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有望出现恢复性增长 复苏不稳定不平衡性凸显

受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影响,2020年世界经济陷入大萧条以来最严重衰退,主要经济体相继出台大规模应对政策,推动下半年以来世界经济出现反弹,但四季度欧美疫情再次大规模暴发,世界经济复苏势头受到一定影响。展望2021年,世界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主要经济体将延续宽松政策取向,全球范围内新冠疫苗接种覆盖率将持续提升,世界经济有望出现恢复性增长,但疫情走势仍具有较强不确定性,疫情冲击导致的各类衍生风险不容忽视,债务水平大幅攀升、宏观政策空间受限、结构性体制性矛盾进一步凸显,世界经济复苏仍不稳定不平衡,中长期增长仍面临较强风险挑战。

一、2021年世界经济有望延续低位复苏态势

2020年三季度以来,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均有所反弹,主要国际经济组织均小幅上调2020年世界经济增速预测,并预计2021年世界经济将延续低位反弹势头,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分别预计2020年世界经济将下降4.3%、3.5%,2021年将增长4.0%、5.5%。

第一,发达经济体复苏形势有所分化。IMF预计,2020年发达经济体GDP将下降4.9%,2021年将增长4.3%。美国经济复苏具备一定支撑。在大规模宽松政策推动下,2020年下半年美国经济持续复苏,市场主体信心逐步恢复,自8月份以来制造业和服务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均保持在55以上,三季度GDP环比折年增长33.4%,同比下降2.9%,较二季度9%的同比降幅明显缩窄,在发达经济体中经济韧性相对较强。美国政府有望推动出台新一轮大规模应对疫情支持政策,客观上有利于支撑经济复苏。IMF预计2020年美国经济将下降3.4%,2021年将增长5.1%。欧洲经济复苏困难较多。欧洲经济受到疫情较强冲击,服务业大规模停摆,投资消费大幅下行,失业率超过8%,欧盟2020年二三季度经济同比分别下降14%、4.2%。四季度以来欧洲疫情走势更趋严峻,各国相继恢复大规模封锁政策,经济可能出现“双底衰退”,在主要经济体中降幅较大。IMF预计2020年欧元区和英国经济将分别下降7.2%、10%,2021年将分别增长4.2%、4.5%。日本经济前景仍较为疲弱。日本疫情走势相对可控,东亚地区产业链供应链联系紧密,日本经济受到我国经济稳定恢复较强带动,2020年三季度经济环比折年增长21.4%、同比下降5.7%,较二季度10.3%的同比降幅有所回升,但东京奥运会延期对投资消费形成较强冲击,与社会总需求不足、人口老龄化等长期存在的结构性矛盾相互叠加,未来走势仍不容乐观。IMF预计2020年日本经济下降5.1%,2021年将增长3.1%。

第二,新兴经济体复苏面临困难较多。疫情对新兴经济体冲击总体超过预期,印度、巴西、俄罗斯、南非等主要新兴经济体疫情持续蔓延,经济运行受到严重冲击,失业率明显攀升,普遍面临贸易进出口下行、本币贬值、资本外流、海外负债压力加大等较强挑战,国际收支形势更趋严峻,加之新冠疫苗接种进度滞后于发达经济体,对经济复苏形成明显制约。IMF预计2020年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将下降2.4%,2021年将增长6.3%,其中我国将发挥重要带动作用,预计2020年印度、巴西、俄罗斯、南非GDP将分别下降8%、4.5%、3.6%、7.5%,2021年将分别增长11.5%、3.6%、3%、2.8%。

美国股市于当地时间2020年3月9日、3月12日、3月16日、3月18日触发熔断机制,10天之内4次熔断。此前,美股仅在1997年发生过一次熔断。图为2020年3月18日,交易员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工作。新华社发 郭克/摄

美国股市于当地时间2020年3月9日、3月12日、3月16日、3月18日触发熔断机制,10天之内4次熔断。此前,美股仅在1997年发生过一次熔断。图为2020年3月18日,交易员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工作。新华社发 郭克/摄

