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两国制造业“龙象合作”可以互利共赢

2015/05/26 10:14人民日报

制造业是印度经济的“阿喀琉斯之踵”(弱点)。印度总理莫迪在20149月提出“印度制造”计划,意在加速印度制造业发展。根据德勤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印度目前的制造业竞争力位居全球第四,预计到2018年,印度将成为仅次于中国的全球第二大制造业强国。于是,有人提出“印度制造”将取代“中国制造”,中国将失去“硬”实力,印度“软硬并举”将很快超过中国。这样,一些人眼中的“龙象之争”又有了新看点。

“龙象之争”无从谈起。中国和印度作为两大文明古国,今天都是发展中大国,同为“金砖国家”,地理位置接近,资源禀赋相近,难免被人们进行比较。互学互鉴是好事,然而,过多强调竞争威胁、故意放大两国分歧,则有危言耸听、居心叵测之嫌。事实上,尽管中国和印度有诸多相似之处,但两国选择了不同的经济发展路径。中国凭借工业发展获得“硬”实力,而印度凭借服务业发展获得“软”实力。无论选择怎样的发展路径,只要适合各自实际,能够给本国人民造福、利于全世界福利增加,就是好事。中华民族主张的“天下大同”和印度人民追求的“世界一家”、中华民族推崇的“兼爱”和印度人民倡导的“不害”是相通的,我们都把“和”视作天下之大道,希望万国安宁、和谐共处。因此,“龙象之争”本就是无稽之谈,而“龙象合作”对于谋求发展更有意义。正如习近平同志强调的,当前,中印都面临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机遇,中印关系存在实现飞跃的巨大潜力和现实条件。双方应顺应历史潮流和各自实现民族复兴的战略需要,构建更加紧密的发展伙伴关系。

“印度制造”尚需时日。未来一个时期,“印度制造”尚无法取代“中国制造”。一是印度制造业规模相对较小,制造业增加值仅占印度国内生产总值的15%,比例不足中国的一半。二是印度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差成为制约制造业发展的一大瓶颈。三是印度虽然劳动力资源丰富,但大部分劳动力素质较低。印度实行精英教育,导致人才两极分化严重,而大部分顶尖人才进入了服务业,人才缺乏成为印度制造业发展的又一瓶颈。四是印度工业基础薄弱,很多产品生产还停留在手工制造阶段。而且,工业实力增强、高素质人才培养以及基础设施改善都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实现的。此外,尽管印度正在为制造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批准通过国家制造业政策,旨在加快制造业发展,然而,该政策的实施受到《劳动法》等的阻碍。尽管“印度制造”崛起尚需时日,但在近日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联合声明》中,两国领导人对当前两国相互投资的积极势头感到满意,中国企业积极响应“印度制造”倡议,印度企业也在中国拓展业务。也就是说,中国不仅不会成为印度制造业发展的威胁,而且将为“印度制造”作出越来越大的积极贡献。

“龙象合作”互利共赢。追溯历史可以发现,印度现代制造业建立的时间其实早于中国。1851年,印度孟买创立现代棉纺厂,比日本早20年,比中国早40年。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印度的钢和生铁产量分别为中国的8.67倍和6.56倍。一直到上世纪70年代前期,中国主要工业品产量才全面超越印度。今天,印度仍具备成为“世界工厂”的许多有利条件。有“人口红利”和语言优势作基础,有政策倾斜作保障,印度制造业的大规模发展是完全有可能的。然而,“世界工厂”并不是中国或印度的最终目标。今天的“中国制造”正在向“中国创造”转型;如果未来印度制造业发展起来,形成“印度制造”后,也必将走向“印度创造”。习近平同志在印度世界事务委员会的演讲中提到:“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印度被称为‘世界办公室’,双方应该加强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我们要推动中国向西开放和印度‘东向’政策实现对接,打造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生产基地、最具吸引力的消费市场、最具牵引力的增长引擎。我们还要扩大投资和金融等领域合作,实现双方务实合作全面发展。”可以说,无论从印度承接中国制造业转移的角度,还是从两国共同迈向制造业强国的目标来看,“龙象合作”才是中印两国最有利的选择。

