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经济数据出炉!1-11月份,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3%

2022/12/15 19:13证券时报

12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11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同比增速表现均低于市场预期。此外,11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再次上升,大城市和主要劳动力群体的调查失业率均较上月上升,表明当前就业的数量和质量都需要加力改善。

不过,投资和生产的数据都表明,新动能、新能源产品需求旺盛,相关产品生产保持高速。高技术产业投资也在快速增长。

图片来自:央视网新闻客户端

图片来自:央视网新闻客户端

疫情对生产、消费短期扰动明显

数据显示,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较10月份回落2.8个百分点。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5.9%。均低于Wind市场一致预期。

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司统计师付加奇表示,11月份本土疫情波及全国多数省份,居民出行减少、消费场景受限,非必需类商品销售和聚集型消费受到明显冲击。同时,餐饮等接触式消费受到较大冲击,11月份餐饮收入同比下降8.4%。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副司长汤魏巍也表示,工业生产有所回落是受疫情反弹、市场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同时也要看到,从累计看,工业平稳增长态势未变。

1-11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较1-10月份小幅回落0.2个百分点。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较1-10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制造业增长3.3%,回落0.1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8%,回落0.7个百分点。

失业率略有上升,大城市就业压力增大

同样受疫情影响的还有失业率。11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7%,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

今年前11个月,受疫情反复等因素影响,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一直高位运行。1-11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6%,暂时高于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城镇调查失业率全年控制在5.5%以内”的目标。

进一步看,11月,16-24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17.1%,比上月回落,但仍处于高位。25-59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5.0%,比上月有所上升。更需要看到,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7%,创下年内次高。此外,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7.7小时,较上月略降。这些数据表明,当前就业的数量和质量都需要加力改善。

投资保持稳定增长,基础设施投资连续加快

不过,在政策落地见效,金融工具支持有力的作用下,投资保持稳定增长,对经济起到较好的支撑。

1-11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5.3%,基本符合市场预期。其中,基础设施投资连续加快。1-11月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8.9%,增速比1-10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连续七个月回升。

国家统计局投资司首席统计师罗毅飞介绍,基础设施投资中,水利管理业、公共设施管理业、信息传输业和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的1-11月投资同比增速均高于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为:14.1%、11.6%、8.7%和7.4%。

“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加快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薄弱领域补短板,有力支撑基础设施投资回升。”罗毅飞说。

1-11月份,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3%,快于全部固定资产投资4.0个百分点。罗毅飞表示,顺应经济升级发展需要,制造业企业加大设备更新改造力度,带动投资增长。今年前11个月,制造业技改投资占全部制造业投资的比重已经超过了四成。

从投资先行指标看,1-11月份,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20.3%,投资项目(不含房地产开发投资)到位资金增长21.5%,为投资持续稳定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新能源新动能产业产品生产投资两旺

值得一提的是,经济运行中的经济新动能持续积蓄。

数据显示,11月份,新能源产品生产保持高速,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60.5%,充电桩、光伏电池、风力发电机组等新能源产品产量分别增长69.0%、68.6%、50.7%。

同时,新材料产品生产高位加快,太阳能工业用超白玻璃、多晶硅、单晶硅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110.3%、103.4%、77.4%,较10月份加快30.3、7.2、17.5个百分点。

高技术产品也较快增长,移动通信基站设备、民用飞机、民用无人机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41.2%、30.8%、24.3%。

“新能源、新动能产品高速增长,彰显工业经济韧性。”汤魏巍说。

投资方面,1—11月份,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9.9%,比全部投资增速高14.6个百分点。

罗毅飞介绍,今年前11个月,以电子、医药为代表的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发展,相关投资大幅增加。高技术服务业投资也保持较快增长。如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投资增长26.1%,电子商务服务业投资增长24.4%,研发设计服务业投资增长21.2%。

国家统计局表示,11月份国民经济顶住国内外多重超预期压力,保持恢复态势,总体运行在合理区间。但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恢复基础仍不牢固。下阶段要扎实落实稳经济各项政策措施,着力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着力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责任编辑:Yaodl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该内容由行业企业、终端个体、第三方机构提供,本网仅起到传播该信息的目的,如有任何疑问请与转载来源机构联系解决,感谢支持。如发现侵权,本网编辑部将协助进行处理或撤稿。
相关阅读

工业总产值环比下降61.5%,上海最新的经济数据出炉了!

