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搜索: 
首页 > 行业资讯 > 企业动态 > 正文
热门: 挖掘机大全 产品疯狂促销 用户都在看什么

中联重科20年:凸显创新时代的公司力量

2012/09/27 09:55来源:新闻中心-中国网

成为行业创新驱动的火车头

詹纯新一直强调,把研究院转变成一家企业,并非难事。但作为一家带有研究院基因的科技型企业,不能忘了它的国家使命感,要立足创新,在行业内起到引领推动作用,促进行业技术进步。这种深植于中联人的国家使命感,成为中联重科持续科技创新的源源动力。

20年,为了这样的目标,中联重科在制定标准、专利和生产世界先进水平的产品上不懈努力着。

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品牌,一流企业做标准。中联重科标准化工作围绕企业内部、国内、国际三大领域全面展开,全力提高公司在行业话语权。

中联重科拥有完整标准化工作组织机构和标准化人员体系。截至目前,其拥有标准化从业资格人员近160人,标准化工作专业人员近40人,有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经验的专家近70人。

在企业内部,中联重科建立健全了以技术标准为主体的公司标准化体系,陆续完成各类企业标准近百项;建立了公司级标准查阅平台和标准信息共享平台,供内部人员及时查阅与公司产品相关的各类标准,及国外最新法规/指令信息等。

在国内,公司是多项工程机械标准的制定者,参与制定了逾300项工程机械国家、行业标准。

在国际,公司是国际标准化组织/起重机技术委员会(ISO/TC96)秘书处承担单位,也是我国首个工程机械行业国际标准化组织秘书处独立承担单位;公司代表国家在ISO中履行流动式起重机、塔式起重机的国际表决和国内归口职责,已针对90余项国际标准项目提起投票,提出30余条意见并获采纳;公司还积极将自己先进的技术转化为国际标准,先后提出《混凝土输送管―连接形式和安全要求》等多项国际标准提案。

强化知识产权建设是中联人的共识。詹纯新认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基础在于自主创造,只有将创新技术转化为知识产权,才能有效转化为公司核心竞争力,保护创新成果,保证公司在国际化竞争中健康发展。

中联重科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打造了一支覆盖公司总部及各个经营单元的知识产权专业队伍,突出专利保护、运用和管理能力;快速提高专利拥有量,并严格保证专利质量,在每个技术领域形成核心专利、重要专利、外围专利多层防护。

依托公司强大的创新能力和多年知识产权强化能力建设,2011年,中联重科知识产权呈爆发式增长态势,专利申请量同比2010年增长10倍,增长率跃居行业第一。公司还加强了国际专利布局力度,2011年国际专利申请量230件,位列全国前五,覆盖美国、欧洲、日本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中联重科专利质量令业界人士叹服。据统计,公司发明专利占比始终保持在30%以上,发明专利授权比例保持在80%以上,并有80%以上的专利技术实现产业化。公司还针对重大、重点计划项目全力进行专利挖掘与策略性布局,如针对80米碳纤维长臂架混凝土泵车,构建数量高达120多件专利的阶梯式专利保护网等。

强大的科技创新实力,使公司达世界先进水平的产品不断推出。2008年,在当时我国第三高楼广州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中联重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输送泵,将超高强混凝土输送到411米高度,创混凝土泵送世界纪录。

说起这台输送泵,老院长讲了一段故事,当年,造一台将超高强混凝土输送到400多米高度的输送泵,国内哪家工程机械企业都没干过,谁也没把握。参与工程竞标的技术人员回到长沙,向詹纯新报告此事时忧虑颇多,竞标价格有可能造成公司赔本不说,万一弄砸了,在高压混凝土泵送领域,中联重科的牌子也就给砸了,他们倾向于不参与这个项目。詹纯新听后,没有犹豫:“不赚钱,这事也要干!中联是科技创新的"国家队",必须为国家重大建设工程项目服务。如果连我们都没有这样的勇气面对高难度挑战,拿什么去引领行业进步?”

创新在持续,纪录在更新。去年,中联重科研发的世界最大超高压混凝土输送泵将手臂伸向427米的湛蓝高空,将号称“超人”的C120超高性能混凝土成功送至在建的中国第三高楼深圳京基100大厦顶部。新“泵王”又诞生了!它标志着中国企业对超高性能混凝土的配比和泵送施工研究已达世界顶尖水平。

此外,中联重科自主研发的全球最大水平臂上回转自升塔式起重机D5200-240塔机于2010年在武汉与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正式签约。该塔机的开发,是我国工程施工装备制造技术的重大突破,是全球塔机技术发展的里程碑,我国工程用超大吨位塔机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从此被改写。而这台起重机的设计,竟出自中联重科年轻科研设计团队。

有人问:中联为什么要生产这么大吨位的起重机?十八大女代表、公司中央研究院院长付玲的回答很简单:“中联重科的所有产品,都出自市场的实际需要,都是为国家安全、国家重大工程建设而开发。作为一家有着研究院基因的企业,它必须在行业内起到引领和推动作用。”

老院长说,一个国家强大与否,决定于它的企业的强大与否。企业强大,才可能引领推动一个行业的强大,从而助力国家的强大。企业就应该成为一个国家科技发展的推动力。

创新时代,公司的力量有多大?且看中联重科的回答

20年前,研究院平均每天收入不足1万元,现在中联重科每天收入2亿多元;20年前,研究院是“吃皇粮”的事业单位,现在的中联重科是跨国运营的上市公司,每年上缴税金50个亿,2011年主营业务收入达463.23亿元,同比增长43.89%,实现净利润80.66亿元,同比增长72.87%;20年前,研究院制定国家标准,现在的中联重科代表中国制定行业国际标准。

20年,中联重科经历了体制改革转型、股份制改造与上市、与大型国有企业重组并购、大型跨国并购等重大改革,成长为总资产700多亿元的大型跨国企业。

中联重科的高速发展,带来了税收、就业、技术创新上的提高和进步,实现了工程机械领域的产业集聚,带动了相关配套产业规模化发展,推动了行业生态链条上其他市场主体的共同繁荣。在其周边形成的上百家中小配套企业群,每年都为地方提供着更多的就业岗位,创造更多的财富。

这就是创新时代,一家具有研究院基因的科技型企业的力量。

(责任编辑:Alley)
向本网编辑提供资讯线索 热线:010-64866846 E-mail:news@d1cm.com
热度排行


意见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