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中国北车长客股份公司副总工程师常振臣

2014/12/19 11:33新华网

为中国动车成功缔造“大脑”—记中国北车长客股份公司副总工程师常振臣

“10年前,我国自主化列车网络控制系统应用还处于空白状态,今天在这一领域,我们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国北车长客股份公司副总工程师常振臣音调不高,但颇有底气。

列车网络控制系统相当于轨道交通装备的“大脑”和“神经中枢”—它控制和监视着车上各种设备,承担着列车所有控制信息和故障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和显示功能,是轨道客车最关键的核心技术之一,也是国外公司技术封锁的重点。

2004年,38岁的常振臣博士毕业,进驻长客股份公司博士后流动站工作。时值该公司与法国阿尔斯通公司合作,引进时速200公里CRH5型高速动车组,初来乍到的常振臣,受命负责该动车组列车网络控制系统的消化吸收工作。

“合作之初,由于外方在技术转让中有所保留,我们只能在人为的技术壁垒面前自己去摸索。”常振臣的同事打了个比方,“就如同一款超赞的电子游戏,作为用户,咱们只觉得程序编得好,但不知道这个程序到底是怎么编出来的。”

摆在眼前的路只有一条:瞄准国际先进技术水平,在技术引进的基础上,实现消化吸收再创新。

“首先要读懂外方设计师的思想。可拿到外方的逻辑图后,我们一下子傻了眼:厚厚一摞图纸,全是意大利文,而我们团队没有一个人懂意大利文!”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常振臣带领组员从零开始,一个词一个词地查字典,一个短语一个短语地翻译,然后,再通过一步步试验去解析。

“没有捷径可走。那阵子,晚上通宵达旦工作是家常便饭,人手一本辞典,嘴里嚼着面包,眼睛盯着逻辑图纸,成为研发组里一道别致风景。”常振臣说。

历时8个月的紧张试验、故障分析、反复调试验证,常振臣不仅率领团队理清了CRH5型动车组的整车控制逻辑关系,而且还发现了其中设计不合理的地方,并向阿尔斯通公司提出了改进和完善建议。

2007年初,长客股份公司决定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再创新,全面掀开我国列车网络控制系统自主攻关的新篇章。常振臣担当起领衔攻关的重任。

2009年3月,长客股份公司和原铁道部签署了25列CRH380C动车组合同,该时速380公里速度等级的高速列车,牵引、制动、辅助等各子系统的集成工作,全由长客股份自主完成。常振臣不舍昼夜率队攻关,陆续制订出列车网络控制系统与各子系统的接口规范、各子系统功能规范和逻辑图,编制了列车网络控制系统调试文件和用户手册,在自主研发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2011年8月至12月,常振臣带队对采用西门子技术的CRH380BL型动车组成功进行了网络控制系统方面的技术改进,并为我国下一步自主研发奠定了基础。

2012年12月28日,由常振臣担纲主持的“CRH5型动车组列车网络控制系统研发项目”在北车集团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顺利通过原铁道部科技司组织的评审,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我国自主研发的技术方案,不仅实现了原列车网络控制系统的全部功能,而且在此基础上还有所优化与完善。

“我们自主设计的列车网络控制系统,具有控制逻辑合理、显示信息全面、诊断功能完善、自检功能多、可实现数据远程无线传输等特点。特别是实现列车网络控制系统国产化后,我们不仅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自主更改软件,还能大大降低列车网络控制系统的成本,由此进一步增强了我国轨道交通装备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常振臣说。

“未来,我们的研发重点是高速列车上的工业以太网。工业以太网的传输速度能够达到1000兆,是目前列车网络传输速度的1000倍,这将大大提高整个车辆信息的传输速度,而且一些图像信息也可以通过以太网实现传输。”常振臣说,“这项技术在国外也是刚刚起步,我希望通过团队的共同努力,能够使我国尽快占领这一新的技术高地。

责任编辑:Nora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相关阅读

北车与中铁总、大秦铁路签署“火车头”订单

中国北车(601299.SH/01699.HK)周二发布重大合同新闻稿显示,其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已与中国铁路总公司、大秦铁路公司等签订了大功率机车销售合同,累计金额23.1亿元。主要包括HXN3型高原内燃机车、4400马力交流传动调车内燃机车和6轴7200kW交流传动货运电力机车。 本次签订合同的HXN3型高原内燃机车共30台,这款新型“火车头”,是大连机辆公司针对高原运用环境和高可靠性的要求,在原有HXN3型机车基础上,从主传动参数、电气系统、冷却性能、柴油机、制动系统、转向架及司机休息室各方面,进行优化改进、技术升级,增强了运用可靠性。自主研发的HXN3型高原内燃机车,可满足青藏铁路牵引要求。 2014年8月15日,拉日铁路(拉萨--日喀则)正式开通,HXN3型高原机车担当客运和货运牵引职责,国产大功率火车头开上“世界屋脊”,青藏高原铁路从此用获得国产牵引动力,而此前青藏铁路采用的大功率机车基本依赖于美国进口。 拉日铁路开通以来,HXN3型高原机车牵引的旅客列车输送旅客约25万人次,为周边百姓和进藏游客提供了交通便利。[详细]2015-04-04 15:00