上海最新的经济数据出炉了 为了遏制疫情,上海千万市民已经连续数周居家不出,随着病例数的下降,上[详细]2022-05-26 10:32

上半年中国经济数据今公布 这三大看点值得关注

中新网北京7月17日电(记者 李金磊)根据日程安排,国家统计局今日将公布中国经济“半年报”,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等重磅数据将揭晓。上半年经济增速如何?收入能否继续跑赢GDP增速?就业能否继续保持较好态势?一系列看点值得关注。 上半年GDP增长水平如何? 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迎来“开门红”,GDP同比增长6.9%,比上年同期加快了0.2个百分点,比上年四季度加快了0.1个百分点,超出市场预期。 上半年中国经济能否延续这种向好势头,外界十分关注。中新网记者注意到,对于上半年经济形势,国务院7日召开的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已有定调:上半年中国经济保持稳中向好态势。 先期披露的进出口、物价、用电量等数据印证着“经济稳中向好”的判断。其中,上半年进出口增长19.6%,创下了2011年下半年以来的半年度同比最高增速;上半年全国CPI同比上涨1.4%,处于年初制定的3%左右的物价调控目标之内;1-6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6.3%,增速较去年同期回升3.6个百分点;上半年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均值为51.5%,高于去年同期1.7个百分点。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对中新网(微信公众号:cns2012)记者分析,从已经公布的数据来看,二季度中国经济延续了一季度的走势,上半年GDP增速继续维持在6.9%左右的可能性比较大。 收入增速能否继续跑赢GDP增速? 除了经济增速,居民收入数据亦为社会关注。上半年居民收入会达到什么水平,其增速能否继续跑赢GDP增速,是一大看点。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84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0%,收入增速比GDP增速高0.1个百分点。这是时隔几个季度以来,居民收入增速重新跑赢GDP增速。 赵锡军分析,收入增速重新跑赢GDP增速,一是受去年同期基数较低因素影响;二是因为随着经济增长企稳回升,就业规模继续扩大,收入增长因此有了稳定的基础;三是今年以来,诸多涉及收入分配改革的措施出台,惠民生力度在加大。 即将公布的上半年居民收入增速能否实现延续一季度的走势,继续跑赢GDP增速,外界对此抱以期待。 就业能否继续保持较好态势?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官方最为看重的经济指标之一。因此,就业数据是中国经济“半年报”的一大看点。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城镇新增就业334万人,比去年同期多增了16万人。3月末,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和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比2月末都有回落,特别是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低于5%。 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约为795万,创历史新高,在此重压之下,上半年就业能否继续保持较好的发展态势? 记者注意到,国务院7日召开的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有了初步判断:今年二季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特别是31个大中城市调查失业率,不仅好于一季度,更好于去年同期水平。[详细]2017-07-17 09:31

