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搜索: 
首页 > 行业资讯 > 业界动态 > 正文
热门: 挖掘机大全 产品疯狂促销 用户都在看什么

商务部:国内企业“走出去”本土化是关键

www.d1cm.com2013/01/17 09:21来源:中国工业报

日前,商务部正式对外发布了2012版《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这是商务部连续第四年发布《指南》。

除了适时更新165个国家(地区)的政治局势、经济数据、政策法规、商务环境及社会治安等方面信息之外,《指南》还根据各国及世界经济形势变化,新增了特殊经济区域政策、环境保护的核心与标准等内容。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霍建国指出,在我国企业跨国经营意愿不断上升的同时,也面临诸多外部风险和挑战。《指南》每年进行更新,力求帮助企业研判市场潜力、商业机会,并把企业在当地开展跨国经营应注意的问题给予提示。

记者翻阅《指南》之日本、美国和欧盟等部分后发现,每个国别的投资指南都包含七个部分,分别是:这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地区),对外资的吸引力有多大,当地法规和政策有哪些,如何办理相关手续,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建立和谐关系,以及遇到困难该怎么办。但具体来看,每个国家的投资环境和投资政策又不尽相同,《指南》均给予了特别提示。

值得注意的是,在对美日欧等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建议中,《指南》均提到了一个关键词——本土化。由此可见,尽量融入当地文化,在那里“扎根”,组建利益共同体,是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取胜之道。

 日本:防范经济下行风险

《指南》指出,日本的投资吸引力主要体现在巨大的市场需求和较好的商务环境两个方面。日本每年的商品零售总额约为1.2万亿美元,许多中低档商品依靠进口,汽车、钢铁、机床、造船和机器人等是日本最重要的产业。世界经济论坛《2011~2012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日本在全球最具竞争力的142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九位。

 关于中国企业如何在日本建立和谐关系,《指南》提醒,要处理好与政府和议会的关系,妥善处理与工会的关系,懂得与媒体打交道等等。

 《指南》特别指出,在很多领域,日本政府并不直接出面,而是通过与政府有密切关系的协会等行业组织进行间接管理,但与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此外,中国IT等行业企业进军日本的经验表明,选择熟悉日本市场状况、有渠道有资源的当地合作伙伴对于中国企业初期开拓日本市场很有帮助。

对于中国企业到日本开展投资合作应该注意哪些事项,《指南》提示,中国企业赴日投资主要面临市场封闭性较强、运营成本高、并购日本企业困难较大、优惠政策少、融资难、投资资格限制较严等等,投资企业应该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需要注意的是,日本市场向来以产品质量要求严格、顾客挑剔著称,而日本企业重视信誉,绝大多数珍视长期合作关系。因此,与日本企业开展贸易活动要充分熟悉当地市场环境,了解对方商业习惯,树立自身经营特色,把握贸易主动。

《指南》还指出,欧债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的影响正在逐步扩大,中国企业对日投资合作要防范日本经济所面临的下滑风险。

 美国:提高抗击打能力

《指南》提醒,美国市场大,商机多,同时市场又十分成熟,法规健全,竞争非常激烈。投资美国要有中长期战略,细致规划,期望值不应过高,要对各种不利因素进行分析,并有受挫折的承受能力。

赴美国投资,要算好“战略、经济”两本账。战略账,是指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战略与规划,分析国内、国际以及美国经济形势、具体行业发展趋势,深入思考赴美投资将如何优化本企业资源配置能力,并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投资决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忌盲目、冲动做出投资决策。

“经济账”是指企业要全面、系统评估赴美投资的经济可行性,深入做好项目选址、投资、税务、法律等前期各类调研,做好“家庭作业”,重视培养跨国经营人才。

至于赴美投资方式选择绿地投资还是跨国兼并,《指南》认为,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综合比较,绿地投资的程序相对简单,能够带来新的生产能力、税收、就业岗位,往往容易受到东道国的认可,但对投资者资金实力、跨国经营和市场开拓能力等有较高要求。跨国兼并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取技术、客户、品牌等关键资源,但并购项目需要经过联邦层面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或反垄断部门的审查。

《指南》特别提示,中资企业赴美投资时,由于当地媒体对中国的负面报道较多,中资企业可利用美国公关公司的人脉优势,直接与美政界、媒体等沟通,同时尽量采取本土化管理,加大对当地公益事业的投入等等,这样会大大提高投资项目的成功率。

此外,美国人更崇尚个人权利的保护和个人观点的表述,谦虚、忍让在美国并不像在中国这样被视为美德,中国企业一定要恰当地表现出自信与自我,方可得到尊重。

 欧盟:警惕“大门开、小门关”

《指南》认为,一个拥有5亿多消费者的统一市场,经济与政治环境总体稳定,法律法规完善透明,一流的现代化基础设施,高水平的劳动力素质和科研能力,产业群聚优势等是欧盟吸引外资的最大魅力。在世界经济论坛《2011~2012全球竞争力报告》中,欧盟27国普遍排名较高,其中瑞典位居第三。

 化工、医药、航空、精密仪器等高端制造业,以质优价高、高科技含量等优势成为欧盟的特色产业。2011年,欧盟人均GDP高达2.52万欧元,GDP总量为12.6万亿欧元,比美国高出六分之一。

 近年来,中国一批有实力的大企业开始在欧盟主要成员国投资,如吉利收购沃尔沃,TCL收购施耐德,中远集团在比利时安特卫普港口斥资收购集装箱码头,上汽集团在英国设立研发中心等。中国企业对欧盟投资存量最多的成员国主要有德国、英国、法国、瑞典、西班牙、意大利和波兰。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11年末,中国对欧盟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超过202亿美元。

根据《指南》,中国对欧盟投资的有利因素主要包括,受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影响,欧盟成员国普遍存在资金短缺、投资乏力等问题,整体对外资持开放态度。相比之下,环保、劳工成本高是赴欧投资的主要不利因素,例如欧盟对外资有“大门开、小门关”的现象,内部存在诸多限制,建议有意赴欧投资的中国企业先期聘请当地律师事务所或咨询机构进行充分咨询和调研。

据统计,目前中国对欧投资主要分布在制造业、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和仓储业等领域。《指南》建议,中方投资者要把目标集中到当地发展上,尽快熟悉成员国及欧盟的法律环境,严格遵守当地法律法规,搞好国际化、本土化经营,尽量使用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此外,在解雇员工时,更要严格谨慎,以避免法律纠纷。

《指南》提醒,中国在欧企业尚未在欧盟层面建立统一的商协会,但中资企业在欧盟成员国内组建了商协会,通常成员国中资企业协会秘书处设在担任协会会长的企业内。此外,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在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和比利时均设有办事处。

(责任编辑:Eason)
向本网编辑提供资讯线索 热线:010-64866846 E-mail:news@d1cm.com
热度排行


意见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