中印两国,人口加起来有25亿多。中印用一个声音说话,全世界都会倾听;中印携手合作,全世界都会关注。作为拥有2000年友好历史的两大邻国,推动更为密切的“龙象合作”具备天时地利。从去年习近平主席访印到近日印度总理莫迪访华,这一系列高层互访表明“龙象合作”将更广泛深入地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印两国作为拉动地区乃至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只要秉持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原则,“龙象合作”一定会实现互利共赢,并对区域乃至整个世界带来积极影响。

责任编辑:Nora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相关阅读

三一唐修国在第四次中印战略经济对话中分享合作经验

当地时间10月6日,第四次中印战略经济对话在印度新德里举行。三一集团总裁唐修国出席本次对话的能源工作[详细]2016-10-09 10:09

俄媒:中印或在2040年前成世界最大能源消费国

核心提示:2040年前世界能源的需求量将增长25%,该增长率中一半的能源将供应于中国和印度。 参考消息网1月27日报道俄媒称,美国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预测,由于人口增长,2040年前世界能源的需求量将增长25%,该增长率中一半的能源将供应于中国和印度。 据俄罗斯卫星网1月26日报道,该增长率中30%的能源将供应于巴西、墨西哥、南非共和国、尼日利亚、埃及、土耳其、沙特阿拉伯、伊朗、泰国和印度尼西亚。 报道称,天然气将增长约40%,其需求量在2040年前将增长50%。核能源以及新型能源将增长40%,2040年前该类型能源将在所有能源需求的比例中占25%。 该公司认为,石油需求量将在2040年前增长20%,至每日1.12亿桶石油。 报道称,世界电能需求量将在2040年前增长65%。埃克森美孚预测,2040年前煤炭在发电中所占的份额将从2014年的40%下降至30%,而风力发电以及太阳能发电的比例将从2014年的4%增长至10%。[详细]2016-01-28 11:05

中印尼铁路合作协议正式签署 中国铁路获历史性突破

记者从中国铁路总公司获悉,雅加达当地时间10月16日,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组成的中国企业联合体,与印度尼西亚维卡公司牵头的印尼国企联合体正式签署了组建中印尼合资公司协议,该合资公司将负责印度尼西亚雅加达至万隆高速铁路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标志着中国铁路特别是高速铁路走出去取得历史性突破。 印尼首都雅加达至第四大城市万隆的高速铁路,全长150公里,最高设计时速300公里,拟于2015年11月开工建设,三年建成通车。届时,雅加达到万隆间的旅行时间,将由现在的3个多小时缩短至40分钟以内。 中国铁路总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印尼作为东南亚最大经济体,是中国实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重要合作伙伴。中印尼合作建设雅万高速铁路,对于发挥铁路在推进“一带一路”战略中的服务保障作用,深化我国铁路与东南亚相关国家铁路合作,加快泛亚铁路网建设,实现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对于增加印尼就业机会、改善民生,有效缓解雅加达至万隆的交通压力,方便沿线民众出行,加快形成雅万经济走廊,促进印尼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造福印尼人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位负责人指出,雅万高速铁路项目采用中印尼企业合资建设和管理的合作模式,是中国高速铁路从技术标准、勘察设计、工程施工、装备制造,到物资供应、运营管理和人才培训等全方位整体走出去的第一单项目,也是首个由政府主导搭台、两国企业对企业(B2B)进行合作建设的第一个铁路走出去项目,是中国铁路走出去模式的一次成功实践和重大创新,对于我们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进一步打造“中国高铁”品牌、推动中国铁路走出去,具有重要的示范效应。 该负责人表示,中国铁路总公司将充分发挥中国高速铁路技术先进、安全可靠、适应性强、性价比高等综合优势,充分发挥企业层面的牵头作用,加大对国内各联合体成员单位的组织协调力度,与印尼合作伙伴通力合作,加快推进雅万高速铁路项目各项工作。[详细]2015-10-16 17:49