第三,全球贸易投资恢复将较为缓慢。疫情影响下,各国纷纷采取人员出入境管制、交通运输限制等措施,全球生产贸易投资活动急剧下滑,世界经济供需循环受阻,产业链供应链区域化、本地化特征更趋明显。IMF预计,2020年全球贸易额将下行9.6%,2021年将恢复性增长8.1%。全球外商直接投资(FDI)也受到疫情和各国保护主义措施较强影响,联合国贸发会议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FDI下降42%,15年来首次跌破1万亿美元,受疫情走势不确定性影响,预计2021年全球FDI仍将总体低迷。

第四,国际金融市场和大宗商品市场震荡回升。大规模宽松政策的溢出效应明显,支持全球资产价格大幅上涨。全球股市大幅反弹。全球主要股指经历2020年年初大幅下行后,在宽松流动性环境支撑下快速反弹,全年实现较大涨幅。美股2020年一季度出现历史罕见的4次熔断,跌幅一度达到近35%,随后美联储出台不限量资产购买计划,直接持有企业债券,助推资本市场稳定,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全年上涨7.2%,标普500指数上涨16.2%,纳斯达克指数上涨43.6%。日经225指数2020年年内上涨16%,韩国综合指数上涨30.7%,德国DAX指数上涨3.5%,英法股指相对前期低点也有明显反弹。大宗商品价格回升态势明显。路透CRB商品指数自疫情前2020年年初的190点左右一度跌至110点左右的低位,目前已反弹至175点左右。路透CRB金属、食品、食用油现货指数目前分别达到990点、370点、430点左右,均较2020年年初的760点、340点、370点左右的水平明显上涨。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价格自2020年年初的65美元/桶左右一度跌至22美元/桶左右,目前已回升至约53美元/桶。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叠加流动性宽松,大宗商品价格未来仍存在进一步上行空间。

二、2021年全球宽松政策环境可能延续

疫情暴发后,各主要经济体均出台大规模财政货币刺激政策,当前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各主要经济体仍有望继续实施宽松政策,短期内政策难以大幅转向。宽松政策背景下全球再通胀预期有所增强,IMF预计,2021年发达经济体通胀水平将为1.3%,高于2020年0.7%的水平,但仍低于目标通胀水平,宽松政策仍有一定空间。

第一,美国推动新一轮应对疫情财政支持政策。美国应对疫情财政支持政策总额已近4万亿美元,目前正加快推动总额达1.9万亿美元的新一轮财政支持政策,将主要用于抗击疫情、为居民提供纾困补贴、支持中小企业和州政府。同时,货币政策将保持较为宽松,美联储2020年12月议息会议维持联邦基金目标利率0—0.25%的水平不变,每月将增持8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和400亿美元的抵押支持债券。宽松政策环境下,美元贬值预期增强,美元指数自2020年年初的99左右下降至目前的90左右,黄金等抗通胀资产价格明显上涨。

第二,欧盟和日本进一步扩大宽松政策支持力度。欧洲疫情走势不容乐观,各国普遍实施大规模财政刺激政策,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英国政策规模已分别占其GDP的20.9%、39.1%、37.9%、17.7%、25.8%。欧盟层面财政刺激规模达其GDP的10.7%,并于2020年12月正式通过总额为7500亿欧元的新一轮应对疫情财政支持计划,包括3900亿欧元的无偿赠款和3600亿欧元的低息贷款。欧洲央行长期维持零利率,近期将应对疫情资产购买计划延长至2022年3月,并将其规模由5000亿欧元扩大至1.85万亿欧元。日本政府前期财政刺激政策总额已占其GDP的35%,并于2020年12月进一步推出总额达73.6万亿日元的经济刺激方案,占其GDP比重达13.1%,包括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蔓延,延长前期应对疫情优惠贷款期限,推动结构性改革以促进后疫情时期经济复苏。此外,日本央行也将延续大规模资产购买计划。

