小。随后出发的,还有公司携带了矿泉水、大米、棉被的物资车辆。
从成都到芦山,原本3个多小时的车程,整整耗去了近10个小时,凌晨一点才抵达。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但震区条件的艰苦还是让曾丝佳有些吃不消。
“晚上天冷,没有地方睡觉。” 在等待芦山县指挥中心下达任务的过程中,救援队伍就在指挥中心旁边,烧了堆篝火取暖,靠吃饼干等干粮充饥。
第一天没有睡好,但第二天早上,当得知三一的挖掘机将派出参加当地灾民安置点建设工作时,大家还是精神抖擞,投入作业。
与此同时,当了解到距离芦山30多公里的龙门镇受灾严重,目前大型救援物资车辆无法进入,救援力量薄弱时,挖机现场指挥程吉军决定赶往龙门镇,先将救援队员自备的物资发放给那里的受灾群众。
因道路不畅,救援小组人员携带部分物资先行,两台服务车殿后。“我们每个人肩上扛的、口袋里揣着的,都是灾区急需的矿泉水。”两个小时的脚程,负重前进,脚都磨出了血泡,曾丝佳没敢吭一声,生怕耽误了大家的行程,耽误救援。路途一辆救援车摇下车窗,对三一的救援人员竖起了大拇指,在曾丝佳心里,这是她支撑下去的动力。
“龙门镇95%的房屋倒塌,灾情严重,沿路我们看到有人举着写有‘缺水、缺粮’字样的木板。” 曾思佳觉得一阵心酸。在龙门镇,三一的服务车一停,立即有不少群众围拢过来。组织好人员,打开车尾箱,曾丝佳和救援小组一起,将物资分发给群众,并挨家挨户了解他们当下最急需的物品。
4月22日中午,三一的大型物资车辆突破各种困难,进入震区。曾丝佳与三名同事将物资装入服务车,再次赶往龙门镇发送。一位50多岁的老大娘对她连声说谢谢。
三天时间,72小时,曾丝佳几乎没怎么合眼。每天晚上,她就与6个男同事一起挤在一辆服务车内休息。没有水刷牙、洗脸、洗澡,她的眼睛因佩戴隐形眼镜无法清洗而发了炎,却轻伤不下火线。
直到22日晚上,接到集团指挥部命令,作为受伤救援人员,她被要求强制休息、施行轮换作业,她才与3名同事依依不舍离开芦山返回成都。而新一批救援人员也将顶上去,接替他们的工作。
经历两次大地震, 90后女孩曾丝佳似乎比其他同龄女孩多了一份成熟。“对生命我有了新的定义,对身边人更多了一份珍惜。”
回忆起在灾区的日子,她还是有一阵后怕。震区余震不断,上厕所时,一大块砖头就从她头顶砸了下来。“我要是真的死了怎么办?” 曾丝佳说,当时她第一时间闪过脑海的是,前一阵因琐事与父母吵架而冷战,她还没来得及向他们道歉。
三一汽车起重机为芦山县人民医院吊装应急集装箱
三一挖掘机抢通从芦山通往宝兴的救援通道
在芦山县县城,三一压路机为安置点平整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