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品牌强筋骨 中国制造重塑竞争新优势

2016/12/12 10:49中国工业报

“中车地铁完全称得上是享誉世界的国际运输线!”巴西里约地铁公司所称赞的,正是中国中车服务2016奥运专线的地铁列车。在欧美市场,中车同样依靠过硬的质量、技术赢得了客户的心。今年3月,中国中车获得美国芝加哥846辆地铁车辆订单,创下中国地铁出口发达国家订单历史之最。

 第四届中国工业大奖发布会12月11日在京举行。图为发布会现场。

第四届中国工业大奖发布会12月11日在京举行。图为发布会现场。

近日,国内首屈一指的船海工程机电设备制造企业在承接挪威客户的一批桥梁索鞍时,对方竟然提出桥梁的表面要“像人的面部皮肤一样光滑”。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汤敏感慨地说,“刚开始真的不适应,全欧标钢板焊接制造工艺难度非常大。客户的‘倒逼’最终使得产品达到了要求。这也说明,我们在产品外观、人性化设计以及机理性研究方面还有待‘补课’。”

窥一斑而知全豹。中国制造业要突出重围,破解发展瓶颈,就必须加快从低水平、低附加值的产业链低端向高端迈进,而提升产品质量是基础。为此,《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质量为先”的基本方针,并将“加强质量和品牌建设”列入九大战略任务,贯穿于强国战略始终,旨在打造中国制造的质量成本新优势。

质量铸口碑

在位于湖北宜昌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作为工程收官之作的三峡升船机,过船规模为3000吨级,最大提升高度113米,约10分钟就可完成近40层楼高度的垂直升或降,安全稳定,就连立在船上的硬币都全程不倒。

其“稳”劲儿得益于严丝合缝的工艺。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说,长超百米、载重万吨的升船机,大部分零件精度都是毫米级。制造业的生命在质量,决定质量的是工艺。一个螺钉拧不紧,一对齿轮咬合不上,都会对产品带来极大影响。苗圩强调,工艺是制造的筋骨,即使是在智能化、自动化大力推进的今天,对机器的打磨、对精度的控制仍是摆在制造业面前的一个课题,仍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突破。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质量和品牌已经成为制造业乃至国家核心竞争力的象征,代表着国家的信誉和形象。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我国要抢占制造业竞争制高点,必须重塑中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优势。从质量和品牌的竞争属性及美国、德国、日本等世界主要制造强国的发展实践看,这一核心竞争优势的重要内涵是质量和品牌。

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环境下,国家层面对质量品牌建设工作空前重视。今年以来,工信部联合相关部门编制印发了《促进装备制造业质量品牌提升专项行动指南》、《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等专项规划。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就“发挥品牌引领作用”和“开展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出台指导意见,全面部署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等重点任务,将我国质量品牌建设工作推向新高度。

按照《中国制造2025》战略部署要求,工信部质量品牌建设各项工作稳步推进。进一步健全了质量品牌公共服务体系。启动了质量品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包括在线质量技术方法推广、质量诊断、信息采集和共享以及为企业提供在线培训、答疑、案例分享、质量管理水平评估、质量管理成熟度评价等服务。进一步提升了质量技术基础保障能力。以《中国制造2025》十大战略性产业和消费品领域为重点,加强了标准宣贯,制定了严于国家和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团体标准,部分企业参与或主导了国际标准的制修订。

今年以来,围绕战略性产业和重点行业,工信部新核定了23家工业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对首批54家实验室进行了复核,发挥了实验室在支持质量攻关、质量改进等方面的作用,开展了工业产品质量状况分析。会同有关部门,加快构建了国家产业计量测试服务体系。在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方面,今年工信部继续组织开展了质量标杆活动,2015年和2016年共遴选出66项标杆经验,举办了8期线下交流会,企业深入实践质量标杆成功经验。

依托工业强基工程,工信部发挥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作用,以《中国制造2025》十大战略性产业为重点,梳理了机械、电子等重点领域的非竞争性质量共性技术问题。针对行业非竞争性共性质量技术问题解决方案的推广应用进行了项目招标,着重解决高端装备伺服系统和旋转机械中转子系统的可靠性问题,并向不少于50家行业企业进行了推广。

日前,济南二机床大型全自动汽车冲压生产线,在与世界一流强手的竞争中,不仅占领了国内近80%的市场份额,而且成功进军国际高端市场,在国际竞标中获得福特汽车美国本土4个工厂9条生产线订单,尤其是在德国对手打价格战的情况下,以高于对方价格中标。案例证明,我国重大技术装备正在从跟随发展走向创新引领,从低端的物美价廉迈向质优价高的高端发展之路。

