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 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正当其时

2015/02/10 10:18中国工业报

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1~11月,我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3%,高于工业经济整体增速(8.3%)4个百分点;目前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0%。

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传统产业陷入供给过剩的泥潭,而高技术产业发展日新月异,产业结构调整的大幕已经拉开。从某种程度上说,新常态意味着新格局,打造中国工业升级版,急需探寻增长新动力,重塑竞争新优势。

速度换挡 倒逼产业结构调整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从高速变为中高速已是不争的事实,从表面看,新常态是经济增长速度的换挡,其本质则是经济增长动力的转换,进而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当前传统产业增长动力减弱,新兴产业的动力尚没有跟上,暂时出现了“青黄不接”的尴尬,这很大程度上与产业结构调整相对滞后有关。

从产业结构看,传统产业产能大幅超出需求,产品价格水平持续走低,企业经营困难加大,投资意愿和能力不足,化解产能过剩、企业兼并重组势在必行;与此同时,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与传统产业融合,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制造业的智能化、数字化、服务化特征日趋明显。

从发展动力看,生产成本持续上升,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强化,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必须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着力提升创新能力,通过供给创新激活消费需求,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新常态下,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去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大力发展先进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推动建立了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出台了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与此同时,加速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工业设计、现代物流等生产型服务业发展,加大企业兼并重组、产业转移推进工作力度,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取得新进步。

按照工作部署,今年工信部将继续抓好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实施,落实高技术船舶、民机科研计划和增材制造推进计划;出台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企业准入管理规定和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制定促进新材料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建立新材料首批次应用风险补偿机制。

创新驱动 重塑竞争新优势

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预示着经济结构将从增量扩能为主转为优化存量、做强增量并举,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与之相对应,发展动力也要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这构成了我国工业发展的大逻辑。在此大背景下,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多方合力,协同推进。

创新驱动是促进产业升级的不竭动力。要建设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围绕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战略性领域发展需求,推进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继续抓好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等创新主体建设。

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突破口。要充分利用我国的制度优势和市场优势,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大力推进产业化创新,继续实施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推动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新材料专项尽快实施。

技术改造是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越是经济下行的时期,越要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围绕打造中国工业升级版,工信部不断加强企业技术改造,今年将实施重大技术装备、高端材料及新材料、电子信息产业创新发展、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等五大技术改造工程。广东省也于近期启动了新一轮企业技术改造,未来三年计划安排75亿元技改资金,带动社会投资9000亿元。这是三十多年来地方支持技改力度最大、措施最强、政策最到位的一次。

着力培育新的增长点,是解决制造业和服务业、制造业和科技创新“两张皮”问题的关键,即通过融合创新培育新模式、新产业、新业态,尽快使新兴产业成为推动发展的主导力量。同时,还要加快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

正如工信部部长苗圩所言,面对经济下行压力,结构调整是必须过的一道坎,调好了是机遇,调不好是挑战。引领工业发展新常态,打造中国工业升级版,必须持之以恒地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打造中国工业经济增长新的“发动机”。

