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央政治局会议看中国经济走势:稳中求进,奋勇前进

新华社北京7月30日消息,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我国加大宏观政策应对力度,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2%,明显好于预期,经济运行基本恢复。

下半年,面对依然复杂严峻的形势和一系列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如何乘势而上,巩固扩大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成果,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进入明年,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如何开好局?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传递出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和谋划好“十四五”时期发展的重要信号。

立足持久战,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

会议着眼中长期,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安排——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建立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长期协调机制,坚持结构调整的战略方向,更多依靠科技创新,完善宏观调控跨周期设计和调节,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

“这体现了我们立足持久战,保持战略定力,不为短期波动所困惑,紧紧抓住发展战略机遇期,积极应对新形势新挑战,从更长远、战略性、系统性的角度考虑中国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占斌说。

他认为,面对中长期问题和挑战,发挥“中国制造+中国消费”的超大规模融合优势,构建完整的内需循环体系,以国内大循环带动国内国际双循环,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对于把握机遇、破解矛盾,更好掌握发展主动权具有重要意义。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执行副院长董煜表示,做好下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工作,应坚持短期应对和长期规划相结合。一方面,积极应对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把困难和挑战估计得更充分一些;另一方面,着眼未来,为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确保宏观政策落地见效,形成集成效应

中央财政新增两个“1万亿元”,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强化对稳企业的金融支持……特殊之年,我国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多项政策密集出台,着力稳住经济基本盘。

会议指出,要确保宏观政策落地见效。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注重实效。要保障重大项目建设资金,注重质量和效益。

“政策给力,关键在于落地落实。此次会议强调‘见效’,就是要求将已出台的财政、货币等宏观政策实施到位、充分发挥功效。”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杨志勇说。

会议还指出,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要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推动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要确保新增融资重点流向制造业、中小微企业。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需要进一步利用好各种货币政策工具,一方面保证金融总量充足,有效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另一方面抓好合理让利,推动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保市场主体。

“要引导资金更有效率地进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在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看来,制造业和中小微企业是金融支持的重点,要加快落实此前出台的相关举措,提升金融服务的能力和效率。

温彬表示,如果无法协调配合,那么政策就很难充分发挥效果、达到最佳政策目标。因此,会议强调,宏观经济政策要加强协调配合,促进财政、货币政策同就业、产业、区域等政策形成集成效应。

牢牢把握战略基点,持续扩大国内需求

“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针对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指出。

国泰君安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高瑞东分析,要继续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形成强大的内需市场,才能保持稳定的经济增速,抵御海外经济持续下滑影响。

具体来看,会议提出,要持续扩大国内需求,克服疫情影响,扩大最终消费,为居民消费升级创造条件。

消费是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5.1个百分点,6月份降幅进一步收窄,已连续4个月改善。但从累计值来看,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仍处下降区间。

专家分析,要想方设法把被抑制的消费释放出来,也要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费、升级消费培育壮大起来,用改革的办法更大释放消费潜力。

在高瑞东看来,应以更多元化的手段刺激居民消费,扩大旅游、文化、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规模。

会议同时提出,要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加快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实施步伐。

张占斌分析,要瞄准中长期发展的制高点增加有效投资,通过加强“新基建”,抓住产业革命新机遇,既能提高供给质量,也能为经济发展积蓄力量。推进新型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要围绕农民进城就业安家需求等,加强城市短板领域建设,释放更大内需潜力。

保持定力,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开放

用深化改革的办法优化营商环境、实施好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继续扩大开放、推进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会议对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出明确部署。

世界银行27日发布专题报告,称赞中国近年来在“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与全球共享中国改革经验。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就是竞争力。”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说,必须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能短则短,审批事项应减尽减,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

国企改革也将进一步深化。6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国务院国资委新闻发言人彭华岗表示,国资委将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为重要抓手,推动中央企业在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积极稳妥深化混改等方面发力,力争取得新的改革成效,对冲经济下行压力。

会议还提出,要推进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教授韩乾认为,近年来资本市场改革力度相当大,在朝着更加市场化的方向不断重塑资本市场的基础制度,而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行为,有助于促进投融资良性循环。

“面对机遇和挑战出现的新变化,我们要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确定性,对冲外部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张燕生说。

做好民生保障,维护社会稳定大局

应对复杂严峻形势和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实现基本民生应保尽保是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就业是民生之本。会议指出,要做好民生保障,做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采取有效措施缓解疫情对青年人就业影响,强化外出农民工就业服务,引导返乡农民工就近就业。

