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战中的荣辱不惊
人们不禁要问,将十余个子公司整合至现有的事业部制组织架构,这场规模浩大的求变是为了什么?
“我已经能够听得到他们的脚步声了”,这是王民对这一问题的回答。
徐工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担大任 行大道 成大器”
这里的“他们”指的是竞争对手。如果留心观察一下2011年各家工程机械企业的营业收入,不难发现,脚步声最能让徐工感到压力的是长沙双雄——中联重科和三一集团。
2011年,徐工集团的营业收入迈过800亿元大关,达到870亿元。当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共有三家迈过营业收入800亿元大关的企业,除了徐工集团以外,另外两家正是中联重科和三一集团,两家企业的营业收入分别为848亿元和802亿元。
徐工集团近10年来营业收入增长情况
从绝对数据上来看,这两家企业还未能超越徐工。但是,“相对于800亿来讲,相差几十亿已经显不出什么”,王民并没有强调徐工在营业收入上仍然保有的领先,相反,却是感到了危机重重。
一方面,是竞争对手的雄心勃勃;另一方面,三家企业之外的人也在期待一场好戏的上演。2012年,这种纷争尤为激烈。见诸报端的许多报道中,关于这三家企业,都有以“行业第一”的口吻来形容的。
而且,在2012年,中联重科和三一风头正劲,詹纯新和梁稳根分别摘得2011和2012中国年度经济人物的称号;产品吨位纪录之争、三一迁址事件将矛头指向中联重科、两家企业的各种“门事件”……可以说,从气势上来看,这两家企业争夺的,才应该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第一的宝座。
而这一年时间内,徐工的各项投资、改制计划不断公布,但似乎都不足以吸引人们的关注。然而,岁末年初,当大家必须提交答卷的时候,看似低调的徐工拿出的数据却是突破千亿元。
“必须承认,竞争对手的发展速度非常快。三年前,我曾在集团内部的会议上讲过,对手已经将油门踩到底了,这时的徐工如果再不提速,如果这样下去,徐工的第一位置很可能要拱手让出”,王民说,“现在,徐工要发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