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2月工业利润增速创6年来新高 国企缓慢去杠杆

2017/04/01 10:45中国经营报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超过30%,这会是经济整体企稳趋好的转折点吗?

据国家统计局3月2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2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0156.8亿元,同比增长31.5%,增速比上年12月份加快29.2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提高23个百分点。这也是该数据自2011年3月以来的最高增速。

对于这些数据背后意味着什么,官方、经济学界、企业界都做出了相应解读。

“1~2月份工业利润出现较快增长,较多地依靠了煤炭、钢材和原油等价格的快速上涨。虽然煤炭、钢铁和石油开采等行业利润增长较快,但仍属于恢复性增长。”国家统计局工业司何平博士解读称。

自去年以来到今年2月份PPI大幅反弹,市场对此并不感到意外。只是超预期的增长背后,目前市场关心的焦点成为企业盈利复苏是否可持续 。

受访经济界专家称,工业利润的大幅增加与去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有密切关系。但长期走高的动力并不充足,同时考虑到基数效应影响,2017年工业企业利润增速或将呈现“前高后低”走势。经济短期企稳,但二季度开始可能仍面临下行压力。

“去产能”行业贡献过半利润增量

国家统计局分析,1~2月份工业企业利润高速增长,主要是生产加快、价格上涨、成本费用下降三方面因素。

从价格看,1~2月份,工业生产出厂价格同比上涨7.3%,涨幅比上年12月份提高1.8个百分点;随着生产活动的扩张,总成本同比增长了13.8%,但单位生产活动的成本在降低,每创造100元主营业务收入的成本为84.91块,比2016年12月的减少了0.61元;1~2月工业增加值同比6.3%,比2016年全年增速高了0.3%,受益于PPI同比继续回升,也在价格上改善了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从2016年全年的4.9%增加至13.7%。

“去年‘三去一降一补’供给侧结构性调整是本轮工业企业利润回暖的重要推手。经过结构性调整,部分产能过剩行业产能呈现持续下降趋势,而受益于供给出清、价格上涨、成本费用降低等其他因素影响,工业企业利润得到显著改善。”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向记者分析称。

从库存周期来看,本轮库存周期从2011年至2016年6月份为持续去库存阶段,“去库存”超额完成任务后,生产及流通环节的库存已至低点。自2011年起PPI经历了54个月的负增长后于2016年开始修复,并于2016年9月由负转正。2017年2月产成品库存同比6.1%,较去年底增加2.9个百分点,仍处于“量价齐升”驱动的主动补库阶段。

“尤其‘去产能’是此轮钢铁、煤炭行业利润上升的重要原因,而这些行业贡献了一半以上的增量利润。”联讯证券首席宏观研究员李奇霖认为。

国金证券(13.700, 0.12, 0.88%)首席宏观分析师边泉水指出, 3月份钢材市场量的涨幅有所收窄,但电厂日均煤耗表现向好,印证3月份工业生产仍旧有支撑,结合PPI预计3月份仍能维持高位水平,预计3月份的工业企业利润仍有一定支撑。

不过这种价格驱动的利润高增长未来或难以持续。

“一方面,目前大宗商品价格已处于高位,缺乏持续涨价的空间;另一方面,现金流改善带动企业逐步扩产,产成品库存回补,且增速超预期。3月27日铁矿石、螺纹钢、煤炭等期货价格大跌,也与高库存有关。”李奇霖对记者表示。

3月27日,铁矿石价格遭遇暴跌,当天刷新了1月10日以来的新低。相比今年3月16日录得的相对高位661元/吨,铁矿石价格跌幅已高达17.6%。而在铁矿石暴跌的带领下,中国多个工业品价格也出现下跌。数据显示,上期所铜期货价格大跌1.8%,大商所焦煤期货价格猛跌3.8%,郑商所动力煤价格小幅下挫0.5%。

“整体而言,上游企业利润改善主要受益于产品价格上扬带来的恢复式增长,但鉴于当前上游如煤炭等价格已处高位,增长趋势难长期持续;而中下游利润改善仍受需求端制约。”潘向东表示。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对记者表示,“本轮企业盈利改善似乎跟实体经济复苏关系不大,PPI从去年年初开始触底反弹一路上行,并带动工业企业盈利出现大幅改善,但同期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似乎依然不温不火维持在6%左右徘徊,这种‘弱复苏的盈利’现象在过去历史上很少见到的。”

据他介绍,“弱复苏的盈利”,即在实体经济复苏的初始阶段,一方面需求上行的动能较弱导致需求价格弹性较大,另一方面由于存在大量过剩产能导致供给价格弹性也很大,因此在这个阶段厂商的提价能力不高。