南北车合并获国资委批准 高铁航母出海万事俱备

3月5日晚,中国南车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中国南车集团公司已于近日收到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出具的《关于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合并有关问题的批复》,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原则同意此次合并。 与此同时,中国北车也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中国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也受到了上述批复。 双方均表示,尽管取得了上述进展,此次合并的实施仍受限于双方签署的《合并协议》约定的其他生效条件和实施条件的满足。 或是受此消息影响,3月5日,中国南车、中国北车尾盘股价异动,一度奔至涨停。最终,中国南车收于12.68元/股,涨幅为7%;中国北车收于13.35元/股,涨幅为6.89%。 据中国南车、北车之前发布的公告,两者吸收合并的具体方式为,中国南车向中国北车全体A股换股股东发行中国南车A股股票、向中国北车全体H股换股股东发行中国南车H股股票,并且拟发行的A股股票将申请在上交所上市流通,拟发行的H股股票将申请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流通,中国北车的A股股票和H股股票相应予以注销。合并后新公司同时承继及承接中国南车与中国北车的全部资产、负债、业务、人员、合同、资质及其他一切权利与义务。合并后新公司中文名称拟更改为“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为“中国中车”。 据公布的数据,截止到2014年10月31日,中国南车总资产为1500.6亿元,中国北车总资产为1565.1亿元。两车合二为一之后,中国中车的总资产将超3000亿元。 在国资委同意此次合并之后,中国南车、北车合并之路将走上快车道,而中国中车将代表中国出征海外高铁市场。 此外,2014年1月至10月,中国南车实现营业收入946.7亿元,中国北车实现营业收入745.1亿元;中国南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45.4亿元,中国北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44.5亿元。这意味着,双方合并之后,中国中车2014年1月至10月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超90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南车、北车合并,在减少因压价而缩减的营业收入的同时,更可以加强技术研发,提高国际地位,增强国际竞争力。 据了解,今年以来,中国北车、中国南车相继发布签署重大合同的公告。其中1月26日,中国北车公告称签署了合计金额约为242.58亿元的合同,约占公司2013年营业收入的24.95%;1月27日,中国南车公告称签署了合计约211.1亿元的重大合同,占公司中国会计准则下2013年营业收入的21.6%。[详细]2015-03-06 09:03

支撑高铁走向世界:中国北车14年获国外专利25件

中国北车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TC269、国际电工委员会IEC/TC9、国际铁路联盟UIC、北美铁路协会AAR等国际组织标准提案及标准制修订工作。参与制定国家标准31项,铁道行业标准187项。 2014年,中国北车获得软件著作权45件,申报专利1102件,其中发明专利600件,PCT及国外专利69件。2014年也是中国北车获国外专利的丰收年,共获得美国、欧洲、日本、澳大利亚、南非等国家授权专利25件,其中日本专利“双侧半弹簧式托头带载横向调整机构”是中国轨道交通行业第一次在日本获得授权专利。 截止到目前,中国北车申请专利遍布全世界主要国家,共申请PCT专利192件,国外专利253件。 国外专利的布局,为中国北车轨道交通设备走向世界提供了支撑和保障。[详细]2015-02-25 10:40

北车:正与美、俄、巴西等28个国家洽谈高铁项目

据路透社消息,中国铁路及轨道交通设备制造商--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601299.SS)(6199.HK)周三称,中国正在与美国、俄罗斯和巴西等28个国家洽谈高铁项目。 中国北车称,其去年的海外销售达30亿美元,较上年增长68.6%,其设备销往84个国家和地区。2015年2月10日,中国北车正式与美国签署41亿元地铁出口合同。 2014年中国北车出口最大的亮点就是签订了向美国波士顿出口284辆地铁车的合同,成为中国唯一登陆美国的轨道装备制造企业。以登陆美国高端市场为标志,中国北车的产品已经遍及全球六大洲的84个国家和地区。 根据世界权威的德国SCI公司发布的统计数据,2011年至2013年,中国北车连续三年位居全球轨道交通装备行业的世界冠军。[详细]2015-02-11 14:04

中国北车获国外专利25件 支撑高铁走向世界

中国北车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TC269、国际电工委员会IEC/TC9、国际铁路联盟UIC、北美铁路协会AAR等国际组织标准提案及标准制修订工作。参与制定国家标准31项,铁道行业标准187项。 2014年,中国北车获得软件著作权45件,申报专利1102件,其中发明专利600件,PCT及国外专利69件。2014年也是中国北车获国外专利的丰收年,共获得美国、欧洲、日本、澳大利亚、南非等国家授权专利25件,其中日本专利“双侧半弹簧式托头带载横向调整机构”是中国轨道交通行业第一次在日本获得授权专利。 截止到目前,中国北车申请专利遍布全世界主要国家,共申请PCT专利192件,国外专利253件。 国外专利的布局,为中国北车轨道交通设备走向世界提供了支撑和保障。[详细]2015-02-11 10:28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易控智驾规模化落地之旅

易控智驾规模化落地之旅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近年来,我国智能化煤...详情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成工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成工重工机械有限公司由成工股份改制重组而成,成立于2018年9月3日,是我国西南地区集工程机械研发、生产和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化重工企业。70余年来,成工坚持专业务实、自主创新的同时,积极开展国际技术合作与合资合作事业并取得辉煌的成果。研发生产了以轮式装载机为主导的多种工程机械产品。在液力变矩器,变速箱,驱动桥,大型结构件,控制线束,液压附件等重要关键零部件制造技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成为成工产品引领行业的核心技术。到目前为止,成工装载机已经服务于15万个中国客户与5,000多个国际客户,产品遍布世界各地。作为工程机械知名企业,应当在国家建设与发展中,承担起重要的历史使命。我们将充分运用在经验、技术、意识等方面优势,努力创造,为新经济树立起旗帜鲜明的行业标杆。可靠就是品质,耐久就是经济。成工重工雄居西南,心系全国,面向世界,作为中国重装备行业的一员,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