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目眩的速度背后,是掌舵者的沉着冷静,战略谋划,蓄势待发。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2006年湖南省第九次党代会上,形成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强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基础工作的“一化三基”战略,将工作重心放在了“打基础”上。
2011年湖南省第十次党代会上,确定战略重心转向“两型”科学发展,提出了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四化两型”战略。
“5年来,湖南牢牢扭住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实现了发展速度、质量与效益的统一,推动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湖南省委书记周强说。
探路“两型”,抢占发展制高点
湘潭竹埠港,不足2平方公里,湘江穿流而过,原来是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上世纪60年代开始有化工企业逐渐在此落户,高峰时期竹埠港有70多家化工企业。
“4年前,外地人连从我们村路过都不愿意,尽量绕着走。种稻收的都是瘪谷,一阵风把化工厂废气带过来,把地里种的菜叶都熏黄了。”当地群众一度谈“污”色变。
要GDP,还是要青山秀水?竹埠港最终选择了后者。“竹埠港还在生产经营的27家化工企业,明年年底前将全部关停退出。按照‘退二进三’(退掉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战略规划,十年之内,竹埠港将建设成为一座宜居宜商的现代化新城。”湘潭市岳塘区区长谭浪说。
湘江,北上穿行湖南全境,入洞庭,通长江,养育着沿岸4000多万人,是湖南母亲河。
“绝不能让湘江成为湖南的下水道、臭水沟!”湖南决策者发出如此呐喊。在近几年的湘江污染治理中,湖南省关闭淘汰了上千家冶炼、化工企业。
把湘江打造成“东方的莱茵河”是省委书记周强最大的愿景。而湘江污染的治理,正是湖南“四化两型”战略、“两型社会”试验的最厚一叠考卷。
2007年12月,长株潭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一起,获批国家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两型社会建设那是发达地区应该探索的事情,湖南作为中部欠发达地区,为什么不想方设法做大GDP,而要去干发达地区该干的事?”“湖南省有含金量的政策争不到,争到的都是自己掏钱、自己吃亏的政策!”
两型社会试验初期,不解、疑问甚至诘难接踵而至。省委书记周强多次指出“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建设,既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也是湖南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提升长远竞争力的关键”。
在省长徐守盛看来,“‘两型’绝不仅仅是一个生态目标,随着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它必将引起思维方式、发展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政府管理方式的巨变”。
2011年10月,湖南省第十次党代会上,进一步提出“在全国率先走出一条两型社会建设的路子”。
“通过4年的艰难探索与实践,长株潭‘两型’建设已成为刷新湖南经济版图的核心增长极和引领全国‘两型’改革的标杆。”湖南省委常委、长株潭试验区工委书记张文雄说。
他对两型社会建设的阐释是三句话:竞争的新优势、合作的新平台、执政的新基础。
从统计数据看,今年上半年经济形势错综复杂、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情况下,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经济指标都明显快于湖南全省水平。长株潭三市与环长株潭城市群八市相比,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低6个多百分点的情况下,实现的地区生产总值反而高出0.5个百分点,说明长株潭经济发展的质量进一步优化。
“我们必须勒紧裤带,咬紧牙关,走出一条新路,尽管这条新路荆棘丛生、令人生畏,但我们绝不会回头,绝不走老路。”张文雄说。
目前,长株潭试验区已经进入改革建设纵深推进的第二阶段。体制机制的改革被湖南省委、省政府不断强调。
徐守盛指出,要通过长株潭试验区改革建设,带动全省国企、水利、财税、能源资源、投融资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健全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不能忽视的变化是,“绿色湖南”正成为湖南吸引海内外优势企业、实现经济提速的最大资本。
近5年湖南新增上市公司31家,与68家央企对接合作项目223个,吸引一批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和重大战略投资者进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