2016年中国经济数据今公布 GDP总量料破70万亿元

按照日程安排,国家统计局今日将公布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等重磅数据。根据官方预测,2016年中国经济总量会突破70万亿元大关,预计GDP全年增速在6.7%左右,经济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2016年中国经济“成绩单”今揭晓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6.7%,其中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均增长6.7%。2016年全年经济增长“成绩单”如何,备受瞩目。对于2016年经济增速,目前市场普遍预期增速在6.7%左右。其中,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7年《经济蓝皮书》认为,2016年就业、物价保持基本稳定,中国经济可以实现年初预期的经济增长目标,预计全年增长6.7%左右。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近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也透露,2016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序推进,“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取得初步成效。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GDP增速都是6.7%,预计全年也在6.7%左右。而在经济总量方面,中国经济很可能会再上一个新台阶,迈过70万亿元大关。徐绍史预计,2016年经济总量会突破70万亿元人民币,增量大约是5万亿元,这个增量与五年前年增长10%的增量基本相当,相当于1994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表现也是突出的。目前,部分2016年全年数据已经披露。数据显示,城镇新增就业已经超过1300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涨幅为2.0%,完成了全年3%左右的物价调控目标。进出口逐季回稳,第四季度进、出口均实现正增长。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曹和平表示,2016年“黑天鹅”事件不断出现,但四季度以来中国经济多项指标回升,预计四季度经济增速不会低于6.7%,全年经济目标能较好完成,这也意味着“十三五”会迎来一个良好开局。2017年中国经济有望继续稳定运行 对于2017年中国经济走势,分析认为,2017年中国经济面临的环境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但仍有望保持稳中求进的态势,并不会出现“硬着陆”。徐绍史指出,2017年经济发展面临的内外环境依然复杂严峻,总的来看,世界经济缓慢复苏,但是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国内经济虽然缓中趋稳、稳中向好,但是仍然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不过,中国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徐绍史说,外界说中国经济“塌方式”下滑、“硬着陆”不可避免,这些预言和预判都会落空。“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能力依然很大,重要的是增长质量的提升。”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如果2017年外需环境改善,房地产市场运行平稳,民间投资回升,预计2017年中国经济增速将高于6.5%。曹和平认为,2017年上半年,中国经济仍可能延续四季度以来稳中向好的态势。今年,中国需要进一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重点防范金融等各类风险,同时,通过减税降负等措施努力提振实体经济,继续提升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当前,国际上一些机构对未来中国经济走势也表示看好。联合国近日发布的2017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认为,中国经济在2016年呈现了稳定的增长,缓解了各方短期内对其增长将急剧放缓的担忧。在稳健的国内需求和支持性的财政措施推动下,中国经济预计在2017年和2018年每年将增长6.5%。[详细]2017-01-20 08:56