品牌赢市场

工业企业品牌培育是工信部推进工业质量品牌建设的重要内容。自2011年启动试点以来,已经有6500多家企业开展了试点工作。工信部科技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企业经过2~3年的品牌培育,企业的主营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平均从17.8%提高到31.4%,工业增加值率从21.8%提高到26.2%,顾客重复购买销售占比从43.4%提高到60.2%。品牌知名度、品牌美誉度、品牌溢价程度以及品种档次结构与市场需求匹配程度等指标水平也得到明显提高。

江西昌河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工业报记者,公司实施品牌战略后,通过质量精品工程,千台不良率环比下降52.7%,2015年品牌综合绩效较2014年提升3.7%。天津瑞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也表示,实施品牌战略后,公司政府招标采购增加了15%,大客户直销数量增加了25%。

今年以来,工信部继续开展工业企业品牌培育试点示范工作,树立了76家品牌培育示范企业,通过组织经验交流活动,宣传推广了示范企业的典型经验。目前又有1850多家企业参加了企业品牌培育试点,预计千余家企业的品牌管理体系能实现有效运行。

工信部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行业开展有特色的品牌培育活动。今年以来,继续完善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示范工作,新增了38个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单位,今年还首次评选确定了6个区域品牌建设示范单位,为其他地区区域品牌建设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典型经验。在品牌培育方面,工信部通过推广品牌培育的理念,建立品牌培育的工作体制,创新品牌培育方法,构建试点示范的工作方式,正在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品牌发展道路。

责任编辑:Alice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相关阅读

工程机械作为16个中国制造业重点领域之一技术路线图发布

12月28日,工程机械作为16个中国制造业重点领域之一的《中国制造业重点领域技术创新绿皮书--技术路[详细]2023-12-31 21:28

三一重工:中国制造业,正在以“人”为进

对现代工厂的想象是怎么样的?拥挤的、昏暗的车间应该得到彻底的改造,明亮宽敞、机械自动运作的流水线应该[详细]2023-02-08 09:28

1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8%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今天(30日)发布1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数据[详细]2022-11-30 10:38

《瞭望》:“灯塔工厂”示范中国制造业未来

“灯塔工厂”被称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工厂,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全球制造业领域智能制造和数字化的最高水平。 [详细]2022-10-11 18:08

全球海运费用“断崖式下跌”背后,对中国产品及企业有什么影响?

