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近期批准《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2030》

2013/06/24 08:54发改委网站

近期,国务院批准了《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为此,2013年6月2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交通运输部总规划师戴东昌先生、发展改革委基础产业司司长黄民先生,向媒体介绍《规划》的有关情况。发布会主持人、国新办新闻局副局长胡凯红表示,这也是首次向社会介绍《规划》的有关内容。戴东昌介绍说,到2012年底,国家级干线公路通车里程17.3万公里,其中:普通国道10.5万公里,国家高速公路6.8万公里。国家级干线公路的快速发展,显著改善了我国公路整体技术水平,总体缓解了交通紧张状况,对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增强发展活力、提升国民生活质量、保障国家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但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级干线公路规划与建设仍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覆盖范围不全面、主要通道能力不足、网络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与其他运输方式需要进一步加强衔接等。

为解决上述问题,交通部从《规划》层面入手,从国家长远发展需要出发,就我国公路网的合理架构进行顶层设计,谋划国家级干线公路的布局,指导国家公路网科学发展,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国家公路网规划的目标和基本原则

根据交通部总规划师戴东昌介绍,《国家公路网规划》是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的中长期布局规划,充分体现了新时期国家发展综合交通运输的战略方针,是指导国家公路长远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必将对我国公路交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国家公路网规划的目标是: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覆盖广泛、安全可靠”的国家干线公路网络,实现首都辐射省会、省际多路连通,地市高速通达、县县国道覆盖。1000公里以内的省会间可当日到达,东中部地区省会到地市可当日往返、西部地区省会到地市可当日到达;区域中心城市、重要经济区、城市群内外交通联系密切,形成多中心放射的路网格局;沿边、沿海公路连续贯通,形成环绕我国大陆的沿边沿海普通国道路线;有效连接国家陆路门户城市和重要边境口岸,形成重要国际运输通道,与东北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联系更加便捷。

根据《规划》,普通国道全面连接县级及以上行政区、交通枢纽、边境口岸和国防设施;国家高速公路全面连接地级行政中心,城镇人口超过20万的中等及以上城市,重要交通枢纽和重要边境口岸。

《规划》在制定中,坚持了以下5个基本原则:一是布局合理。按照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和生态功能区划要求,与城镇化格局、城镇体系布局、资源分布和产业布局相适应,统筹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和国防建设需要,合理布局国家公路网;二是结构优化。加强公路网结构顶层设计,注重发挥普通国道的干线作用和国家高速公路的主干线作用,构建层次清晰、功能完备的国家公路网;三是衔接顺畅。注重与其他运输方式的衔接,加强与城市交通的融合,发挥综合运输整体效率。提高与周边国家路网的连通性,形成国际运输通道,拓展国际合作与发展空间;四是规模适当。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科学把握未来公路交通运输需求,合理确定国家公路网总体规模,实现路网供给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五是绿色发展。统筹规划通道资源,充分利用既有路线,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贯彻低碳发展理念,避让环境敏感区和生态脆弱区,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

国家公路网规划方案的主要内容

国家公路网规划方案由普通国道和国家高速公路两个路网层次构成,总规模约40万公里。其中:普通国道网按照“主体保留、局部优化,扩大覆盖、完善网络”的思路,保留原国道网的主体,优化路线走向,恢复被高速公路占用的普通国道路段,补充连接地级行政中心和县级节点、重要的交通枢纽、物流节点城市和边境口岸,增加可有效提高路网运行效率和应急保障能力的部分路线,增设沿边沿海路线,维持普通国道网相对独立。调整后的普通国道由12条首都放射线、47条北南纵线、60条东西横线和81条联络线组成,总规模约26.5万公里。

而国家高速公路网则按照“实现有效连接、提升通道能力、强化区际联系优化路网衔接”的思路,保持原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总体框架基本不变,补充连接新增20万以上城镇人口城市、地级行政中心、重要港口和重要国际运输通道,在运输繁忙的通道上布设平行路线,增设区际、省际通道和重要城际通道,适当增加有效提高路网运输效率的联络线。