国企利润大幅领跑民企

值得注意的是,不仅上下游感知冷热不均,经营改善程度在国企和民企中也相距甚远。

从上中下游来看,受益于价格上涨和需求回暖利润均有显著改善。但从改善程度看,1~2月份,上游利润同比增长163.6%,但中下游行业利润增长仅为37%和12%。

同期,国有控股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00.2%,其中,中央企业增长66.3%。但与此同时,集体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则只增长9.6%,私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也只增长了14.9%,大幅低于国企利润增速。

国企利润增速大幅高于民企增速的情况在以往并不多见。今年前两个月的数据与上游实现利润倍增的资源型企业多是国企有关,但是市场分析人士看来,或还有一些别的原因能够解释这一背离的状况。

李奇霖指出,通过测算可发现国企利润增速高于主营业务增速迹象明显,这意味着企业可能是通过投资股票或房地产获得超额收益。

而从企业的负债率上看,财新智库莫尼塔宏观研究主管、财新智库董事总经理钟正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在利润大幅改善的情况下,国企的资产负债率相比去年12月仅下降了0.3%,去杠杆进展缓慢。

在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已经发出结束货币宽松周期的信号之后,以价格繁荣促成的经济数字增长还能持续多久成为市场的普遍担心。

考虑到假若剔除价格因素,实际消费2016年四季度以来已经开始下行。而中长期来看,消费要实现增长更多依赖于结构调整和投资带动的被动型增长。未来短期内一旦政策力度减弱或退出,地产挤压所导致的消费疲态将再次凸显。

潘向东表示,“结合1~2月的其他经济数据来看,当前名义投资回升源于投资品价格指数上涨,如果剔除价格指数的影响,折算后的投资的真实增长率已经是不断回落。”

对于当前的政策取向,瑞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看来,虽然两会将今年的GDP同比增速目标定为6.5%,但是政策基调和将M2增速定为12%,高于去年实际值表明政策将继续支持经济增长。政府工作报告中对经济增长目标还特别指出“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考虑到今年地方政府面临换届,因而大概率会继续提供财政和基建政策支持。

李奇霖认为,“货币政策逐步紧缩,未来稳增长主要依靠宽财政。这可能的方式包括加快PPP项目落地和专项建设基金,以助力基建投资。”

只是基建投资主要仍是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为主导,能否能够将增长效应传递到更多的市场主体,成为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尤其中国的民营企业是最重要的就业岗位的提供者。

面对外部环境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以及国内“防风险”与“去杠杆”下流动性偏紧的约束,短期内经济数据的“乍暖还寒”“冷热不均”,并不意味着经济已经启动新一轮周期。潘向东表示,“未来仍需要有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来稳增长。而中长期来看,要走出经济困局实现新一轮增长周期的关键在于加快改革,释放经济增长的潜能。”

责任编辑:Alice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文章关键字经济 工业利润
相关阅读

国家统计局:2024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

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616836[详细]2024-07-15 14:18

柳州市市长张壮率队到柳工智能国际工业园开展实体经济调研服务

7月8日,柳州市市长张壮率队到柳工智能国际工业园开展实体经济调研服务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详细]2024-07-11 14:08

2024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工业互联网创新的三一智慧

7月3日,“2024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论坛”在北京举办。三一重能副总经理、首席数字官[详细]2024-07-05 09:44

国家统计局:5月份国民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 运行总体平稳

国家统计局6月17日,公布5月份国民经济运行多项数据显示,国民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生产稳定增长,需[详细]2024-06-17 13:52

