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雾霾天气推动工程机械行业研发新品种

2013/11/15 15:36尚普咨询

受到新一轮的雾霾天气的影响,环保产业再次被提及,如今高耗能产业盲目发展已经成为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拦路虎,这也凸显出中国经济转型面临困局,新一届领导人对环保工程的重视程度明显提升。

对于如今中国的实际情况而言,环保没有太多高精尖的技术,主要靠政策推动,“国十条”的出台有望形成有效的驱动力。当然,雾霾治理将是一个长周期事件,在这一过程中,市场和政策的变化将持续呈现,相关产业所受到的事件刺激和需求提振也将持续数年。这其中也不可避免将出现种种反复,需要坚持的毅力和坚决的信心。

在治理过程中会改变工程机械行业的一些产品类型。如lng产品在需求增加,近年来徐工厦工雷萨重机都推出了新能源挖掘机装载机、混凝土泵车等。而随着中央财政环保资金的投入,以及各地方政府的理解加深,新的治理环境污染工程、改造原有工业工程等会增多。这些对工程机械行业都将提出需求和创造新的机遇。

责任编辑:Eason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相关阅读

“十四五”时期,推进节能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摘要:节能环保产业是国家鼓励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绿色新动能、提升绿色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十四五”开局之年,节能环保产业在碳达峰碳中和等重大政策驱动下加速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动向。建议以传统产业节能降碳改造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支持政策、增强创新能力,打造产业健康发展的“生态圈”,推动新技术装备产业化应用,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更多“绿动力”。 关键词:“十四五”;节能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建议 Abstract: The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is a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 encouraged by the state. The development of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ies is an important starting point for promoting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cultivating new green kinetic energy, and enhancing green competitiveness. In the first year of the 14th Five-Year Plan, the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has accelerated its development driven by major policies such as carbon peak and carbon neutrality targets, and some new situations and trends have also emerged. It is suggested to take the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carbon reduction trans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industries as an opportunity to further improve support policies, enhance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create an "ecosphere" for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promote the industrial application of new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and add more "green power" to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 words: 14th Five-Year Plan; Energy 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Policy Suggestions 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降低企业用能成本、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手段,现阶段也是扩大有效投资、振作工业经济、稳定就业渠道的重要途径。“十三五”期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日益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有力助推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进入“十四五”时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新冠疫情,使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反全球化浪潮抬头,发达国家普遍设置绿色贸易壁垒,实行贸易保护。我国亟需通过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实现对经济体系的绿色化改造,破除绿色壁垒,提升我国经济的综合竞争力。 一、节能环保产业日益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新动能 (一)产业规模持续扩大,行业整体发展态势良好 2021年,中央作出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节能环保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节能环保企业数量全年增加23%,推动“四新经济”快速发展。在节能服务产业方面,截至2021年底,全国从事节能服务业务的企业数量达到8725家,从业人员达到84.1万人;节能服务产业总产值达6069亿元,同比增加2.6%;2021年,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资新增1348亿元,形成年节能能力4369万吨标准煤,相当于减排10748万吨二氧化碳。2021年,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的节能提高能效项目投资1384.2亿元,同比增速达11.1%。在生态环保产业方面,从业人员超过300万人,较2011年增长近2.5倍;生态环保服务总产值超过1.5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约11.3%。 (二)新增订单数量总体上升,节能环保投资持续增加 《中国环保产业分析报告》显示,节能环保服务新增订单数量和投资金额总体上升,呈现出持续发展的态势。2021年,生态环保产业大气、水、土壤、固废、环境监测、噪声等六大细分领域项目总数量达2万余个,总投资额超过1.1万亿元。其中,环卫、餐厨垃圾领域市场中标项目数量和投资额实现双增长,垃圾焚烧中标项目数量、土壤修复投资额均实现两年连续增长。该报告预测,到2025年,生态环保产业营业收入有望突破3万亿元。 (三)企业经营状况总体较好,行业整体利润基本保持稳定 根据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对生态环保六大细分领域、680余家会员企业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生态环保产业营收增长企业占比均超过40%,76.8%的企业营收同比增长或持平。利润方面呈“K”型分化态势,同比增长、持平、下降的企业各占三分之一左右,规模较大的企业利润情况总体好于中小微企业,固废综合利用领域营收增长和利润情况均好于其他子领域。 (四)国企民企联动发展,产业链、“生态圈”呈健康可持续发展态势 近年来,节能环保行业加速“洗牌”,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通过投资参股、兼并重组等混合所有制改革方式进军节能环保产业,一批央企子公司、省级环保集团成为行业领军企业。此外,民营企业充分发挥市场灵敏、机制灵活、应变迅速等特点,在一些专业细分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国企民企之间既有优胜劣汰的竞争、更有携手共赢的合作,“国企总包、民企分包”“民企开发、央企运营”等多种合作模式不断涌现,推动节能环保产业链、“生态圈”健康发展。 (五)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创新体系更加健全 国有企业因具有较强资金实力和科技研发能力,是引领行业创新发展的中坚力量。同时,一批专业从事细分领域服务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科技型民营节能环保企业成为推动行业创新发展的生力军。企业研发经费支出、研发人员占比、专利授权等创新指标总体稳步增长。2021年,全国生态环保行业新增19家上市公司,多数为拥有特色技术的中小企业,A股上市环保公司总数近180家,55家企业入选第三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节能服务领域与节能相关的上市公司近200家。 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一)行业运行持续受到新冠疫情影响 2021年特别是今年以来,新冠疫情点多面广频发,受此以及局部地区突如其来的洪涝灾害等突发事件影响,节能环保产业遇到了原材料涨价、物流不通畅等问题的影响。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021年有20%左右的企业因疫情、灾情关停项目,工程类企业受疫情影响较大,部分设备制造类企业出现缺货限产等情况。 (二)企业经营成本有所上升,部分中小企业出现经营困难 从2021全年来看,节能环保企业融资成本、应收账款、负债总额和资产负债率较2020年均有所上升。其中,中等规模企业利润额下降、成本增长、应收账款增加情况较其他规模企业更明显,规模较小企业营业收入下降、员工数量减少,民营企业困难大于国有企业。受地方政府财力紧张等因素的影响,企业应收账款有所增加,超过50%的中等规模企业出现应收账款增加的情况,甲方拖欠款、供应商款项支付等多重压力,对企业经营造成很大的影响。 (三)节能环保技术装备缺少验证试错,产业化应用存在堵点 节能环保产业的核心业务是采用更高效、更环保的技术装备进行改造升级或环境治理,需要使用先进的绿色技术和装备,而新技术装备的可用性、可靠性、经济性往往需要反复验证、试错,但现有科技研发体系和支持政策更加重视从“0”到“1”的原创研发环节,对从“1”到“10”乃至“100”的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则重视程度不够,小试、中试等验证试错环节缺乏资金和场地支持。从事环境监测的企业反映,部分国产温室气体监测仪器精度不高,实验室样机质量尚可,但产业化后质量和性能不及国外产品,核心元器件技术依赖度依然较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拥有技术的企业求稳心态带来的投资决策趋于保守,社会资本参与产业孵化投资意愿不高,导致先进技术装备难以实现产业化应用;另一方面,由于缺少技术路线方面的标准指南或评价推荐,用户难以承担验证新技术装备的试用风险和成本。 三、“十四五”时期,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发展的有利因素 (一)坚定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为节能环保产业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虽受到疫情较大影响,但宏观经济基本盘仍然保持稳定。始终保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战略定力,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决心依然坚定。随着“双碳”行动进一步开展,将有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带动绿色相关投资,为经济发展带来新增量、释放新动能。2021年,金融领域先后设立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央行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等,将带动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绿色相关产业投资。 (二)密集部署节能减污减碳、绿色发展等工作,为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发展营造良好政策环境 “十四五”开局之年,党中央、国务院陆续发布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碳达峰碳中和顶层设计等重要文件,为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发展营造了更加有利的政策环境和氛围。相关部委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先后出台30余项与节能环保相关的政策文件,进一步修订了节能环保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有利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更加完善。特别是2021年10月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严格能效约束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的若干意见》,之后又推出《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1年版)》和《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2022年版)》,围绕传统产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打出一套政策组合拳,为节能环保服务业创造了广阔的舞台。 (三)政策组合拳有利于改善节能环保企业发展的营商环境 节能环保产业多是中小企业。去年以来,国务院印发《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若干措施》,从11个方面提出34条具体措施,进一步加强了政策支持的精准性、有效性,将惠及节能环保产业。《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办实事清单》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制,为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节能环保企业对“十四五”时期的发展形势总体持乐观态度:59.2%的企业预计2022年营收增长,其中17.4%企业预期营收增幅在20%以上;65.3%的企业预计“十四五”时期营收增长,其中20.9%企业预期营收增幅在20%以上。 四、推动节能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落实节能降碳改造系列政策,扩大节能环保市场空间 各地区、各行业应认真落实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关于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的系列政策文件,为节能环保行业加快发展提供市场动力。加强相关政策宣传解读,增强企业和社会投资信心。组织开展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改造,加快传统能源行业自身绿色转型升级。鼓励金融机构对节能降碳改造项目予以精准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振作工业经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二)引导国企民企抱团取暖,提倡包容性增长 推动国企民企战略融合,鼓励国有企业在资金、市场、技术等方面赋能中小企业,营造布局科学、分工合理的发展“生态圈”。聚合国有资本、社会资本各自优势,鼓励联合投资,形成投资合力。发挥央企人才多元、信息畅通、资金充足的优势,带动中小企业联合创新,形成良好的创新生态。探索互利互惠的商业模式,完善风险合理分担机制,进一步增强中小企业的风险抵抗能力。 (三)通过标准规范强化资质管理,优化市场环境 对节能环保领域现有技术路线和标准规范等进行全面梳理评估,不断完善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引导金融机构通过采信标准规范,进一步解决投资决策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引导市场主体遵从相关标准有序进入新能源产业,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投资浪费。适时建立资质管理制度,加强对企业技术研发、管理创新能力的评价,引导地方和企业重视技术适用性而非低成本,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四)加强针对性投资引导,推动新技术装备产业化应用 充分发挥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的主渠道作用,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锚定新技术装备的验证、试错环节,加大对小试中试基地、产业孵化平台的支持力度,破解技术推广应用“中梗阻”;加强对节能环保领域先进适用技术装备的遴选评价,组织开展试点示范和普及推广活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详细]2022-07-14 16:39

