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拐点来临,你做了哪些准备?

2022/01/26 09:49第一工程机械网特邀作者叶京生

2021年与10年前何其相似,上半年市场销售很旺,下半年销量急剧下滑。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工程机械市场经历了5年的下滑和调整,大批销售的设备出现还款逾期,让很多制造商和代理商苦不堪言,企业大量裁员,不少企业甚至在那次市场调整中永远地消失了。

历史仿佛正在重演,从2021年开始,工程机械市场又经历了上半年迅猛增长、下半年急速下滑的场景,拐点又来临了吗?这次调整会有多长时间?笔者认为,这次调整比上次的幅度更大,周期更长,影响更广,但愿我们没有好了伤疤忘了疼。

拐点

拐点

首先,这两年挖掘机的销量不断创历史新高,销量峰值比2011年之前提高了约50%。但是,由于价格战的影响,代理商赚到的利润却比2011年少得多。根据《今日工程机械》进行的2021年度“中国工程机械代理商生存状态调查”,超过70%的代理商企业亏损,销量增加,利润缩水,一旦出现设备还款逾期,多数代理商都垫不起,因为家里没“粮”。

换句话说,代理商的规模虽然更大了,却没有变得更强,企业的现金流和利润都比较差,实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弱,遇到市场调整时很难承受。

第二,根据成熟市场的发展经验,当整机销售市场出现调整时,代理商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后市场的收益生存,不少国外代理商后市场的吸收率(服务后市场的收益占整个代理商运营成本的百分比)超过100%,即他们完全可以依赖配件和服务后市场的收益维持公司的运营,而不需要大规模裁员。可惜,中国代理商大多数并没有完成后市场的转型。

前些年整机利润太丰厚,让很多代理商不愿意在辛苦的后市场投入,以为“整机养服务”模式可以持续下去,一些制造商又喊出了“终身免费服务”的口号,把服务免费送出去,破坏了后市场的生态圈,让发展后市场成为空谈。

虽然中国市场拥有巨大的设备保有量,可后市场副厂配件的激烈竞争,让很多代理商只能依赖保内服务,质保期结束之后,80%的客户都流失了,导致很多代理商的后市场吸收率仅有10%左右,抵抗风险的能力当然很弱。

第三,市场上巨大的设备保有量和低迷的设备开工时间,严重违背了国家的“双碳”政策,浪费了大量自然资源。明明80万台挖掘机就可以完成的工程,市场上却有超过200万台挖掘机保有量,导致终端用户竞争同样惨烈。而且,这些设备都使用“国四”以下排放的柴油机,2022年12月国家就要开始实施“国四”排放标准,如此大批量的老设备退出市场,也是一种“灾难”。

当清洁能源设备登场后,设备拥有成本将会大幅增加,而设备使用成本将会大幅下降,这意味着市场上需要更少的设备来完成同样的工程。同时,由于柴油机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三滤和一些油品的需求也会慢慢消失,配件需求将会大大缩水,后市场将何去何从?代理商将何去何从?

可以说,电动化和无人驾驶技术,对新一轮市场调整起到了叠加作用,让这次市场调整更加剧烈。

今年各主机厂仍然会努力冲击市场销量,为此他们会准备大量的设备库存来保证交货的及时性,行业将面临新一轮的价格战,制造商将会以各种“降价诱饵”把这批设备卖到用户手里。然而,这批“国三”排放的设备对代理商和用户来说,更像是一剂“毒药”。

“国三”排放新设备销售的截止日期是2022年12月1日,在此之前,制造商一定会想方设法把设备压给代理商,截止日期过后,代理商将不得不以租赁或二手设备的方式来处置这些设备,风险将会上升。

北京和上海等城市已经率先实施非道路设备“国四”排放标准,今年用户购买了“国三”设备后也会发现:越来越多的工程招标条件里,明确地限制使用“国四”以下排放设备入场。刚购买的新设备却没有资格参与工程施工,你会不会欲哭无泪?他们的还款会不会遇到困难?代理商的风险会不会上升?

代理商朋友们,面对正在到来的市场拐点,你做了哪些准备?对此,笔者的建议只有一条:理性思考,就像我在2021年12月长沙中国工程机械产业互联网大会上所讲的那样:“盈利比销量更重要,活着比增长更重要”,希望5年以后你的公司仍然存在。

责任编辑:Zeshuai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该内容由行业企业、终端个体、第三方机构提供,本网仅起到传播该信息的目的,如有任何疑问请与转载来源机构联系解决,感谢支持。如发现侵权,本网编辑部将协助进行处理或撤稿。
相关阅读

赵伟:工业互联网的困局与拐点

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是不是到了拐点? 这个问题的出现和市场息息相关,随着工业互联网经过了近8年的发[详细]2022-08-15 11:42

如何看当前工程机械行业周期以及拐点?