责任编辑:Eason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相关阅读

不平凡的2016 不平凡的潍柴集团

无限风光在险峰。2016年,潍柴成立70周年,面对国际市场的风起云涌、中国经济的新常态,潍柴从容应对,坚定不移转方式调结构,“降成本 灭亏损 抓创新”三大战役成效显著,企业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潍柴,经受住了近十年来最严峻的考验,以超越行业的增长速度,再次呈现了靓丽业绩。 盘点2016年,这一年,潍柴人勇往直前,奋斗不止,国内各主要子公司均呈现超越行业的增长业绩,海外子公司运营渐入佳绩。 时光易老,理想不灭。在潍柴成立70周年文艺演出上,谭旭光董事长提出了“把潍柴打造成中国制造业享誉百年的国际品牌”的梦想,这是潍柴迈向新征程的号角。 新的一年,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习近平主席与卢卡申科总统见证,潍柴与马兹集团在京签署备忘录 2016年9月29日下午,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的共同见证下,潍柴动力董事长谭旭光与白俄罗斯工业部部长沃夫克在人民大会堂签署《中国潍柴动力与白俄罗斯马兹集团在白俄罗斯共和国合作生产发动机的备忘录》。 根据备忘录,双方将在白俄罗斯共和国中白工业园内成立合资公司生产柴油发动机,该项目总投资5000万美元,预计达产后年产能达到20000台,标志着潍柴在国家“一带一路”政策指引下,在“走进海外本土经营”战略布局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科技部部长万钢,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郭树清分别作出批示,高度肯定潍柴创新发展70年成就。 2016年10月20日上午,值企业成立70周年之际,潍柴在文化宫隆重召开创新发展大会。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科技部部长万钢,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郭树清分别作出批示,高度肯定潍柴创新发展70年成就。 70年来,潍柴紧随共和国前进的步伐,几经艰难转型、饱受市场锤炼,在打造民族动力第一品牌、振兴中国装备制造业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巨大跨越。站在新的起点上,谭旭光董事长提出了要“迈向高端 跨越百年 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矢志不移地打造“五个潍柴”。 当天晚上的文艺演出上,谭旭光还作了《我还有一个梦》的演讲,与大家分享了他的梦:未来30年,把潍柴打造成中国制造业享誉百年的国际品牌。 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多项激励措施激发全员创新活力 2016年5月30-31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这是一次层次最高、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科技盛会。谭旭光董事长参加了会议,会上潍柴动力还作了科技创新典型经验书面交流。 为全面贯彻科技创新大会精神,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潍柴先后召开科技人员座谈会,谭旭光董事长现场倾听科技人员心声,并先后研究发布了系列激励政策,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激发了全员创新活力。 潍柴行业地位和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2016年,潍柴行业地位和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位列2015年中国企业500强第117位、中国制造业500强第73位、中国100大跨国企业第28位,继续蝉联中国机械工业百强企业第2位。 品牌价值进一步提升。2016中国最具价值品牌发布,潍柴动力以233.86亿元的品牌价值成功入围榜单。这一年,潍柴还先后荣获“中国质量奖提名奖”“2016中国A股上市公司紫金创新奖”“最具创新的国有工业企业”等多个奖项,被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大众日报等主流媒体争相报道,成为行业内一颗璀璨的明星。 改革创新成效显著,潍柴2016年经营业绩增长显著 2016年,潍柴继续实施了以“降成本、灭亏损、抓创新”三大战役为代表的一系列深化改革、提质增效的措施,在经济新常态下取得了显著效果。