第三,新兴经济体更加注重发挥宽松货币政策作用。受自身财政能力制约,新兴经济体财政刺激规模相对有限,印度、巴西、俄罗斯、南非政策规模分别占其GDP比重的7%、14.6%、3.4%、9.6%,明显低于发达经济体。在货币政策空间相对较为充足的情况下,新兴经济体普遍采取降息、资产购买等宽松货币政策支持经济,疫情暴发以来印度、巴西、俄罗斯、南非分别降息115、125、175、275个基点,将基准利率下调至4.0%、3.0%、5.25%、3.5%,在美联储等全球主要央行宽松预期较强的情况下,未来新兴经济体利率水平仍有一定下行空间。

三、发展不平衡不稳定和不确定性制约世界经济复苏

目前全球疫情走势不确定性仍然较强,疫情冲击带来的各类衍生风险不断凸显,各国刺激政策力度受宏观负债水平攀升较强制约,长期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在疫情中进一步暴露,全球经济复苏仍面临较强风险挑战。

第一,各国疫苗接种差异可能加大疫情防控和经济复苏不平衡性。北半球进入秋冬季后,全球疫情再次大规模暴发,目前全球累计新冠病毒感染人数超过1亿人,死亡人数超过215万。疫苗接种速度对控制疫情发展具有关键影响,目前全球疫苗产能尚无法完全满足市场需求,受疫苗供给、运输条件、接种能力、接种意愿等因素影响,不同国家和人群接种情况可能明显分化,不利于世界经济同步复苏。高收入国家预计可在2021年一季度完成重点人群接种,有助于助推经济复苏。中低收入国家普遍面临疫苗供给不足挑战,存在疫情持续蔓延较高风险,经济社会运行秩序短期内难以完全恢复。世界卫生组织预计,疫苗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接种至少需要到2021年年中。IMF预计,如全球疫情防控形势再度恶化,2021年全球经济增速可能较基准情景再下调0.75个百分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平衡发展的南北差距将随着疫情扩散和低迷增长而呈扩大趋势。

第二,全球债务持续攀升加剧国际金融体系不稳定性。发达经济体央行资产负债表持续扩张。目前主要发达经济体基准利率均已为负利率或零利率,宽松货币政策主要依赖资产负债表扩张,但其资产负债表规模已经较大,将制约进一步扩张空间。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已从疫情前的约4.2万亿美元升至约7.4万亿美元,其中美国国债占美联储总资产的60%以上,财政赤字货币化趋势已经显现。欧洲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从疫情前的4.7万亿欧元左右升至目前的7万亿欧元左右。日本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从疫情前的约573万亿日元升至目前的700万亿日元左右,已经达到其GDP的130%。发达经济体政府债务快速攀升。发达经济体经济刺激政策规模较大,当前普遍面临财政收入减少、债务负担加重的较强压力。2020财年美国财政赤字达3.3万亿美元,占GDP比重达16%,为二战以来最高水平,惠誉评级已将美国主权信用展望由“稳定”下调至“负面”。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测算,未来财政刺激政策空间将趋于缩小,2021年、2022年美国财政赤字占GDP比重将分别为8.6%、6.1%。IMF预计,到2021年年底发达经济体政府负债将达到GDP的125%,达到历史最高点。部分新兴经济体存在主权债务违约风险。一些新兴经济体依赖资源出口和旅游业,经济运行和国际收支平衡受疫情影响较大,前期已经存在的债务问题更为突出。IMF预计,到2021年年底新兴经济体政府负债将达到GDP的65%。2020年以来,阿根廷、厄瓜多尔、赞比亚等国家已经发生主权债务违约。居民偿债压力持续加大。国际清算银行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第二季度,二十国集团成员的家庭债务占GDP比重达62.8%,处于历史高位。疫情导致失业率高企,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随着未来纾困政策逐步退出,居民债务违约风险可能大规模暴露。