工程机械行业进入压力周期,多品种单月销量下滑 从2021年5月开始,国内挖掘机销量进入了连续下[详细]2022-01-11 10:11

5月重卡销9.3万辆符合预期 市场拐点何时到来?

前言 红五月已经过去,在月初,我们预测5月份的重卡销量应该在8-10万之间,如今数据出台,小编不仅长[详细]2017-06-05 09:26

中国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长6.7% 经济走到拐点了吗?

10月19日,统计局发布中国第三季度经济数据,GDP增长6.7%,与上半年持平。三季度多项经济数据呈向好趋势,那么中国经济是否已到达“L”型拐点?有专家认为“L”型拐点已过,也有专家认为现在还不好做出判断,年底会更为明朗。对于四季度政策走向,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主要发力基建与PPP,而货币大规模放松可能性小。 多项数据趋于好转 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52997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7%,环比增长1.8%。 第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缓中趋稳,8月9月民间投资连续两月重回正增长。1-9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名义增长8.2%,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8个百分点,但7月、8月和9月当月投资分别增长3.9%、8.2%和9.0%,增速连续2个月加快。1-9月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261934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5%,增速比1-8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8月9月民间投资增速都高于去年同期水平,一改此前两月负增长态势,重回正增长。 今年前九月一二线重点城市房价大幅上涨,带动房地产投资增速有所加快。1-9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74598亿元,同比名义增长5.8%,比1-8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 为遏制房价过快上涨,10月国庆期间二十多个城市密集出台楼市收紧政策,市场认为,调控或会对未来房地产投资产生影响。房地产市场是否会成为中国经济新一轮下滑的触发因素,成为市场最为担忧的问题。 招商证券认为,房地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回升至5.8%,较上月份回升0.4个百分点,当月同比增速回升至7.8%,土地购置面积当月增速降幅大幅反弹至12.4%,房屋销售增速继续攀升,但房屋新开工面积增速降至-19.4%,房地产调控对投资的影响仍需进一步观察。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认为,房地产是中短期中国经济的最关键变量。从最终端需求看,消费、固定资产投资、出口均在2016年呈现了整体见底回升的局面,房地产投资在过去三个季度也是如此。不认为房地产会导致新一轮经济下滑。 今年,消费升级类商品增长较快。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8482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4%,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1个百分点。统计局发言人盛来运称,今年需求结构继续升级,高技术产业投资,服务业投资占比也都在提高,同时高耗能行业占比在下降。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71%,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3.3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净出口对经济贡献率是负7.8%,经济对出口依赖度大大下降。盛来运称,今年净出口对经济贡献率是负的7.8%。最新海关数据显示,9月出口结束了此前六个月的连续正增长,再次出现负增长。第三季度,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值分别增长1.1%、0.4%和2.1%。 此外,前三季全国财政收入破15万亿,房地产相关税收增长迅速。10月19日,据财政部数据,1-9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1400亿元,同比增长5.9%,略低于同期经济增速(6.7%),不过以地方土地收入为主的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达到29777亿元,同比增长11.3%,远高于经济增速。上述两项收入相加,前三季度全国财政收入首次突破15万亿元(15177亿元),而这离不开房地产相关税收高增长的支撑。 中国经济是否已到达“L”型拐点? 今年一、二、三季度GDP增速都为6.7%,三季度多项经济数据呈向好趋势,那么,中国经济是否已到达“L”型拐点?事实上,有学者认为“L”型拐点已过。九州证券邓海清点评三季度经济数据称,金融数据继续回升,信贷特别是企业信贷超市场预期,验证中国经济L型拐点已过。邓海清表示,9月社融数据为年内第三高,新增贷款为年内第四高,企业中长期贷款为年内第四高,说明企业融资情况并未恶化,企业信心仍在恢复。 财政部财科所原所长、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对凤凰财经表示,第三季度经济数据与动态亮点很多,但能不能说经济马上就探底还不好立即做出判断,有这种可能性。可以拭目以待来看年底是不是能探底,届时会更加明朗。 贾康强调,经济阶段性探底紧跟着就会出现企稳向好,要稳在新常态的“常”字上。GDP增长速度到底是6.7还是6.6,或者再高一点,或者再低一点,都不是关键问题。关键问题在于,我们能不能真正地优化结构,体现在经济增长质量要提高,要努力争取这个前景。 四季度前瞻:积极财政政策,货币大规模放松可能性小 十月房地产调控发力,市场认为接下来稳增长势必靠基建。近日,促投资打出政策组合拳,基建投资批复进一步提速,财政部也下发了第三批PPP名单。 前8个月,发改委已累计批复基建投资项目逾1万亿元。9月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23个,总投资3197亿元。10月以来,发改委新批复两铁路项目和两城市轨道交通规划,项目总投资为1339亿元。从今年基建项目目标额度来看,仍有大量投资需要完成,四季度基建项目有望密集出台。 目前,地方政府自身背负债务压力较大,而基建投资体量较大,PPP模式将成为必然选择。日前财政部下发第三批PPP名单,示范项目516个,计划总投资金额1.17万亿元,比第二批示范项目增加77%。 货币政策方面,业内人士分析称,预计四季度M2增速会有所回升,但货币政策大规模放松的可能性已经不大,央行更倾向于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更为灵活地提供长期、中期和短期的流动性。 中国银行[0.30% 资金 研报]国际金融研究所此前发布报告称,一方面,8月末我国外汇占款环比下降1918.95亿元,已连续10个月减少,其对资金面供给的不利影响持续存在。为维护人民币汇率稳定,近期央行将更多使用公开市场操作、MLF等工具平抑市场流动性波动。另一方面,随着14天和28天逆回购的重启,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的期限结构更加丰富,这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平抑资金波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日益完善的利率走廊机制,将更好地控制短期利率波动,保持利率中枢稳定。预计四季度货币供给和信贷增长有所回升,年末M2增长12%左右,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长13%左右。[详细]2016-10-20 09:42