三季度经济数据调查:经济形势“偏冷”GDP增6.7%

2016年前三季度经济数据即将公布,本报发布“上海证券报——首席经济学家季度经济形势调查报告”,参与本次调查的7家银行和券商等境内外金融机构首席经济学家、宏观经济研究专家及宏观经济研究团队大部分都维持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偏冷”的判断。从这些机构对2016年前三季度GDP、价格水平、流动性及宏观政策等指标变化所作的预测与分析看,经济增长将保持弱势稳定,预计2016年全年经济增长有望实现预期目标。 由调查结果显示,2016年前三季度,预期GDP同比增长6.7%,与2016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6.7%的水平持平;预期CPI同比增长1.81%,比2016年上半年CPI同比增长水平2.1%显著下降,PPI同比增长预计为-2.32%,表明当前通胀压力依然不大;预期2016年9月末M2同比增长12.1%,比2016年6月末的11.8%数据相比有所上涨。 总体来看,2016年前三季度经济处于弱势稳定,但投资需求驱动力的切换与增强,对实现全年GDP同比增长的“回稳”影响尤为显著。 “稳投资”压力较大经济有望“筑底回稳” 针对当前国内经济景气度变化,除了1家机构对当前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为“正常”外,其余参与调查的6家机构维持对宏观经济形势“偏冷”的判断。从2014年以来季度GDP走势看,当前宏观经济仍处于“筑底回稳”的过程之中。在三大需求中,消费需求保持相对平稳,进出口负增长特征继续改善,投资需求增速稳中有降,但驱动投资的增长动力部分已从促进房地产投资增速加快切换为加速PPP项目(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的落地与实施上,对稳定前三季度投资需求增长影响重大,预期2016年前三季度经济增长水平将与上半年GDP增速的6.7%持平,全年经济增长水平有望实现年度预期目标。 从本次季度经济形势调查结果来看,在参与调查的受访机构对2016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的预测中,7家机构都认为将与上半年GDP同比增长水平保持不变。其中,对2016年前三季度GDP增长预测值的平均值为6.7%。这一预测均值显示,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与上半年GDP同比增长水平将保持不变。 从目前来看,季度GDP曲线继续呈现整理走势,但回稳压力依然不减。从2014年以来季度GDP增长曲线变化看,2014年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和四季度GDP同比增长分别为7.4%、7.5%、7.3%和7.3%,GDP环比增速分别为1.6 %、1.9%、1.9%和1.5%;2015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同比增长分别为7.0%、7.0% 、6.9%和6.8%,环比增长分别为1%、1.7%、1.8%和1.6%;2016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长均为6.7%,GDP环比增速为1.1%和1.8%,预测中的2016年全年GDP同比增长为6.68%,季度GDP曲线似有小幅回稳的迹象。另外,从机构对2016年全年GDP同比增长的预测看,4家机构认为将维持不变,3家机构认为将下降。其中,对2016年全年GDP同比增长预测值的平均值为6.68%,比2016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的预测值有所回升。在前三季度房地产投资增速有所回落的大背景下,PPP项目正成为当前维持投资需求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之一,以此保证2016年全年经济维持平稳增长,预计2016年全年经济增长仍有望实现预期目标6. 7%,但预计2017年第二季度GDP增长将存在放缓压力。 从本次季度经济形势调查结果来看,在参与调查的7家受访机构对2016年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预测中,除了1家机构认为将保持不变外,其余6家机构都表示将继续下降。其中,对2016年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预测的平均值为7.9%,预测的最大值为9.0%,预测的最低值为6.7%。这一预测均值表明,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继续下降趋势较为明显。 综合来看,2012年1-12月、2013年1-12月、2014年1-12月、2015年1-12月和2016年上半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同比增长分别为20.6%、19.6%、15.7%、10.0%和9.0%,预测中的2016年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7.9%,再结合1-7月和1-8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为8.1%,显示当前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趋势依然不变,尚难判断是否触底,这与季度GDP曲线走势基本保持一致。 