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生常谈论“基建” 新一轮基建时机将到来
宏观评论
11月宏观经济数据陆续发布完毕。工业增加值较11月同比增长6.2%,增长数据好于此前市场的预期。投资增速持续下滑的趋势,在11月略有企稳,其中主要来源于基建领域的投资使11月增速有较大改善。
制造业投资增速相比此前也略有好转,地产的投资增速仍在下滑。而投资的前瞻性指标融资情况和资金到位情况,也出现了一定的改善迹象。
经济数据在11月的超预期,有可能点燃市场产生经济企稳复苏的预期。同时,12月还将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政策层面将给资本市场带来2016年预期导向。
市场评论
大宗商品价格经超过三年的熊市后,大多数商品价格仅是历史高点的一个零头;而今年来,国内的劳动力成本上涨的速度也开始放缓;利率在宏观经济政策的干预下也开始了大幅下降。
这些因素叠加起来意味着开启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的时机已经到来。而在可预见的未来,我国劳动人口的老龄化将日趋严重,特别是工地上工人的年纪正在快速增长,这也是必须迫不及待地补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缺损的重要因素。
大部分人听到“基础设施建设”这个词组就条件反射般地反感,特别是与“四万亿”这个词同时出现时。“四万亿”期间,确实有新增落后产能,加剧了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程度,但“四万亿”期间我国开启的一些巨型工程也确实产生了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例如高铁、地铁等等。不能让所谓“公知”把持“四万亿”这个词的解释权,为这个词贴上负面的标签,而应该全面准确评估“四万亿”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供未来的决策参考。
另外,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虽已有相当大的成果,但离完善仍有距离,特别是一二线城市的建设水平仍不能满足巨量人口生活、工作的需求。以东亚地区的情况看,海量人口涌入巨型城市生活、工作是不可逆的趋势,各种政策的限制只能延缓而无法改变这一趋势。
实际上,巨型城市并非坏事,因为根据国外的研究,虽然巨型城市在总量上消耗着极高的资源,但城市中平均每人所消耗的资源低于中小型城市,资源回收的效率高于中小城市。不过,数千万级人口的城市会对基础设施提出极高的需求,从交通运输到垃圾回收,每一项都急需更新。
所以,现在这个时刻理应重启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清晰且迫切、成本又大幅降低、而劳动力的老龄化也提高了其迫切程度。未来一年,我们有望看到基础设施建设的恢复性增长,这或许会带来投资机会。
(本文汤诗语,浙商基金高级数据官)
责任编辑:Nora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