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东北转型发展:从制造到创造提核心竞争力

2015/03/04 09:51中国新闻网

从制造到创造,提升核心竞争力

电力能源生产的关键是发电机。金沙江畔,向家坝水电站水轮发电机组的总重量达到7000吨,上下高度近50米,相当于10多层楼的高度。向家坝机组是目前世界上单机容量最大的水轮发电机组。如此巨大的设备,机组的震动、摆度值均小于1毫米,其精度令人叹为观止。

“我们要依靠科技创新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在技术领先和产业进步方面发挥中央企业的带动力和影响力,实现发电设备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根本转变。”哈尔滨电气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邹磊说。

60多年来,哈电集团从容量200兆瓦到1000兆瓦等级的跃升,结束了中国发电机组在高能耗、小容量低谷的徘徊;从超高压、亚临界、超临界到超超临界高参数的疾速跃进,掌握了当今世界最先进、节能、环保的发电设备设计制造技术;从0.8兆瓦水电机组到世界最大800兆瓦巨型空冷水电机组的运行,哈电集团站在了世界水电之巅。

在承揽三峡左岸8台发电机组分包任务的设计生产制造过程中,哈电集团用6年时间完成了从分包商向独立承包商的重大角色转变。随后,成功制造出我国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代表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巨型水轮发电机组,开创了我国巨型水轮机组制造的新纪元。

邹磊说,我们的愿景是“打造世界装备制造业的动力航母”,走国际化发展之路。

打破国外垄断,瞄准世界一流

在2014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中国一重大型铸锻件制造技术创新工程”科技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一重参加的“极端条件下重要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与维护”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大型装备,尤其是能源重大装备,如果关键大型铸锻件依赖进口,必然就要受制于人。为彻底解决这一问题,“中国一重大型铸锻件制造技术创新工程”项目迎难而上。该工程取得20项专利、43项专有技术,形成行业标准12项。

大国需重器,国强才能器精。在涉及国民经济命脉的能源领域,中国一重的核能高端大型锻件关键制造技术和世界一流的重大技术装备,都令国产装备制造业引以为傲:以突破核心技术为引领,针对制约我国核能装备的瓶颈问题,自主研制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15000吨锻造水压机,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自主开发的超大型锻焊结构加氢反应器,使我国大型石化装备不仅摆脱了依赖进口的局面,实现了完全国产化制造,而且在制造吨位上跃居世界第一,并研制出世界最大的2000吨级煤液化加氢反应器……

“十一五”以来,中国一重取得的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5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12项,其中2014年所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项达到创纪录的8项,位居行业之首。

坚持自主研发,提升配套水平

在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乌兰木伦镇,神华集团神东煤炭公司矿区,伴随机器轰鸣,“乌金”源源流出。矿区使用的全断面高效掘进机北方重工自主研发生产,其掘进巷道突破日进尺150米,月进尺4000米,成巷速度比传统产品提高一倍以上,居于国际先进水平。

近年来,“大成套、高端化”为北方重工增添了别样风采,并向装备制造业顶峰不断攀登。如在“大露天”开采成套装备领域,北方重工已开发出露天矿开采工艺技术,正在研制大型露天矿“采、运、排”系统的核心装备;在散料成套技术装备领域,北方重工拥有矿山、钢铁厂料场、港口散料码头的工艺技术和成套装备技术。

同样是科技创新,支撑了沈鼓集团的高速发展,成为企业的立身之本。上世纪70年代末,国家斥资几千万元,从国外引进了最先进的透平机械的设计、制造等核心单元和整机技术以及设计、结构分析软件,交给当时的沈阳鼓风机厂进行消化吸收,为日后企业的技术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面对国外的技术封锁,沈鼓集团把掌握核心技术,增强自主研发实力作为企业的发展战略。

沈鼓集团负责人表示,未来,沈鼓集团要坚持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发展高端透平装备技术。目前,沈鼓集团正在研发储备新一代透平装备技术,包括150万吨乙烯压缩机、12万空分压缩机等一批具有世界尖端水平的透平装备。沈鼓集团还瞄准页岩气、煤制油等新型能源装备,力争率先打开新型能源装备市场,为企业未来发展提供新的利润增长点。