自2016年以来,制造业投资增速显著下降,从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挫趋势中可见一斑。此外,尽管第一季度与第二季度期间房地产市场回暖,带动房地产投资增速快速回升,对稳定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影响较大。但是,伴随第二季度房地产投资增速的冲高回落,第三季度PPP项目的推进与加速落地,已经成为支撑前三季度乃至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保持稳定的关键因素。据此估计,第四季度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有望“触底回升”,但刺激投资需求的政策措施是否会产生过度“保增长”的刺激效应,仍需引起大家的关注。 从本次季度经济形势调查结果来看,在所有参与调查的受访机构对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同比增长的预测中,2家机构认为将下降,5家机构认为将保持不变。其中,对2016年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预测值的平均值为10.28%,预测的最大值为10.5%,预测的最低值为10.2%。这一预测均值表明,消费需求有望保持平稳增长,波幅继续收窄。 事实上,当前消费需求增速仍处在“筑底回稳”的过程中。从大趋势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同比增长在2010年5月和11月分别触及高点18.7%,随后震荡回落,2012年、2013年、2014年和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同比增长分别为14.3%、13.1%、12.0%和10.7%,结合2016年1-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同比增长为10.6%看,消费需求增速仍处于“筑底企稳”的窄幅波动区间之中。 根据IMF的最新报告,当前全球经济依然不振,导致国际贸易萎缩。对中国而言,外需疲软、成本上升和竞争力下降,导致中国出口增速维持负增长,但目前出口增速降幅已趋于收窄。同时,国内经济增长放缓格局未变,特别是制造业投资放缓,导致进口增速长期维持负增长。尽管进出口负增长状况有所改善,但进出口相抵,新增贸易顺差规模依旧持续上升。 从本次季度经济形势调查结果来看,(1)出口同比增长的预测均值为-1.71%,与2016年上半年度出口同比增速-2.1%相比继续得到改善。其中,预测的最大值为0.5%,预测降幅的最大值为-4.0%;(2)进口同比增长的预测均值为-2.47%,与2016年上半年进口同比增速-4.7%相比明显回升。其中,预测降幅的最大负值为-4.8%,预测降幅的最小负值为-1.0%。 本次季度经济形势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的机构认为,2016年前三季度贸易顺差规模的预测均值为2.57万亿元人民币,与2016年上半年贸易顺差为1.67万亿元人民币的增长规模相比维持平稳上升趋势。 对2016年前三季度中国宏观经济状况的分析与预测表明,第一,尽管当前中国对外贸易增速继续保持负增长态势,但进出口同比负增长数据继续得到改善,贸易顺差规模扩大趋势仍未改变;第二,消费需求维持基本稳定,但消费需求增速仍处于“筑底—回稳—上升”的过程之中,较为稳定的消费需求对稳定当前经济增长影响最大;第三,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继续回落,房地产投资增速冲高回落,借助于PPP项目的加速落地,对稳定今后一段时期的投资需求影响显著,预计2016年第四季度投资需求将可能触底回升,从而保证2016年经济增长落在预期的目标区间中。 通胀压力较小通胀水平符合市场预期 从目前看,中国经济面临的通胀风险较小,未来一段时间内国内价格水平总体仍可保持平稳。从参与调查的机构观点来看,认为2016年前三季度的通胀水平为1.81%。另从本次季度经济形势调查对2016年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及利率水平等国内价格水平的预测看,当前通胀水平符合市场预期,2016年全年通胀压力将明显低于政府报告的年度预期目标。 从本次季度经济形势调查结果来看,在所有参与调查的受访机构对2016年前三季度CPI同比增长的预测中,7家机构认为将下降。其中,2016年前三季度CPI同比增长预测值的平均值为1.81%,预测的最大值为2.0%,预测的最低值为1.6%。这一预测均值表明,与2016年上半年度相比,2016年前三季度CPI同比增长出现显著回落。 从2012年以来CPI的变化趋势分析,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和2016年上半年CPI同比增长分别约为2.6%、2.6%、2.0%、1.4%和2.1%,再结合2016年7月和8月CPI同比增长分别为1.8%和1.3%来看,当前CPI同比增长走势较为反复,目前呈现小幅回落的特征。 从本次季度经济形势调查结果来看,所有参与调查的7家受访机构对2016年前三季度PPI同比增长的预测中,1家机构认为将下降,其余6家机构均认为将上升。其中,对2016年前三季度PPI同比增长预测值的平均值为-2.32%,预测降幅的最大负值为-4.0%,预测降幅的最小负值为-1.0%。这一预测结果显示,PPI同比降幅继续收敛,比2016年上半年的-4.8%数值相比明显改善。 