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是两大重点就业群体。今年高校毕业生达874万人,受多重因素叠加影响,其就业形势复杂严峻。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司长张莹说,为帮助高校毕业生尽早就业,人社部门打出系列组合拳,包括建立未就业毕业生实名服务清单、加强针对性创业培训、加大创业资金支持等。

中国劳动学会会长杨志明说,解决好农民工就业问题,要在疫情防控与复工保就业两不误的前提下,出台更有针对性的创新性政策举措。

加大脱贫攻坚力度,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有力组织防汛救灾……会议对一系列民生工作作出安排。“越是面临困难,越要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杨志明说。

把握发展规律,谋划好“十四五”时期发展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

针对“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会议指出,“必须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必须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必须坚定不移推进改革,继续扩大开放”“必须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实现发展规模、速度、质量、结构、效益、安全相统一”。

张占斌认为,这五个“必须”,是我国多年发展总结的宝贵经验。着眼于未来5年、15年甚至更长久的发展,中央对经济工作的思考和谋划,一以贯之,环环相扣,这正是中国发展的制度优势所在。

“会议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方向,体现了从系统论出发优化经济治理方式,注重全局观念,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董煜说。

(原题为《稳中求进 奋勇前进——从中央政治局会议看中国经济走势》)

(文章来自新华社)

责任编辑:Keyi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该内容由行业企业、终端个体、第三方机构提供,本网仅起到传播该信息的目的,如有任何疑问请与转载来源机构联系解决,感谢支持。如发现侵权,本网编辑部将协助进行处理或撤稿。
相关阅读

