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业“十四五”发展纲要》解读之六——以高水平开放助推双循环

日前,由1个发展纲要、26个专业规划、9个专题规划构成的机械工业“十四五”规划在中国机械联四届八次会员大会上全文发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机械行业在开启新征程中奋力谱写“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便于大家学习参考,现将《机械工业“十四五”发展纲要》重点内容进行解读。本解读共分为6篇,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微信公众号将分六次予以刊登,敬请关注!今日刊发系列报道第六部分,至此本系列解读已刊载完毕,如需查看往期内容请浏览过去消息推送。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机械工业“十四五”发展纲要》(以下简称《发展纲要》)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外开放重要思想的基础上,立足行业,放眼全球,将“高水平开放”置于重要地位,明确了以开放求发展是我国机械工业未来坚持的基本方向。

一、“十三五”我国机械工业对外贸易呈现积极变化

“十三五”以来,我国机械工业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坚持从战略高度深化开放合作,全行业对外贸易形势呈现出多方面积极变化。

1.外贸规模有所增长

“十三五”期间,虽然受到全球经济不振、贸易摩擦、新冠疫情等多方因素影响,我国机械工业进出口贸易总体依然保持良好发展态势。2020年,我国机械工业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超过7800亿美元,比2015年增长17.7%。其中进口超过3100亿美元、出口超过4600亿美元,分别比2015年增长14.4%、20.1%。2020年机械工业累计实现贸易顺差近1500亿美元,比2015年增长34.6%,“十三五”时期,除2017年外其他四年的年度贸易顺差均超过1000亿美元。贸易顺差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机械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2.贸易结构持续优化

“十三五”期间,我国机械工业贸易顺差占全国外贸顺差的比重大幅增长,由2015年的18.7%增至2020年的27.9%,上升9.2个百分点。加工贸易在机械工业出口中所占的比重持续下降,一般贸易占比持续上升,由2015年的60.5%增至2020年的67.0%。2019年,民营企业出口占机械工业出口总额的46.9%,首次超过三资企业成为机械工业对外贸易出口的主力军,在机械工业外贸出口中的重要地位不断提高。

3.国际化步伐稳步推进

随着自主创新能力的大幅提升以及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显著提高,机械工业重点领域国际化步伐稳步推进,全球产业布局进一步完善。

工程机械作为国际产能合作重点行业,经历了从战略视野国际化,营销服务国际化,到部分企业实现了研发生产国际化和品牌及管理体系国际化等跨越发展阶段,形成了出口贸易、海外建厂、跨国并购、全球研发和国际化人才培养“五位一体”的国际化发展模式。至“十三五”末,工程机械出口及海外业务收入占比达到30%。

农机企业在“十三五”期间加快国际融合步伐,在法国、意大利、白俄罗斯等国设立研发基地,部分骨干企业对海外企业的并购投资拓宽了吸收国外技术、布局全球市场的路径。

汽车行业主动参与国际竞争,一批具有比较优势的零部件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并进入全球配套体系,为全球化发展奠定基础。2016-2019年我国汽车出口金额分别完成106.9亿美元、132.7亿美元、147.6亿美元和152.1亿美元。

石油及石化装备企业“走出去”发展步伐加快。钻采装备海外布局初见成效,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等集团公司的装备制造业务在“一带一路”沿线的20多个国家设立了50多家机构;炼油化工装备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扩大出口贸易,2019年出口到东盟、欧盟、美国、拉丁美洲、非洲、印度、中东和日本等近80个国家和地区。

电工行业海外市场开拓经历了从产品输出到服务输出,再到投资并购的升级迭代,企业积极布局海外市场,不断提升全球竞争力。电站设备龙头企业已经参与诸多海外大型水电、火电站的建设,输配电设备骨干企业已经为电网公司海外项目提供了成套产品。核电方面,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在海外斩获多个订单。新能源方面,我国太阳能、风能设备已经落户多个国家。

轴承、齿轮、液气密等零部件企业更加注重全球发展布局,继续拓宽产品出口渠道,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取得良好发展态势。有不少企业走出国门,通过设立海外研发中心、海外建厂、并购海外优质企业等方式整合资源、吸收全球优秀人才,提升技术研发水平,增强创新能力。

二、新时期,对外开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进入新时代,我国扩大对外开放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其中既蕴含机遇,又不乏挑战。

从国际形势看。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全球化的动力来源加快向知识和创新驱动转换,为我国到2035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提供了战略机遇。目前,主要工业化国家在新兴技术领域的差距并不是太大,中国作为后发国家,依靠自主创新、重点突破,有机会实现从追随者到同行者甚至于领跑者的角色转变。但我们也看到,科技革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影响尚未充分显现,新冠肺炎疫情叠加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对世界经济造成的严重冲击,延缓甚至阻碍了贸易全球化进程。疫情下,全球供应链出现局部断裂,国际分工体系暴露出一定的脆弱性。

