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化融合 智能制造提升“潍柴速度”
“五年以前,我们整个新产品研发周期需要32个月到36个月的时间,现在我们将一个全新产品的开发周期压缩到了24个月,大大缩短了开发周期……”近日,在接受采访时,潍柴发动机研究院院长王志坚给出了这样一组数字。依靠信息化的手段,集合全球研发的力量,现在每年潍柴新开发的产品型号达300个,是去年前的10倍。
智能制造提升“潍柴速度”
2015年,《中国制造2025》正式发布,提出了未来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潍柴结合自身当前实际,着眼行业趋势和未来发展需要,不断加速两化融合,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当前,“汽车发动机数字化车间”顺利通过验收,“柴油机智能制造综合试点示范项目”成功入围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ERP、PDM、ISP等系统全面升级,网上商城一期正式上线,IT覆盖度不断提高,为企业运营管控提供了强大的信息化支撑。
“两化”深度融合 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近两年以来,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长方式开始转为追求质量效益、节能环保和集约高效。装备制造业将长期面临需求不足、产能过剩和竞争加剧的环境。行业环境发生急剧变化,潍柴凭借“两化”深度融合,打通可持续发展之路。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重工潍柴集团董事长谭旭光表示,经济减速使行业十分艰难,但这对装备制造业来说并不是件坏事,每一次危机,都会有一批企业沉沦消亡,也会有一批企业脱颖而出。潍柴在积极采取措施稳增长的同时,加快“两化”深度融合,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
十几年前,企业设计产品时采用画图纸的方式,在产品调试过程中,如果需要改一个小部分,就要从图纸设计开始进行改动,少则几十天的时间。而当引入CAD软件设计图纸后,这样的修改几分钟就能完成。信息化的力量可见一斑。
如今,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已远不止引入一些新技术那么简单。依托广泛覆盖的信息系统,企业管理信息正变得越来越真实精确,3000多订货号、10000多种零部件,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细节都有着清晰的信息记录,单台发动机的成本甚至可以精确到分,通过信息化,潍柴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低成本、高效率、高质量地快速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信息化建设已经发展为一个系统性工程,渗透到企业运转的各个环节,并形成有机的整体,指导企业的各项工作。而信息化的根基就是基础设施的智能化,从产品研发到资源整合、从人力精细管理到业务财务一体化、从客户关系管理到业绩可视等等。
从2002年开始,潍柴开始“甩图板”、“无纸化办公”,然后开始实施信息系统,如ERP、产品协同研发平台(PLM)、生产制造执行系统(MES)等,信息化建设便大步开启。目前潍柴已搭建起6大资源管理平台、58个信息系统,以业务流程为导向,面向研发、采购、生产制造、物流、售后服务及人力、财务、办公等管理运营,打造出一个数字化的具有全过程竞争优势的企业集团。
未来3-5年,潍柴将以“一点、两横、一纵”为工作方向,即:以后市场为业务切入点,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实践,搭建电子商务平台,逐渐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转型;通过集团管理标准化和资源协同,实现集团内上下游产业链的集成;通过流程IT能力的提升,不断提升企业的精细化运营和管理能力,按照“互联、集成、数据、服务、创新、转型”的工作原则,在生产设备与产品互联、企业内端到端流程打通、企业间资源共享与协同等方面推动流程信息化建设。可以预想到,在全集团范围内的两化深度融合,必将成为企业内生增长、智慧转型的重要出路,为企业从优秀走向卓越奠定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Alice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