从对PPI变化趋势分析看, 2013年全年、2014年全年、2015年全年和2016年第一季度PPI同比增长分别为-1.9%、-1.9%、-6.1%和-5.8%,再结合2016年7月和8月PPI同比增长分别为-1.7%和-0.8%,显示当前PPI降幅大幅收窄,该指标向好特征较为明显。 从目前CPI变化趋势观察,核心CPI继续保持相对稳定,同时食品价格波幅也不断收窄,使得这几个月来CPI呈现趋势性回落态势。从目前来看,预测中的2016年全年CPI同比增长为1.88%,远低于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6年全年CPI预期目标为3%水平。当前,通胀水平较为稳定,有利于出台政策措施刺激来稳定宏观经济。 汇率波动预期进一步扩大国内流动性紧张压力上升 从本次季度经济形势调查结果来看,世界经济增长依然疲弱,使得各国政府继续采取偏宽松的货币政策,美联储的加息步伐也一再推迟,加上英国“脱欧”公投事件的影响仍在延续,从近期英镑大跌中可见一斑,显示当前世界经济增长的不稳定性。同时,受制于经济疲软的影响,央行必须提供充足的市场流动性以支撑经济回稳,但又受到保持汇率稳定的制约与影响,央行有意转向稳健略偏中性适度的货币政策,这种矛盾使得央行的操作行动较为犹豫,从前三季度货币金融数据的显著变动中可以窥视到这一特征。当然,目前国内通胀压力依然较小,这为央行推迟转向稳健略偏中性适度的货币政策提供了一定的回旋余地。 从本次季度经济形势调查结果来看,在所有参与调查的受访机构对2016年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的预测中, 7家机构认为将上升。其中,2016年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长的预测均值为12.7万亿元,预测的最大值为13.3万亿元,预测的最低值为12.0万亿元。 从本次季度经济形势调查结果来看,在所有参与调查的受访机构对2016年前三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的预测中,2家机构认为将下降,5家机构认为将上升。其中,2016年前三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的预测均值为9.63万亿元,预测的最大值为10.0万亿元,预测的最低值为9.0万亿元。 从本次季度经济形势调查结果来看,在所有参与调查的受访机构对2016年9月末M2同比增长的预测中,3家机构认为将保持上升,4家机构认为将下降。其中,9月末M2同比增长的预测均值为12.1%,预测的最大值为13.0%,预测的最低值为11.1%。 综合分析社会融资规模、新增人民币贷款及M2等流动性指标,2014年1-12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为16.46万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长为9.78万亿元;2015年1-12月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为15.41万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长为11.27万亿元;2016年第一季度和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分别为6.59万亿元和9.75万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长分别为4.67万亿元和7.48万亿元。另外,2014年12月末、2015年12月末和2016年6月末的M2同比增长分别为12.2%、13.3%和11.8%。再结合2016年7月和8月份的金融数据看,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分别为4879亿元和1.47万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长分别为4550亿元和7969亿元,M2同比增长分别为10.2%和11.4%。由此预测,2016年9月末M2同比增速将继续回升,社会融资规模和新增人民币贷款两项指标波幅较大,难以判断。由此,我们也难以判断央行的货币政策在稳健略偏中性适度与稳健略偏宽松之间的过渡与转向,更可能的情况是,央行会根据投资需求及稳定经济增长的实际状况来调整货币政策的取向与力度。 结合影响国内流动性的贸易顺差和中央银行名义下的外汇占款等指标分析,参与调查的机构认为,2016年第三季度贸易顺差规模的预测均值为2.57万亿元人民币,与2016年上半年规模增长水平持平;中央银行的外汇占款规模约为23.5万亿元人民币,比2016年上半年的23.6万亿元略有下降。从趋势上看,第四季度预计美联储将加息,除了存在境外投资及外资撤离的压力外,部分厂商还可能推迟换汇结算,这些因素都将提升市场预期,人民币或将面临向下调整的较大压力。据此预期,中央银行名义下的外汇占款规模将小幅下降,国内流动性紧张压力也将进一步上升。 工业生产修复性回升工业利润大幅回升难以持续 从本次季度经济形势调查结果来看,工业生产增加值指标尤其是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两项指标继续改善。结合月度PMI数据,尤其是9月份PMI为50.4%,与上月持平,继续高于临界点。从目前看,尽管工业生产增加值指标有所改善,但依然处于平台整理的趋势中,表明制造业的回升基础并不牢固。此外,工业利润加速回升,显然受到了过剩行业压缩产能并引起价格上涨的较大影响。工业利润的大幅回升能否可持续,仍需进一步观察。