四部门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数据局 财政部 自然资源部关于深化智慧城市发展 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 发改数据〔2024〕66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数据管理部门、财政厅(局)、自然资源主管部门: 城市是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的综合载体,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智慧化发展,是面向未来构筑城市竞争新优势的关键之举,也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数字中国建设的决策部署,以数据融通、开发利用贯穿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建设始终,更好服务城市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支撑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建设,特制定本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充分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和创新引擎作用,整体性重塑智慧城市技术架构、系统性变革城市管理流程、一体化推动产城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大动力。到2027年,全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一批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各具特色的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有力支撑数字中国建设。到2030年,全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全面突破,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提升,涌现一批数字文明时代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中国式现代化城市。 二、全领域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 (一)建立城市数字化共性基础。构建统一规划、统一架构、统一标准、统一运维的城市运行和治理智能中枢,打造线上线下联动、服务管理协同的城市共性支撑平台,构建开放兼容、共性赋能、安全可靠的综合性基础环境,推进算法、模型等数字资源一体集成部署,探索建立共性组件、模块等共享协作机制。鼓励发展基于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智能分析、智能调度、智能监管、辅助决策,全面支撑赋能城市数字化转型场景建设与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推进城市信息模型、时空大数据、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实景三维中国等基础平台功能整合、协同发展、应用赋能,为城市数字化转型提供统一的时空框架,因地制宜有序探索推进数字孪生城市建设,推动虚实共生、仿真推演、迭代优化的数字孪生场景落地。 (二)培育壮大城市数字经济。深入推进数字技术与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鼓励平台企业构建多层次产业互联网服务平台。因地制宜发展智慧农业,加快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推动金融、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和商贸、文旅、康养等生活性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提升“上云用数赋智”水平。深化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建设,促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和大中小企业融合创新协同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新兴数字产业,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先进计算、未来网络、卫星遥感、三维建模等关键数字技术在城市场景中集成应用,加快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培育壮大数据产业,发展一批数据商和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提高数据要素应用支撑与服务能力。 (三)促进新型产城融合发展。创新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融合的数字化场景,加强城市空间开发利用大数据分析,推进数字化赋能郊区新城,实现城市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发展。推动城市“数字更新”,加快街区、商圈等城市微单元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探索利用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场景,激发产城融合服务能级与数字活力。深化城市场景开放促进以城带产,提升产业聚合力。加速创新资源共享助力以产促城,发展虚拟园区和跨区域协同创新平台,增强城市数字经济就业吸附力。 (四)推进城市精准精细治理。加强城市数字化转型与城市更新、空间优化、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社会信用等重大战略与政策衔接协同。完善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深化“一网统管”建设,推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运维全过程各环节数据融通,加强城市生命体征监测,推动城市体检与城市更新数据赋能、业务联动。依托城市运行和治理智能中枢等,整合状态感知、建模分析、城市运行、应急指挥等功能,聚合公共安全、规划建设、城市管理、应急通信、交通管理、市场监管、生态环境、民情感知等领域,实现态势全面感知、趋势智能研判、协同高效处置、调度敏捷响应、平急快速切换。探索基层一体化智慧治理体系,加快高频数据按需合规回流基层,形成基层数据可有效沉淀、可快速共享的应用服务体系,促进业务协同和上下联动。加强城市自然人、法人信用体系建设,推进信用信息归集和加工应用,探索依法依规建立城市数字服务供应商信用承诺、守信激励、失信惩戒、信用修复的管理闭环。探索建设基于城市统一标识体系的“城市码”,推进房屋建筑、重大项目等“落图+赋码”机制,形成“多码合一、一码互联”的服务治理体系。 (五)丰富普惠数字公共服务。提升“一网通办”效能,以便民惠企为导向,探索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拓展涉企服务广度和深度,推动政务服务从“能办”向“好办”转变,加大环节精简,流程优化再造,深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基本覆盖城市公共服务高频事项。支持地方建立多元参与和公众监督机制,及时回应民众关切。探索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建立居民服务“一卡通”。推动数字技术和教育、医疗、住房、就业、养老等公共服务融合,促进优质公共资源跨时空共享,提升服务资源覆盖面和均衡普惠度。加强数字化赋能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建设。