中印制造业对比:中国追赶德日 印度欲接棒中国

据外媒报道,全球两个人口最多的国家正走上两条不同的制造业转型之路,欲探索工业强国之路。 五月中旬,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而几个月前,印度总理莫迪也提出了“印度制造”方案。 中国的“制造2025”,是要在十年内将劳动密集的低端制造业转型为机器人[3.00% 资金 研报]、互联网和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业。而印度的目标则是通过发展基础制造业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简言之,中国已经将目光投向了德国和日本,而印度则很乐意接过中国现在的接力棒。 据彭博报道,汇丰亚洲经济研究部门联合主管Frederic Neumann认为:“无论中国打算淘汰哪个行业,印度都会接上。发达国家很快就会发现,他们将面临来自中国势均力敌的竞争,这些传统的工业化强国会为此大伤脑筋。” 根据IMF和世界银行数据,中国人均GDP已达7600美元,为印度的5倍。中国制造业部门规模约3万亿美元,为印度的10倍。不过,中国经济已经告别了10%的高速增长期,劳动成本的上升和过剩的产能推动中国不得不寻求产业升级。 在雄心勃勃的制造业蓝图中,中国规划了十大重点突破领域,分别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 吾之毒药,彼之蜜糖。中国急于摆脱的状态,正是印度孜孜所求。去年9月,印度总理莫迪宣布将通过吸引外资等手段大力发展制造业,至2022年将制造业占GDP的比例从现在的18%提升至25%。 虽然和中国有所重合,比如生物科技和可再生能源,但印度规划的25个行业中大多数都是纺织、皮革、矿业基础制造业。 美国安可顾问公司印度副总监Peter Martin表示:“印度对于制造业部门的起步很低,该国打算承接大量中国将要淘汰的低技能制造行业。” 不过,印度政府的执行力也许会成为其转型计划最大的隐忧。30年前,两国的经济水平大致处于同一水平。但去年中国的GDP已经超过了10万亿美元,而印度才勉强超过2万亿美元。 Martin评论称:“中国政府有能力持续宣传并实施一系列目标。但持续推动制造业转型政策对印度政府确实一大挑战。”他认为,这主要取决于两国的政体差异。[详细]2015-06-03 11:11

