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基建投资仍需格外注重补短板提效率
近来,复工复产进度加快。对很多地区来说,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恢复生产、稳定经济增长是紧要任务。因此,不少重大工程项目重启且加速推进。可以看到,不少地方推出了2020年重大项目投资计划,其中基建投资是“重头戏”。如四川省推出了700个重点项目,年度预计投资总额超6000亿元;福建省确定年度省重点项目1567个,年度计划投资5005亿元。细数各省投资计划,公路、高铁、能源、水利、医疗、养老等,是基建投资的重点领域。
应当说,在疫情冲击短期经济的形势下,各地抓紧兴基建、稳投资,是稳定增长的有效途径。投资与经济运行互相作用,稳增长离不开稳投资,稳投资离不开稳基建。特别是在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的情况下,补基础设施短板有助于固本筑基,并为经济增长托底。
但我们也需注意到,稳投资不是盲目上项目,而必须有的放矢。即便是在疫情防控大背景下,基建投资仍需保持定力,始终以补基建短板为导向,并注重提高投资效率。2019年11月1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提出优化地方政府专项债使用,带动社会资金更多投向补短板、惠民生等领域,扩大有效投资。11月1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制度,促进有效投资和加强风险防范有机结合。11月14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部分省份经济形势和保障基本民生座谈会,提出各地应抓住国家提前下达地方政府专项债额度、降低部分基础设施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等机遇,加快补短板项目建设,促进有效投资和产业升级。
由此可见,提前下达给各地方政府专项债额度并降低部分基建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为的就是在2020年加快补短板,促进有效投资。这一思路富有针对性,符合当下经济大势,也是一以贯之的。各地不能慌了手脚,一窝蜂上项目,造成一些无效投资。这样不仅不利于高质量发展,而且还会累积债务风险。唯有坚持补短板导向,坚持将投资投向民生所需、产业升级所需、新动能创新所需的方向,我们才能在妥善应对疫情的同时稳住合理增速,并为未来蓄积转型升级、高质量增长的动能。
下一步,各地方需要做的,首先是把握好地方专项债的使用,发挥其指向明确、专款专用的优点,重点将其用于铁路、轨道交通、城市停车场等交通基础设施,城乡电网、天然气管网和储气设施等能源项目,城镇污水垃圾处理等生态环保项目,职业教育和托幼、医疗、养老等民生服务,冷链物流设施以及水电气热等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确保“资金跟着项目走”。这有助于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促进扩大有效投资。
此外,进一步体现政策性银行“开发性金融”的特色,以专项金融债等手段,发挥其有效功能,助力各地方做项目、稳增长。
其次,要抓住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制度,降低部分基础设施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的机遇。降低资本金最低比例,多适用于交通、城建、环保、民生等领域,它们既是百姓福祉所系,也是社会生活中基础和薄弱环节,短板迟早要补上。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之时,不妨踏踏实实把这些领域作为投资重点,沉下心补足短板,这既能对承压的宏观经济起到托底作用,又能在经济回暖时让人们切实享受到补民生短板工程所带来的好处和效益。
最后,应充分发掘“新基建”,确定新兴的、代表未来方向的投资领域,早做筹谋,为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布好局。譬如,本次疫情使我国公共卫生医疗体系中的不少短板暴露出来,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应当成为投资的重点去向。此外,智慧城市、5G、人工智能等是今后的大势所趋,需要重点投资这些领域,为高质量发展打好基础。
(来源于和讯网)
责任编辑:Zeshuai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