调整后的国家高速公路由7条首都放射线、11条北南纵线、18条东西横线,以及地区环线、并行线、联络线等组成,约11.8万公里;另规划远期展望线1.8万公里,远期展望线路线主要位于西部地广人稀的地区。国家级干线公路将形成由“普通国道+国家高速公路”两个层次共同组成的线网格局,普通国道提供普遍的、非收费的交通基本公共服务,国家高速公路提供高效、快捷的运输服务。空间布局将更加合理、结构更加清晰、功能更加明确。

《规划》编制及论证过程

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基础产业司司长黄民介绍了《规划》编制的有关情况。他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现有国家公路网规划与建设水平已不能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进程的需要。为此,“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完善国家公路网规划。

据了解,《规划》编制及论证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从2009年开始,交通运输部组织开展了规划的研究、编制工作,并多次征求专家和地方交通运输部门意见。同时开展了交通需求、路线布局、用地需求、资金需求、环境影响评价及国外国家级公路发展经验等专题研究;2010年后,国家发改委与交通运输部共同组建了《规划》编制工作小组,经过多次沟通协调和研究论证,形成了《规划》的征求意见稿,同时完成了《国家公路网规划布局研究》和《促进公路可持续发展政策研究》等两个专题研究;2011年以来,发改委会同交通运输部组织召开了多次论证会,听取各省(区、市)、国务院各相关部门和专家意见。

2013年2月,发改委将《规划》上报国务院,5月国务院批准《规划》。

《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特点

根据发展改革委基础产业司司长黄民的介绍,《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扩大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普通国道由1981年的10.6万公里调增到26.5万公里,新增连接县900多个,实现了全国所有县级及以上行政区都有普通国道连接,以提高公路交通基本公共服务能力。

二是支撑城镇化发展。《规划》与国务院批复的各区域规划进行了有效衔接,注重加强城市群内外交通联系,形成了多中心放射的路网格局,大幅提升了国家公路网对小城镇的覆盖水平。

三是兼顾公平与效率。本次《规划》统筹考虑了普通国道和高速公路的协调发展,明确普通国道侧重体现基本公共服务,高速公路侧重体现服务的高效性。

四是加强顶层设计。规划》首次研究了我国未来公路网的总体规模和层次结构,提出未来我国公路网总规模约580万公里,其中国家公路约40万公里,占总规模的7%,省级公路占9%,乡村公路占84%。

五是注重分析土地环境等支撑条件。根据《规划》,普通国道需新建路段只有8000公里,另有10万公里需原路升级改造;国家高速公路待建路段约2.5万公里,经测算,土地、资金都是有保障的。环境影响评价已经环保部审查通过。

六是注重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加强了与其他运输方式的协调、衔接,统筹考虑主要通道的运输能力配置,注重发挥综合运输组合效率和整体优势。

为什么扩大公路规模

《规划》当中普通国道的规模由10.6万公里增加到26.5万公里,增加了一倍;高速公路里程也在增加。对此,交通部和发改委官员进行了解释。

戴东昌说,1981年制定的老国道网规划是个试行方案,实际上30多年以来基本上没有做过大的调整,有局部的微调。经过这30多年公路的建设、发展,特别是高速公路的建设,原来的国道网部分路段被占用,也有一些路段功能在衰退,原来的定位不再适应,需要进行调整。另外,经过30多年,原来的国道网变得不连续、不完整,需要将来对主干线的公路建设发展,从规划方面有一个长远的指导目前有900多个县,我们的国道没有覆盖。

戴东昌表示,已建的高速公路,特别是早期修建的高速公路出现了不适应的状况,部分的通道通行能力严重不不足,拥堵比较严重,覆盖范围也是不足。我国高速公路对新增城镇人口20万以上的城市没有完全覆盖,29个地级行政中心也没有连接。

总体来看,原来的三个国家级层面的规划,阶段性的建设特征比较明显。都面临着一种修编和调整的迫切需要。

黄民也分析了汽车保有量给道路带来的压力。根据统计,目前我国民用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了1.1亿辆,是1981年的60倍,我国进入了一个汽车时代。研究预计到2030年,交通运输需求量、主要通道交通量可能还会有3-4倍的增长,目前的道路规模是不能够支撑和适应的。

