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发展阶段与转型出路
机械行业转型升级的瓶颈与建议
瓶颈一:机械行业是典型的混合经济体制
目前中国工业分为3种体制结构:第一类是市场主导型行业——轻工业。到2011年,国有企业占全部80738家轻工企业的2.85%,总资产规模占比19.46%,创造了16.92%的利润,国有企业比重已经很小。
第二类是国有企业依然占据主导的混合经济体制,包括钢铁、通用机械、专用机械和船舶制造领域,8.13%的中国重工业企业占据49.71%的资产,创造的利润为25.03%。
第三类是国有垄断性行业。如石油石化、航空航天、铁路装备,其中石油、煤炭等矿产业中13.15%的国有企业占据83.11%的资产总额,创造了72.71%的利润。
从分散到集中,大企业占领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源。在中国,由于非市场行为导致国有大企业资源配置的效率不高,可以说国家资本主义正在形成。
建议一:制度升级
工业的竞争力体现在性价比占,性能即产品给客户带来的满足程度,考量的是企业的创新能力。价格是客户的购买力,考量的是企业的制造成本与管理成本。过去30年,我们更多体现在制造成本上,未来提升产业竞争力需要提升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以及提高产品性能的竞争能力。
制度是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制度升级是我国制造业升级的关键。需要减少国家干预,特别是减少对大企业资源的倾斜,降低国有企业规模扩张的动力。劳动力、原材料等制造成本是一个国家的自然禀赋,管理效率和创新机制需要更科学的制度安排。改革“国有资本主义”,减少企业间要素差异化与过度流动。
瓶颈二:中国成本优势正在消失
近15年来,中国单个劳动力成本从15年前相当于美国3%到现在的17%(如果加上劳动法要求的保险成本可能更高),人民币升值33%,土地成本升值超过10倍,环境的宽容度越来越小,环境成本大幅上升,中国工业的成本优势正在消失,过去模仿型发展模式遭遇挑战。
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得各国工业要素通过商品进行流动,贸易的结果是各种自然要素价格不断拉平,在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中形成了更多的同质竞争,必须通过变革与创新才能突破困局。世界经济发展形成了轻工业—重工业—机电一体+电子信息—金融服务业的升级模式。一方面追赶型工业国家不断接近先行工业国家,发达国家的领先距离被不断缩短;另一方面,跟随型工业中国家要素成本也不断接近先行工业国家,全球工业要素差距被不断压缩。
两次工业革命造成的大规模生产模式已经持续了将近200年,目前这种模式正在遭遇更多来自互联网和灵活的供销模式所替代,一成不变的大企业正在遭遇“规模不经济”的困扰,工业竞争力从静态要素竞争到动态要素的竞争——体制机制与制度的竞争。中国制造业依赖技术引进,研发能力不够,后市场服务和国际化市场开发能力也不够,“中国制造”目前还体现在装备能力和制造规模上,形成了中间大两头小的老年人特征。
建议二:商业模式升级:调整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要素结构
技术发展不但改变着生产工艺模式、核心技术与商业模式,很大程度上还影响到企业的竞争力。建议企业建立研发创造价值的理念,能用设计的不同工艺,能用工艺的不用设备,能用设备的不用人;调整过去单纯依赖规模扩张的增长模式,加强行业趋势、企业战略、商业模式及新技术的研发;调整经营思路,加强产品及商业模式创新和后市场服务,调整供应商结构,减少固定资产对资金的占用;过去的竞争都是产能竞争,未来很多产能都变得没有意义,企业间应认真分析自身与竞争对手之间的差异,寻求合作与整合;实施身体减肥:站在历史的角度而不是地域的角度看行业,推进行业整合减少无效产能;强健四肢,兼顾国内市场深度与国际市场的广度。
瓶颈三:工业企业资金困局
企业目前普遍出现资金紧张,资金成本上升;固定资产和存货占用了大量的资金;资本市场融资机会不大;应收账款居高不下。
建议三:管理升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清理资金流程,分解资金使用效率,实施资金有效管理;加强市场研究,实现迅速反应,减少中间库存;
减少固定资产投资;避免收购重资产和重复产能;以股权交易替代现金交易,推动产业整合。
瓶颈四:创新严重不足
中国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快速发展,“机会”挤出了“基础”;混合经济体制下,要素价格相差巨大,要素不稳定,不利于传统机械产业长周期研发体系的建立;政府对企业的创新机制带有很强的主观性,企业创新动力来自于与政府补贴而非市场需求;国有企业体制不具备创新机制。
建议四:体系升级:中国政府建立创新环境
目前政府对新兴产业的鼓励表现在政府补贴和税收优惠上,导致了大量的腐败和创新造假;而地方政府为了追求GDP的增长,对新兴产业更是过度鼓励,导致了风电、太阳能行业大量的产能过剩和由此带来的投资浪费。政府应该恢复自身的功能,建立公平的竞争环境和专利保护法律环境,建立良好创新体系;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把创新交给市场和机制。未来中国制造竞争的优势将取决于人,应该通过制度建设释放人的创造力。过去工业企业的竞争力来自企业家精神和成本优势,未来的发展必须依靠更加科学的制度。
瓶颈五:缺乏工业精神
中国已经成为重要的工业国家,但工业大国至今没有改变低质低价的形象。近年来,高速发展导致人员流动性大,使得产品品质不稳定;现有的教育体制和文化环境不利于工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年轻人不愿意做体力活,缺乏对工业制造的兴趣;精益管理始终停留在工具层面而不能上升至文化层面,不能形成习惯。
责任编辑:Leon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