工程机械抢搭“一带一路”快车 拐点将现

经历了长达近4年的低迷盘整后,A股市场上的工程机械板块重新活跃起来。Wind数据显示,自去年下半以来,工程机械板块大幅上涨120.67%,是过去三年累积收益的近两倍,其中厦工股份、山推股份涨幅均接近300%,常林股份、柳工、三一重工、河北宣工、徐工机械期间股价也纷纷翻倍。对此,市场普遍认为“一带一路”战略功不可没。 产能过剩问题严重 行业“出口”在国际市场方面 2008年年底,国家为了刺激经济发展,抛出了4万亿投资计划,其中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占比达45%,受此刺激,大量工程项目上马,工程机械市场出现了井喷式的增长,不少企业为了抢占这块“大蛋糕”,纷纷采取“跑马圈地”的粗放式经营进行产能扩张,进而带动了二级市场上工程机械板块收益的走高。Wind数据显示,从2008年11月9日该计划宣布到2011年一季末,不到三年的时间该板块涨幅接近5倍。 然而,4万亿投资退出后,伴随着各地工程建设的降温,工程机械类企业由于盲目扩张带来的产能过剩问题显现,之后又遇了银行贷款紧缩,工程机械行业陷入低谷。广发证券认为,估计随着房地产销售复苏,以及基建项目逐步释放,工程机械行业的国内市场需求可能会在二季度出现复苏,但长期来看,国内工程机械社会存量巨大,增幅可能有限。从这个角度来讲,工程机械行业的未来出口还是在“国际化”方面。 就在如此背景下,“一带一路”规划来了。东方证券分析师邵宇在研报中表示,“一带一路”是为我国解决工业过剩产能、获取资源、开拓战略纵深的必然选择。事实上,近几年来,工程机械行业的“出海”步伐也在加快,海关数据显示,近4年我国工程机械产品出口额分别为159.09亿、182.24亿、195.3亿、197.92亿美元,同比涨幅分别为53.8%、14.48%、1.9%和1.33%。尽管如此,该类产品出口潜力仍然巨大。中金公司表示,目前我国工程机械的销量仅为全球总销量的32%,海外市场需求为中国国内2倍以上。据瑞银证券预测,在“一带一路”政策和产品性价比的双重优势下,国内工程机械产品的出口额有望于2020年增长至540亿美元,带动整个行业的收入或将攀升至1050亿美元。 一带一路提升工程机械需求 近2千亿市场空间打开 纲领性文件《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其中包括交通、能源、跨境光缆及通信干线网络等通信设施建设。尽管市场普遍期待的“重大工程项目清单”没有随《愿景与行动》一起下发,但据相关媒体报道,该清单确实存在,并已经在各省份中内部传阅,涉及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周边国家相关的基础设施项目。另外,国家还在去年宣布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产业合作等有关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齐鲁证券分析称,在大力推进基础设施的过程中,国内基建(铁路、港口等)巨头有望成为对外投资主体,工程机械作为基础建设工具输出而将全面受益。 习近平在2015年博鳌亚洲论坛上透露,目前已经有近60个国家明确表示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并且已与哈萨克斯坦、卡塔尔等多个国家签署了合作备忘录。更令人兴奋的是, “一带一路”沿线的多个重大项目已取得了早期收获,涉及铁路、公路、天然气管道、核电建设等多个当面。例如东南亚方面有中缅铁路、中老泰铁路、印尼港口及开发区等;中亚方向有中吉乌铁路、中塔公路二期等,而这些地区,均是三一重工、柳工等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出口的热点地区。 据申万宏源预测,2015年-2019年间,“一带一路”核心国家的累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额约为3.26万亿美元,仅2015年这一数据或能达到5580亿美元,换算成人民币即为3.5万亿,按照工程机械产品价值占投资5%的经验数据来计算,那么该工程机械行业今年存在1750亿的市场空间。 广发证券也表示,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持续推进,未来10年仅亚太地区基础设施投资需求便达到8万亿美元,这给工程机械企业海外出口带来的庞大市场空间可见一斑。 多家上市公司布局“一带一路”的规划 “一带一路”规划的政策效应不断发酵,A股中的多家工程机械类上市公司也加大了布局力度。国泰君安称我国多家工程机械类企业已完成在东南亚等海外市场的生产布局,“走出去”准备充分,将有望进入收获期。 三一重工董事长梁稳根明确指出:““要尽快制定好三一国际化与“一带一路”相结合的策略,这对公司发展很重要。”事实上,早在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时,三一重工就及时成立了中亚大区营销公司,负责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地区的市场营销工作。