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广泛开展“互联网+” 化解过剩产能

2016/01/11 12:04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称,中国应在传统产业广泛开展“互联网+”行动。中国要吸引更多的海外技术、人才和资本到中国创新创业。中国要积极推动先进适用技术和产品走出去。中国要推动制造业增强核心竞争力。

以下为全文:

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的讲话

李克强

(2016年1月8日)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隆重召开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表彰为我国科技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刚才,习近平总书记和其他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向获奖代表颁了奖。在此,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全体获奖人员表示热烈祝贺!向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致以崇高敬意和诚挚问候!向参与和支持中国科技事业的外国专家表示衷心感谢!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我国发展克服多重困难和挑战、取得重大成就的一年,也是科技界喜报频传的一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展示了一批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一批自主创新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C919大型客机总装下线,“多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研究成果列国际物理学领域十大“年度突破”榜首,我国多名科学家在国际科技大奖中折桂,因对青蒿素研究成果有重大贡献,曾获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奖、国家发明奖、全国十大科技成就奖等多个奖项的屠呦呦成为我国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中国科学家为人类科学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深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了社会的创新潜能。中国科技创新成就令世界瞩目,全国人民倍感振奋和自豪!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经济结构性改革处在关键时期。要使我国发展从过度依赖自然资源转向更多依靠人力资源,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紧紧依靠结构性改革和科技创新,推动新动能加快成长、化蛹成蝶,促进传统动能改造提升、凤凰涅槃,用创新的翅膀使中国经济飞向新高度!

我们要培育发展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一个国家自主创新能力越强、掌握的核心关键技术越多,未来的发展后劲和空间就越大。我们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瞄准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战略必争领域前瞻部署,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速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衔接融合,形成全链条、一体化的创新布局。为此,要实施一批新的重大科技项目,建设一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实验室和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打造一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力争取得重大颠覆性创新和群体性技术突破,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加速成长,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引领型发展。同时,要更多利用市场机制化解过剩产能,在传统产业广泛开展“互联网+”行动,推动制造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引导企业创新品种、提升品质、打造品牌,让“老产业”焕发出“新活力”。

我们要用好用活科技人才,释放创新潜能。才以用而日生,思以引而不竭。只有把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创新成果才会源源不断涌现。要加快改革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收益分配制度和转化机制,激发科技人员持久的创新动力。要加快改革科研项目管理机制,砍掉繁文缛节,让科技人员把更多精力用到研究上。要加快改革科研评价机制和人才评价机制,让更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一展身手。要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赋予领军人才更大的科研决策权。我国拥有世界最大规模的科技队伍,应该也能够创造更多更好的科技成果,走在世界创新前列。

我们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夯实创新基础。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也应成为创新的主体。要加快构建企业主导的创新机制,打破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的界限,建立跨界创新联盟,促进产学研用贯通,推进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加快使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鼓励大企业增加研发投入、设立创新平台。要通过财税金融政策、种子基金、风险投资等方式,支持创新型小微企业加快成长。千千万万企业致力创新,大企业“龙头”带动、中小微企业“特尖专精”,就能支撑起我国创新发展的新天地。

我们要汇聚众智众力,扩大创新供给。创新的深厚伟力在于民众之中。13亿多中国人民蕴藏着无穷的智慧,1亿多受过高等教育和有专业技能的人才是我们最大的创新资源和优势。近几年,依托互联网的众创、众包、众扶、众筹迅速兴起,大大拓展了科技创新空间,大幅增加了科技创新主体。创新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我们要破除束缚创新的桎梏,促进创新要素流动,打造大中小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五方协同”的众创平台,形成各类创新主体互促、民间草根与科技精英并肩、线上与线下互动的生动局面。各级政府要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满腔热情地为创新提供支持和服务,积极清障搭台、融资减负。要培育尊重知识、崇尚创造、追求卓越的创新文化[0.00% 资金 研报],营造人人皆可创新、创新惠及人人的社会氛围,织牢让创新者无后顾之忧的社会保障安全网,让更多有意愿有能力的创新者梦想成真,让一棵棵创新的幼苗长成一望无际的“森林”,为经济发展注入动力。

我们要推进开放合作,打造创新高地。面对科技资源跨国流动、创新要素全球配置的大趋势,我们要统筹用好国内国际两种创新资源,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积极提出并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加快建设一批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和技术转移中心。要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通过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等方式,积极推动我国先进适用技术和产品走出去,积极打造中国标准和中国品牌。要深化政府间创新对话机制,搭建创新合作平台,吸引更多的海外技术、人才和资本到中国创新创业,构建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形成全球创新的集聚地。

同志们,朋友们!加快科技进步、实现创新发展,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未来。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步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Alice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该内容由行业企业、终端个体、第三方机构提供,本网仅起到传播该信息的目的,如有任何疑问请与转载来源机构联系解决,感谢支持。如发现侵权,本网编辑部将协助进行处理或撤稿。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易控智驾规模化落地之旅

易控智驾规模化落地之旅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近年来,我国智能化煤...详情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