第三,金融和房地产市场均不稳定加剧泡沫风险。股票市场估值处于历史高位。宽松流动性环境下大量低成本资金追逐高收益资产,苹果、亚马逊、特斯拉等大型科技股大幅上涨,2020年全年分别上涨88%、106%、680%,美国纳斯达克指数滚动市盈率(TTM)已高达57倍,居于全球主要市场首位。比特币等成为新的投资投机热点。比特币从2020年年初5000美元左右一度快速上涨至4.3万美元左右,此后有所回落,目前仍处于3万美元左右的高位,投机性特征显著、泡沫化风险严重。反映市场主要数字货币价格走势的ChaiNext5指数,已从2020年年初约360点波动上行至目前的2500点左右。全球房价总体上涨。疫情前全球房价已经处于历史高位,疫情后宽松政策环境下长期贷款利率走低,购房成本下降,进一步刺激住房需求,推动全球住房价格普遍较快攀升,2020年三季度全球56个主要经济体住房价格平均同比上涨4.5%,美国、德国分别上涨7%、7.8%。

2020年1月31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欧洲议会外,工作人员降下英国国旗。布鲁塞尔当地时间1月31日24时(英国时间1月31日23时),英国正式脱离欧盟。新华社记者 郑焕松/摄

2020年1月31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欧洲议会外,工作人员降下英国国旗。布鲁塞尔当地时间1月31日24时(英国时间1月31日23时),英国正式脱离欧盟。新华社记者 郑焕松/摄

第四,结构性不平衡矛盾凸显制约世界经济恢复增长。经济复苏要素支撑仍不稳定不平衡。疫情影响下世界经济长期存在的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凸显,各国社会收入差距扩大,投资率大幅下行,教育研发支出受到挤压,将拉低经济潜在增长率。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所受冲击尤为严重,根据世界银行预测,未来十年平均投资增长率将下行至2.7%,中等教育完成率可能下降至30%,两项因素将分别拉低经济潜在增长率0.4个和0.2个百分点。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联合国预计全球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将从目前的9.1%上升至2030年的11.7%,不利于劳动生产率提升。发展环境不确定性加大。疫情影响下超过50%的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低于5年前,全球约1亿人口重返极端贫困状态,影响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各国中低收入群体受疫情影响较大,弱势群体医疗保障不足,部分国家社会矛盾更趋激化,族群对立和政治斗争加剧。英国脱欧加大欧洲政经走势不确定性,中东等热点地区地缘冲突仍多发频发,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势力有所抬头。后疫情时期世界经济增速将较疫情前趋势性下行。世界银行预计,未来10年全球潜在增长率将比疫情前预测值下降0.3个百分点,其中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将下降0.6个百分点,到2022年发达经济体、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总产出将较疫情暴发前预测分别低3.2%、6%。IMF预计,世界经济增速到2025年将下行至3.5%,其中发达经济体、新兴经济体平均增速将分别下行至1.7%、4.7%,均低于2011—2017年3.6%、1.9%、5.0%的平均增速,各方亟待通过深化结构性改革、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促进世界经济中长期稳定增长。(文章来源《求是》)

责任编辑:Shine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该内容由行业企业、终端个体、第三方机构提供,本网仅起到传播该信息的目的,如有任何疑问请与转载来源机构联系解决,感谢支持。如发现侵权,本网编辑部将协助进行处理或撤稿。
相关阅读