为了激发广大员工干事创业激情,集团公司还举行了“迈向高端——大干100天”活动,并对活动中表现突出单位和个人进行了奖励,激发了全体员工干事创业激情,为实现全年目标鼓舞了斗志。 潍柴国际化加速前行,海外业务板块全部盈利 2016年,集团海外营业收入稳步增长。其中凯傲集团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6%,成功并购美国德马泰克公司。法拉帝业绩大幅增长,实现收入同比增长31.6%;从亏损到实现利润总额1.46亿元。林德液压结构性业务重组逐步见效,中国和德国制造基地完成布局。博杜安成功实现扭亏为盈,战略新产品加快进入全球市场,制造本土化战略稳步推进。印度工厂具备了多品种生产能力,产品辐射南亚周边市场;潍柴北美公司非道路用天然气发动机获得美国EPA认证,开启了潍柴进军美国非道路市场之路。 产品结构调整成效显著,正式启动迈向高端项目 经过多年持续努力,2016年企业产品结构、市场结构都有了明显的优化,抗风险能力大幅提升。 2016年,潍柴WP13发动机成为市场新宠,火遍大江南北,引领中国动力跨入13L大马力的新时代。2016年4月,WP9H及WP10H高端发动机全新亮相,以寿命180万公里/3万小时树立起高速重型发动机寿命的最高标准。据了解,2016年,12升、13升发动机销售同比增长140%,锐动力产品上涨46%,农业装备动力销量同比上升312%。2016年6月,潍柴启动高端发动机项目,全面进军高端市场,挑战全球第一。 缔结联盟,潍柴让大型矿车用上“中国心” 2016年12月24日,潍柴动力与神华集团、熵零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决定成立国家大型能源装备产品创新战略联盟,共同开发大型矿用卡车发动机及相关零部件,推动中国大型能源装备产品升级。 这是一次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强强联合,在打造大国重器、突破国际垄断上的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合作。通过三方携手合作,推动技术创新体系和知识创新体系有机融合,降本增效、创新创效,在实现企业更好更快发展的同时,为中国大国重器崛起和国民经济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智能制造再升级,引领行业迈向高端 2016年,潍柴动力《基于装备智能化和工业大数据的高端柴油发动机智能工厂建设项目》入选工信部2016年度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获批国家专项补助资金9000万元;中德合作高端液压件智能工厂试点示范建设入选工信部首批中德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2016年7月,国家科技部公布首批17家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示范单位,潍柴卡车动力总成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位列第二位,成为山东省入选的3个众创空间之一。近年来,潍柴正通过拥抱互联网基因,依托智能制造示范基地、数字车间,构建具有潍柴特色的智能制造模式,并加快推进潍柴智能工厂建设和工业互联网规划,引领企业走在智能化制造的前列。 “黄金产业链”优势凸显,潍柴旗下陕重汽、法士特产销再创佳绩 早在2005年,潍柴动力重组湘火炬,着力打造“潍柴动力发动机+法士特变速箱+汉德车桥”黄金产业链,优势凸显。2016年,陕重汽保持快速发展态势,重卡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成为行业内表现最好的企业之一;法士特全年产销再过百亿,销售变速箱同比增长23%;汉德车桥全年产销桥总成同比增长60%。 2016年12月27日,亚星客车第6000台客车下线仪式在扬州举行。潍柴战略重组扬州板块以后,布局长三角战略,经过资源协同、研发投入、管理提升、文化融合,潍柴扬州板块驶入发展快车道,2016年实现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0%,利税2.27亿元,销售收入和利税均为近十多年来最好业绩。 你是谁?谭旭光董事长深入一线为潍柴员工点赞 这一年,谭旭光董事长的足迹遍布西安、扬州、重庆、潍坊等各个业务板块,走遍法国、德国、意大利、美国的子公司,并亲自为一线员工写下了《你是谁》,为奋战在生产一线、忙碌在研发岗位上、奔波在海内外市场前沿的潍柴人点赞。 践行四个永葆,强化管理团队建设 在年度工作会议上,谭旭光董事长对领导干部提出践行“四个永葆”的要求,并将这一主题列入年度硬仗中。分4个维度、12项行动、34项子行动展开实施,实现了“四个永葆”理念的层层宣贯和落实,增强了干部员工自豪感与归属感。(本文来自潍柴)[详细]2017-02-05 09:11

