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地方版投资大戏轮番上演 钱从哪里来
近期,地方版投资大戏在各地轮番上演。
就在四川省抛出今后两年投资4.26万亿元的重大项目计划后,福建省尾随而至公布了约3.95万亿元的宏伟投资。一东一西,与中国经济版图那道由东向西发展的迁徙曲线相得益彰。
10月29日,四川省社科院顾问、著名区域经济学家林凌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能否完成今年全年经济目标,四季度是关键。在短期内消费上不去,出口受国际市场影响难有起色,三驾马车中也唯有投资能拉动经济增长。
年末突击投资
年末各地突击投资,基建投资乃是首选。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仅铁路基础建设投资就为3287亿元,同比增加12.5%。
四川省10月22日发布了该省2013年—2014年重大投资项目名录,这批项目共2336个,项目总投资4.26万亿元。其中重大基础设施项目663个,总投资1.48万亿元,成为下一个投资的重头戏。
四川省的投资已经连续5年超万亿元。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四川投资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2010年实现1.3万亿元,2011年突破1.5万亿元,2012年则达1.8万亿元,而今年前三季度的投资已完成15803.7亿元。按照上述公布的两年4.26万亿元,以一年2.13万亿元计算,今年四川省投资同比增幅将达20%左右。而2012年四川省投资同比增长19.3%,由此可见,实现这一目标并不难。
针对媒体热炒的4万亿计划,四川官方坚称符合相关发展规划。四川省发改委重点项目办负责人邓长金解释称,四川还比较落后,需要投资建设的重大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还较多,与国家提出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向西部倾斜是吻合的。
而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徐宪平回应四川重大项目时表示,未来将加强铁路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等领域的投资。或许正是受此影响,基建投资成为各地奋力一搏的武器,各地的书记、市长更是一线督战。
“我最近在多个场合看到,每个地方的书记、市长倾巢出动,双双出现在一些重大项目开工现场、投资洽谈会,不遗余力地推荐重大项目。”10月30日,一位长期关注区域经济的专家说。
9月26日,湖南省株洲市委书记贺安杰、株洲市长毛腾飞在2013湖南经洽会上大力向国内外企业推荐一批重大投资项目,其中,各类基建项目是重中之重;10月28日,贵州省宣布投资1431亿元建设10696个水利基建项目。有专家分析认为,基建投资或将成为中国下一个投资金矿。
钱从哪里来
巨额投资计划一出,问题也随之而来,外界广泛关注的就是钱从哪儿来。
“好的项目不差钱,市场资金比较充裕,很多银行、投资机构、民间投资都在找好项目”。四川省发改委重点项目办负责人邓长金公开回应。
他表示,就四川发布的项目来看,主要依靠民间投资。比如产业类项目主要是采取市场化手段来解决资金问题,包括吸引海内外投资的积极性。基础设施类项目除了政府投入外,也有一部分市场化,包括高速公路项目,可以通过招商引资来筹集建设资金。
“项目好,出于对经济增长的考虑,我们会主动寻找资金来源。”四川省发改委主任唐利民表示,四川将进一步努力激活民间投资,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为推动民间资本进入金融、能源、铁路、电信等领域,四川省于今年8月发布了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的多个文件。
而地方债则是填补地方投资资金缺口的另一大来源。2009年至2013年,四川省分别发行地方债180亿元、180亿元、135亿元、135亿元、 200亿元,主要投向基础设施建设,地方债规模居全国第一。有专家认为,即便四川的GDP和财政收入在近几年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但显然与4.26万亿元之间还有一定距离。
对此,山西省经济转型与企业发展研究会书记朱启远对本报记者表示,各地动辄发布的数万亿元投计划,虽然不全是政府直接投资,不排除地方政府会变相举债投资,那么这对于本已风险高企的地方债无疑雪上加霜。
林凌也提醒,地方大规模投资难以得到银行的资金支持。他认为,在今后一段时间,货币政策偏紧不会改变,大规模投资建设的时候尚未到来。
责任编辑:David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