2013年印度基建欢迎中国投资 合作前景深广

在政治互信不断增强的背景下深化经济合作将成中印关系主流,两国在铁路、电力、通讯等领域面临新机遇—— 2012年,在“中印友好合作年”的主题下,中国和印度这两大亚洲新兴经济体和重要邻国之间活动频繁。双方在高层互访、经贸合作、军事交流、人文交往等各领域取得了积极进展,中印关系扎实向前迈进。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印边境冲突50周年之际,两国关系没有受到丝毫负面影响,这说明中印关系的舆论氛围和社会基础较以往有所改观,两国政府和领导层发展双边关系的意愿强烈。展望中印关系前景,诸多方面值得期待,而深化经济合作将是主流。 过去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印度经济在过去二十年里也发出了耀眼的光芒。中印经贸合作不断扩大,两国贸易额从2001年的36亿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近740亿美元。中国目前已是印度最大贸易伙伴,两国正致力于在2015年实现双边贸易额1000亿美元的目标。尽管受全球经济复苏乏力、欧债危机再度恶化等因素影响,2012年前10个月,中印贸易规模仍达到560多亿美元。在政治互信不断增强的背景下,党的十八大为中国发展确立的目标和任务,为中印经济合作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 两国经济:互补大于竞争 中印两国都拥有庞大的人口和市场,都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两国经济存在竞争性,但更多的是互补性。中国在制造业、电力和电信设备、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有较强实力,印度在信息产业、软件外包、制药等方面有优势,此外中国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和30年经济改革积累的经验,对印度具有较大吸引力。双方合作潜力有待深入开发。近年来,印度政府有意提升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而中国已处于制造业升级阶段,相关经验可供印度借鉴。另一方面,印度跨国公司如塔塔集团在海外并购和运营的经验也值得中国企业参考。 凭借质优价廉的产品和服务,一些中国企业在印度市场已取得长足发展。过去5年来,印度新增电力设备的一半来自中国企业,印度已成为华为公司最大的海外市场。有数据显示,中国企业获得的印度大型合同项目的金额超过500亿美元。印中经济委员会主席萨奇布认为,中印国情和发展阶段相似,中国产品很符合印度的市场需求,同时创造了就业,尤其是基础设施方面,中国公司参与并推动了印度的现代化进程。 为了寻找新的资源和市场,中国企业正在实施“走出去”战略,而印度也在制定雄心勃勃的经济发展战略,对外开放日益深入。这为中印经贸合作提供了契机。印度的十二五规划(2012-2017年)将GDP增长设定在8%以上,仅对基础设施领域的预期投入就高达上万亿美元,但印度财政紧张,需要中国的资金和技术。印方已承诺,将采取切实措施欢迎中国企业对印投资,参与印度基础设施建设。这对中国企业来说,将是巨大机遇。 合作前景:领域更深更广 印度计划委员会副主席阿鲁瓦利亚曾指出,印度和中国的合作才刚刚开始,双方应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拓展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与中印贸易规模相比,中印间相互投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2011年,中国对印投资只有1.8亿美元,印方到中国的投资仅4000多万美元,这远不能体现两国的经济规模和彼此合作的重要性。为扩大相互投资,在2012年11月在新德里举行的第二次战略经济对话上,双方签署了联合研究、铁路、软件、工业能效等部门间的合作备忘录和总额为48亿美元的企业间双向投资意向协议。据印度媒体预测,这些合作备忘录有望带来高达数百亿美元的双边投资。 从今后中印经济合作的内容来看,重点仍是基础设施领域,但将涉及宏观经济政策的沟通与协调。例如在G20和金砖国家框架下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建立发展中国家银行、加大货币互换和信贷等,在投资、高技术、节能环保和能源等方面也会加强合作。目前,印度同意邀请更多的中国企业参与印度铁路、电力、通讯等领域的建设。其中,铁路项目合作是新亮点。印度铁道部官员指出,未来十年印度铁路需要大规模升级和扩容,中国在重载、高铁和车站建设方面的技术和经验对印度有很大吸引力,印方期待与中国合作。而在电力领域,印度的电力缺口巨大,今后五年每年新增15-17GW燃煤机组需求,这对于包括上海电气在内的多家中国火电设备供应商来说,不容忽视。在手机和互联网领域,印度手机用户2012年已达9亿并在持续增长,通讯设备和技术的需求对中兴、华为等中国企业来说,是难得机遇。 此外,两国也将大力开展绿色低碳和清洁能源产业的务实合作,其中光伏、风力、垃圾处理等产业前景可观。当然,为解决中印贸易不平衡主要是印方逆差大等问题,中方已承诺进一步向印方开放市场和提供保护,这对印度IT及相关服务、制药和软件产业开拓中国市场也是福音。值得注意的是,辛格政府于2012年9月抛出史无前例的经济改革方案,正向国会力推通过新的FDI(外国直接投资)草案,在包括零售业、航空业、旅游业、地产、保险等核心行业进一步向外资开放,中国企业能否从中获得商机有待观察。有印度经济学家指出,印度市场不仅对中国大型企业是“金矿”,对私营中小型企业也是很大机遇。 双边关系:仍存风险挑战 中印经济合作前景美好,但也面临不确定性。例如,双方贸易摩擦与分歧仍在,政治干扰因素不能排除。当前,中印贸易失衡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印度相关部门对中国企业仍有戒心,诸如对大额电力设备增税等政策影响到中国企业发展。另一方面,本届国大党联合政府执政进入尾声,各政党已进入选举状态,印中相关投资合作协议以及FDI议题等能否在2014年议会大选之前得到落实和取得进展,仍有悬念。此外,两国政治关系如出现波动也可能影响到经济关系。并不是所有在印中资企业都能赢利,对进入印度市场跃跃欲试的中国企业来说,印度复杂的投资管理政策、劳务签证、土地、税收和环保政策等要格外注意、仔细研究,赴印投资仍需谨慎。 从大格局上讲,中印两国的经济成长对全球经济新秩序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合作共赢是两国领导人和社会有识之士的共识。印度外长库尔希德近期表示,印度处理与中国的关系是在“描绘一幅更大的画面”,他呼吁印度应该与中国交往,与中国一起成长。 解决中印经济关系中存在的问题,还需双方共同努力。中印如果能够克服障碍,携手合作,共同发展,不仅造福全球五分之二人口,也将为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做出贡献。[详细]2013-01-05 10:17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斯堪尼亚,全球领先的...详情

微信扫一扫

关注第一工程机械网微信

微信号:wwwd1cmcom

微信扫一扫

打开易购机询价小程序

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现代(江苏)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现代工程机械事业本部总部位于中国上海,生产和销售包括履带式挖掘机、轮式挖掘机、迷你挖掘机在内的多种建设装备,并不断研发满足未来的新装备。现代工程机械自1995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一直秉承“品质至上,客户至尊”理念和钻研创新精神,凭借现代重工世界500强的先进的技术、可靠的产品质量、完善的销售网络、优质快捷的售后服务和灵活的金融支援,与经销商、用户实现共赢!现代挖掘机在中国市场累计销售十几万台,已经成为适合中国工程建设市场的装备,深受经销商和用户的认可!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