“一带一路”建设的继续推进,以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也将有助于我国扩大出口市场空间,满足国内进口消费需要,加强区域产业链供应链,有利于稳外贸、稳外资,为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有效支撑。

从国内情况看。一方面,随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国民经济的稳步增长,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方式将不再局限于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而是凭借不断增强的产业配套能力、更加完善的产业体系以及日趋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向全球价值链更高端环节攀升。但另一方面,近年来国内劳动力、能源、土地等传统比较优势日趋弱化,很多产品在市场上受到来自工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双向挤压”。从产业链、供应链来看,受全球疫情蔓延影响,加之部分发达国家对我国采取技术封锁及出口管控措施,部分进口原材料、关键设备和零配件供应出现困难、价格持续上涨,一些行业及企业上游供应链受阻或面临断裂风险。

三、坚定不移推动机械工业实现更高水平开放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推动“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彰显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坚持开放发展理念、将开放之门“越开越大”的决心和定力。

“十四五”时期,我国机械工业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既要全面把握机遇,也要沉着应对挑战。

一是要不断优化机械工业对外贸易结构。从加大自主创新能力着手,掌握更多的关键核心技术,改变以往对外贸易中存在的质量效益不高、缺少话语权、对国内循环和国内消费市场重视不够等问题,继续巩固我国机械产品在国际大循环的重要地位,全方位参与国际大循环。提高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对海外工程承包项目的服务水平,扩大国产高水平机械设备海外工程应用。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开放水平,为行业企业对外投资提供信息服务、现代物流、金融服务、人力资源等专业服务。

二是要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建设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自贸协定落地带来的新机遇,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进一步推进装备制造国际产能合作,加强在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诸多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来”不是简单的招商引资,而是要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发挥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鼓励境外企业和科研机构在我国设立全球研发机构。“走出去”也不应盲目跟风,要加强政策引导,推动产业合作由加工制造环节为主向合作研发、联合设计、市场营销、品牌培育等高端环节延伸,提高国际合作水平。同时要做好风险应对预案,妥善防范和化解项目执行中的各类风险。

三是要改变过去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模式,转向规则、制度、标准等的制度型开放,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中实现更好的发展,加快构建机械工业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积极参与多边贸易规则谈判,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构建更高水平的国际经贸规则。积极有效采用国际标准,实现与国际标准接轨,突破和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为机械工业参与国际竞争创造条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不断提高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的数量和范围,充分反映我国利益;围绕国家重大技术专项和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将我国集技术、产业和市场相结合的自主技术标准推向国际,争取在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装备等领域提出一批国际标准提案,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四是要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重要作用。鼓励行业协会与境外同业组织和单位建立双边和多边联系,积极开展产业信息交流和合作项目对接活动。发挥专业优势,协助有关部门及时开展机械工业税则税目及进出口关税政策调整工作。以维护产业安全为目标,动态跟踪分析重点领域对外贸易情况、国际贸易摩擦情况,及时上报给有关部门以便做出应对。充分发挥政府与企业间的桥梁纽带作用,通过组建海外办事处、组织召开产能合作推进会等形式,助推行业企业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积极推进行业参与多双边自由贸易区建设,引导行业企业积极参加RCEP培训,了解有关规则和利好政策;认真分析该协定实施对产业发展产生的不利影响及诸多挑战。

(来源于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责任编辑:Zeshuai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该内容由行业企业、终端个体、第三方机构提供,本网仅起到传播该信息的目的,如有任何疑问请与转载来源机构联系解决,感谢支持。如发现侵权,本网编辑部将协助进行处理或撤稿。
相关阅读

