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双碳”目标看作困难,这是机遇!

不能一味站在困难角度看问题,从另一视角来看,碳中和更是一个重大发展机遇。

在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原董事长、党组书记,中国碳中和50人论坛联席主席傅成玉

在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原董事长、党组书记,中国碳中和50人论坛联席主席傅成玉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原董事长、党组书记,中国碳中和50人论坛联席主席傅成玉看来,“双碳”目标与每一个人、每一家企业、每一个单位息息相关,不应将其仅仅当作难题和挑战,而是要看作宝贵机遇并主动作为。早行动、早主动、早受益。

谁都不可能置身于“双碳”目标之外

问:据您观察,自“双碳”目标提出以来,各方的认识和态度发生了哪些显著变化?

傅成玉:2020年9月22日,“双碳”目标正式提出,碳中和随之成为响遍全国的热词。短短两年多时间,“双碳”目标能够在全国上下形成共同普遍的认知,这本身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

在执行和落实上,我们是很认真的,进展也是非常大的。从国家层面看,碳达峰碳中和已被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行动方案》以及各类配套政策、管理文件的出台,使我国在碳排放治理上既有了顶层设计,又有实施方案和相关制度。再如产业层面,我们的新能源发展日新月异、突飞猛进,能源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电动汽车产业令人耳目一新,已在国际上崭露头角。

今天,我们已经能够站在更高处来理解“双碳”的深刻意义。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认知改变了,行动就会变得自觉。从国家到企业、从机构到个人,清楚认识到“双碳”目标解决的不仅仅是气候变化问题,而是涉及到能源安全、能源转型、产业转型、科技创新,以及发展方式转变等事关我国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因此,每个系统、每个组织、每个人都不可能置身度外,这不是别人要我们做,而是我们必须要做,必须要做好。

问:要想“做好”,当前还面临哪些主要挑战?

傅成玉:“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这不是今天或明天的一日之功,直至2060年前,我们都将以降碳为重点方向,碳中和绝非轻轻松松就能实现。比如,我国工业规模大,一次能源消费的85%是化石能源,其中煤炭又占绝大比例。在碳减排的同时,我们的经济还要发展,从而需要消费更多能源,这些均构成了现实挑战。

不是难而不做,更应该积极主动作为

问:您如何看待这些挑战?

傅成玉:不能一味站在困难角度看问题,从另一视角来看,碳中和更是一个重大发展机遇。

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既要解决资源环境和生态约束问题,也是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来推动能源转型、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既是打造国家未来竞争能力,也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无限风光在险峰”,欲攀高峰就要勇于克服前进中的困难与挑战。反过来讲,只有艰难险阻、重重挑战,才能成就我们达到世界高峰。对此,要主动抓住机遇,在看到挑战的同时,更应看到我们自身具有的巨大优势。

问:您所说的优势具体包括哪些?

傅成玉:首先是我们的制度优势。由国家主导,政府、企业、机构和人民群众形成共识、形成一体,上下齐动,由此带来执行力和创造力。再加上配套政策和制度的连续性,这是我们实现”双碳”目标的最重要制度保障,也是西方国家无法比拟的。

第二,前面提到的困难,换个角度其实正是潜力所在。比如,碳排放总量大的背后,反映出能效偏低的根本性问题。我国单位GDP能耗仍是世界平均值的1.7倍、是发达国家的2-3倍,说明我们在提高能效上有着巨大空间,这是我国目前最现实、成本最低、见效最快,也是最容易实现的减碳途径。其核心是清晰明确的政策导向和技术进步,我们应该花大力气提高能效、降低能耗。

再如,碳捕捉、封存和利用作为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在我国也有很大发展空间。二氧化碳利用已成为企业和研究机构的主攻方向;二氧化碳储藏主要在油田驱油上有所应用,直接埋于地下的应用虽然尚处研究阶段,未来也会成为主攻方向之一;二氧化碳直接矿化利用,已在工业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下一步将实现更大突破。

此外,我们的新能源和电动汽车产业,目前已走在世界前列,对能源结构优化调整起到积极作用。有这么好的基础,我们应该更有底气、有能力积极进取。战胜挑战背后是科技创新、技术进步。克服困难的过程,就是追求产业升级转型、技术不断迭代、设备更新换代的过程。不是难而不做,正是因为难才要主动作为。

推动“双碳”目标要从基础工作抓起

问:按照您的思路,企业如何抓住机遇,为“双碳”目标贡献自身力量?

