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制造业面临结构转型 专家称业绩增长被看好

2014/12/12 17:01中国广播网

据经济之声《交易实况》报道,近期日益复杂国际政治环境和如火如荼军工企业改革为军工股添加了很多的动力,而价值低估的海工装备企业在这轮改革当中会有怎样的表现呢?海工装备目前市场需求如何,这个板块整体业绩处在什么水平,哪些公司长性更值得大家去关注?安信证券资深分析师张仲杰对此进行分析。

经济之声:据了解目前海工装备总装舰造市场几乎被中国、韩国、新加坡三个国家的企业包揽,近年来我们国家是逐渐占据新加坡市场份额,今年更是超过了韩国占海工装备全球市场份额的第一位,据您的了解和观察,国内哪些上市公司他们在海空装备中制造实力是比较强的,而且得到订单是比较多的?

张仲杰:这些年取得订单最多就是中集集团,我们通过自己技术的发展在中低海工装备制造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整体市场份额占从过去10%一直到30%,几乎已经超过从总量超过韩国,某种程度上也在逼近新加坡。

经济之声:美联证券公司的一份研究纪要说如果目前的状态继续下去,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接单是很多的,但是他也提到未来五到十年中国部分船厂最终会选择兼并或者关闭,您觉得它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张仲杰:话题里头包括三个内容,一个就是海工装备一个是民船制造,还有一个舰船军工,民船这一块2008年达到顶峰以后,这些年实际上处在一个调整阶段,当然这一两年民船的订单有所回升,调整过程中间导致了船价大幅度下滑,相对而言一些设施生产比较落后,没有集约化、规模化效应管理也比较差的一些中小船商出现倒闭,这是比较正常的过程。前两年已经有所发展,这两年还会发展,未来两三年还会发展,因为船舶是长周期的行业,陆陆续续发生以后对我们国内清除一部分过剩产能相对是比较好,相对这些行业龙头来说,可能就是说少了一些低档的无序的竞争,所以从行业趋势来看,大的观点方向是没有错的。

经济之声:再来看军工和民用造穿的需求,带动了海工装备整个产业链的复苏,上市公司整体业绩也呈现出回暖苗头,您觉得目前海工装备整体产业是不是已经步入到上行的通道中呢?

张仲杰:海工应该说是相对来建造周期比较长的,从全球订单来说,前两年的增数是比较高,实际上这一两年的增速是在下滑,近期油价下滑对未来一年可能多多少少还是有一些影响,所以我们要看具体情况。

经济之声:您觉得在2015年这个板块的一些上市公司会呈现怎么业绩表现?

张仲杰:由于这两年船舶订单本身的毛利不是太高,这种量调的还是可观,对公司业绩贡献还是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不会出现明显大幅度反弹,尤其是目前在油价不是太乐观情况下,各个公司情况不太一样 。

经济之声:我们在看海工装备和一些军工相关上市公司的时候,是不是不要单纯考虑它的业绩,或者说业绩可以放后一点,更多看企业整合前景更为重要呢?

张仲杰:确实是这样,整个装备制造业都面临结构转型,有一些新的积极类因素,包括军工、军转民、民参军,市场实际上给它预期的业绩增长还是比较高,包括整合以后资产注入带来利润。总体上来看,我认为我们国家海工集团装备在未来的年份,在相当长的年份里面,会有非常长期的稳步的发展,受益于我们国家海军装备的发展。

经济之声:大家非常关心航母概念,据介绍我们国家的海工装备还存在本土化配套能力严重不足,这个刚才我们也谈到了包括关键的设备和系统,基本是依赖进口,这些问题在航母的制造当中,目前解决的怎么样了?

张仲杰:航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很多配套的系统肯定有一部分进口,有一部分国产,这个过程是一个陆陆续续推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间,我们不排除有个别上市公司比方说单项产品做的已经非常好,小行业的龙头,不排除可能航母里采购这些东西是正常的,但是方方面面因素非常之多,所以我们只能说大的方向是这样的。

责任编辑:Eason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易控智驾规模化落地之旅

易控智驾规模化落地之旅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近年来,我国智能化煤...详情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