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已公布了今年1~6月的经济增长率。一直以来的经济增长龙头的上海市等多数沿海城市的增长率仅为个位数。另一方面,重庆市等内陆地区的增长率则高达13%以上,“西高东低”的趋势更为明显。在中央政府重视开发内陆地区的背景下,地方政府探讨自行实施巨额投资的动向日趋明显。对投资过热的担忧开始浮出水面。
中国经济受欧债危机等因素影响出口低迷,4~6月经济增长率时隔3年首次降低至8%以下。特别是加工型出口制造业聚集的沿海地区,还受到工资等劳动成本上升影响,增长明显放缓。
上海、北京、浙江以及广东1~6月的经济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8%)。另一方面,位于中西部内陆地区的重庆、贵州、甘肃、陕西和四川的增长率则高达13%以上。
内陆地区之所以能取得2位数的增长,中央政府的态度起到了很大作用。中国国务院7月25日在温家宝总理主持的常务会议上采纳了“关于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若干意见”,确定了进一步重视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以及湖南中部6省经济开发的方针。
铁道部7月底,决定把线路和桥梁等今年的基本投资额比原计划增加16%,增至4700亿元。目前正加紧筹措内陆地区的铁路建设资金。
不过,中央政府并不打算推出类似雷曼危机后的“4万亿”经济刺激对策。原因是投资过热将滋生房地产泡沫和效率低下的国有企业不思进取等诟病,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沿海地区,从8月1日开始逐步扩大运输业等服务业的减税试点。显示出中央政府把培育对象从出口制造业转向内需型产业的姿态。
另一方面,有的地方政府放大了对中央提倡的“投资的合理增长”的理解。湖南省长沙市推出了8千亿元以上的城市开发构想,呼吁金融机构进行投资和融资。据中国国内媒体报道,贵州省也在探讨实施3万亿元的投资计划。
虽然上述“地方版的4万亿计划”能具体到何种程度尚不明确,但中国媒体已出现了担忧的声音,新京报表示经济不均衡程度的扩大、生产过剩等问题将更加严重。
重庆市1~6月的地区生产总值约为5300亿元,不到上海市的6成。贵州省约为2800亿元,仅为广东省的9分之1,因此内陆地区想要引领中国经济发展还尚需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