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夕阳产业 钢铁业需寻找新发展模式
面临“三低”行情困局
“十二五”期间,我国钢铁行业由盛转衰,钢铁产能由“财富”变成“包袱”,面临着“低价格、低成交、低效益”的行情困局。实际上,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开始,我国钢铁产业就已经遭遇到重创。虽然2009年钢铁产业扭亏为盈,净资产收益率达到3%左右的高点,但随后震荡下行。2011年开始,我国钢铁产业进入微利状态,行业竞争达到前所未有的激烈程度。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重点钢铁企业利润总额虽然从2012年开始有一定的回升,2014年重点钢厂利润总额为304亿元,同比增加87.54亿元,增长比例为40.36%,但整体利润率仍相对较低。
根据调查,近两年来我国钢铁市场低迷,钢价连续下跌,相对于历史高点跌幅达到44.91%,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我国钢铁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供需矛盾不断在扩大;二是由于我国房地产等下游行业状况不佳,导致钢铁行业的表现低迷。
事实上,高产量、低盈利贯穿着“十二五”钢铁工业,我国钢铁行业已经进入深度调整期,国内部分地区的钢铁企业意图通过兼并重组,来促进产业集中和结构优化。然而,国内钢铁产业集中度不增反降,集中度偏低的问题仍没有解决。与此同时,高速粗犷的发展路径不断加剧行业与环境、资源和上下游产业链之间的矛盾,我国钢铁行业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一是全面深化改革已经开始,钢铁企业面临着不断改革的挑战;二是钢铁企业盈利状况不容乐观,提高盈利能力迫在眉睫;三是钢铁行业的产能严重过剩,化解过剩产能的任务任重而道远;四是钢铁行业的产品结构不合理,有待进一步优化;五是环保政策日趋严格,倒逼企业增加环保投资、追求环保发展;六是钢铁行业资金紧张,短期内难以得到有效缓解。
“钢铁不是夕阳产业”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认为,“钢铁不是夕阳产业”。钢铁行业除了控制过剩产能,还需要国家、行业、全社会自律。
事实上,我国钢铁产业从“十二五”开始步入成熟期,即整个产业发展速度减缓,大规模扩张周期结束,产销量开始走平,市场趋于规范和相对稳定,利润率趋于平均化。“十二五”期间,随着国家转型发展和产业升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增强,钢材消费强度下降,钢材需求增速逐步放缓,我国正由数量增长为主转向品种质量提升为主的钢铁需求阶段。尽管如此,我国钢铁产能过剩已经成为一种常态,虽然产能仍属于阶段性、结构性相对过剩,但整个产业步入了低速发展期。面对如此艰难境地,钢铁企业突破高产低效的困境,就需加快转型升级。
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发布的《2014年原材料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和2015年展望》称,2015年将以妥善处理好化解过剩产能与稳增长的关系为主,一方面要坚决遏制新增产能,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和在建项目监督力度;另一方面要大力支持先进企业实施技术改造、产品调整、两化融合等有利于内生增长的投资,围绕国家战略布局重大项目。
我国钢铁行业要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实现结构性节能减排。一是应该严格按照《钢铁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等相关工业政策和法律、法规,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严格控制钢铁产能的盲目扩张。二是鼎力推广高强钢筋等高等级钢材,在出产和使用方面加快产品的进级换代,重点解决好减量化用钢的题目。我国钢铁企业可以像西方钢铁强国学习先进经验,改变管理体制,提升生产效率。后期从行业转型发展来看,顺应全球钢铁生产重心转移的历史趋势,转移一批优质产能。目前,“一带一路”政策将为我国钢铁的国际产能合作提供新的空间。在产能缩减方面来看,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在转型方面来看,“两化融合”是较为理想的方式。只有这样,长期困扰我国钢铁产业发展的节能减排、环境制约、铁矿石资源短缺、成本高企等诸多制约“瓶颈”才能得到缓解。
责任编辑:Alice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