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搜索: 
首页 > 行业资讯 > 市场分析 > 正文
热门: 挖掘机大全 产品疯狂促销 用户都在看什么

失去日本制造的日子 钢铁机械产业链透视

2011/04/19 09:39来源:《商界评论》杂志作者:胡浩 陈志强 丁保祥

是的,日本人知道,如果失去产业,它们那样一个岛国,会脆弱得不堪一击。日本缺资源、缺人(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劳动力匮乏),唯一能秉执的便是技术,以及对产业链的把控与统率能力。

在产业链移植时,日本一定是掌握最高端的一段,把核心技术和利润紧紧地抓在手中。在许多东道国的合资企业看似生产工厂,实则是在日本布下的销售网络。在这个过程中,把许多东道国的品牌也纳入了日本经济的共同体中。许多品牌其实只是有名无实,核心零部件都是日本的。于是,众多发端于日本的产业链条纷纷撒往全球,纵横交错。日本人苦苦地将链条的一端攥在手中,不像美国那样,时常会慷慨撒手。日本人不能输,也输不起。

军团作战

日本制造的链式作战是非常凶悍的,不仅仅是就产业而产业,还辅以强大的金融与商业保障,进攻时三路包抄,攻城略地后又渗透力极强,落地生根,固若金汤,能够在一个领域持续几十年盘踞产业链高端核心位置。

美国制造就曾被链式作战打得很惨。美国开创了许多行业,比如收音机、洗衣机、电视机、汽车等,但都被日本人一一击败。

随着世界经济的新一轮发展,日本制造遇到了新的挑战。美国的以资本和市场为导向的经济模式逐渐占优,快速研发、快速生产、快速消费的大规模生产模式成为全球化的主导模式,日本曾引以为傲的军团式作战受到挑战。价格高品质高的日本货受到了价格、品质适当的美国货的冲击,更受到了廉价中国货的冲击。

美国人、中国人这样想:这是一个靠资本和规模决胜的年代,技术成为快速开发的商品,而不再是制胜因素。谁能把规模做大、成本降低,谁就能赢得市场。

但是固执的日本人并不认为胜负已经分出。他们的许多企业也在加强营销,想法降低成本,但对产业链的固守,并未有更多的改变。日本人不认可美国人把金融和产业、商业分离——商业通过压迫产业来获取利润。金融投资因为生产经营的风险而拒绝投入实业,更倾向于投入风险更小的消费领域。中国也存在这样把企业和商业对立起来的问题,比如,家电厂商被国美与苏宁压榨了。而日本则通过财团把商社和制造企业将产业链整合起来,遵循的是将金融投入到生产领域,通过生产的扩张,到全球市场扩大,占领市场,获取利润的模式。产业链有血有肉,更加有黏性。

而日本已经通过财团将实业与金融、商业形成了命运共同体。日本问题专家白益民先生有这样的比喻:日本财团实际上就是穿着西装的军团,而且是一个可以进行海陆空三位一体协同作战的现代化军团。财团中的综合商社、制造企业、金融机构分别扮演海陆空各兵种的角色。在日本财团中,综合商社对贸易、物流、信息和人才等拥有综合协调能力,就像军队的“参谋部”和“后勤部”;银行及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就是军队的“弹药库”和“给养库”;众多的大型制造企业则如同各兵种的“野战军”和“特种兵”。综合商社负责调研、规划、人员组织和信息反馈等复杂而琐碎的工作,制定总体“战略部署”,银行体系提供强大的“弹药补给”,一线的制造企业才能在随后的“战争”中勇往直前,所向无敌。

中日的产业链博弈

2005年,本刊曾聚集了众多专家做过一个名为《战胜日本制造》的策划,探讨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中心,中日制造近期必有一战,中国存在怎么样的取胜可能?

近年,日本众多的公司显得暮气沉沉,一度给我们日本制造江河日下的感觉,但这次地震,日本制造的瞬间暂停,反而让我们感受到它的强大。它们已经如水银泻地般渗入全球制造的各个角落,到处都有日本制造的身影,到处都能感受到它们的力量。战胜日本制造,更多的是一厢情愿。

日本制造的强大,除了它们已经从一个个公司的单打独斗汇集成了互相协同的企业群的系统竞争,还在于它们背后日本人那种钻研技术的狂热。日本政府计划在21世纪头50年里培养30个诺贝尔奖获得者。但这个狂想正在可怕地变成现实。2010年日本科学家铃木章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新世纪开始,日本已经有8位日本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奖!

中国制造的崛起背后,也有着日本制造的影子。据白益民统计,中国每年要花费500亿美元来买技术。其中,日本是最重要的技术来源国,500亿美元意味着每年可以再修1.5座三峡大坝。中国在技术和设备引进的热潮中,日本逐渐成为最大的技术和设备的输出国。日本拥有优秀的技术实力和为确保技术优势而对研究开发的巨大投资;日本企业能向中国提供经济建设不可缺少的高质量产品;日本向中国提供工业生产必不可少的大型生产设备。

而在成功布局之后,中国市场正在成为日本整条产业链上赚取利润的肥美之地。据日本财务省的统计报告显示,在2010年,日本对中国的贸易出口增长了27.9%,贸易金额达到了13万亿日元,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其中汽车出口增长70.9%,半导体等电子零部件出口增长23.1%。2010年上半年日本企业在中国的纯利润累计约达4050亿日元,接近2005年全年的纯利润(4330亿日元),五年内翻了一番,与2009年(7590亿日元)相比也有较大的增长。很多企业把中国作为在亚洲的基地,将获得的红利和利润返还到日本的母公司。

对于日本,我们曾经做了这个国家一千多年的老师,而过去几十年里,我们却一直在学习它,追赶它。中国的GDP已经超过日本,中国制造正从产业链的底端向盘踞顶端的日本制造逼近。地震,显现了日本从政府到民间的冷静、开放,以及井然有序的危机应变能力,也显现出日本在全球产业链的重要地位,以及其在产业链深耕上的良苦用心。这个对手依然值得尊重。

向本网编辑提供资讯线索 热线:010-64866846 E-mail:news@d1cm.com
热度排行


意见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