“金九银十”的说法在全球海运业曾经也同样适用,不过在2022年的传统旺季,海运市场却遭受阵阵寒流。主要海运航线的运价“断崖式”暴跌,集装箱航运分析师表示,在能源价格大涨和通胀攀升的推动下,全球经济衰退的背景正在拖累航运市场,而这样的跌势很有可能延续至明年。这一变化对中国产品、中国企业会产生什么影响?《环球时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中国圣诞商品能否按时送到欧洲 上海航运交易所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上海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为2562.12点,较上期下跌10%,连续13周下跌。在该机构2022年发布的35期周度报告数据里,已有30周下跌。 另据波罗的海海运交易所的数据显示,2022年1月,中国至美国西海岸航线40英尺集装箱的价格约1万美元,8月价格约为4000美元,暴跌60%,相较于去年最高点的2万美元均价,跌幅超过80%。东南亚泰越航线市场波动较大,由于航线货运需求缺口较大,单周下跌37.1%,即期市场订舱价格大幅下跌,甚至出现少量零运费、负运费的情况。 供应链平台机构Freight Waves的数据表示,目前,在洛杉矶、长滩岛、鹿特丹等全球知名港口很难再看到数百艘船舶大排长龙等待靠泊的情况。截至2022年8月29日,洛杉矶港有5.0176万个集装箱,而在去年11月下旬,这一数字高达9.0397万个;当天,仅有8艘集装箱船舶在海上等待停靠南加州附近港口,而去年同一时间,这一数字为48艘。 随着圣诞季越来越近,许多贸易商开始担心中国的圣诞商品能否按时送到。汉堡贸易商尤丹对《环球时报》驻德国特约记者表示,疫情前,他每年都要去中国义乌等地采购圣诞装饰、玩具、自行车等圣诞商品。前两年因为疫情和供应链断裂,生意受到严重影响。今年,中欧海运情况有所好转,海运价格下降,对贸易商来说是好事。坏消息是欧元贬值,商品价格上涨。好在中国物价未出现欧美那么高的通胀。 “尽管欧洲人现在因为高通胀,消费情绪低落,但圣诞节仍要过,对中国商品的需求仍很大。”尤丹称,中国商品在价格、种类和质量等各个指标上仍具有很大的优势。虽然调查显示,超过2/3的德国公司预计12月份的交货会出现问题,但他仍认为,按照现在海运的情况,会比去年要好。 从畸高到正常 什么原因导致海运价格暴跌?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教授丁纯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欧美国家通胀率高企,叠加地缘冲突、能源危机以及疫情,使得航运需求大幅萎缩,这是导致全球海运费暴跌的主要原因。丁纯认为,虽然现在的暴跌是将去年畸高的运价拉回到相对正常的水平,“但这意味着海运运费的天价时代落幕了”。 中国国际海运网首席执行官康树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供需间的不平衡导致海运运费暴跌。疫情期间由于供应链断裂,部分国家某些物资出现断供情况,多国发生“囤货潮”,这也导致去年海运费用畸高的发生。今年由于全球经济通胀压力大,需求下降,与此同时,此前囤积的库存市场无法消化,使得欧美进口商减少甚至取消了商品订单,“订单荒”在全球蔓延。 2022年8月,沃尔玛公司表示取消数十亿美元订单;此后不久,又一零售商塔吉特表示取消了超15亿美元订单。康树春表示,作为在物流体系中最前端的一环,这些零售商对市场的风向是最敏感的,它们大面积取消订单意味着欧美国家的采购能力、消费能力都在萎缩。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首席信息官徐凯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港航大数据显示,去年第三季度,全球集装箱船约30%处于停泊状态,今年同期这一比例下降至约26%,这说明全球的航运周转能力提升了;另一方面,全球商品贸易对于运力的需求却下降了,因此,运价走低是必然的。 此外,航运巨头大批新船下水则加剧了供需之间的落差。康树春表示,去年畸高的运费让不少船运公司赚得盆满钵满,部分大型航运公司将盈利投入到新造船只上,而在疫情前,全球海运运力已经高于运量。《华尔街日报》援引能源与船舶咨询公司Braemar的说法称,未来两年将有一系列新船下水,预计明年和2024年船队净增长率将超过9%,而集装箱货运量的同比增速在2023年就将转为负值,这会使得全球运力和运量间的失衡进一步加剧。 中企应避免内部价格战 《华尔街日报》认为,由于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的诸多不确定性,在2022年的剩余时间至明年,航运费很可能进一步下跌。康树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虽然目前海运运费暴跌,但仍比疫情前的水平略高,综合考虑现在全球通胀率高企、油价飙高、物价上涨等因素,目前的运费价格算是在合理区间内。不过,从目前的全球经济形势来看,海运运费下跌趋势是肯定的,但跌到什么程度以及何时跌停难下定论。 徐凯认为,2021年海运运费的畸高是反常的,而今年的极速暴跌则更为反常,应该是航运公司对市场变化的过激反应。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今年很多班轮公司都有新集装箱船下水,周转运力很充沛,但全球海运订舱需求量却在萎缩。为了维持班轮的货物装载率,船运公司试图以运费为杠杆撬动需求。但市场运输需求低迷的本质是贸易需求萎缩,用降价的策略不会带来任何新的需求,反而会导致恶性竞争,搅乱海运市场的秩序。 “国际海运费用的适度下跌是合理的,但持续暴跌不利于整个市场的正常发展”,徐凯认为,未来海运运费不会下跌并稳定在2019年水平以下,回到略高于或接近2019年的水平是比较理性的区间。徐凯透露,年初时,不少货主为避免再出现一箱难求的情况,与海运物流公司签订长期协议价,而现在市场即期运费已远低于签订价格。如果国内海运物流企业盲目跟随降价,不仅会损害货主利益,也不利于长期合作,并且降价也不能带来运输需求的增加,“与其打价格战不如提升服务水平,或者开发速航、集货物流等新业务”。 徐凯还表示,2021年出口企业“一箱难求”的情况肯定不会再出现,但这并不意味着给制造业传递盈利的利好信号。在影响企业收益的关键因素中,运费占比极小,通常在集装箱货物价值的1%以内。对于国内出口企业来说,徐凯认为,更重要的是货物的国际竞争力和销量,而欧美经济衰退、通胀加剧,同时去年超订货物还要消化一段时间,购买力下降将会持续一段时间。“要解决这一痛点,一是加强区域一体化,提升我国供应链物流的跨国管理能力,打通供应链的堵点;二是要培育更多优秀的中资跨国企业和品牌,提升制造业产品设计、创新研发能力,让中国摆脱只是‘世界工厂’的标签,推动‘中国智造’的高质量产品去吸引更多的国际消费需求。”徐凯说。 (本文来源:环球时报)[详细]2022-09-14 17:36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在工程机械行业的广阔天地里,刘悦以其对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坚定信念,带领河...详情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在时光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瞬间,如同星辰般璀璨,照...详情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第一工程机械网 原创】彼得·德鲁...详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第一工程机械 原创】太行层峦叠嶂,气势磅礴,汾...详情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2024年已经过半,面对市场的不确定和竞争的白热...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