蓄势待发!国内首条正穿冰川公路隧道硬岩掘进机“温宿号”步进始发

7月3日,中交天和为G219线昭温公路西天山平导隧道项目研制的敞开式TBM“温宿号”步进始发,标志着[详细]2024-07-05 10:05

专家解读:实施节能降碳十大行动 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

近日,国务院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国发〔2024〕12号,以下简称《行动方案》),紧扣“十四五”节能降碳约束性指标,部署重点行业领域和用能环节节能降碳任务,采取务实管用措施,加大工作推进力度,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一、节能降碳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绿色低碳发展,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行动方案》提出的政策举措,以提升节能降碳能力和水平为出发点,以发展绿色低碳新质生产力为落脚点,有利于扭转传统的粗放增长方式,有利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有利于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节能降碳行动,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我国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碳增效潜力巨大,推动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的制度基础需加快夯实。《行动方案》部署了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用能设备等十大领域节能降碳行动,完善节能降碳机制,强化能耗、排放、技术等标准牵引,对努力完成“十四五”节能降碳目标、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 二、节能降碳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  加快改造升级,推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以节能降碳为切入点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在科技创新和先进技术应用。《行动方案》结合钢铁、石化化工、有色金属、建材等行业的最新前沿技术和装备,推广普及钢铁行业高炉炉顶煤气、焦炉煤气余热、低品位余热综合利用、石化化工行业先进气化炉、有色金属行业高效稳定铝电解和铜锍连续吹炼、建材行业陶瓷干法制粉等先进技术装备,为相关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升级指明了方向。结合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推进“十四五”后两年节能降碳改造,在节能增效、提高先进产能占比的同时,提升生产效率、拉动投资消费,是实现经济发展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的重要举措。 激发需求活力,壮大新能源和循环经济等新兴产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推动经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是关键。《行动方案》提出,要大力推进非化石能源开发利用,推动重点领域用能低碳替代,实施新上高耗能项目非化石能源消费承诺,积极开辟非化石能源消费场景,促进相关产业发展。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产业,推动废钢、尾矿、废石、废渣、工业副产石膏、废旧装备产品回收和综合利用。推广节能咨询、诊断、设计、融资、改造、托管等“一站式”综合服务模式,加大对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支持力度,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强化科技创新,超前布局氢能、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培育发展未来产业,是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的重要战略举措。《行动方案》积极推广微电网、虚拟电厂、车网互动等新技术新模式,布局钢铁行业氢冶金、化工行业绿氢炼化、工业园区核能供汽供热、清洁低碳交通运输工具、大型公共建筑用电设备智能群控等领域科技研发和示范应用,推动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建设,引导金融机构创新绿色和转型金融产品,为氢能、人工智能、核能供热等未来产业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三、节能降碳是实现国家规划目标的重要保障  完善管理体制,发挥政策指挥棒作用。2024—2025年,是推动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的重要时期,建立健全节能降碳管理体制机制,将战略部署转化为可操作的具体政策,是“十四五”后两年实现节能降碳目标的重要工作。《行动方案》提出强化节能降碳目标责任评价考核、严格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和环评审批、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降碳管理、加大节能监察力度、加强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统计核算等5方面举措,明确将节能改造量和非化石能源消费量纳入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大力推进法规政策标准体系建设,推动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重点企业强化节能降碳意识,有力支撑节能降碳目标任务落地见效。 强化市场机制,激发节能降碳内生动力。节能降碳既有公益特征,也要遵循市场规律。要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提出,要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完善高耗能行业阶梯电价制度,深化供热计量改革、有序推进两部制热价,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推进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稳妥扩大全国碳市场覆盖范围,有序建设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加快建设绿证交易市场,健全节能降碳市场化机制,有利于激发企业节能降碳的内生动力。 发挥政府作用,制定规则并弥补市场失灵。在市场规则制定、防范市场失灵方面,政府要发挥重要作用,巩固全社会共识、防止公共利益受损。《行动方案》提出推动修订节约能源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办法、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节能监察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快节能标准制修订,相关举措顺应我国节能降碳工作新形势新要求,有助于规范各类主体行为,为实现“十四五”节能降碳目标更好地保驾护航。 (作者:吕文斌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所长;白泉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能源效率中心主任)[详细]2024-05-31 09:50

一图读懂: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

[详细]2024-05-30 09:36

中国铁建党委书记、董事长戴和根调研坦桑尼亚有关项目

当地时间5月11日至14日,中国铁建党委书记、董事长戴和根在坦桑尼亚调研中国铁建有关项目,看望慰问一[详细]2024-05-16 09:01

吴培国:协会秘书处《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计划》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 新优势 新作为”为主题的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六[详细]2024-04-15 13:46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在工程机械行业的广阔天地里,刘悦以其对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坚定信念,带领河...详情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在时光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瞬间,如同星辰般璀璨,照...详情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第一工程机械网 原创】彼得·德鲁...详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第一工程机械 原创】太行层峦叠嶂,气势磅礴,汾...详情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2024年已经过半,面对市场的不确定和竞争的白热...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现代(江苏)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现代工程机械事业本部总部位于中国上海,生产和销售包括履带式挖掘机、轮式挖掘机、迷你挖掘机在内的多种建设装备,并不断研发满足未来的新装备。现代工程机械自1995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一直秉承“品质至上,客户至尊”理念和钻研创新精神,凭借现代重工世界500强的先进的技术、可靠的产品质量、完善的销售网络、优质快捷的售后服务和灵活的金融支援,与经销商、用户实现共赢!现代挖掘机在中国市场累计销售十几万台,已经成为适合中国工程建设市场的装备,深受经销商和用户的认可!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