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四大举措力促制造业稳增长 制造业是经济根基所在

1月3日,2020年首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首个议题聚焦制造业稳增长。会议指出,要用改革办法和市场化措施,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发展动能,促进制造业稳增长。多位专家认为,制造业是国家发展的根基,是国家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保障,稳住制造业发展是当下中国刻不容缓的任务之一。

制造业是经济根基所在

稳定制造业,国务院常务会议四项举措齐发力。会议明确,促进制造业稳增长一要推进改革创新,二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三要扩大制造业开放,四要深挖内需潜力。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盘,也是最大的发展机会。”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发展战略研究室主任高辉清说,“只有制造业发展稳定,其他的一些经济框架才有坚实基础。”

高辉清指出,将促进制造业稳增长作为新年首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的首个议题,表明了中国加大力度促进制造业发展的坚定决心。“举例来讲,如果我们拥有强大的基础制造业,我们的服务业才有发展的根基,才会有服务的对象以及供其不断壮大成长的土壤和营养。”高辉清说,“另外,国内强大的消费市场是依靠老百姓的收入来支撑的,老百姓的收入还是基于产业基本盘。如果制造业不强的话,建立强大消费市场的可能性基本上就不存在了。因此,经济发展各个方面的真正根基所在,就是制造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也表示,制造业的发展非常重要,在经济发展中起到基础性的作用。

降本提质,激发活力

“当前,中国制造业发展存在两组矛盾,一是制造业竞争力是靠科技竞争还是靠价格竞争的矛盾,二是制造业发展是依赖‘高大上’的企业还是靠灵活性的民营、中小企业的矛盾。”高辉清指出,为解决这两组矛盾,会议给出了指示性的方针政策。

推进改革创新方面,会议提出,大力改善营商环境,继续实施以制造业为重点的减税降费措施。同时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方式,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会议决定,推动降低制造业用电成本和企业电信资费,全部放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实施差异化信贷政策,鼓励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股权投资、债券融资等更多向制造业倾斜。

“先进制造业发展要依靠一个能够支持制造业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的体制机制来保障。”张立群说,“因此这次会议特别注意营商环境的改善等,这对于制造业未来不断转向高水平、高质量发展是重要的制度性保障。”

高辉清指出,近年来制造业成本高涨的趋势非常明显,低价格的竞争优势不复存在。同时,中国的高端制造业取得了一定成功,但是整体上还不是很强大。“这次会议强调降低成本,包括用电成本,可以使得我们的中低端产品竞争优势尽可能继续保持,同时也推动高科技创新的发展,使产业结构链往高端领域不断延伸。”

内外结合,发展后劲足

发展制造业不仅要发展外需,也要拉动内需,既要开放,也要挖掘内部潜力。

在扩大制造业开放方面,会议指出,要清除影响制造业开放政策落地的各种障碍,鼓励企业面向国际市场参与竞争、开展合作;在深挖内需潜力方面,会议明确,完善促进汽车产业改革发展的措施。推动适应国内需求的工业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丰富消费者选择。

高辉清认为,拉动内需要从需求端和供给端分两步走。“提高国内需求,实际上要改变我们的收入结构。收入分配更加公平,就能使大家都能享受到经济增长的成果。”高辉清说,“从供给侧而言,过去我们的制造业严重依赖于中低端产品,因为过去制造业的发展主要是面向国内和国际上中低端需求的。但是时代已经变化,中国有大量中等收入的消费者,急需相对应的中高端产品来满足他们已经转型升级的需求。因此,我们应借鉴国外经验,结合自身国情,从供给侧开始转型,生产更多适合中等收入人群的产品。”张立群表示,从当前宏观经济运行的角度来看,供大于求的问题非常突出。“只有通过增加有效投资,通过积极地扩大国内市场需求,有效增加制造业企业的订单,提高制造业企业的开工率,企业才能够获得有利的发展环境,才能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高辉清说,“中国拥有强大的经济增长韧性,未来制造业发展有可能出现小幅波动,但不会快速下跌,稳增长的后劲仍然是十足的”。

