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级增效 重机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2017/05/17 09:48中国工业报

近日,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协会第七届二次会员代表大会暨三次理事会在北京召开。2012年以来,重型机械工业运行下行压力逐年加大,周期性特征和新常态特征明显。特别是国家出台的“三去一降一补”调控政策,制定了2016年钢铁、煤炭、建材等工业压缩富余产能年度完成的数量和时间。而这些行业是重型机械行业重点服务六十多年的传统领域,对企业的生产经营、长远规划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和冲击。同时国家提出的降成本、补短板和绿色发展等要求,又给行业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方向和课题。重机协会常务副理事长李镜在协会工作报告中阐述了行业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重机行业去年增速1.5%

据重机发布的权威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GDP增速为6.7%,机械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4.55万亿元,同比增长7.44%。重型机械行业2016年主营业务收入1.23万亿元,增速为1.50%,较上年提高了0.89个百分点,好于年初-3%的预期;利润同比下降13.36%,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13.64%;在整个机械行业中属于增速较为缓慢的行业之一。一季度行业主营收入同比增长9.39%,同比增加7.37个百分点;而利润率为5.22%,增长0.6个百分点。

重机协会常务副理事长李镜表示,2017年是“十三五”规划实施之年,也是各项调控政策效果集中显现之年,《中国制造2025》许多针对性措施落地,重型机械行业逐步由“多、快”、向“好、省”方向深入发展,今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撸起袖子加油干”奋发图强的大好时机。今年年初,协会走访了部分企业,反映市场需求有所增长,各主要企业订货量好于去年同期,以“三去一降一补”为重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智能制造”战略的实施为我们创造许多新商机。但是受原材料价格上升、应收款拖欠、无底价压价招投标等因素影响,行业完全摆脱困境,做强难度依然很大,行业洗牌的局面还要持续一段时间。

根据各方面汇总情况分析,2017年重型机械主营收入增速将达到3~5%以上,形势远好于2016年。

粗放式经营、智能制造技术薄弱

李镜表示,重型机械企业数量多,大多数企业的发展方式仍较为粗放,产品特色不明显,技术开发多是跟随型,创新型人才不足并不时有走失,技术研发投入不足,创新能力不强,对目前新的技术、经营模式实践不多、经验不足。大型企业大而不强,质量水平不高而且不稳定,知名品牌不多,国际高端市场占有率较低。骨干企业新的核心技术不多,创新基础相对薄弱,引入新技术相对缓慢,适应市场能力不强。在当期国家的“调结构、补短板、降成本”等机遇中,苦于没有抓手,难以有所作为。

智能制造技术薄弱。多数产品和生产远没有实现自动化控制,智能控制技术基础欠缺,产品和服务升级相对缓慢,不能满足用户在自动化、信息化的要求。在成本优势逐步消失的背景下,传统产业增值空间受到限制。

工程成套技术水平较低,大型工程的竞争能力不强。“走出去”经验不足,抗风险能力差。

现代服务业发展处于初期,多数企业的效果远低于预期,行业整体运行质量不高。

企业间恶性竞争,企业获利空间被压缩。低价竞争的后患使企业无法在技术升级改造方面投入资金。

自主创新,提质增效

李镜工作报告中强调,2017年重型机械工业协会工作的思路是: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精神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深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以“夯实基础、自主创新,提质增效、转型发展”为基线,坚持调查研究、典型引领,积极推进调结构、补短板、促转型、稳增长,努力保持“稳中向好”的态势,实现重型机械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重型机械工业大多数企业在本轮下行区间均出现了明显的下滑,突出问题是在技术创新、管理等基础方面与优势企业存在很大差距。有的企业不注意收集用户工艺需求和使用中的问题,提供的商品过于通用化;有的企业订单好时“萝卜快了不洗泥”,放松质量管理和技术提升,最后无力获取订单;有的企业不注重成本分析,不注重通过工艺技术创新减低成本,成本居高不下;有的企业开发新产品缺乏基础性技术数据,不搞实验验证,使千辛万苦造出来的好产品找不到用户,即便在用户现场做重负荷试验,也会给用户和企业造成损失,丢了市场。新常态下如果没有强大的数据和基础技术做支撑,会无法适应发展要求,丧失结构调整的机遇。

