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盘活存量货币资金 供血实体经济
大部分中长期贷款被地方融资平台长期占用,一些先进制造业企业却难以获得资金
盘活存量的主要方向,是降低中长期贷款的占比,释放更多的信贷资源。地方政府的中长期融资需求,应交给债券市场。
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央行指出此举“有利于盘活存量信贷,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如何盘活存量资金?如何让资金流入实体经济,支持经济转型升级?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
信贷结构以中长期贷款为主的主要原因是政府主导投资“盘活存量、用好增量这一说法的提出,主要是因为目前货币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在逐渐降低。货币规模快速增长,但是经济增长却相对乏力。”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华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煜辉[微博]说,今年上半年,市场出现了“融资增速快、经济增长缓”的状态。今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为10.15万亿元,同比增加2.38万亿元。6月末,广义货币增速为14%,但上半年经济增长只有7.6%,高货币投放并未带来高经济增长。
“当前我国金融运行总体是稳健的,但资金分布不合理问题依然存在。”刘煜辉认为。
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首先要调整信贷结构,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指出,应降低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产能过剩行业等行业的信贷投放,转而将新增贷款更多地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小微企业等国家支持的产业和领域。另一方面要将资金投向效率高的领域。
“盘活存量并不容易,要靠融资方式的变化,发展直接融资,让更多居民储蓄存款转化为企业存款,通过债券等市场化信用工具实现信用增加。”刘煜辉认为。
连平分析说,在国际成熟市场上,商业银行主要提供三年期以下的中短期贷款,中长期资金主要通过债券市场筹得。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三年期以上的中长期信贷占比快速上升。此前这一比例大约为40%,2008年底到2010年,每年往上递增,到2011年已经达到58%。近两年虽然占比有所回落,大约为53%,但水平仍然相对偏高。
信贷结构之所以会以中长期贷款为主,主要是因为我国的投资主要是由地方政府所主导。近年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规模迅速扩大,大部分银行的中长期贷款贷给了基础设施建设,长期占用大量存量贷款资金,而相应的,先进制造业企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却难以获得资金,这些企业需要的资金一般在一年期左右,往往不超过三年。
连平建议,未来“盘活存量”的主要方向,是降低银行中长期贷款的占比,释放更多的信贷资源,多以短期融资的形式贷给企业。而像地方政府这类的中长期融资需求,则应交给债券市场。
依靠政府信用增加了债务扩张的系统性风险,将通过改革拓展经济承债空间地方政府有巨大的融资需求,原有贷款如何逐步退出?
连平指出,首先要完善公共债务的管理模式,如地方政府如何举债、债务如何管理等等,这关系到未来商业银行的信贷结构、期限结构、客户结构等。其次要提高地方政府的透明度。今年社会融资规模迅速增长,其中非信贷资金占比上升,大量融资平台债券、信贷以外的融资扩张,地方政府债务状况并不透明。
刘煜辉指出,通过债券等市场化信用工具实现信用增加,在中国是要找到合适的承债空间。目前中国主要依靠政府信用,普遍存在软预算约束,制约了经济体进一步加杠杆的空间,增加了债务扩张的系统性风险。未来要通过改革来构建市场经济的法治和制度基础,培育直接融资的文化,以拓展经济承债的空间。其次要通过存量债务的清理和重组,对存量资产进行估值,清理“僵尸”信用为新增信用腾出空间,这也是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前提。
继续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也是“盘活存量”的重要方面。将银行的贷款重组后,重新设计为标准化的证券产品,在资本市场上流通交易,这可以实现银行信贷资产退出,在不额外增加信用的情况下提升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和能力,同时能改善银行的信贷资产结构。此举将有利于调整信贷结构,有利于商业银行合理配置核心资本,更有利于商业银行转变过度依赖规模扩张的经营模式。
责任编辑:Eason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