推进适老助残无障碍设施与公共服务数字化改造,积极发挥社会和市场力量助力重点人群跨越数字鸿沟。推动打造低成本、高体验、交互式的社区、居家智慧养老服务场景。普及数字生活智能化,加快智慧餐饮、智能出行、数字家庭、上门经济、即时零售等新场景建设,打造城市数字消费新地标。加强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数字化应用,以数字技术深入挖掘城市特色文化资源,丰富数字文创、数字内容等服务供给,发展智慧旅游。 (六)优化绿色智慧宜居环境。提高生态环境监管治理协同水平,打造智慧高效生态环境数字化监测体系,加强跨部门生态治理业务集成和数据联动,支撑美丽城市建设。增强城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能力,加快提升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智能化水平,建设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支撑自然资源和国土空间规划分析决策。积极发展绿色智慧协同模式,鼓励有条件地区推进省市县一体化碳达峰、碳中和数智化管理,开展重点行业和区域碳排放监测分析,在产业园区、商务区等建设零碳智慧园区、绿色智能建筑。建立多方参与的碳普惠机制,探索构建个人企业碳账户、碳足迹等数据空间应用。倡导绿色出行、数字消费等低碳生活方式,引导居民生活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 (七)提升城市安全韧性水平。加强城市物理空间安全管理和安全风险态势感知,强化应急广播等城市安全风险预警信息发布手段,围绕“高效处置一件事”,完善城市常态事件和应急事件分类处置流程,打破城市管理条块分割和信息壁垒,构建全链条、全环节联动应急处置体系,实现弹性适应、快速恢复。加强城市数字空间安全管理,健全完善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构建城市网络运行安全管理体系,提升通信网络韧性。加快推进城市数据安全体系建设,依法依规加强数据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全过程安全监管,落实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压实数据安全主体责任。加强个人隐私保护。推进建设有韧性的城市数据可信流通体系,健全数据要素流通领域数据安全实时监测预警、数据安全事件通报和应急处理机制。 三、全方位增强城市数字化转型支撑 (八)建设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深入实施城市云网强基行动,加快建设新型广播电视网络,推进千兆城市建设,探索发展数字低空基础设施。统筹推进城市算力网建设,实现城市算力需求与国家枢纽节点算力资源高效供需匹配,有效降低算力使用成本。建设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促进政府部门之间、政企之间、产业链环节间数据可信可控流通。加快推动城市建筑、道路桥梁、园林绿地、地下管廊、水利水务、燃气热力、环境卫生等公共设施数字化改造、智能化运营,统筹部署泛在韧性的城市智能感知终端。推动综合能源服务与智慧社区、智慧园区、智慧楼宇等用能场景深度耦合,利用数字技术提升综合能源服务绿色低碳效益。推动新能源汽车融入新型电力系统,推进城市智能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 (九)构建数据要素赋能体系。加快推进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制度建设,促进数据要素高效流通和使用。加快完善省、市两级政务数据平台,整合构建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关联贯通政务数据资源,推进城市重点场景业务数据“按需共享、应享尽享”。有序推动公共数据开放。构建动态更新、分类分级的数据资源管理体系,建立健全数据质量评估评价机制,推动数据管理国家标准贯标评估工作,定期开展数据质量评价。 四、全过程优化城市数字化转型生态 (十)推进适数化制度创新。鼓励城市开展管理服务手段、管理服务模式、管理服务理念的适数化变革,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规范,完善规则规范和运行流程体系。探索央地协同推进数字化变革与制度创新。推动完善公共数据管理和授权运营法规政策,细化完善配套措施。推进标准建设应用,加快城市数字化转型规划设计、数据互操作、数字孪生、运营运维等标准规范研制,推动标准符合性检测认证,促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规范化、高质量发展。 (十一)创新运营运维模式。加快建立城市数据资源运营、设施运营、服务运营体系,探索新型政企合作伙伴机制,推动政府、企业、科研智库和金融机构等组建城市数字化运营生态圈,打造多元参与、供需对接、价值驱动的社会长效运营机制,探索建立结果导向型运营预算和考核机制,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统筹推进城市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探索建立统一规范的城市运维体系,构建城市运行和治理智能中枢等系统与部门业务需求、市民企业反馈相互贯通、迭代优化的运维机制。支持各地创新一体化、规范化运维管理机制,逐步形成各类数字资源统一编目、配置、运维闭环。 (十二)推动数字化协同发展。推动城市群数字一体化发展,在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城市群推动数字基础设施优化布局,强化数据要素共享利用,数字服务普惠共享,数字治理高效协同。推动数字经济东西部协作,开展共建数字产业园区、数字消费帮扶等活动,加强先进规划理念、建设经验、管理模式复制推广。弥合城乡数字鸿沟,统筹推进智慧城市与数字乡村协同建设,推动城乡数字设施共享、数据资源整合,产业生态互促、公共服务共用。开展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国际合作,支持建立数字化合作伙伴关系,大力发展数字贸易。 五、保障措施 (十三)加强组织实施。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综合协调和政策保障。各地方要加强领导,推动各项政策措施、重点任务落地见效,杜绝数字“形象工程”。鼓励各地方在依法依规、风险可控前提下,通过各类资金渠道,加强资金支持。强化数字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市民数字素养。及时总结各地方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创新举措,梳理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加强交流,共享成果,适时面向全国推广。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数据局 财政部 自然资源部 2024年5月14日[详细]2024-05-21 14:22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在工程机械行业的广阔天地里,刘悦以其对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坚定信念,带领河...详情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在时光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瞬间,如同星辰般璀璨,照...详情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第一工程机械网 原创】彼得·德鲁...详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第一工程机械 原创】太行层峦叠嶂,气势磅礴,汾...详情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2024年已经过半,面对市场的不确定和竞争的白热...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