重型机械工业属于单件小批量定制化高成本的行业,由于受原材料及成本变化、质量波动、企业人员流动和经济形势的影响很大,必须把包括企业数据库、基础零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技术和设计、实验、标准及信息化基础平台建设等基础性工作夯实。而分析相关数据更是企业最重要的基础工作。

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等信息化技术,收集产品开发、市场需求、生产运行等方面的信息数据。通过扩大拥有数据量,不断修正数学模型,有的放矢地完善设计、制造、使用的自有技术,是企业谋求产品升级、市场竞争的基本功。

夯实基础需要持之以恒,滴水汇成河,一是要搭建创新平台和设计云平台,在目前的技术设计中,增加如:虚拟设计、可靠性设计、优化设计和协同设计等;二是做好专业基础数据调查,积极主动参与制定能效(或能耗)、环保排放、安全和质量水平等绿色标准规范。三是加强实验室建设。借力各级政府的支持,建立创新中心建设(包括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设计中心等),搭建起开放的高端创新平台,汇聚英才,为研究新技术开发个性化新产品的提供支撑。四是从降低经营成本出发,找到运行中的跑、冒、滴、漏,科学健全管理制度。五是不断升级信息化支撑平台,为云制造、云服务创造条件。

增强行业发展的新动能

重型机械的技术发展正在从引进消化吸收向自主研制转移。近几年,行业成功研制了热、冷连续轧钢成套装备、万吨级油压机、大型升船机、75立方矿用挖掘机、大型矿用磨机、2万吨门式起重机、500米直径天眼馈源驱动系统、大型特种机器人和智能停车设备系统等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技术产品,但是在新一轮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精益制造方面,整个行业还处在较低水平,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努力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和国家出台的“机械工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指导意见”,在“补短板”中重点关注如下环节:首先不要轻易放弃传统优势,在现有产品基础上,着力在可靠性、性能效率、绿色环保和安全方面创新升级。二是采用新的理论、新的方案,开发适应新的技术和短板产品;三是研发新材料、新工艺。结合国家强基工程,在细分市场中选择自己的攻关目标,从成分配方、生产工艺、工具工装、工艺装备等方面下功夫;四是注重集成和系统创新,充分利用自身平台优势和社会资源,通过创新转变为综合服务能力;五是按照“双创模式”营造良好的众创环境,要建立容错机制,想方设法发挥企业职工和社会专业人士的自主创新热情,培育创新发展新动能。

为配合企业自主创新,产品结构调整,协会收集了包括《中国制造2025》11个配套指南、传统服务领域和可以扩展服务的相关行业“十三五”规划,共计41个。

打好“好和省”的攻坚战

随着我国小康社会的建成,人们的消费观念从“有无”向“优劣”转变,重型机械行业也需要顺应市场趋势,向“好、省”方面提升,将粗放经营努力向精益生产转变,质量理念也要从符合质量要求向生产一致性和提高产品可靠性方面转变。注重弘扬工匠精神,稳定技工队伍,创造体现自身企业文化的工艺和工艺装备,将产品培育成可以占据一方的特色品牌产品。国家已经启动品质提升工程和品牌培育计划,希望会员单位注重推动自己品牌的培育。