下半年经济工作定调: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上半年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下半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稳定性,提高针对性、协调性,根据经济形势变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和微调,稳中有为。要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积极扩大有效需求,着力推进转型升级,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 稳增长 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 稳增长仍居重要位置 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十分复杂,要坚持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且把稳增长放在第一个,显然,稳增长仍被置于重要位置。 中国经济增速已连续两个季度回落,二季度GDP同比增速降至7.5%,而今年全年增速目标为7.5%左右。在市场普遍认为新领导层力推调结构对经济放缓的容忍度有所提高之际,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要通过宏观调控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其下限是稳增长保就业。 分析人士指出,从经济增速“底线论”以及高层近期表态来看,目前宏调政策的主调,虽不再刻意刺激“推高”,却强调须“托底”,经济增长率和就业水平不能滑出“下限”,政府调整结构所容忍经济增长下滑的幅度,不能对就业市场构成显著损害。 正是基于这一点,近期国务院出台一系列稳增长措施,包括出台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和信息消费、加快棚户区改造等促内需的举措;减少小微企业税负。 不过,国研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员张立群指出,今年稳增长措施不同于以往单纯刺激增长,而是把供给面政策与需求面政策紧密结合起来,把短期目标与中长期目标紧密结合起来,把稳增长与推动经济转型紧密结合起来了。 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也提出,接下来将从财政货币政策、释放消费和投资需求、稳定农业生产等多个方面来实现稳增长。 会议提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盘活存量、优化增量,着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把钱用在刀刃上。 对此,分析人士认为,下半年中国经济仍有明显下行压力,但在“控制增量、盘活存量”的货币政策框架下,预计央行不会大规模货币宽松。按目前情况看,若外汇占款持续减少,也不排除央行有调降存款准备金率的必要。 稍早,财政部长楼继伟在参加第五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时就曾表示,今年中国不会出台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政策,会在保持财政赤字总规模不变的前提下,着眼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作一些政策微调。 此外,会议也要求,积极释放有效需求,推动居民消费升级,保持合理投资增长,积极稳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指出,为保证完成全年经济增速目标,下半年政府在稳定投资方面仍有可能有所动作,上半年由于政府换届,发改委审批项目较少,下半年项目审批可能会加快,而未来铁路投资、棚户区改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节能环保等领域将成为投资的重点。#d1cm#page# 调结构 调结构举措频出 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意图明显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上半年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下半年经济工作要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积极扩大有效需求,着力推进转型升级,不断深化改革开放。 从近期中央一系列表态以及部署的多项工作来看,政策方面通过调结构来稳增长,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意图明显。 经济半年数据已出,虽然增速略显放缓,但对中国而言,是挑战也是机遇。在经过长时间的双位数增长之后,中国经济已经进入转折期,一方面是经济潜在增长率的下降,另一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更强调经济增长质量,因此调结构就必须要牺牲部分经济增长速度,这是转方式调结构必须要经过的阵痛。 从政府一系列动作来看,其对经济减速的容忍度已经提高。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政府将更大力度和关注重心放在结构调整和经济改革方面,简政放权搞活市场、民生保障与稳经济、调结构相协调等的政策有望继续出台。 此次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也对调结构的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会议提出,要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等的政策扶持和服务力度,进一步清费减负,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今年以来,经济偏冷,小微企业首当其冲,相当一部分经营出现困难局面。最新数据显示,小微企业就业指数连续四个月低于50,7月更降至47.3,创下2009年3月以来的最低点。 为扶持小微企业,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原本仅适用于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的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适用范围扩大至小微企业,暂免征收部分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进一步公平税负和为小微企业减负。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有关部门还将抓紧研究小微企业减税相关长效机制。有业内专家表示,目前扩大起征点适用范围仅为一暂行过渡措施,未来可考虑对增值税和营业税实施细则中的相应内容进行修订,将其变为长期制度,同时,也应让所有企业都享受起征点待遇。 产业结构调整无疑是调结构重要的领域之一。会议提出,要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信息产业发展,大力发展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产业,推动新兴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发展。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研究部署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促进信息消费,拉动国内有效需求,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记者了解道,关于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和信息消费的相关实施细则和具体措施也有望尽快出台。 连平分析说,在“稳增长”的前提下,国务院相继出台的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促进信息消费等举措,不仅有利于改善民生,而且还可以调整产业结构,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经济转型升级。#d1cm#page# 促改革 继续释放改革红利 为经济持续发展再添动力 “行政体制改革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关键一招。”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司长孔泾源曾向记者如是说。他表示,改革的第一项任务是行政体制改革,今年主要任务有两方面,即政府机构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其中政府职能转变,最重要的就是审批制度改革。 实际上,自5月15日起,国务院已经分四批次共计下放、取消了215个行政审批项目。就在本月23日,国务院取消、下放50个行政审批项目,涉及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等7个国务院组成部门。其中,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被取消和下放的项目最多,达17项,如“一般题材电影剧本审查”被取消等。 而在5月份第一批被取消、下放的行政审批项目中,涉及石油天然气、民用机场、轨道交通、移动通讯、矿产资源开发……一系列原来受管制或垄断的投资项目。其尽快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给民资松绑的改革思路和意图非常明显。 “减少投资审批是这次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项目的一个重点。”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向媒体坦言。 “此轮简政放权,堪比‘国企改革’,它一下子打开了民间资本进入重大工程项目甚至传统垄断产业的大门,有望激发民间资本的投资热情和活力。”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如是说。 他认为,近百项目审批等事项被取消和下放,会给多个行业引来资金活水。“原有的投资门槛和障碍不存在了,民间资本的投资渠道畅通了,整个经济机体就健康了。” 除此之外,另外三方面的改革——“深入推进财税金融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资源性产品和环境价格改革”、“抓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也在积极推进。有目共睹的是,7月20日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全面放开标志着利率市场化得到进一步深化。 对于资源性产品和环境价格改革,孔泾源曾表示,今年还将要推进电价改革,简化销售电价分类,扩大工商业用电同价实施范围,完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和水电、核电上网价格形成机制。推进全国煤炭交易市场体系建设。推进天然气价格改革,逐步理顺天然气与可替代能源的比价关系。 另外,记者了解到在城镇化推进方面,也要“改革试点”。即,开展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这包括,“优化行政层级和行政区划”、“创新城乡社会管理体制”、“建立居住证制度”等。 据孔泾源分析,建立居住证制度是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关键措施。全国已有16个省区市先后出台文件,探索实施了居住证制度。目前,有关部门正在抓紧制定居住证管理办法。[详细]2013-07-31 11:17

2024年,中国经济这么干!