从参与调查的受访机构对工业生产增加值、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增长等指标的预测变化中可获知这一判断。 从本次季度经济形势调查结果来看,在所有参与调查的受访机构对2016年前三季度工业生产增加值实际增长的预测中,6家机构认为将上升,1家机构认为将保持不变。其中,对2016年前三季度工业生产增加值实际增长预测值的平均值为6.47%,预测的最大值为9.0%,预测的最低值为6.0%。从目前趋势看,工业生产增速走势仍处于区间整理之中,尚未看到实质性转好迹象。 数据显示,2013年、2014年、2015年和2016年第一季度工业生产增加值实际增长分别为10.0%、8.3%、-1.9%和5.8%,结合2016年1-8月工业生产增加值实际增长6.0%及8月份环比增长0.53%看,工业生产增加值仍处于区间整理阶段。这表明,当前制造业投资增速依然回落,未来仍将受到“去杠杆”和“去产能”等因素的影响,当前制造业回暖是被动性的,工业生产增加值回稳的基础并不稳定。 在所有参与调查的受访机构对2016年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的预测中,5家机构认为将上升,2家机构认为将保持不变。其中,对2016年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的预测均值为7.48%,预测的最大值为9.0%,预测的最小值为6.4%。 由2013年1-11月、2014年1-11月、2015年1-11月和2016年1-6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分别为13.2%、5.3% 、-1.9%和6.4%看,再结合2016年1-8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8.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呈现正增长。自2016年以来,该指标持续得到改善。 当前金融稳定对宏观经济影响更大更深 本次季度经济形势调查中,综合参与调查机构对当前宏观经济及其政策趋势的观点与预期,稳固当前经济增长的压力依然存在,鉴于货币政策有意转向稳健略偏中性适度,加之受到汇率稳定的制约与影响,稳健略偏积极的财政政策将对未来稳定中国经济增长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 第一,维持经济增长的压力并未消失,在货币政策转向稳健略偏中性适度的背景下,在继续发挥货币政策作用的同时,扩大财政政策对稳定投资乃至稳定经济增长则意义重大,但需要注意“保增长”用力过度可能产生的风险与影响。 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参与调查的机构预测2016年全年GDP同比增长为6.68%,比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的预测数6.7%略有回落, 但随着稳定投资需求的驱动力由促进房地产投资的加速回升转向扩大PPP项目的落地与实施,预计2016年全年GDP同比增长将维持稳定,可以实现预期的年度增长目标。因为,PPP项目的落地与实施是可控的,对提升投资需求增长具有可操作性,通过PPP项目可以起到托底经济的稳定作用。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在货币政策操作空间收缩的情况下,发挥稳健略偏积极的财政政策作用,通过PPP项目的落地与实施,即扩大基建投资,可以稳定投资需求,进而稳定经济增长。不过,如何均衡、合理地投放PPP项目,对稳定投资需求的影响与作用较为显著。如果用力不够或节奏脱节,可能会造成通过基建投资托底经济的效应不太显著;如果用力过猛或节奏过快,则可能造成通过基建投资刺激投资需求乃至经济增长的效应过强,引发GDP增长的过度波动。 第二,由于中国国内资产价格(尤其是房地产价格)依然较高,加上受到美元加息等因素的影响,会导致资金外流的压力较大,特别是部分厂商还可能推迟换汇结算,有可能造成部分贸易顺差的“消失”,客观上会给人民币汇率波动形成较大的压力,也将对国内流动性紧张格局构成一定的影响。 从目前来看,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人民币汇率依然存在着较大的调整压力。首先是国内资产(尤其是房地产)价格水平较高,会促使更多的机构与个人寻求套现,并在境外进行境内资产的再配置,这种需求从目前看是很大的;其次是由于国内生产成本较高,促使更多的外商直接投资企业考虑撤出中国,尤其是低端产业的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撤离意愿更强一些;再次是美元加息预期不断升温,促使更多的国内厂商推迟结售汇,导致部分贸易顺差的“消失”,表明他们更愿意持有美元。这些因素都暗示着未来人民币汇率依然存在较大的调整压力。 人民币汇率存在的较大调整压力,客观上也不断提升了国内流动性紧张压力,并会把这个压力传导给金融市场 及整个宏观经济的持续稳定上,从近几个月M2同比增速下降中可以略见一二。如何缓解国内流动性紧张格局,尤其是将资金导入实体经济,将考验央行的智慧。在预期人民币不存在降息可能性的市场条件下,央行将使用什么样的货币政策工具来稳定市场预期,包括国内流动性紧张格局、利率稳定与人民币汇率稳定,对稳定金融市场、整体经济至关重要。 可以预期的是,未来人民币汇率问题、稳健略偏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比稳健略偏中性适度的货币政策对国内金融市场和经济增长的作用与影响更大一些。[详细]2016-10-14 09:05