根云之上,灯塔闪耀!世界经济论坛对话三一重工

近日,世界经济论坛(WEF)正式发布新一期全球制造业领域“灯塔工厂”名单,三一重工北京桩机工厂成功入[详细]2021-10-09 14:31

挖掘机热销“剧透”中国经济与全球共振复苏

4月20日年初以来,中国挖掘机销量十分“火爆”。伴随着国内和全球经济回暖,市场需求加速释放。数据显示[详细]2021-04-21 09:21

财政部:金砖五国就宏观经济政策协调达成共识

9月3日,在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期间,财政部副部长史耀斌在新闻发布会上列举了一系列数据:金砖五国中,中国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速为6.9%,超出预期;印度经济表现一直很强劲,今年和明年经济增速有望继续保持在7%以上;俄罗斯今年经济增速有望达到1.9%;巴西已经结束了连续8个月的负增长,达到了0.4%的正增长,预计今年增长1%。“这些数字说明,积极的增长态势正在得到巩固,而原来面临困难甚至出现负增长的国家,也都成功地转向正增长。”史耀斌称,从经济增长现状和金砖五国的经济体量、市场体量、劳动力现状、发展预期状况以及正在进行的结构性改革情况判断,今后金砖五国经济增长总体向好,会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2016年,金砖五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贡献超过50%。因此,金砖五国的经济政策会对世界经济增长趋势和增长程度起到很大作用。”史耀斌强调,金砖五国在经济政策方面达成共识非常重要。史耀斌介绍称,2017年,在中国担任金砖国家主席国期间,在金砖国家财金合作机制下,金砖五国承诺,加强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综合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结构性改革措施,推动五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稳定、和谐、良好发展。“根据2017年世界经济形势和金砖五国经济状况,协调经济政策共同稳中求进,并在国际经济发展中代表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利益,以共同的声音来影响世界经济,这是金砖五国已达成的共同承诺。”史耀斌说。金砖国家财金成果“前所未有” “金砖五国将继续秉承和落实去年G20领导人杭州峰会达成的财金成果,争取发出金砖国家共同的声音。”史耀斌表示,目前,金砖五国经济增长积极向好,且金砖五国全部都是G20成员,要想落实G20框架下的财金成果,金砖五国达成共识是非常重要的。中国作为金砖国家轮值主席国,将会推动金砖财金机制不断务实向前发展。此外,金砖五国还达成了很多成果。史耀斌用“前所未有”来形容这些成果,他说:“这些成果非常务实,不仅有宏观方面的,还有具体的合作途径,为今后金砖国家在财金领域进一步合作奠定了务实而有针对性的基础。”对于已经开业的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NDB),史耀斌表示,金砖五国将共同推动新开发银行取得新的进展,实现良好开局。今年7月,新开发银行的第一个区域开发中心——非洲开发中心已经在南非约翰内斯堡成立。截至目前,新开发银行已经批准了11个项目,承诺的贷款总额达到30亿美元。金砖五国还将建立新开发银行项目准备基金,支持项目的准备和经验的分享。此外,史耀斌说,金砖国家在建立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合作框架方面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金砖五国还将共同推进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和审计跨境监察的等效,以促进债券市场互联互通,并推动国际税收方面的协调合作。此前召开的金砖国家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还强调了推动金砖国家本币债券市场发展的重要性,一致同意促进相关领域合作;推动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网络化布局,加强金融监管合作,进一步加强金砖国家金融市场融合与合作;发展和完善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安排机制(CRA),提高CRA的研究能力;进一步就开展货币互换、本币清算和本币直接投资等货币合作加强沟通与协调;加强反洗钱和反恐融资合作,维护金砖国家金融体系安全。未来机遇与挑战并存 对于金砖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挑战,史耀斌提出了3个方面。首先是外部影响。尽管现在世界经济在国际金融危机过后走上了复苏之路,但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复杂性、变动性仍然存在。同时,贸易保护主义、区域恐怖主义、新的突变因素等都会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其次是发达经济体政策的不确定性。史耀斌认为,货币政策、欧洲的稳定、英国“脱欧”以及美国经济发展政策中出现的逆全球化思潮,都会对金砖国家的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再次是金砖国家内部面临的问题。史耀斌强调,金砖国家内部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例如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完善市场、加强互联互通等。克服经济发展面临的多元化不足的困难,采取更加开放、产业更齐全、产业结构更加优化的发展思路。包括中国在内的金砖五国都面临人口老龄化、需求升级与供给无法满足的矛盾,本次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正是要探讨解决这些问题。金砖国家需要加強合作,保持定力,增加信任和理解,努力克服困难和挑战。“未来,金砖国家财金渠道一方面将继续落实G20领导人杭州峰会的成果,另一方面将加强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同时,根据经济形势变化,采取应对措施促进增长。”史耀斌介绍说,《厦门宣言》将有可能提及推进普惠金融、绿色发展、提高经济增长韧性以及推进贸易自由化等方面的内容,同时将针对金砖五国区域特点并结合G20财金议题成果提出新的主张。[详细]2017-09-04 10:03

