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2015: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2014/12/11 09:29新京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近期召开,将确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宏观政策和思路

定调2015: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成为近期关注的焦点。作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预备会”,12月5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已经明确,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 释疑

【会议简介】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多为3天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被视为“年内最后一件大事”,将总结一年来的经济工作,并为第二年的经济发展定调,并作出部署。

回顾2003年以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时间,只有两年在11月召开(2003年、2005年),其余都在12月召开。2012年的会期最短,只有两天;2013年会期最长,达4天(期间召开了城镇化工作会议),其余均为3天。

出席会议的人员规格很高,中央政治局常委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会出席,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也会出席。国家各部委的负责人、各省区市“一把手”,以及央企和军队的负责人,也会参会。

以2012年中央经济会议为例,新华社发布的出席会议的人员包括“总书记习近平,总理温家宝,政治局常委李克强等”;“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党员副委员长、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全国政协党员副主席等出席”。参会人员还包括“各省区市党政主要负责人,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部委负责人,金融机构负责人,军队及武警部队有关负责人等”。

【会议议程】

总书记提次年经济主要任务

在各年度的会议上,中共中央总书记都会发表重要讲话,分析当前经济形势,提出次年经济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国务院总理作出具体部署。

按惯例,会议召开的当天上午,总书记作报告;次日上午,国务院总理作报告。之后,安排小组讨论。会议结束前,中央主要领导人做总结发言。

各年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会为第二年经济发展确定总基调。2004年以来,10年会议中,7年强调“稳”。2013年会议提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前一周左右,中央政治局通常会召开会议,研究第二年的经济工作。这被视为中央经济会议的“预备会”,其提出的经济发展方向、基调,与随后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脉相承”。

今年12月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2015年“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首次提出——“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

【会前准备】

起草组提前半年启动调研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下设一个日常办公机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该办公室每年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书记在会议上的讲话是由该办公室组织起草的。”今年6月25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发布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的变迁》一文介绍说。

来自地方政府官网的信息显示,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早在今年6月就已启动调研,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收集“素材”。

据陕西紫阳县官网报道,今年6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调研组曾到紫阳县进行专题调研。

据江苏新闻网报道,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鹤则在10月8日至10日,带队到江苏调研,并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前一个月,中央领导人一般也会到各地调研视察。比如今年11月初,习近平到福建调研,强调“要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保持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今年11月,李克强分别到浙江、水利部调研考察。分析人士认为,李克强的浙江考察行程表均锁定互联网经济、“草根”创业等新经济形态。 新京报记者 王姝 储信艳

■ 回顾

【基本面】

主要经济指标处于合理区间

今年中央政治局召开的8次会议中,有3次是专门研究经济。12月5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为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行了预热。

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我国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并指出明年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

对中国经济的总体形势判断为“好”,在此前两次涉及经济议题的政治局会议中没有提及。

关于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多个公开场合提到“合理区间”一词。

在11月份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上,习近平发表演讲时表示,今年前3个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4%,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处于合理区间。

在包括夏季达沃斯在内的多个重要场合,李克强多次提及“合理区间”。今年10月,李克强在柏林发表演讲称,中国有条件、有能力实现今年经济增长7.5%左右的目标,将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

【新提法】

习近平首次提出“新常态”

今年,“新常态”一词成为经济领域最大的热词。

12月5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指出,“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为明年和今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新常态”首先由习近平提出。今年5月,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出“新常态”。他说:“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7月29日,习近平在和党外人士的座谈会上又一次提到“新常态”。随后的8月5日、6日、7日,《人民日报》连续3天在头版位置刊登了“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系列评论。

在今年APEC会议上,习近平首次系统阐述了“新常态”的含义: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结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他进一步指出,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对于经济“新常态”来说,上述3个条件,缺一不可。有分析称,并非增速低了就是“新常态”,而是要同时优化结构,向创新驱动要动力。

【新重点】

“一带一路”有望成“重头戏”

今年,一些重大的区域发展战略很受关注,比如“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等。有分析认为,具有国际视野的“一带一路”将成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重头戏”之一。

“一带一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涉及中亚、东南亚等沿线的数十个国家。

这一重要的战略构想由习近平提出。去年底,“一带一路”的概念写入了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上升为国家战略。

今年以来,“一带一路”正从概念向实实在在的项目转移。国家领导人对“一带一路”做了很多推动工作。今年11月4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专门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规划、发起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设立丝路基金。11月8日,习近平宣布,中国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

责任编辑:Eason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相关阅读

2024年,中国经济这么干!