(文章来自北京商报)

责任编辑:Keyi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该内容由行业企业、终端个体、第三方机构提供,本网仅起到传播该信息的目的,如有任何疑问请与转载来源机构联系解决,感谢支持。如发现侵权,本网编辑部将协助进行处理或撤稿。
相关阅读

【权威解读】7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基本稳定 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保持扩张

7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基本稳定,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保持扩张——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解读2024年7月中国采购经理指数。 2024年7月31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了中国采购经理指数。对此,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进行了解读。 7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4%,比上月略降0.1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均为50.2%,均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我国经济总体产出继续保持扩张。 一、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基本稳定 7月份,因传统生产淡季、市场需求不足以及局部地区高温洪涝灾害极端天气等因素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制造业PMI为49.4%,景气水平略有回落。 (一)生产指数继续扩张。生产指数为50.1%,比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制造业生产继续保持扩张;新订单指数为49.3%,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制造业市场需求有所回落。从行业看,造纸印刷及文教体美娱用品、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等行业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高于52.0%,供需两端增长较快;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行业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低于临界点,产需释放相对不足。 (二)价格指数有所下降。受市场需求不足和近期部分大宗商品价格下降等因素影响,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49.9%和46.3%,比上月下降1.8和1.6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市场价格总体水平有所下降。从行业看,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等行业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均回升至扩张区间;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电气机械器材等行业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均下降4.0个百分点以上。 (三)大型企业景气度提高。大型企业PMI为50.5%,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其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2.1%和50.6%,大型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稳定,为制造业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49.4%和46.7%,比上月下降0.4和0.7个百分点,景气水平均有所回落。 (四)企业预期保持乐观。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3.1%,比上月下降1.3个百分点,仍位于扩张区间,表明多数制造业企业对近期市场发展较为乐观。从行业看,医药、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电气机械器材等行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均位于57.0%以上较高景气区间,企业对相关行业发展信心较强。 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保持扩张 7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2%,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仍高于临界点。 (一)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临界点。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0%,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位于临界点,服务业业务总量总体与上月持平。从行业看,与居民出行和消费相关的铁路运输、航空运输、邮政、文化体育娱乐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55.0%以上较高景气区间,业务总量增长较快;零售、资本市场服务、房地产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低于47.0%,景气度偏弱。从市场预期看,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6.6%,比上月下降1.0个百分点,仍位于较高景气区间,表明服务业企业对市场发展保持乐观。 (二)建筑业扩张放缓。受高温暴雨和洪涝灾害等不利因素影响,建筑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所放缓,商务活动指数为51.2%,比上月下降1.1个百分点。从市场预期看,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2.9%,表明多数建筑业企业对行业发展保持信心。 三、综合PMI产出指数扩张放缓 7月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0.2%,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仍位于扩张区间,表明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扩张有所放缓。构成综合PMI产出指数的制造业生产指数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分别为50.1%和50.2%。[详细]2024-07-31 11:31

CMI指数低于收缩值,7月国内工程机械市场环比转淡

2024年7月份中国工程机械市场指数即CMI为95.44,同比增长11.34%,环比降低4.62%([详细]2024-07-30 10:16

如何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新华社连发四篇报道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之问一:投入与产出的效益账该怎么算? 不久前,国务院常务[详细]2024-07-12 11:31

潍柴新增3名齐鲁首席技师!

近日,山东省委组织部、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山东省财政厅发布《关于公布2023年度齐鲁首席技师[详细]2024-07-12 10:00

太重突破!《经济日报》头版头条,万字报道

今日,《经济日报》在【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企业调研记】专栏刊发文章《太重突破》,头版头条[详细]2024-07-03 18:42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在工程机械行业的广阔天地里,刘悦以其对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坚定信念,带领河...详情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在时光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瞬间,如同星辰般璀璨,照...详情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第一工程机械网 原创】彼得·德鲁...详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第一工程机械 原创】太行层峦叠嶂,气势磅礴,汾...详情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2024年已经过半,面对市场的不确定和竞争的白热...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