以“一带一路”为支点 习近平“三招”破解世界经济难题

“一带一路”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唤醒了当今世界对千年古丝绸之路辉煌的记忆,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三年多来,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为指引,以打造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为合作目标,“一带一路”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取得了超出预期的进度和成果。共赢共享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3年3月,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清晰而明确地向世界传递了一个理念:“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之后的上合组织峰会、中阿合作论坛、博鳌亚洲论坛、第70届联合国大会、二十国集团峰会、亚信第五次外长会议,直到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从国与国的命运共同体到区域内命运共同体,再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一次次深入阐述了这一主张。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创造更全面、更深入、更多元的对外开放格局,是中国的战略选择。2016年,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B20峰会)在杭州开幕,习近平在演讲中特别强调,中国倡导的新机制新倡议,不是为了另起炉灶,更不是为了针对谁,而是对现有国际机制的有益补充和完善,目标是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中国对外开放,不是要一家唱独角戏,而是要欢迎各方共同参与;不是要谋求势力范围,而是要支持各国共同发展;不是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要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习近平大力倡导、推进的“一带一路”就是要寻找更多利益交汇点,扩大“朋友圈”,“把我国发展同沿线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把中国梦同沿线各国人民的梦想结合起来”。习近平强调要“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小智治事,大智治制。”“一带一路”是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倡议举措,同时也是中国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主动作为。2016年11 月 17 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呼吁各国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得到 193 个会员国的一致赞同,体现了国际社会对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普遍支持。互利合作 中国方案造福沿线国家 “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正如习近平所言:“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搭快车也好,搭便车也好,我们都欢迎。”作为迄今为止世界上人口规模最大的互利共赢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东牵亚太经济圈,西接欧洲经济圈,穿越非洲、环连亚欧,涉及60多个国家,40多亿人口,是世界上跨度最长、最具潜力的合作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到2020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货物贸易总额将达到19.6万亿美元,占全球货物贸易总额38.9%。今年1月,习近平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上向世界展示了“一带一路”三年多来的成就: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合作协议,“一带一路”的“朋友圈”正在不断扩大。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投资达到500多亿美元,一系列重大项目落地开花,带动了各国经济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可以说,“一带一路”倡议来自中国,但成效惠及世界。2017年2月公布的外贸数据显示,1月份我国对印度、俄罗斯、沙特阿拉伯等“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的贸易分别增长了23.6%、44%、46.9%,成为全球贸易的一大亮点。事实上,这一增长态势自去年以来就逐步显现。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黄颂平表示,去年前3季度我国对欧盟、美国、东盟等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增长不到2%,但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却保持在两位数增长的高位运行。不仅是货物贸易,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合作也表现不俗。2016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53个国家直接投资145.3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8.5%。