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国内转型压力,中国经济如何进一步巩固回升向好基础?2024年,积极的财政政策怎样适度加力、提质增效?怎样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如何守住粮食安全,让中国饭碗装满中国粮? 一段时间以来,五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经济形势系列报告会在京举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商务部、农业农村部负责同志分别作了专题报告,回应热点话题,详解2024年经济政策走向。 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我国经济恢复仍处在关键阶段,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但也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巩固和增强回升向好态势,离不开政策的有效衔接、接续发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说,2024年,要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推动各项宏观政策持续落地见效。 稳住基本盘。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推动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培育更多消费新业态新热点。做好增发国债项目实施各项工作,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 培育新动能。大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一步加快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激发新活力。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入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落实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在产权保护、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领域强化制度建设和监管,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同时,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加力吸引和利用外资,深入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不断提升发展协调性平衡性,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 郑栅洁说,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有信心、有能力、有条件、有底气,不断推动经济结构持续向优、增长动能持续增强、发展态势持续向好”。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和增长引擎。发挥好工业“压舱石”作用,要着力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这其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说,2024年,在全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同时,要着重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比如,全面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深入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在重点领域再新建一批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启动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等。 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工业和信息化部明确,2024年将支持龙头企业优化整合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促进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并将着力引导大企业向中小企业开放各类创新资源要素,鼓励先试、首用中小企业创新产品。 创新的落点在产业。针对在制造业中占比超80%的传统产业,将加大改造提升力度,通过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等让“老树发新芽”。聚焦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装备等优势产业,要加快强链延链补链,扩大规模优势。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以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大力发展智能产品和装备、智能工厂、智慧供应链,加快数字技术赋能。 “全面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不断推动新型工业化取得新突破。”金壮龙说。 强化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促进国民经济循环畅通 财政政策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近年来,财政部门连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为稳定宏观经济出力。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 “这是党中央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对2024年财政政策定下的总基调。”财政部部长表示,“适度加力”方面,主要是加强财政资源统筹,组合使用专项债、国债以及税费优惠、财政补助、财政贴息、融资担保等多种政策工具,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除财政自身收入外,2024年安排一定规模的赤字,并从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其他政府预算调入一部分资金,确保财政总的支出规模有所增加。此外,合理安排政府投资规模,加大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优化调整税费政策。“提质增效”方面,主要是推进财政管理法治化、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把同样的钱花出更大成效,同时加强与其他宏观政策协同联动,提升支持高质量发展的效果。 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财政政策也将进一步发力。一是支持促消费、扩投资、稳外贸,更好统筹国内国际循环。二是调结构、补短板、强弱项,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三是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财政部门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强化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促进国民经济循环畅通。”财政部部长表示。 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加快培育新动能 当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外部需求低迷,我国外贸外资如何巩固基本盘、培育新动能?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夯实货物、服务、数字贸易‘三大支柱’。”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这样表示。 升级货物贸易。实施好已出台稳外贸政策,适时推动出台新政策。拓展中间品贸易,推动贸易绿色发展和全链条数字化转型,促进跨境电商健康、持续、创新发展,提升海外仓专业化、规模化、智能化水平,促进加工贸易在国内梯度转移,积极主动扩大进口,加强贸易投资联动,吸引更多外资投向“中国制造”“中国服务”。 创新服务贸易。推动出台服务贸易发展相关政策,升级建设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推动特色服务出口基地扩围提质。同时,深化服务领域开放,推动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行业市场准入,出台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 发展数字贸易。推动出台数字贸易改革创新发展政策,培育科技、制度双创新的数字贸易集聚区,积极参与全球数字贸易治理,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开展先行先试。 “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困难挑战不容忽视,但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我们有能力、有底气、有信心在更高水平上推动贸易强国建设迈出新步伐。”王文涛说。[详细]2024-02-28 08:46

今年中国经济怎么干?多部门权威回应释放重要信号

如何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如何开辟未来产业新赛道? 如何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详细]2024-02-20 17:24

2024年,中国经济这么干!多部门负责人详解经济政策走向

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国内转型压力,中国经济如何进一步巩固回升向好基础?2024年,积极的财政政策怎样[详细]2024-02-05 10:39

2023年多省份GDP迈上新台阶 中国经济活力足、潜力大

近日,省级“两会”近日密集召开,多地公布2023年成绩单,并定下2024年的GDP增长目标。去年,多[详细]2024-01-24 15:24

11个关键数,看2023年中国经济

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23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2023年,我国经济回升向好,供给需求稳步改善[详细]2024-01-18 09:12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在工程机械行业的广阔天地里,刘悦以其对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坚定信念,带领河...详情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在时光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瞬间,如同星辰般璀璨,照...详情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第一工程机械网 原创】彼得·德鲁...详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第一工程机械 原创】太行层峦叠嶂,气势磅礴,汾...详情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2024年已经过半,面对市场的不确定和竞争的白热...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四川长江工程起重机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长江工程起重机有限责任公司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四川省泸州市,地处成渝经济带的中间区域,物质资源丰富,地理条件优越。  公司具有40多年的汽车起重机和其它工程机械产品的生产制造历史,是中国著名的汽车起重机企业。公司始终坚持科技领先的战略,通过技术引进、技术创新和不断的技术改造,其技术开发实力、生产制造能力、产品品种结构和质量控制能力处于同行业领先地位。目前,公司资产总值5亿多元,生产占地23万多平方米,设备1300多台,员工1900多人,是四川省科技先导型企业和中国机械工业500强之一。公司已通过国家一级计量单位认证、产品3C认证和IS0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产品起吊能力为8~160吨级,年产起重机规模达两千台。  “长江”牌全液压系列汽车起重机融汇了美欧产品的先进性和日本产品的适用性,以其先进的技术、可靠的质量经受了市场的检验,并成长为中国汽车起重机行业的知名品牌,是国内设计制造全液压汽车起重机系列最全、规模宏大的现代化大型工程机械企业之一。  2006年,公司与世界一流的工程机械跨国集团—美国特雷克斯公司(TEREX)成功合资,完成了公司体制继国企改革后的又一次质的飞跃。特雷克斯公司是一家多元化的跨国集团,是著名的世界三大工程机械制造商之一,2005年的营销总额达64亿美元,产品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领域,工厂遍及亚、欧、美洲等世界各地。  合资后的长起公司,将借助合资平台,依托特雷克斯强大的技术、资金实力和全球市场网络资源,获得额外的增值与发展,并迅速实现经营发展上的新突破。根据双方的构想,合资后,长起公司将成为特雷克斯起重机全球制造系统的一部分,并通过应用特雷克斯先进的制造和技术资源,加速公司产品制造开发,对公司管理队伍进行大规模的完善和提高,实现公司技术、管理的快速升级,从而与特雷克斯起重集团的其他国际级企业一样,跨入国际竞争的行列。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