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忠钦:《氢燃料电池技术突破与工程机械应用前景》

2024/05/21 08:53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

2024年5月16日,以“高端·智能·绿色”为主题的工程机械行业科技节(以下简称科技节)在浙江杭州盛大开幕。科技节主旨报告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长、上海交通大学原校长林忠钦作《氢燃料电池技术突破与工程机械应用前景》主旨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长、上海交通大学原校长林忠钦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长、上海交通大学原校长林忠钦

感谢杨华勇院士和科技节主办方的邀请,有机会与工程机械的同行进行交流。

本次科技节的主题为“高端·智能·绿色”,与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方向非常契合。基于过去十多年我参与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研究的认识,我对国内各个行业都做过一些分析和了解。工程机械行业在我国发展良好,国产品牌在全球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未来,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方向应该进一步体现在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方面。

我今天的报告题目是《氢燃料电池技术突破与工程机械应用前景》。绿色化是工程机械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燃料电池技术的应用前景和发展速度尤为值得关注。

一、双碳背景下的氢能发展战略 

在双碳背景下,我国提出了2030年达到碳排放峰值,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这一目标将引导国家能源结构的重大变革。预计到2030年,CO2排放量将达到130亿吨,2060年将降至15亿吨。这一变化预示着能源消耗和排放的下降,将带来所有行业的重大变革。

目前,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化石能源的比例将大幅下降,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将大幅上升。过去十年,水电、核电、风电和光伏发电的比例已从17.5%上升到32.1%。2021年,风电和光伏发电的装机量突破600GW,预计到2030年将翻番。然而,风电和光伏发电的不稳定性仍是一个国际难题,因此,研究塑造“风—光—电—氢”的新能源格局显得尤为重要。

预计到2050年,全球氢能市场规模将达到1.56万亿美元。在中国,这一发展速度将更快,预计到2030年市场规模将超过万亿元,到2050年将达到4万亿元。届时,氢能将占我国能源结构的10%左右。

为支持氢能发展,我国已开展一系列政策研究。氢能已从化工危险品的属性转变为能源,包括内蒙古、广东、河北、山东等地也出台了支持氢能发展的政策。在氢能利用方面,工业、交通和储能技术都在快速发展。

目前,氢能利用的技术路线主要有两条:燃料电池发电和将氢作为内燃机的燃料进行燃烧。相较后者,燃料电池技术具有转化效率高、动力传动效率高、环境友好、易于控制等优点,是国际上氢能使用的主要技术路线。

二、氢燃料电池推广的瓶颈与突破 

氢燃料电池技术的推广面临两大瓶颈:燃料电池成本高、氢气使用成本高。氢燃料电池的成本高是一个主要问题,但是他的成本也在快速下降。如2019年,一台49吨的氢燃料电池重卡售价在180万元左右,现在降至100万元左右,预计到2030年将进一步降低(预计将再下降50%)。目前,氢气价格约为55RMB/kg,国内某些示范区可以控制在35RMB/kg,总体来看,氢燃料电池成本是柴油的两倍左右,应用成本比较高。我分别对这两大瓶颈做介绍。

1. 氢燃料电池

为降低氢燃料电池的成本,需要开展一系列研究,包括燃料电池系统和储氢系统两大部分。其中,燃料电池系统包括电堆、空压机、氢循环泵、DC-DC等;电堆包括催化剂、碳纸、质子交换膜、膜电极、双极板等。

目前,我国在催化剂、碳纸、膜电极、双极板、电堆、空压机、循环泵等技术层面已实现自主可控,还有部分材料需进一步国产化。其中,双极板包括金属极板和石墨极板,国内市场应用率各占50%左右,金属极板已经具备年产1000万片的能力。膜电极方面,国产化率超过90%。膜电极的三大核心材料催化剂和碳纸已经实现国产替代;预计2025年,质子交换膜也将全面国产化。

我国已实现电堆功率的全球领先,功率从23kW提升至300kW,每千瓦成本从1万元下降至1500元,下降了85%左右,预计未来2年将下降至1000元以下,逐步具备竞争力。

与此同时,系统效率增高,续航里程变长。目前,我国研制的载重49吨、功率250kW的氢燃料电池重卡,高速工况下效率达52.6%,续航里程达600km以上。随着四型瓶国产化,质量降低40%左右,每公斤氢气储存成本降低60%。

技术的突破带来氢能应用成本的降低。在某些示范区,如山西某地氢能重卡百公里氢价220元,是柴油的73%;上海临港的氢能公交车百公里氢价168元,是柴油的70%。

2. 氢的制取和输送

目前,制氢主要是在一些含有氢气的副产品中进行提取,对煤化工和焦炉尾气进行分离和提取氢气的技术也愈加成熟。随着技术发展,制氢成本有望降低至25RMB/kg。未来,如果能够突破风电和光电高峰期间的绿电制氢技术,氢气作为副产品的情况将可能发生改变。这涉及到两种技术突破:碱性槽制氢技术和PEM槽技术。目前,碱性槽制氢技术更成熟些,最大制氢规模可达每天42吨;而PEM槽技术动态响应更好,更适合波动的风电和光伏制氢,是未来的方向。

氢气输送方面,目前大多通过长管车输送氢气,成本较高。但输氢管道的发展已经取得进展,有助于进一步降低氢气成本。同时,加氢站的建设也非常重要。目前,全球约有1000座加氢站,中国占40%,位居世界第一。单站加氢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如山西鹏飞集团最大单站日加氢能力可达9吨。