我国企业对相关61国的新签合同额为1260.3亿美元,占同期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51.6%,完成营业额759.7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47.7%。据悉,巴基斯坦喀喇昆仑公路二期、卡拉奇高速公路、中老铁路等项目已开工建设,土耳其东西高铁、匈塞铁路等项目正在顺利推进。上述重点项目的推进,将有效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3月8日,外交部部长王毅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会并回答记者提问时说:“一带一路”之所以取得成功,根本在于响应了沿线各国加强互利合作的迫切愿望,提出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开放包容理念。尤其是在当前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的形势下,“一带一路”是各国“撸起袖子一起干”的共同事业,有助于推动经济全球化朝更加普惠、包容方向实现“再平衡”。贯穿血脉 “五通”让区域合作更加紧密 复兴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旨在重启、强化其联通作用,搭建地区间便捷沟通的桥梁。习近平指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要创新合作模式,加强“五通”,即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格局。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其中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与民心相通构成了合作的主要内容。促进区域高效合作与资源流动配置,“五通”是关键。政策沟通是国家间务实合作的基础与重要保障。习近平在论述丝路经济带合作“五通”模式时,将“在政策和法律上为区域经济融合开绿灯”的政策沟通列在首位。自2013年9月“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提出至今,中国已经与以中亚为主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建立了不同层次的政策沟通,如上合组织框架、亚欧大陆桥协商机制、“欧亚经济论坛”等对话形式。与沿线各国达成的广泛共识,构成了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主要基础。要想富,先修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截至 2016 年 6 月30 日,中国已开通中欧班列共计 39 条,由中国国有企业在海外签署和建设的电站、输电和输油输气等重大能源项目多达40 项,共涉及 19 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理上的障碍在不断被打破,高速公路、高铁列车、港口轮船、跨境光缆,互联互通在一步步成为现实。投资贸易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是打开彼此市场的“金钥匙”。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带动下,投资贸易日益便利化,沿线国家双边本币互换、结算规模日益扩大。以2016年为例,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总额为6.3万亿元人民币,增长0.6%。在沿线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为1260亿美元,增长36%。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145亿美元,占我国对外投资总额的8.5%。此外,中国企业已经在“一带一路”沿线20多个国家建设了56个经贸合作区,涉及多个领域,累计投资超过185亿美元,为东道国创造了近11亿美元的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资金融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为金融合作“注活水”。亚投行于 2016 年 6 月 25 日批准了首批四个项目总计5.09 亿美元的贷款。丝路基金于 2014 年 12 月 29 日于北京成立,截至 2016 年 6 月 30 日,已经宣布了三单项目投资。截至2016 年 8 月 15 日,人民银行已经和境外 35 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或者其他货币机构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其中 21 个国家和地区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总额度已经超过了 3.12 万亿美元。人民币业务清算行已拓展到 20 个,其中 7 个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三年多来,中国积极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友好合作精神,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广泛开展文教合作、旅游合作、卫生医疗合作、科技合作、青年合作、党政合作和民间合作,为“一带一路”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民意基础。仅以旅游一项为例,截至 2016 年 6 月 30 日,面向中国普通旅行开放免签的国家和地区就有 21 个,施行落地签的有 37 个,极大便利了不同国家的民间交往,出境游也可以说走就走了。利益相融,命运与共,“一带一路”已经展现出美好的发展前景和宏大的时空格局,随着搭乘中国发展快车、顺风车的国家越来越多,“一带一路”对破解世界经济发展难题所发挥的作用也必将越来越大。(文/林孔仕)[详细]2017-05-10 10:04

