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搜索: 
首页 > 行业资讯 > 风云人物 > 正文
热门: 挖掘机大全 产品疯狂促销 用户都在看什么

《梁稳根和他的三一重工》之第一桶金

www.d1cm.com2013/01/30 10:59来源:新浪读书

第一部分 第二节

在焊接材料上捞到第一桶金

在经历了几次挫折之后,梁稳根和他的团队依旧没有放弃他们内心的追求和目标,创业的梦想依然如熊熊烈火般在他们心中燃烧。

1989年年初,梁稳根和他的四人团队走出了闭塞的茅塘乡,来到了已经撤县建市的涟源市,梁稳根正在寻找下一个可靠、可行的商机。不过这一次,梁稳根做得相当沉稳,他经过多方渠道探听得到了一条信息——当时的焊接材料在市场上正处于一种供不应求的趋势。为了确认这条信息的绝对可靠性,梁稳根天天不知疲惫地在焊料市场视察和收集资料,最后终于肯定了这条信息的可靠性。

这让梁稳根、唐修国等四人惊喜不已,因为这正是他们的特长所在。在他们四人当中,有三人都是学材料专业的。一方面,梁稳根想起一个大企业家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在选择创业的行业时,首先这个行业的核心知识和技能必须要是自己所擅长或了解的,需要做自己擅长的东西,并且尽量回避那些自己不熟悉、不擅长的领域。”另一方面,梁稳根在中南大学材料学专业就读时的恩师翟登科教授,在焊接材料知识和技能方面颇有建树,必要的时候还可以请教恩师。因此,他们在一起整整探讨和商议了一天一夜,最后一致决定选择特种焊接材料作为创业的突破口。

他们四人分别从各自的亲戚朋友那里凑齐了总共6万元钱,带着满腔热情成立了涟源茅塘焊接材料工厂。经过仔细、深入地分析,他们决定开发出当时市场上一种很稀缺的有色金属焊料。由于筹集的资金有限,再除去一部分流动资金,所剩的资金已然不多。因此,他们就在一个简陋、潮湿且狭窄的地下室里,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为国有企业找到更好的出路、实现实业报国”之路。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在梁稳根等四人不分昼夜地工作和努力下,最终在通过一百多次的调整配方、几十次的改变工艺之后,制造出了属于他们的第一个产品——105铜基焊料。梁稳根等人满心欢喜地将他们的第一个产品寄给了辽宁的一家工厂,但很快他们便收到了对方要求退货的消息——105铜基焊料的质量不过关。这个消息在梁稳根、唐修国等人听来,丝毫不亚于在冬天的早晨被人泼了一盆冷水。

为了保住并改进这来之不易的创业结出的成果,梁稳根当即决定回到母校——中南大学,请求他的恩师翟登科教授前来进行实地跟踪指导。其实,梁稳根在中南大学读书时内心就已经很清楚,翟登科教授对他一直寄予了深深的厚望,当然,梁稳根对这位恩师也是敬重有加。当时正值冬季,而那年的冬天异常寒冷,梁稳根思考着用什么样的方法去接恩师,才不至于让恩师受寒、受冻、受累,同时又富有创意。

后来,梁稳根想出了一个极富创意的接法,那就是在小四轮拖拉机上绑了一个大藤椅,四周是挡风效果超强的屏障。就这样,四个年轻的小伙子,开着富有创意的“专车”将恩师接到了涟源市。而这也是当时梁稳根能够想到的,而且能够做到的对恩师最尊敬的“接驾”方式了。可以说,梁稳根这番良苦用心是值得的。在翟登科教授的倾心指导下,105铜基焊料的各项指标抽样检查最终达到了国家质量检验的要求,并且还填补了当时省内的一项空白。

当他们把达到国家质量检验标准的105铜基焊料再次寄给辽宁那个工厂时,他们也终于挖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收到了对方汇来的8000元货款,这是他们收到的第一笔货款。为此,梁稳根等人欣喜若狂,激动得热泪盈眶,而梁稳根更是紧紧拥抱着恩师,喜极而泣。之后,他又和唐修国等三人紧紧地抱成一团。此时,他们内心那种成功的喜悦无以言表。

初战成功告捷,梁稳根信心百倍。可他并没有安于现状,而是开始思索着如何走出去,走得更远。当时,他注意到国家巨大的基础建设的投入带来了无限商机,这使他看到了重要制造领域中巨大的市场潜力。于是,一个全新的想法出现在了梁稳根的脑海里——虽然我们不懂基础建设,但基础建设行业的设备我们还是懂的。

梁稳根毅然决定冲入这个向来风险巨大也只有国有企业才敢涉足的领域——重工制造领域。在之后的两年中,梁稳根带领着他的团队,凭借着不怕挫折、不抛弃、不放弃、永不言败、永不止步的思想和精神,使他们创建的涟源茅塘焊接材料工厂的收入突破了1000万元。

(责任编辑:Alley)
向本网编辑提供资讯线索 热线:010-64866846 E-mail:news@d1cm.com
热度排行


意见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