我国固废处置行业将整体进入成熟期,从四大趋势看行业发展潜力有多大?

我国固废处置行业起步较晚且较为分散,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及资源化技术发展参差不齐,行业龙头企业数量不多,[详细]2021-10-21 14:56

中联环境与湖南建工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6月18日下午,长沙中联重科环境产业有限公司与湖南建工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联环境执行总裁陈培[详细]2019-06-21 15:07

中铁工业: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改革标兵

2019年,中铁工业集团将在持续巩固并不断扩大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紧紧抓住国家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环保产业等新机遇和川藏铁路建设的契机,培育新动能,布局新产业,以改革创新再出发开启高质量发展的新征途。 2019年是中铁工业集团125周年历史的新坐标,也是中铁工业上市2周年的新起点。上市两年来,中铁工业通过体制机制改革的三步走由“成功上市”到“上市成功”。市场最能说明一切,中铁工业2018年新签合同额比上市前的2016年增长52.3%,归母净利润增长45.45%。目前,中铁工业钢桥加工制造安装能力世界第一,盾构机与硬岩掘进机(TBM)研制水平国内第一、世界第二,道岔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一。同时,中铁工业工程服务、轨道交通、环保业务等新兴业务板块不断开疆拓土、蓄势待发,并获得“中国百强企业奖”等多项大奖。2019年,中铁工业又将以改革创新再出发开启高质量发展的新征途。 重组整合上市 推动板块发展协同化 近年来,中国中铁一直积极推动产业聚集和转型升级,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2007年,中国中铁实现A+H股的上市,母子关系的上市公司存在了同业竞争的现实。为破解这一客观问题,中国中铁于2017年对中铁二局实施重大资产重组,谋划将中铁山桥等四家二级工业企业注入中铁二局,置换出中铁二局原有全部资产负债的重组方案,中铁二局原有建筑工程施工、房地产开发等同业竞争业务随资产整体置出至中国中铁,这样就能从根本上解决历史遗留的同业竞争问题。2017年3月2日,中铁工业资产置换工作全部完成,重组上市获得成功,成为中国A股市场上惟一主营轨道交通及地下掘进高端装备的工业企业。 两个“一以贯之” 夯实治理结构现代化 上市后,中铁工业始终按照“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的方针,把党的领导与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紧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同时,通过《公司章程》和决策程序,明确党委在公司的法定地位,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明确权责边界,建立健全了“股东大会重大决策,党委会核心领导,董事会战略决策,经营高管层执行落实,监事会依法监督”的公司治理机制,使“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要求得到扎实落地。 创新竞争能力 实现企业运营精益化 创新企业系统管理。中铁工业立足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形势,系统性牵引企业资源的协调运行,不仅对所有的“物流、人流、信息流”等业务资源进行有力统筹,而且对为业务增值链提供支撑的各项管理资源进行强力协调,建立了一套适合装备制造行业上市公司的企业运营系统管理机制,最大限度地挖掘企业运行效益。 创新精益生产组织。中铁工业积极打造形成“车间自动化、管理信息化、服务智能化”的崭新生产组织模式。实施生产标准化,解决企业在运行过程中的职责权限有交叉、管控环节有空白、审批流程周期长等问题;并以信息化提升公司运行效率,实现采购、制造、设备等全程信息化。 创新区域营销模式。中铁工业建立了以区域经营为主的三级立体式经营管理体系,突出市场经营主体地位,把营销力量和营销资源前移,用先进的理念开展营销,提供系统解决方案,满足顾客全方位的需求。 深化改革机制 开启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中铁公司在持续巩固并不断扩大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紧紧抓住国家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环保产业等新机遇和川藏铁路建设的契机,培育新动能,布局新产业,形成“一主多元”产融互促的发展新格局。 精准技术创新,做强企业。中铁工业紧紧围绕隧道掘进装备、道岔、钢梁钢结构这三张“王牌”,实施“精准创新”,优先解决企业产品的“卡脖子”问题。一是抓住川藏铁路建设机遇,突破关键技术,加快极端装备研发,推动产业发展。二是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强化创新成果转化。三是加强信息化建设,推动“两化融合”不断深入。 深化内部改革,做优企业。中铁工业以强化内部改革,全面激发企业活力。一是坚持“小总部、大产业、强协同、促发展”的原则,进一步优化两级管控体系。二是出台加快新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重点研究新产业在发展中存在的体制机制性矛盾,打破固有束缚。三是进一步探索国有控股下混合所有制科学治理和管控的新模式。四是建立以业绩为导向的薪酬考核体系,出台全公司收入分配指导意见,发挥薪酬分配杠杆的激励作用。五是推动产品营销向品牌营销拓展,推动重经营规模向重经营质量转变。 发挥资本力量,做大企业。中铁工业积极激发资本活力,使上市公司优势发挥得更加充分。一是以并购补齐缺项、短项、弱项,壮大强项,并购标的主要聚焦在软件开发公司、海外车辆制造公司、海外机械制造公司、环保技术公司等。二是坚持“制造为本”的理念,专注自身制造主业的发展,坚持做精、做专的同时,发挥资本力量,以融兴产。三是瞄准“三商合一”的发展道路,把精力聚焦在雄安新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重点城市和区域上,实现深耕细作。 “百年老店”再立潮头,上市两年再展新貌。仅仅2018年,中铁工业就有6名同志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5人走进人民大会堂领受殊荣,3人荣获国务院特殊津贴,163人获得省部级以上荣誉,充分展现了企业的杰出风采。正如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易铁军所言,“中铁工业将坚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姿态,让改革之路越走越宽、开放之门越开越大、创新之势越聚越强。”今后,中铁工业将秉承“传承超越,创新发展”的理念,坚持“科技改变世界”的追求,为实现中国先进装备制造的转型腾飞贡献自己的新力量。 (作者系国家发改委国经中心博士后研究员,中国中铁工业规划部部长,中国国防工业企业协会特聘专家)[详细]2019-03-27 10:56