责任编辑:Eason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相关阅读

徐工XCA2600起重机:3天一台风机!“全球第一吊”东北首秀

世人瞩目的“全球第一吊”最近在干些什么? 徐工XCA2600完成东北吊装首秀 [详细]2023-03-04 23:48

新兴产业加速集聚 辽宁创新驱动振兴发展

抚顺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的“智慧大脑”,让这家有着60多年历史的老企业焕然一新。“以前要获得一组生产数据,工程师得到现场花6个小时收集,现在只要1分钟。”指着百余块屏幕上显示的生产控制信息,公司炼铁厂厂长孙智强说。 沈阳五颗珍珠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为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开发的100名“数字员工”,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能帮助疾控部门进行疫情流调排查。传统产业在创新中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在创新中加速崛起。近年来,辽宁坚持把创新作为驱动振兴发展的第一动力,依靠创新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奋力走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辽宁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9%;新能源汽车、服务器、集成电路等工业新产品产量分别增长1.2倍、94.5%、42.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30.3%。今年上半年,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和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均超过12%。 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强调,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是国家既定战略,要总结经验、完善政策,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工业核心竞争力,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制造业并驾齐驱、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相互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为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增添原动力。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沈阳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时强调,要依靠创新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坚持凤凰涅槃、腾笼换鸟,积极扶持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尽快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 牢记嘱托,辽宁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装备制造、冶金、石化等“老字号”“原字号”产业赋能增效,以“智变”求“质变”。目前已完成109个智能制造重点项目建设,经过升级改造的企业,生产效率平均提升21.2%,运营成本平均降低15.6%。 着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和数字经济等“新字号”产业发展,加速集聚新动能。目前,辽宁高新技术企业达8107家,是2012年的8倍;科技型中小企业达18158家,是2017年的8.7倍;雏鹰企业3017家、瞪羚企业547家,创新创业沃土上的新苗越来越多。 创新能力提升依靠创新生态优化,辽宁以制度创新为技术创新打造生态、厚植土壤。“辽宁出台科技创新条例,实施科技引领创新工程,一体推进创新生态、创新平台、创新人才工作。”辽宁省科技厅厅长王力威说。 从引导企业走向“专精特新”,到培育成长为“小巨人”,再到变身“单项冠军”,辽宁组织科研人员上门服务、举办培训,惠及科技企业1.2万家。出台政策,梯度培育,让新兴产业不断深耕赛道,2021年全省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71.2%。辽宁冷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去年落户沈阳市浑南区,从选址到建成投产,仅用时3个月。公司创始人孙东明说,如今公司成功研发出高性能多级微型半导体制冷芯片,月产能已达30万枚。 让企业做“盟主”,辽宁构建省级实质性产学研联盟400个,提升类产学研联盟628个。针对产业链、创新链上的“堵点”“断点”,辽宁以企业为主体,组织实施省级“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项目267个,承担国家重点科研项目91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340项、研发重大创新产品257个。曾成功研制亚洲最大风洞装置用压缩机组的沈鼓集团,去年牵头多所高校、科研院所成立产学研联盟,已开展联合攻关100多项。 实施“兴辽英才计划”,集聚创新人才。自2018年启动以来,该计划已累计投入10亿元,支持和奖励各类英才1341人次、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120个。 (本文来源:人民日报)[详细]2022-08-31 16:57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徐工5吨装载机批量交付某石化企业

日前,徐工5吨级装载机批量交付东北某大型石化企业,强强联合,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贡献力量。 [详细]2022-08-12 11:07

火爆!拉普达装载机持续批量交付市场

炎炎夏日,火爆交付。连日来,拉普达“力元霸”装载机产品密集交付全国各地市场,助力各地农业农村项目生产[详细]2022-07-16 18:04

虎年“开门红”!再获千万订单,徐工金助力东北振兴

近日,批量徐工正面吊正式交付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徐工再度进驻东北市场,可谓“订单收割机”。[详细]2022-02-14 11:01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易控智驾规模化落地之旅

易控智驾规模化落地之旅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近年来,我国智能化煤...详情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1954年,是我国“一五”期间156个重点项目之一,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成员单位,自治区20户重点大企业之一。公司占地面积320平方公里,资产总额114.2亿元。主要生产设备10611台套,员工12300余人,其中技术人员3000余人。经过50多年的发展,公司已具备特种钢冶炼、铸造、锻造、热处理、机械加工和总装总调等能力,技术力量雄厚、科研手段完备、综合加工能力强,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科研试验基地以及兵器工业一级理化实验室、国家第94号实验室。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和2000版换版审核、ISO14001国际环境体系认证、OHSAS18000国际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近年来,公司在兵器工业集团的正确领导下,秉承“铸强国利剑,造富民坚犁”的企业宗旨,牢牢把握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机,着力打造军品、特种钢及延伸产品、矿用车及工程机械产品三大核心业务,积极培育煤矿综采设备、专用汽车两大主导民品,公司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2009年7月,公司随着战略投资者的引进,成功实现了股份制改造,为成为上市公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公司正积极推进产品经营与资本运作并举的发展模式,努力打造百亿集团,建设有抱负、负责任、受尊重的新北重。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