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国内转型压力,中国经济如何进一步巩固回升向好基础?2024年,积极的财政政策怎样适度加力、提质增效?怎样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如何守住粮食安全,让中国饭碗装满中国粮? 一段时间以来,五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经济形势系列报告会在京举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商务部、农业农村部负责同志分别作了专题报告,回应热点话题,详解2024年经济政策走向。 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我国经济恢复仍处在关键阶段,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但也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巩固和增强回升向好态势,离不开政策的有效衔接、接续发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说,2024年,要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推动各项宏观政策持续落地见效。 稳住基本盘。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推动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培育更多消费新业态新热点。做好增发国债项目实施各项工作,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 培育新动能。大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一步加快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激发新活力。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入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落实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在产权保护、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领域强化制度建设和监管,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同时,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加力吸引和利用外资,深入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不断提升发展协调性平衡性,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 郑栅洁说,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有信心、有能力、有条件、有底气,不断推动经济结构持续向优、增长动能持续增强、发展态势持续向好”。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和增长引擎。发挥好工业“压舱石”作用,要着力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这其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说,2024年,在全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同时,要着重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比如,全面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深入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在重点领域再新建一批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启动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等。 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工业和信息化部明确,2024年将支持龙头企业优化整合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促进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并将着力引导大企业向中小企业开放各类创新资源要素,鼓励先试、首用中小企业创新产品。 创新的落点在产业。针对在制造业中占比超80%的传统产业,将加大改造提升力度,通过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等让“老树发新芽”。聚焦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装备等优势产业,要加快强链延链补链,扩大规模优势。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以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大力发展智能产品和装备、智能工厂、智慧供应链,加快数字技术赋能。 “全面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不断推动新型工业化取得新突破。”金壮龙说。 强化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促进国民经济循环畅通 财政政策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近年来,财政部门连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为稳定宏观经济出力。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 “这是党中央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对2024年财政政策定下的总基调。”财政部部长表示,“适度加力”方面,主要是加强财政资源统筹,组合使用专项债、国债以及税费优惠、财政补助、财政贴息、融资担保等多种政策工具,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除财政自身收入外,2024年安排一定规模的赤字,并从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其他政府预算调入一部分资金,确保财政总的支出规模有所增加。此外,合理安排政府投资规模,加大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优化调整税费政策。“提质增效”方面,主要是推进财政管理法治化、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把同样的钱花出更大成效,同时加强与其他宏观政策协同联动,提升支持高质量发展的效果。 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财政政策也将进一步发力。一是支持促消费、扩投资、稳外贸,更好统筹国内国际循环。二是调结构、补短板、强弱项,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三是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财政部门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强化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促进国民经济循环畅通。”财政部部长表示。 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加快培育新动能 当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外部需求低迷,我国外贸外资如何巩固基本盘、培育新动能?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夯实货物、服务、数字贸易‘三大支柱’。”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这样表示。 升级货物贸易。实施好已出台稳外贸政策,适时推动出台新政策。拓展中间品贸易,推动贸易绿色发展和全链条数字化转型,促进跨境电商健康、持续、创新发展,提升海外仓专业化、规模化、智能化水平,促进加工贸易在国内梯度转移,积极主动扩大进口,加强贸易投资联动,吸引更多外资投向“中国制造”“中国服务”。 创新服务贸易。推动出台服务贸易发展相关政策,升级建设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推动特色服务出口基地扩围提质。同时,深化服务领域开放,推动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行业市场准入,出台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 发展数字贸易。推动出台数字贸易改革创新发展政策,培育科技、制度双创新的数字贸易集聚区,积极参与全球数字贸易治理,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开展先行先试。 “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困难挑战不容忽视,但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我们有能力、有底气、有信心在更高水平上推动贸易强国建设迈出新步伐。”王文涛说。[详细]2024-02-28 08:46

今年中国经济怎么干?多部门权威回应释放重要信号

如何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如何开辟未来产业新赛道? 如何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详细]2024-02-20 17:24

2024年,中国经济这么干!多部门负责人详解经济政策走向

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国内转型压力,中国经济如何进一步巩固回升向好基础?2024年,积极的财政政策怎样[详细]2024-02-05 10:39

2023年多省份GDP迈上新台阶 中国经济活力足、潜力大

近日,省级“两会”近日密集召开,多地公布2023年成绩单,并定下2024年的GDP增长目标。去年,多[详细]2024-01-24 15:24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在工程机械行业的广阔天地里,刘悦以其对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坚定信念,带领河...详情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在时光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瞬间,如同星辰般璀璨,照...详情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第一工程机械网 原创】彼得·德鲁...详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第一工程机械 原创】太行层峦叠嶂,气势磅礴,汾...详情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2024年已经过半,面对市场的不确定和竞争的白热...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现代(江苏)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现代工程机械事业本部总部位于中国上海,生产和销售包括履带式挖掘机、轮式挖掘机、迷你挖掘机在内的多种建设装备,并不断研发满足未来的新装备。现代工程机械自1995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一直秉承“品质至上,客户至尊”理念和钻研创新精神,凭借现代重工世界500强的先进的技术、可靠的产品质量、完善的销售网络、优质快捷的售后服务和灵活的金融支援,与经销商、用户实现共赢!现代挖掘机在中国市场累计销售十几万台,已经成为适合中国工程建设市场的装备,深受经销商和用户的认可!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