责任编辑:Winnie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相关阅读

太重工起2023年终盘点:那些值得被记住的精彩瞬间

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回首2023,我们收获成绩与成长。启航2024,我们携手共创新辉煌。[详细]2023-12-31 22:19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国办发〔2023〕4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关于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措施》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 2023年12月7日 关于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措施 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对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内需、稳定企业具有重要作用。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提出如下措施。 一、促进内外贸规则制度衔接融合 (一)促进内外贸标准衔接。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建立完善国际标准跟踪转化工作机制,转化一批先进适用国际标准,不断提高国际标准转化率。加强大宗贸易商品、对外承包工程、智能网联汽车、电子商务、支付结算等重点领域标准外文版编译,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帮助企业降低市场转换的制度成本。完善“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标准信息平台,进一步发挥《出口商品技术指南》作用,优化国内国际标准服务。推进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商贸流通专项)工作,加强标准创新。 (二)促进内外贸检验认证衔接。完善合格评定服务贸易便利化信息平台功能。鼓励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提供“一站式”服务。推动与更多国家开展检验检疫电子证书国际合作。深化共建“一带一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框架下检验检疫、认证认可国际合作。推动内地和港澳地区检测认证规则对接和结果互信互认,推进“湾区认证”。鼓励符合资质要求的检验检测机构参与进出口商品检验采信,扩大第三方检验检测结果采信范围。加强对出口转内销产品强制性产品认证绿色通道的政策宣传。 (三)促进内外贸监管衔接。着力破除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内外贸资源要素顺畅流动,促进内外资企业公平竞争。探索完善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应急机制,建立医疗器械紧急使用有关制度,便利药品、医疗器械等商品在发生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情况下快速进入国内市场。简化用于食品加工的食药物质进口程序。支持监管方式成熟、国内需求旺盛的进口展品在境内销售。 (四)推进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优化同线同标同质(以下称“三同”)产品认定方式,鼓励企业对其产品满足“三同”要求作出自我声明或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认证,鼓励各方采信“三同”认证结果,加强“三同”企业和产品信息推介。 二、促进内外贸市场渠道对接 (五)支持外贸企业拓展国内市场。组织开展外贸优品拓内销系列活动,加强市场对接和推广,鼓励开展集中采购,支持优质外贸产品进电商平台、进商场超市、进商圈步行街、进工厂折扣店、进商品交易市场。 (六)支持内贸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加强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及相关政策宣传和业务培训,支持内贸企业采用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等方式开拓国际市场。推动高质量实施RCEP等自由贸易协定,拓展企业的国际发展空间。 (七)发挥平台交流对接作用。发挥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等展会作用,培育一批内外贸融合展会,促进国内国际市场供采对接。培育一批内外贸融合商品交易市场,完善国内国际营销网络,强化生产服务、物流集散、品牌培育等功能,促进国内国际市场接轨。推动境外经贸合作区提质升级,鼓励内外贸企业以合作区为平台开展跨国经营。 三、优化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环境 (八)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对外贸企业商标权、专利权的保护力度,以服装鞋帽、家居家装、家用电器等为重点,开展打击侵权假冒专项行动。落实电商平台对网络经营者资格和商品的审查责任,完善投诉举报处理制度,及时纠正制止网络侵权行为。 (九)完善内外贸信用体系。发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作用,推动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应用,帮助企业获得更多信贷支持。鼓励内外贸企业使用信用报告、保险、保理等信用工具,防范市场销售风险。推动电商平台、产业集聚区等开展信用体系建设试点,营造有利于畅通国内国际市场的信用环境。 (十)提升物流便利性。加强与境外港口跨境运输合作,鼓励航运企业基于市场化原则拓展内外贸货物跨境运输业务范围。加快发展沿海和内河港口铁水联运,拓展主要港口国内国际航线和运输服务辐射范围。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内外贸集装箱同船运输,推行集装箱外贸内支线进出口双向运作模式。加快建设跨境物流基础设施,支持在重点城市建设全球性和区域性国际邮政快递枢纽。 (十一)强化内外贸人才支撑。加强内外贸一体化相关专业建设,发布一批教学标准,打造一批核心课程、优质教材和实践项目。支持开展内外贸实务及技能培训,搭建线上线下融合、内外贸融合的人才交流对接平台。 四、加快重点领域内外贸融合发展 (十二)深化内外贸一体化试点。赋予试点地区更大改革创新自主权,加快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促进内外贸规则制度衔接,复制推广一批创新经验和典型案例。更好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级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保税区等开放平台示范引领作用,鼓励加大内外贸一体化相关改革创新力度。 (十三)培育内外贸一体化企业。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内外贸并重的领跑企业,增强全球资源整合配置能力,支持供应链核心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建设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培育壮大内外贸一体化农业企业。支持台资企业拓展大陆市场,支持港澳企业拓展内地市场。对受到国外不合理贸易限制措施影响的企业加大帮扶纾困力度,支持其内外贸一体化经营。 (十四)培育内外贸融合发展产业集群。在重点领域培育壮大一批内外贸融合发展产业集群。推动商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内外贸相关产业深度融合。促进“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发展,带动更多传统产业组团出海。引导产业向中西部、东北地区梯度转移,提升中西部等地区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水平,支持边境地区特色产业更好衔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十五)加快内外贸品牌建设。实施“千企百城”商标品牌价值提升行动,推进全国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建设,支持发展区域品牌,发展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和名特优新农产品公共品牌。支持内外贸企业培育自主品牌,鼓励外贸代工企业与国内品牌商合作,支持流通企业、平台企业发展自有品牌,与制造企业开展品牌合作。鼓励发展反向定制(C2M)。培育一批中国特色品牌厂商折扣店。建设新消费品牌孵化基地,增强内外贸领域品牌孵化创新活力。加大中国品牌海外宣传力度,鼓励老字号走向国际市场。培育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支持企业发挥专利、商标等多种类型知识产权组合效应,提升品牌综合竞争力。 五、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 (十六)落实有关财政支持政策。在符合世贸组织规则前提下,用好用足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等现有中央和地方财政资金渠道,积极支持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允许地方政府发行专项债券支持符合投向领域和项目条件的国家物流枢纽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畅通内外贸商品集散运输。 (十七)更好发挥信用保险作用。加强出口信用保险和国内贸易信用保险协同,按照市场化原则加大内外贸一体化信用保险综合性支持力度,优化承保和理赔条件。鼓励保险机构开展国内贸易信用保险业务,推动保险机构在依法合规前提下,通过共保、再保等形式,提升国内贸易信用保险承保能力。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以市场化方式支持内外贸一体化企业投保国内贸易信用保险。 (十八)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充分利用全国一体化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网络、国家产融合作平台,强化金融机构对内外贸企业的服务能力。在依法合规前提下,鼓励金融机构依托应收账款、存货、仓单、订单、保单等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推广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政策。扩大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试点范围。支持更多符合条件的支付机构和银行为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提供外汇结算服务。 各地方、各有关部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分工积极推进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打通阻碍内外贸一体化的关键堵点,助力企业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顺畅切换,争取尽早取得实质性突破。各地方人民政府要完善工作机制,优化公共服务,因地制宜出台配套支持政策,大力推动本地区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商务部要会同有关部门密切跟踪分析形势变化,充分发挥相关工作协调机制作用,加强协同配合和督促指导,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及时总结推广各地好经验好做法。[详细]2023-12-12 22:33