三、国内外氢燃料电池在工程机械行业的应用 

当前,我国工程机械产品保有量为900万台左右,是“排放大户”,行业迫切需要绿色低碳转型。

相比锂电池,氢燃料电池具有功率大、续航长、零污染的优点。功率240kW的燃料电池系统加上车载的供氢系统,就可满足设备8小时以上连续作业,对于工程机械绿色化发展有积极作用。这个过程中,特别需要解决和规划好加氢站布局问题。在某些特定应用场景,如矿区等封闭环境,做好布局,氢燃料电池工程机械能够极大地发挥其优势,实现商业化应用。

在美国,氢能叉车已经超过6万台,占据全球最大市场份额,固定式氢燃料电池安装超过1GW,建成加氢站49座。其他国家,如日本、英国、瑞士、意大利等也在积极推广氢能重型工程机械。

我国企业如徐工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太重、杭叉、北方股份等也在积极布局氢能工程机械,如中联重科125t氢能矿用宽体车、北方股份81t氢能矿用自卸车、徐工6t装载机等都是典型案例。

四、上海交通大学氢燃料电池研究成果介绍 

早在1998年,上海交通大学(以下简称学校)就成立了燃料电池研究所,是国内高校成立的最早的燃料电池研究机构。2019年,学校成立了“上海交通大学氢科学中心”,重点突破基础科学与核心技术;在校外,与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临港集团、申能集团共同成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氢产业园”,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落地。围绕燃料电池主要突破了以下技术:

1.超薄金属双极板设计与制造技术,突破了极板的超薄新构型、介观尺度的精密成形和耐蚀导电复合涂层技术,极板寿命超过2万小时,建成全流程自动化生产线,应用于上汽、东风、长城等主流汽车企业,占国内金属极板市场90%以上份额,荣获“2019年上海市技术发明特等奖”。

2.高性能催化剂与低铂膜电极技术,突破低铂合金催化剂微观传质、电荷传递、材料衰减的基础理论,合成高活性、长寿命、适应复杂工况的Pt3Co/C催化剂,开发卷对卷直涂法膜电极生产线,电流密度从1.2W/cm²提升至1.8W/cm²,荣获“2020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3.高功率密度燃料电池电堆技术,突破了大功率电堆误差装配和公差设计技术,大行程定位技术及高效叠装技术,开发了100kW、120kW、 150kW、230kW、300kW系列化燃料电池电堆。300kW电堆是国际最高功率,适合工程机械与重卡应用,荣获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创新奖”。

4.兆瓦级PEM电解槽设计与高精度装配,突破高效扩散层设计与加工技术、催化剂与膜电极涂布技术、装配应力预测与公差设计、高精度层叠装配技术四大核心技术,开发出国内首个兆瓦级PEM电解槽,直流电耗降低至4.3kWh/Nm³,产氢量提升60%,该技术主要用于储能领域。

5.高效率的燃料电池柔性制造产线技术,提出了柔性部件的吸附、转运、放置的动力学控制方法,建立基于刚度增强与位置补偿的抖动与倾斜的抑制策略,开发了年产能1万套的燃料电池柔性生产线,通过了汽车行业IATFA16949国际认证,荣获“2022年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这些技术成果转化的同时也成功催生了多家企业,如治臻股份、唐锋科技、氢晨科技、氢盛能源和律致新能源等。这些企业在燃料电池技术和氢能装备生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目前,学校研制的氢能技术已在多个场景得到应用,如在山西、新疆、雄安新区、宁波等地运行的6.5t氢能装载机、125t氢能矿卡、氢能重卡,以及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渣土车、公交线和通勤巴士等。

氢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顶层设计布局,提前规划氢能的制氢、储氢、运氢、加氢、用氢等各环节发展,未来,氢能或将成为继锂电、光伏之后的另一个万亿级赛道。

责任编辑:Yaodl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该内容由行业企业、终端个体、第三方机构提供,本网仅起到传播该信息的目的,如有任何疑问请与转载来源机构联系解决,感谢支持。如发现侵权,本网编辑部将协助进行处理或撤稿。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易控智驾规模化落地之旅

易控智驾规模化落地之旅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近年来,我国智能化煤...详情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徐工工程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徐工集团成立于1989年3月,成立21年来始终保持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排头兵的地位,目前位居世界工程机械行业前10强,中国500强企业第125位,中国制造业500强第55位,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规模最大、产品品种与系列最齐全、最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徐工集团年营业收入由成立时的3.86亿元,发展到2009年的505亿元,实现利税35亿元,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均位居首位。  徐工集团建立了以国家级技术中心和江苏徐州工程机械研究院为核心的研发体系,徐工技术中心在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评价中持续名列工程机械行业首位,被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五部委联合授予“国家技术中心成就奖”。建立了覆盖全国的营销网络,100多个国外徐工代理商为全球用户提供全方位营销服务,徐工产品已销售到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9类主机和3类关键零部件市场占有率居国内第1位。5类主机出口量和出口总额持续位居国内行业第1位。  徐工集团秉承“担大任、行大道、成大器”的核心价值观和“严格、踏实、上进、创新”的企业精神。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机械行业文明单位等荣誉。公司党委被中共中央组织部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徐工集团已为抗震救灾、建设徐工希望小学等各类社会公益事业捐款6075万元,捐衣物14.9万余件,被国家民政部授予“中华慈善奖”,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  徐工集团的企业愿景是成为一个极具国际竞争力、让国人为之骄傲的世界级企业。徐工集团的战略目标是,到2015年要实现营业收入超1000亿元,进入世界工程机械行业前5名。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