李镜认为,增效主要有两个方面,包括制造企业,也包括用户单位;一方面是增加企业效益,另一方面是提高生产效率。办企业要获得利润,才能扩大再生产,零利润不是在办企业,而是的福利事业。在外部价格环境恶劣的情况下,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成为企业永恒的任务。目前有的企业以降低材料规格型号、降低工艺技术要求的偷工减料的做法来获得订单和利润,是在做垮自己的企业。提高效益要对自己不断地革命,其一是开发和完善产品,设计和工艺成本决定了产品80%以上的总成本,要善于利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的设计方法,不断地在提高产品性能、可靠性、节能、环保上下功夫,为用户提供符合法规、获得收益的产品。其二是组织好基层人员开展工艺和技术改造的创新活动,设立创新基金或技术革新奖等,员工结合实践活动的创新更接地气,更容易取得提质增效的效果。其三将单件小批生产,向规模批量生产改进,逐步向生产线、自动化生产线、智能生产线发展,从而减少运输成本,实现零废品率,提高效益。其四是创新市场,创新服务,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有条件的企业可以积极探索成套服务模式,利用集成能力创造更大效益;对于拥有特色技术的企业要结合自己的专长拓展新市场,培育新领域,提高市场的适应能力;中小企业可在细分市场选择切入点,做优做强,取得效益的最大化。

提高效率是降本增效的有效途径,一些企业已经在研发、建造符合自身条件的机械化、自动化生产线,实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提高质量、增加收益方面,协会将不断了解企业实际困难和诉求,积极向有关政府部门反馈情况,继续呼吁修改“政府招投采购标法”中同等应标情况下最低价中标的条款,政策性亏损的补偿机制等,为企业增加收益,保持发展后劲创造条件。

转型升级,着力谋求科学发展

伴随着信息化的到来,新思维、新技术、新服务、新产业层出不穷,大数据、“互联网+”、智慧云、机器人、3D打印、纳米材料等对重型机械工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中国制造2025》“1+X”的规划体系已经形成,在11个工程指南中为我们重型机械工业明确了转型升级的总体方向、任务和政策措施。迎合发展趋势,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优质制造和服务型制造(包括集成服务)四大方向转型,在转型中创建新优势、培育新动能、谋求新发展。转型要利用集多年之功形成传统优势,以及与之相互匹配的各种平台,在结构调整中发挥基础作用。

跨界要利用自己比较优势做大,不能做元帅也要当将军。产品和服务要适应用户的新要求,比如以主机设备延伸成套服务,租赁服务等;升级应该把企业、产品做精做优、务求实效,重视培育品牌知名度和企业诚信度。

2017年国家将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开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对重型机械行业是压力也是挑战,如果把握住趋势就能获得较大商机。比如钢铁去产能,短流程工艺的成套技术和装备节能降成本明显,钢企就很欢迎;煤矿去产能,安全生产技术重视程度则进一步提升,智能综合采煤成套设备成为新卖点;石化限产,但油品升级又产生了大商机,对炼化装备市场一定有所拉动。困难时期转型升级是蓄势待发的大好时机,有可能决定转暖期后企业的生与死。弄清家底、把握大势、巩固优势、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

责任编辑:Yaodl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热点专题 更多>>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在工程机械行业的广阔天地里,刘悦以其对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坚定信念,带领河...详情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在时光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瞬间,如同星辰般璀璨,照...详情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第一工程机械网 原创】彼得·德鲁...详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第一工程机械 原创】太行层峦叠嶂,气势磅礴,汾...详情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2024年已经过半,面对市场的不确定和竞争的白热...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现代(江苏)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现代工程机械事业本部总部位于中国上海,生产和销售包括履带式挖掘机、轮式挖掘机、迷你挖掘机在内的多种建设装备,并不断研发满足未来的新装备。现代工程机械自1995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一直秉承“品质至上,客户至尊”理念和钻研创新精神,凭借现代重工世界500强的先进的技术、可靠的产品质量、完善的销售网络、优质快捷的售后服务和灵活的金融支援,与经销商、用户实现共赢!现代挖掘机在中国市场累计销售十几万台,已经成为适合中国工程建设市场的装备,深受经销商和用户的认可!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