《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印发!工程机械为七大工程建设内容之一

事件:近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 重要性:建设质量强国是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详细]2023-02-07 11:37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详细]2023-02-07 08:53

国务院发布白皮书: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推进大型风光基地建设、发展农村屋顶光伏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9日发布《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白皮书。指出: 推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 [详细]2023-02-07 08:51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在工程机械行业的广阔天地里,刘悦以其对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坚定信念,带领河...详情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在时光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瞬间,如同星辰般璀璨,照...详情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第一工程机械网 原创】彼得·德鲁...详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第一工程机械 原创】太行层峦叠嶂,气势磅礴,汾...详情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2024年已经过半,面对市场的不确定和竞争的白热...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现代(江苏)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现代工程机械事业本部总部位于中国上海,生产和销售包括履带式挖掘机、轮式挖掘机、迷你挖掘机在内的多种建设装备,并不断研发满足未来的新装备。现代工程机械自1995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一直秉承“品质至上,客户至尊”理念和钻研创新精神,凭借现代重工世界500强的先进的技术、可靠的产品质量、完善的销售网络、优质快捷的售后服务和灵活的金融支援,与经销商、用户实现共赢!现代挖掘机在中国市场累计销售十几万台,已经成为适合中国工程建设市场的装备,深受经销商和用户的认可!
了解更多