论道中国与世界经济转型:深化结构改革 实现包容增长

3月19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年会在北京开幕。本届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主题是“中国与世界:经济转型和结构改革”。 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企业家、政府官员和国际机构代表参加开幕式,与会者听取嘉宾发言。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 着力破解三大结构性失衡难题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涉及发展理念和发展思路大转变,涉及利益格局大调整,无异于一场攻坚战。必须树立必胜信念,知难而进,保持定力,闯关夺隘,坚决打赢这场硬仗。”3月19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立峰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年会上表示。 何立峰认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三大结构性失衡:一是实体经济结构性供需失衡。供给体系产能虽然强大,但大多数只能满足中低端、低质量、低价格需求,难以满足公众日益升级的多层次、高品质、多样化消费需求;二是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失衡。资金“脱实向虚”现象仍然存在,大量资金在金融体系内自我循环,不仅加大了金融体系风险,还进一步加重了实体经济的融资困难;三是房地产和实体经济的失衡。大量资金涌入房地产市场,一度带动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房价过快上涨,进一步推高实体经济成本。“化解上述三大失衡,必须瞄准主要矛盾,向结构优化找出路,在供给侧上下功夫。用改革的办法,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效率,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何立峰说。 何立峰表示,今年将重点推进五个方面工作:着力创新制度供给,优化要素配置;着力实施创新驱动,振兴实体经济;着力扩大有效需求,稳定宏观环境;着力防控潜在风险,坚决守住底线;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增强人民获得感。 “中国将以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己任,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不断深化新一轮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为各国投资者来华投资兴业、开展合作提供新的发展机遇。”何立峰说。(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熊 丽) 工信部部长苗圩: 加快推动制造业提质增效升级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3月19日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年会上表示,目前中国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正在形成,并日益显示出强大活力,ARJ21—700支线客机正式投入商运、全球首颗量子通信卫星发射等成果不断涌现。 “我国制造业创新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仍存在一些制约创新的短板和弊端。”苗圩认为,目前,鼓励企业创新的政策执行还不到位,调动创新人才积极性的制度环境仍有待改善,支撑企业创新的公共服务平台不多不强,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还未形成。 苗圩表示,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题,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从六方面加快制造业提质增效升级。 一是完善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弥补创新链从实验室到产业化之间的缺失环节,突出体制机制创新,破解行业共性技术供给不足等难题。 二是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继续实施“核高基”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三是夯实工业发展基础能力,针对重大工程和重点装备的关键技术和产品急需,支持优势企业开展产学研用联合攻关,突破重点领域发展的基础性瓶颈。 四是要实施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军品科研生产能力的结构调整。 五是加强创新人才队伍的建设,高度重视领军人才和优秀团队的引领作用,加快建设多层次制造业创新人才队伍。 六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消除阻碍创新要素合理流动的人为因素。(记者 朱轶琳) 环保部部长陈吉宁: 力促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提升 “环境保护不是发展的包袱。”3月19日,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年会上表示,好的环境政策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城乡发展水平、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抓手。把环保作为机遇,下决心解决产业、能源、规划、交通等问题,为企业和地区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提升经济质量和城市竞争力。 目前,不少遵循绿色发展理念的企业,已经尝到了经济效益的“甜头”。陈吉宁说,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环保标准提升的同时,效益也在稳步提高;越来越多的地区在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生态环境质量也在不断改善。有效、有序的环境管理正在助推这些地区的发展方式变革。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仍然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仍然突出,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陈吉宁强调。 在陈吉宁看来,解决环保问题要通过环境管理转型和创新提升环境治理的现代化水平。一是系统化,要加大法律、行政和经济手段的整合,特别是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把环境保护的要求更直接体现在价格、市场预期、市场交易中;二是科学化,将加大环保科技投入,特别是强化科技与管理决策的深度融合;三是法治化;四是精细化,改变过去粗放式的环境管理方式,将区域流域污染类型进一步细分,落实到控制单元和网格,将各级责任分解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提高环境监管的效率;五是信息化,在环境保护中推进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和融合。(记者 陈果静) 商务部副部长钱克明: 为构建新型全球化贡献中国方案 “中国倡导新型全球化,让大家都能参与到全球化"大合唱"当中,分享全球化带来的益处。”3月19日,商务部副部长钱克明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年会上说。 钱克明表示,长期以来,经济全球化都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然而,全球化也带来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的不平衡:国家间发展不平衡,行业间发展不平衡,收入分配不平衡,环境保护和发展不平衡。 “不能把脏水和孩子一起倒掉,而是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改革创新,共同引领、适应和构建一个新型的全球化。”钱克明认为,新型全球化要加强四点:一是包容性。以包容、协调、联动式的发展应对全球化的困境;二是共享性。要通过国际政策协调和国内国际治理能力的增强,使大家都能分享全球化红利;三是能够促进和适应创新;四是积极推动绿色发展,实现全球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钱克明表示,中国不搞贸易保护主义,也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过去30多年的对外开放,就是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生动实践。中国将推进新一轮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为构建新型全球化贡献中国方案。中国将继续坚持区域和多边双轮驱动,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主渠道的地位,加快自由贸易区的建设,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的治理,推动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国不是另起炉灶,也不会动谁的奶酪,而是要为全球治理作出增量贡献。我们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顺风车,我们愿意与各方一道积极拥抱新型全球化。”钱克明说。(记者 祝惠春)[详细]2017-03-21 10:34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斯堪尼亚,全球领先的...详情

微信扫一扫

关注第一工程机械网微信

微信号:wwwd1cmcom

微信扫一扫

打开易购机询价小程序

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