2017年宏观经济报告:新工业 新消费 “新常态2.0”

发达国家政策转向,全球流动性边际收紧主要发达经济体量化宽松规模接近极限,负面作用不断显现,2017年将转向财政政策,将使得新兴市场外部压力再度上升。 工业转型,消费升级,“新常态2.0”2012年以来以去库存、去产能为主要标志的中国经济“新常态1.0”已基本结束,工业转型加快,消费升级,2017年将步入增速企稳的“新常态2.0”。 2017投资回升,GDP增速企稳2017年出口或仍低迷,消费可能透支,但工业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基建投资上升的可能性较大,预测GDP增长6.6%左右,增速企稳。 PPI中枢大幅提高,CPI仍2%左右2017年PPI仍有上涨动力,但涨势不及2016年,PPI中枢将在4%以上。CPI涨幅大致保持2%左右,与2016年基本持平。 宏观管住货币,流动性紧平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7年稳健中性货币政策、防控资产泡沫和宏观管住货币的要求,我们判断2017年新增信贷12.5万亿元,货币供应量增速低于2016年,流动性紧平衡。 改革还在路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值得期待。[详细]2017-01-05 10:34

晋工机械:在新常态下打造新格局

行业不再“井喷”,但是,机会对于一个积极进取的企业来说却永远存在。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最近召开的上半[详细]2016-08-17 11:14

魏利:浅谈新常态下的工程机械行业服务

服务是所有工程机械厂商价值链的最后一个环节,是研发、采购、生产、销售所有前端工序的误差累积,同时保内[详细]2016-08-15 16:09

抓住新常态发展机遇 工程机械企业加速海外布局

新常态下,工程机械企业凭借多年的技术经验,加速加速海外布局,纷纷围绕这一战略进行布局,取得了可喜的成[详细]2016-08-09 09:31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在工程机械行业的广阔天地里,刘悦以其对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坚定信念,带领河...详情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在时光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瞬间,如同星辰般璀璨,照...详情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第一工程机械网 原创】彼得·德鲁...详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第一工程机械 原创】太行层峦叠嶂,气势磅礴,汾...详情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2024年已经过半,面对市场的不确定和竞争的白热...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安徽叉车集团公司的核心层企业—合肥叉车总厂,始建于1958年。1993年9月,安徽叉车集团公司通过定向募集方式,独家发起设立了本公司。1996年9月,本公司公开向社会发行3000万股股票,并于当年10月9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简称“安徽合力”股票代码“600761”。截止到2005年12月31号,公司总股本为3.07亿股,流通股1.78亿股,资产总额14.7亿元,净资产10.5亿元。公司目前主要经营叉车、装载机、工程机械、矿山起重运输机械、铸锻件、热处理件制造及产品销售。金属材料、化工原料(不含危险品)、电子产品、电器机械、橡胶产品销售;机械行业科技咨询、信息服务等业务;房产、设备资产租赁。公司的主导产品“合力”牌叉车及各类仓储机械广泛的应用于工矿企业、交通运输、仓储物流等行业的装卸及短距离搬运作业。公司自1993年成立以来,就树立了“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经营理念,致力于叉车及配套零部件新产品的研究开发。陆续推出了X系列、α系列、H2000系列、G系列叉车产品,尤其是2000年推出的H2000系列叉车,具有性能优越、安全可靠、低噪音等优点,具备了与国际同类产品相抗衡的竞争优势,目前是公司主导产品;2005年公司又推出了新一代环保型G系列叉车,进一步增强了公司在未来的竞争优势。公司还开发了绿色环保型的电瓶车、石油液化气叉车等新型系列产品。目前,公司的叉车和零部件产品在国内同行业中规格最全、规模最大,叉车的综合性能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地位,部分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公司拥有国内同行业最完整的产业体系,拥有国内叉车行业最大的消失模铸件生产基地、最大的油缸生产基地、最大的转向桥生产基地公司,具备国内领先的叉车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和试验检测能力,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已连续十九年高居全国同行业之首。公司地处中部省份安徽合肥、所属装备制造行业的发展符合国家促进中部崛起、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的政策精神,公司还被列入安徽省政府“861”行动计划和重点支柱产业,是解放军总后勤部军事装备定点生产企业。公司已通过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进出口商品CE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被安徽省科技厅评定为国家高新技术园区内“高新技术企业”。“HELI”品牌先后荣获“中国叉车第一品牌”、“中国叉车行业最具影响力品牌”及国家商务部“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中国驰名商标”等荣誉。被中国质量检验协会用户委员会评为"全国用户满意产品",荣获"全国用户满意服务"和"全国用户满意企业"称号。企业信用等级为:AAA级。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