中联重科陈培亮:论道体制变革下环保产业的发展

5月3日,2017中国环境技术大会高峰论坛在上海隆重举行。此次峰会以“谋略产业变革 论道技术升级”为[详细]2017-05-04 10:50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在工程机械行业的广阔天地里,刘悦以其对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坚定信念,带领河...详情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在时光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瞬间,如同星辰般璀璨,照...详情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第一工程机械网 原创】彼得·德鲁...详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第一工程机械 原创】太行层峦叠嶂,气势磅礴,汾...详情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2024年已经过半,面对市场的不确定和竞争的白热...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徐工工程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徐工集团成立于1989年3月,成立21年来始终保持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排头兵的地位,目前位居世界工程机械行业前10强,中国500强企业第125位,中国制造业500强第55位,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规模最大、产品品种与系列最齐全、最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徐工集团年营业收入由成立时的3.86亿元,发展到2009年的505亿元,实现利税35亿元,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均位居首位。  徐工集团建立了以国家级技术中心和江苏徐州工程机械研究院为核心的研发体系,徐工技术中心在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评价中持续名列工程机械行业首位,被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五部委联合授予“国家技术中心成就奖”。建立了覆盖全国的营销网络,100多个国外徐工代理商为全球用户提供全方位营销服务,徐工产品已销售到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9类主机和3类关键零部件市场占有率居国内第1位。5类主机出口量和出口总额持续位居国内行业第1位。  徐工集团秉承“担大任、行大道、成大器”的核心价值观和“严格、踏实、上进、创新”的企业精神。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机械行业文明单位等荣誉。公司党委被中共中央组织部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徐工集团已为抗震救灾、建设徐工希望小学等各类社会公益事业捐款6075万元,捐衣物14.9万余件,被国家民政部授予“中华慈善奖”,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  徐工集团的企业愿景是成为一个极具国际竞争力、让国人为之骄傲的世界级企业。徐工集团的战略目标是,到2015年要实现营业收入超1000亿元,进入世界工程机械行业前5名。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