前两月经济数据喜忧参半 稳增长需继续加码

[中国基金网14日讯] 最新公布的今年前两个月宏观经济数据可谓喜忧参半。喜的是,房地产投资增速时隔两年首次出现回升,并带动整体投资增速回升;忧的是,工业生产增速跌至逾七年低点的5.4%,消费增速也回落至9个月新低。 分析人士认为,低迷的数据表明经济增长正经历阵痛,在坚持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过程中,仍需加大稳增长政策力度。 房地产投资增速时隔两年首次回升 国家统计局12日公布了前两个月宏观经济数据,其中表现最为亮眼的当属房地产投资数据。 数据显示,1-2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比去年末提高2个百分点至3%,这是该数据时隔两年首次回升。同期,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28.2%,销售额更猛升43.6%。 “去年四季度以来商品房销售逐步回暖,加上年初以来政府连续发布一系列房地产去库存政策,包括降低首付比例、调整契税/营业税等,更推动了销售转旺,从而传导至投资。”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说。 在房地产投资回升带动下,1-2月整体投资增速也回升至10.2%。 不过,对于房地产投资增速回升态势能否延续,市场仍存疑虑。其中一大忧虑就来自仍在不断攀升的全国房地产库存面积。数据显示,2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73931万平方米,比去年末增加2077万平方米。 因此,国家统计局投资司高级统计师李皎在解读数据时也强调,商品房销量持续走高的基础还比较薄弱,三、四线城市去库存难度不减。 上海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胡月晓也认为,“由于地产大周期拐点已出现和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已到了结构调整和效率提升的阶段,地产投资增速回升的态势不会延续,拉动经济回升的投资增长还得靠基建投资。” 工业维持结构优化趋势 令人担忧的是工业增加值和消费增速的下滑。统计数据显示,1-2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从去年的5.9%回落0.5个百分点至5.4%,消费则较上月下跌0.9个百分点至10.2%。 “工业生产增速出现回落,有产业结构处于调整期、工业经济企稳的基础还不牢固的原因,也有季节性波动的因素。”国家统计局工业司高级统计师江源如是解读。 章俊则认为,“在国内需求不振叠加外需疲软的背景下,工业生产下滑势头没有得到扭转,而与此同时,长期经济下滑对消费的负面影响开始逐步显现。因此未来政府应该加大稳增长政策的力度。”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工业整体疲软,但仍然维持结构优化趋势。 从细分数据来看,增速回落比较明显的依然是部分高耗能行业和传统行业生产增速回落,例如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业。相反,高技术产业、符合消费升级方向的新兴产品仍保持较快增长,例如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和信息化学品制造业等同比增速依然维持高位。 稳增长需继续加码 从前两月经济数据来看,经济下行压力依旧较大,需要稳增长继续加码。 在章俊来看,后续仍需要宽货币宽财政配合发力。“今年财政赤字率提升至3%,但能释放的增量资金极为有限。如此看来,积极的财政政策是独木难支,还需要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来为大型基建项目的开工建设提供配套资金。” 不过,民生宏观研究团队则认为,托底经济需要让积极的财政政策真正“积极”起来,一方面通过盘活存量、继续加速推进PPP等方式增加支出,另一方面则是继续结构性减税、落实营改增,激发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的潜力。[详细]2016-03-14 10:07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斯堪尼亚,全球领先的...详情

微信扫一扫

关注第一工程机械网微信

微信号:wwwd1cmcom

微信扫一扫

打开易购机询价小程序

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