据了解,该区域的销售业绩在去年实现了翻番。去年11月,三一重工与正大集团签订了印度尼西亚市场合作协议,正大集团将在印尼及部分周边国家全面代理三一重工挖掘机械和路面机械产品等土石方机械设备。三一重工2014三季报显示,公司海外收入占公司整体收入的28.09%,多家机构表示,未来有希望提升至50%以上。 3月13日,印度最大的商业公司之一——Reliance集团采购的中联重科50台QY75V轮式起重机正式发车,总价值高达8000万元。此前,公司在北美获得2000万美元的起重机设备大单;在巴基斯塔斩获了20台搅拌车大单。资料显示,中联重科目前已在近80个国家建立了销售和服务平台,在40多个国家建有分公司,覆盖了五大洲。公司计划未来3-5年内国外收入占比要达到30-40%,而公司去年年报显示的这一数据仅为11.41%。 徐工机械已授权一级经销商51家,服务网点135个,并成立营销总公司总体运作“一带一路”的销售。公司还参与尼加拉瓜运河项目,相应产品已经在试用中,华泰证券表示,如果徐工机械能顺利签下项目供货合同,将增厚2015年业绩35~40%。 此外,山推股份、柳工也大力推动海外销售和服务网,两家公司去年前三季出口金额占公司总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7.17%和24.64%,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机构纷纷上调行业评级 龙头企业成最佳买入标的 对于“一带一路”规划给A股市场上的工程机械板块带来的影响,多家机构发布研报表示积极看好。长江证券表示,“一带一路”助推工程机械行业销量企稳回升,行业景气度持续向上,基本面有望在2015年出现拐点;东方证券研报认为,国内工程机械企业经过长时期市场洗礼已经具备强大的国际竞争力和打包供应能力,伴随着“一路一带”战略的全面铺开,行业出口空间将得到进一步开拓,领先企业有望复制日本小松、韩国现代在打开出口市场后的第二波成长路径。二级市场上的工程机械板块有望出现新一轮的反弹行情。 另外,广发证券、招商证券等多家机构将工程机械子行业的投资评级上调为“买入”,三一重工、中联重科、恒立油缸、柳工、徐工机械、安徽合力等龙头企业的成为他们一致看好的最佳投资标的。[详细]2015-04-20 09:49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在工程机械行业的广阔天地里,刘悦以其对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坚定信念,带领河...详情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在时光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瞬间,如同星辰般璀璨,照...详情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第一工程机械网 原创】彼得·德鲁...详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第一工程机械 原创】太行层峦叠嶂,气势磅礴,汾...详情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2024年已经过半,面对市场的不确定和竞争的白热...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日工(上海)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日工是一家成立于1919年,旗下拥有8家子公司的大型集团公司。经过100多年的发展,集团主打产品沥青混凝土拌和设备在日本市场的占有率已达到85%以上,用于高速公路施工的设备市场占有率更是高达95%以上。其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和质量管理都是在日本兵库县明石工厂严格的管理体系下进行的。作为日本最早研发,制造沥青混凝土拌和设备及热再生设备的厂家,日工凭借着精湛的工艺、可靠的质量保证、优良的售后服务,赢得广大用户的赞誉,截止至目前,共生产各式沥青混凝土拌和设备4000台套以上,用户遍布世界50多个国家。日工早在80年代便开始向中国出口沥青混凝土拌和设备。凭借优良的品质,及领先的技术能力,受到了广大国内用户的青睐。此后,为进一步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给客户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于2001年成立了日工(上海)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日工(上海)秉承总公司的经营理念,引进了成熟的管理机制,保持世界一流的生产制造水准。截止至目前,已向国内用户提供了450台套左右的沥青混凝土拌和设备。日工(上海)将以优质的产品和及时的售后服务,立足国内市场,为中国的道路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