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人必读:“一带一路”报道中这些雷区千万不要碰

导读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于今年5月中旬在京举行,这是今年我国重要的主场外交活动,但从某种角度说,“一带一路”也是宗教和政治敏感地带。目前广大媒体即将或者已经进入密集报道阶段,那么,我们报道时应该规避哪些不必要的误区雷区呢?

《传媒茶话会》4月15日前后,专访中国记协原书记处书记顾勇华、光明日报国际部主任郭林、人大重阳研究院(以研究“一带一路”为核心的知名智库)执行院长王文等业界专家,帮助媒体人正确把握中央精神,廓清“一带一路”报道中的谬误。

错误一:主观框定“一带一路”范围

某些媒体制作“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名单、地图的做法并不值得提倡。中国政府从来没有对“一带一路”限定过范围。

光明日报国际部主任郭林告诉《传媒茶话会》,“一带一路”早期确实以国内18个省、沿途65个国家为重点,但并不排他。最近习主席与特朗普在海湖庄园会谈时就曾表示,中方欢迎美方参与“一带一路”框架内合作。

任何地区都有机会享受“一带一路”红利。只要把握机会,扬长避短,都可以搭乘便车,顺势而为。

中国记协原书记处书记顾勇华对《传媒茶话会》表示,“一带一路”提出后,全国提了很多“起点”,甚至争这个起点。“一带一路”发展应当是建设沿线众多支点的问题,是可以把全国都设计在其中的。

不规范用图

不规范用图

错误二:报道用语不当

在报道中要尽量避免使用带有军事色彩等容易造成误读的词语,如:桥头堡、排头兵、主力军、蟠桃肉等。

“桥头堡”在新华字典中的解释为“为扼守和保护重要桥梁、渡口,在其附近地区构筑的碉堡、地堡或阵地”,这一军事术语与“一带一路”开放、合作的本意相违背。

中国记协原书记处书记顾勇华对《传媒茶话会》表示,“一带一路”是倡议,不是战略。报道名称要准确,喜欢提战略是我们传播中的通病,国际传播一定不可以使用。战略说法与“一带一路”提倡的理念是冲突的,也会让人敬而远之,甚至惧而远之。

不规范报道

不规范报道

错误三:过度夸耀“一带一路”输出过剩产能

“一带一路”中的产能合作,本意不是淘汰落后、低端、过剩的产能。“过剩产能”这种提法会造成沿线国家抵触。

光明日报国际部主任郭林告诉《传媒茶话会》,“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是符合经济规律的自然的合作,而不一定是把我们的低端产业淘汰出去。虽然实际情况中,一些国家经济发展落后于中国,确实有产能转移这一情况,但是在报道中不宜过度的渲染、强调突出。尤其是在外宣过程中,容易给人以口实。

不规范报道

不规范报道

不规范报道

不规范报道

错误四:将“一带一路”等同于无偿援助

一些媒体对正常的投资行为过份拔高,将“一带一路”解读为无偿援助。这种报道给国内老百姓造成错误的印象,很多老百姓认为“一带一路是要撒钱当冤大头。”

百姓无法理解“国内还有很多经济发展、社会问题,为什么置这些问题不顾,却把资源、能力对外输出。”

人大重阳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告诉《传媒茶话会》:“一带一路”规划整体而言是商业化经贸合作,不是不顾经济规律和商业可行性的无偿援助。

不规范报道

不规范报道

错误五:报道停留在经济层面,忽视人文交流

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外交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提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的主要内容。

中国记协原书记处书记顾勇华对《传媒茶话会》表示:投资贸易是核心,但是,推进这种合作发展,没有跨文化甚至民族宗教等等方面的民心沟通,是不可能实现倡议提出的目标的。

光明日报国际部主任郭林告诉《传媒茶话会》,“一带一路”倡议不仅限于经济层面。很重要一点是“民心相通”。只有民心相通,中国走出去才能形成影响力。在报道中,不仅要谈经济,还要谈文化、社会。不光是要报道中国怎样走出去,还要报道沿线的民情、民风,让国内受众全面了解一带一路的全貌。

错误六:刻意回避中国经济利益

光明日报国际部主任郭林向《传媒茶话会》表示,一带一路是经济建设的倡议,很多对外建设是经济行为,要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中方需要正常盈利,不需要刻意回避。

刻意回避会把“一带一路”倡议变成政治色彩很浓的东西,造成中国为扩大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影响,不惜低价或无偿援助的偏颇印象。

错误七:话说的太满,过份强调“中国性”

“一带一路”确实是外交上的重大举措,对于中国实现大国崛起、提升大国地位,意义不可估量。“但是,有的事情,我们还是只做不说,或者是少说多做。有的话不能说的太满,说的太过。”郭林对《传媒茶话会》表示。

不要做成中国的“一带一路”,尤其是对外报道不要过多强调“中国性”。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中国,但是世界各国共同打通的,要把“我的”转变成“我们的”,淡化中国,强化“他们”,强调联合国,这也是我方的意愿。

讲“一带一路”,要阐述中国“一带一路”本身的考虑和想法,也要契合国际社会和老百姓的接受能力。

错误八:被宗教势力利用

以早期“一带一路”涉及的65个重点国家为例,其中有33个是穆斯林国家,占比超过一半。

媒体在报道中要警惕国内外宗教势力尤其是“颜色革命”的风险。

某些宗教势力企图借“一带一路”实现扩张,甚至公开打出“伊带伊路”的旗号。

近期,某知名电视台著名栏目宣传“宁夏作为回族自治区与阿拉伯国家有天然的联系”,违背中国的国家认同。某知名电视台制作的美食纪录片《清真的味道》也引起争议。媒体在进行“一带一路”报道时,要避免犯原则性政治错误。

责任编辑:Keyi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文章关键字一带一路 雷区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易控智驾规模化落地之旅

易控智驾规模化落地之旅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近年来,我国智能化煤...详情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