傅成玉:传统能源产业和制造业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领域。我认为,其中有两个环节需特别关注——一是落地企业,实现“双碳”目标才有保障;二是必须建立在扎实可靠的科学基础之上。因为只有在微观层面做到了真实可信,企业行为可测量、可实施、可核查,减碳过程公开透明,减排数据质量过硬,宏观层面才能说得清楚。

对此,必须抓住基础工作下功夫,做好企业碳盘查,摸清碳家底。也就是搞清楚每家企业究竟排放了多少温室气体,以及哪些环节和过程排出、如何排出。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企业生产的产品不同,同样燃料所释放二氧化碳的量是不同的。即便是相同燃料和产品,采用不同工艺流程,排放也有区别。1997年通过的《京都议定书》,已对碳的统计核算给出了清晰约定和基础方法学,我们的企业也要尽快补上这一课。

具体怎么做?碳盘查工作必须从基层开始,细化到每一个生产装置、每一条生产线,针对所采用的工艺流程、所生产的产品等,有针对性地开发不同算法。在此基础上,得出一家企业的排放总量。目前,联合国已开发2000多种算法,我们自己也有300多种算法,有些算法可以覆盖、直接应用,有些超出范围、需单独开发。需要注意的是,开发新算法应有独立第三方参与,要得到国家主管部门、甚至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的认可。

基础扎实了,接下来是减碳工程技术、方法学的选择,以及碳减排效果评估等工作,企业减排项目、措施和方法上必须公开透明。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行动方案》,保障措施第一条就是“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其基础正是各行业、各企业依据自身特点开展碳盘查。也是有了碳盘查数据,企业才能制定出有科学依据的“双碳”规划及其时间表、路线图,才能制定出建立在与自身产品、燃料、物料选择,以及工艺技术流程、生产方式选择等路径选择基础上的施工图,可落地、可执行。离开有效的、可操作的施工图,再好的规划目标都是没有保障的。

(本文来源:中国碳中和五十人论坛文集 2022)

责任编辑:Tracy Wang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该内容由行业企业、终端个体、第三方机构提供,本网仅起到传播该信息的目的,如有任何疑问请与转载来源机构联系解决,感谢支持。如发现侵权,本网编辑部将协助进行处理或撤稿。
相关阅读

北京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基本建成 交通行业有望2030年前碳达峰

7月11日至12日,由北京市交通委主办、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承办的第七届世界大城市交通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记者从论坛上获悉,北京交通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已经完成编制,将于近期公布。根据方案,北京交通行业有望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 “近年来,北京交通经历了公交优先、需求管理再到如今以绿色发展为核心的综合治理阶段,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基本建成。”论坛上,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副主任吴世江回顾了北京交通的发展成效。 截至目前,北京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达1172公里,居全国第一,形成“三环四横八纵十二放射”的网络化运营格局,重点功能区基本实现轨道全覆盖。以轨道交通为主导的立体化综合交通网基本构建。 同时,绿色出行水平显著提升。2022年北京绿色出行比例达73.4%,轨道交通由注重新线建设,向更加注重既有线网优化提升转变,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实现实质性突破。地铁1号线与八通线、房山线与9号线实现跨线运营,换乘系数逐年降低,11条地铁线路最短发车间隔缩短至2分钟以内,5个站点“信用+智慧安检”试点启用。此外,推动公交与轨道线网融合、站点融合,构建轨道服务中长距离、公交服务中短距离出行的协同发展模式;加快公交专用道建设并不断优化通行政策,提升公共交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北京交通面临一系列新挑战。“城市空间布局,对围绕轨道交通的土地利用提出新要求。”吴世江坦言,近几年北京开通的轨道交通新线,客流强度还有很大上升空间,轨道交通对于通勤出行的分担可继续提升,轨道周边人口、岗位覆盖率待提高。下一步,北京将加快支撑城市功能布局的骨干交通网建设,促进城市开发和土地利用围绕轨道聚集,实现轨道引领城市发展。 此外,双碳目标也对绿色交通发展提出新要求。记者从论坛上获悉,北京交通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已经完成编制,将于近期公布。根据方案,北京交通行业有望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随后碳排放进入持续下降期。吴世江透露,从实施路径上看,具体包括出行结构优化,提高公共交通、绿色出行比例;车辆能源结构优化,燃油车向电动车转化;运输结构优化,货运方式从公路向轨道转化;科技赋能,以数智化转型引领交通高质量发展与高品质服务。 (来源:北京日报)[详细]2023-07-12 17:23

国货之光——德基机械“智能低碳沥青再生料生产解决方案”

近日,在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再次强调了我国的“双碳”目标。众所周知,实现[详细]2022-12-09 10:53

福田雷萨首批电动搅拌车成功交付北京建工新材、中栋新能源

12月7日,北京建工新材、中栋新能源&福田雷萨电动搅拌车交车仪式在北京建工新材公司建恒站顺利[详细]2022-12-07 16:33

康明斯再设电解水制氢设备生产基地,年产能500MW

康明斯公司宣布将开始在美国生产电解水制氢设备,持续助力推进全球绿氢经济。该生产基地位于明尼苏达州Fr[详细]2022-10-13 10:20

新能源、出口齐发力:8月重卡市场再现千辆大单!

面临需求疲软的行业挑战,国内重卡市场在近几个月并未见好转。从各主机厂的表现上看,虽然已连续几个月有企[详细]2022-08-29 14:51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在工程机械行业的广阔天地里,刘悦以其对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坚定信念,带领河...详情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在时光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瞬间,如同星辰般璀璨,照...详情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第一工程机械网 原创】彼得·德鲁...详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第一工程机械 原创】太行层峦叠嶂,气势磅礴,汾...详情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2024年已经过半,面对市场的不确定和竞争的白热...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